电影投资亏损「七部票房惨败的大投资大场面电影制片公司破产主演远离电影圈」
电影票房是最能直接反映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数据,小投资高回报的电影是投资和制片公司最喜欢的一种类型,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制作成本2万美元 全球票房收入3.5亿美元 票房回收率高达17500倍,是最成功的小成本高回报的电影。而近些年超级英雄电影的火爆,让人们看到了高投资高回报的制作模式,高成本代表了质量的保证,高成本的宣发保证了电影的票房收入。电影史上不光有成功高成本高回报的电影,也有不少高成本大投资,票房惨败的大制作电影,这些电影让制片公司破产,主演从此远离电影圈。
一、《埃及艳后》1963年 成本:4400万美元 票房:2600万美元
《埃及艳后》这部电影在票房惨败电影榜单上永远占有一席之地,这部拍摄于1963年的电影,由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主演,影片的投资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毕竟当时的主演片酬也不过百万美元。
制片方20世纪福克斯本想打造一部媲美《宾虚》的史诗神作,但由于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不断延长的上映期,再加上主演伊丽莎白·泰勒和男主角理查德·伯顿的绯闻,让这部电影在上映初仅仅收获两千多万美元的票房,害得制作方20世纪福克斯差点倒闭,此后影片不断的在电影院重映,直到2004年,票房才累积到了5千多万美元。
二、《未来水世界》1995年 成本:2亿美元 票房:2.64亿美元
凯文·科斯特纳的这部《未来水世界》,是票房惨败名单上的常客,同时也是被称为被严重低估的影片,这部影片当时在北美只有八千多万的票房,加上全球票房和DVD,才达到了2.6亿美元。
《未来水世界》这部影片也让身为好莱坞一线巨星的凯文·科斯特纳,演艺生涯急转直下,导演生涯也差点终止。此后很少出演大制作的电影主角。可见电影的失败,不仅坑制作公司,也坑主演。
三、《异星战场》 2012年 成本:约2.5亿美元 票房:1.2亿美元
迪士尼制作的这部科幻片《异星战场》,在上映之初3060万的开画票房就注定了它的失败。当初的宣传有多火爆,后面的票房就有多难看。口碑崩盘,电影票房注定惨败。
《异星战场》让迪士尼赔到血亏,电影更是影响到迪士尼股价下跌。该片是迪士尼旗下制作的第三部被评为PG-13的真人电影,影响了迪士尼的电影发展策略,虽然迪士尼家大业大,如果票房能够获得成功,那迪士尼的电影之路将会走的更加顺畅。
四、《珍珠港》2001年 成本:1.4亿美元 宣发1亿美元 票房:1.6 亿美元(总票房4.61亿美元)
《珍珠港》是2001年出品的一部战争剧情电影,影片的制作目标是超越《泰坦尼克号》的票房,为此影片的制作成本和特效都达到了媲美《泰坦尼克号》的程度,但影片的票房,却被《泰坦尼克号》按在地面摩擦。
为了降低《珍珠港》的拍摄预算,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和导演迈克尔·贝放弃了400万美元的票房分红,本·阿弗莱克、凯特·贝金赛尔、乔什·哈奈特、小库珀·古丁、乔恩·沃伊特几位主演也自愿降低了片酬。而影片的放映加上DVD的收入,在后来达到了4.6亿美元的收入,也算是一个很好的成绩。
五、《最终幻想:灵魂深处》 2001年 成本:1.37亿美元 票房:3200万美元
《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是史克威尔拍摄的一部CG动画电影,为了这部电影史克威尔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电影公司,使用了1000台计算机,超过200名专业人员,耗时4年才完成,累计投资达1.37亿美元,但就是这样精心制作的一部电影,在上映后却遭遇了惨败,仅仅收获了3200万美元的票房,最后取得了8500万的票房总额。
《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的失败,给游戏改编电影划下了永远的魔咒,不管游戏多么成功,改编成电影票房一定会失败。游戏文化和电影文化的不同属性,注定了游戏改编电影的失败。
六、《风语者》 2002年 成本:约1.15亿美元 票房:7700万美元
《风语者》是一部动作战争电影,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影片因为受到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最终的上映时间被往后推迟了几个月。影片上映后仅仅收获了3300多万的票房,加上后续的上映和租售DVD的收入,才达到了7700万美元的成绩。
《风语者》的失败让导演吴宇森在好莱坞折戟,虽然后续也拍摄了不少电影,但是再也没有达到《断箭》和《碟中谍Ⅱ》那样的好成绩。影片的惨败更是让公司发行总裁引咎辞职,2014年吴宇森执导的国产历史剧情大片《太平轮(上、下)》,票房也很不理想,此后他的导演生涯几乎终结,再也没拍摄过大投资的电影。
七、《蝙蝠侠与罗宾》1997年 成本:1.2亿美元 票房:1亿美元
《蝙蝠侠与罗宾》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乔治·克鲁尼、克里斯·奥唐纳、乌玛·瑟曼等人主演的动作电影,影片被评为时代最差电影50部的第一名,号称有史以来被搬上银幕的电影中最烂的一部,可见这部漫改电影的失败和糟糕,堪称是《蝙蝠侠》里最烂的一部。即使有诸多明星和实力派演员出演,依然没有能拯救这部大制作的电影。
以如今的眼光来看这些大投资大场面大制作的电影,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质量剧情有保证,但他们要么生不逢时,要么理念太过超前,又或者是跟风和漫改,但他们的惨败也帮助后来的电影探索了成功的道路,大场面、大明星、大制作加上大投资,一定会带来最佳的票房效果,但想要高票房和高口碑,对电影的场面、剧情、演员、制作各方面的要求都一定要达到最好,这才是电影成功的基础。
看到最后觉得文章写得不错的朋友,点个关注,转发一下,后续有更多精彩的影片推荐给大家。
个个票房惨败,个个都是经典,有的因巨亏1.5亿,导演郁郁而终
很长一段时间,衡量一部电影的品质,常常以票房的高低为标准。
“票房决定论”导致了不少电影只顾跟风和营销,反而拍出一大批烂片。
像《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捉妖记2》、《澳门风云》、《小时代》,上映时赚得盆满钵满,但最终失了人心。
在皮哥看来,一部电影好不好,不在于票房有多高,而是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在影史就有这么10部电影,上映时票房惨败,如今却被观众视为经典。
这十部电影的票房失利,也是影史上十个刻骨铭心的“悲剧”,十位导演中,有人甚至因此郁郁而终。
—10—
《投名状》
2007丨豆瓣7.5
《投名状》是陈可辛“北上”后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也是陈可辛第一次导演古装戏。
影片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讲述了三个结拜兄弟从生死同心到后来自相残杀的恩怨纠葛。
2007年,古装大片的热潮还没有散去,陈可辛也瞅准这一时机,希望借助这样一部大制作树立起自己的金字招牌。
在演员上,陈可辛找来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三位实力派“顶流”饰演三兄弟,仅李连杰的片酬就高达1亿,还是友情价,更别说所有主演加在一起。
此外,影片从场景布置到服装配饰都是重金打造,战争戏都是强调实景拍摄和“人海战术”的运用,拍出了波澜壮阔的史诗感。
尤其是片中的“舒城之战”,为了拍出短短的十几分钟整个剧组花了二十多天时间,连每个群演的位置都经过了精心安排,最终呈现出一个足以载入战争片史册的经典段落。
导演拍得用心,演员演得也很卖力,主演之一的李连杰更是凭借本片第一次拿到了金像奖的影帝。
但影片上映后不仅评价不高,票房表现也不给力,2.02亿的票房与3亿的投资相比无疑是巨大的亏损。
如今再看,《投名状》绝对是一部佳作,《投名状》的故事也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不仅讲兄弟情,更是讲人性复杂和政治阴谋。
尤其在当下古装片“泛滥”的背景下,能做到故事性和深刻性的兼顾,实在难得。
—9—
《风语者》
2002丨豆瓣7.6
1993年,吴宇森到好莱坞发展,接连导演的《断箭》、《变脸》等片连创佳绩,也让他在好莱坞逐渐站稳了脚跟。
尤其是2000年执导的《碟中谍2》以5.46亿夺得当年的全球票房冠军,让吴宇森跻身好莱坞一线导演的行列。
可处于事业巅峰期的吴宇森,却因为这部《风语者》扭转了他在好莱坞的大好前途。
影片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战争片,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军官安德斯奉命保护印第安族译电员亚兹,同时他也肩负另一个使命:一旦译电员被俘虏,必须要杀掉他以防密码被泄露······
第一次拍战争片,吴宇森大胆地把警匪片的手法运用到其中,用擅长的暴力美学风格将战争的惨烈展现得淋漓尽致,安德斯和亚兹的兄弟情也非常动人。
从阵容来看,有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坐镇,再加上吴宇森之前几部作品都得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因此出品方米高梅公司底气很足,给足了影片预算。
《风语者》制作费用超过1.2亿美元,制片方不仅借用了大量二战期间美军的坦克装备,还专门租下了一个面积4000多平米的私人牧场拍摄战争戏。
但影片上映后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加上北美地区,影片全球票房仅有7000多万美元,赔得米高梅公司血本无归,股价一度大跌,公司高层也因此引咎辞职。
吴宇森也自此走向下坡,之后导演的科幻片《记忆裂痕》票房表现也只是中规中矩,彻底宣告了吴宇森在好莱坞发展的结束。
但多年过去后,这部影片还是凭借品质重新赢得了大众的认同,也在世界战争片序列中占据了难以撼动的地位。
—8—
《埃及艳后》
1963丨豆瓣7.8
上世纪60年代的好莱坞,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当时的电影业正受到电视产业的猛烈冲击,相比于到电影院看电影,很多人更喜欢躺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看电视,电影不再是人们 娱乐 休闲的必需品。
为了挽回观众的大量流失,好莱坞的大佬们想出各种招数,比如斥巨资拍摄各种史诗巨制,用大场面、大明星吸引观众回到电影院。
1963年由福克斯公司出品, 约瑟夫·L·曼凯维奇导演的 《埃及艳后》,正是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因为投资巨大也被称为福克斯公司的“倾家荡产之作”。
当时好莱坞的顶级制作基本都是1000多万美元的投资,但《埃及艳后》花了整整4400万,换算到今天差不多就是4亿美元。
天文数字般的费用换来了视觉上的极致震撼:影片的场景华丽奢靡,比如恢弘大气的罗马城和埃及宫殿,都是斥巨资实景搭建。
其中饰演埃及艳后的好莱坞女明星伊丽莎白·泰勒,在片中一共换了65套服饰装扮,其中有一套衣服是用24克拉的黄金布料制作而成,光是这些服装费就接近20万美元。
原本指望影片能创造当年史诗片《宾虚》的辉煌,却不想影片上映后只收获2000多万美元,一度让福克斯公司徘徊在破产边缘。
《埃及艳后》是一部恢弘的史诗之作,它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沉浸,更让人对埃及艳后这一传奇女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这一角度看,如今的《芈月传》、《甄嬛传》等宫廷“大女主戏”,其实就是《埃及艳后》的翻版。
—7—
《黑金》
1997丨豆瓣7.8
投资高达6000万港元的《黑金》,算得上香港警匪片的一部大制作。
影片的导演和编剧,是被称为香港影视圈“一代枭雄”的麦当雄、麦当杰兄弟俩,他们说服了永盛 娱乐 公司给他们投资,又找来刘德华、梁家辉主演,看得出兄弟俩对本片很有信心。
但影片上映后却只拿到了1000多万港元的票房,因为其对于中国台湾当地政治事件的影射,还被台湾方面列为“禁片”,也损失了不少票房。
平心而论本片的票房和质量并不成正比,它大胆揭露了台湾的不少政治丑闻,片中的黑帮仇杀、的士暴动、权色交易等在台湾当地都有迹可循。
此外,梁家辉在本片中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他饰演的周朝先将黑帮大佬的霸气与狠辣,以及那份老练和沉稳都塑造得入木三分,铸就了黑帮片的一个经典角色。
尤其是那句“谁赞成,谁反对”,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震慑。
当然,影片票房惨败还与档期选择有关,正好还碰上了火遍全世界的《泰坦尼克号》,无异于飞蛾扑火。
《黑金》票房惨败后,导演麦当雄一时间心灰意冷,退出影坛来到内地经商,取得了不小辉煌。
—6—
《荆轲刺秦王》
1998丨豆瓣8.1
很多人都知道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其实早在1998年,陈凯歌已经在古装大片上做出了尝试。
对陈凯歌来说,《荆轲刺秦王》是他最有野心的作品,拍完《霸王别姬》后他就在筹备,一直到1998年才正式上映。
影片算得上是国内第一部真正的商业大片:陈凯歌不仅重建了秦王宫,还找来巩俐、张丰毅、李雪健、王志文等一众明星出演。
但影片在上映后观众却根本不买账,1000多万的票房亏得一塌糊涂,影片一度也被雪藏。
当时人们对影片最大的争议,是认为陈凯歌“胡编乱造”,随意篡改 历史 。
但如今来看,陈凯歌并不是毫无根据地改编,而是基于“人性”的角度,去呈现这场 历史 上最著名的“刺杀案”。
比如李雪健饰演的秦王,人们知道他的伟大,他的残暴,但对于他作为“人”的一面却无法得知。
而《荆轲刺秦王》其实就是在挖掘这些 历史 人物真实的人性,让观众看的 历史 背后的诸多可能性。
时至今日,影片得到了人们公正的评价,日渐高涨的评分就是最好的证明。
—5—
《银翼杀手》
1982丨豆瓣8.5
《银翼杀手》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是和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等齐名的好莱坞大导演。
1979年,他导演的科幻片《异形》大获成功,因此得到机会导演了这部根据菲利普·狄克的科幻小说改编的商业巨制。
影片的背景被设置在几十年后的“近未来”,讲述了银翼杀手瑞克奉命追杀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的“复制人”,在这一过程中和复制人瑞秋相识并产生情愫的故事。
特效上,影片延续了《异形》的精良质感,无论是泰勒公司金字塔式的玻璃大楼还是飞行器经过的巨大广告牌,都是满满的 科技 感。
影片最终花费了接近3000万美元完成制作,但上映后的票房也只有3000万出头,不少人更是视其为烂片。
但随着 科技 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赛博朋克等名词的火热,《银翼杀手》重新得到了人们的评估。
片中对于人类 社会 未来的畅想,对仿生人追求生命的思考,都让整部影片不再是一部平庸的商业片,而是一个反乌托邦式的科幻寓言。
这其实正是以《银翼杀手》为代表的一些商业片的无奈:想让故事变得深刻,意味着要付出票房的代价。
—4—
2016丨豆瓣8.3
2016年,李安用120帧+4K+3D的技术拍摄了一部反战题材的故事,却成为李安最惨的一次票房“滑铁卢”。
其实在此之前,李安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证明了3D技术的视觉魅力,技术与故事的完美结合也为李安带来极高的声誉。
但当李安把更先进的技术用于拍摄一个情节平淡的现实故事时,技术的噱头显然就大过了故事。
尤其是影片受制于120帧的技术要求,导致影片不仅票价昂贵,而且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影院也不多,所以很大程度限制了影片的票房。
影片在北美上映后票房只有惨不忍睹的100多万美元,还是中国的观众更给李安面子,1.5亿元的票房占了全球票房的95%,但4000多万美元的亏损也着实触目惊心。
虽然票房如此之差,但影片仍有着8.3的高分。
其实抛开技术,片中对战争的反思,对于人性异化的思考,以及李安一贯对人细腻的心理描写,也证明这其实还是一部水准之上的好电影。
—3—
《党同伐异》
1916丨豆瓣8.7
上映于1916年的《党同伐异》,是好莱坞最早的史诗大片。
如今影片早已被列入影史经典的行列,只要谈到电影的 历史 ,就绕不开《党同伐异》。
影片投资250多万美元,今天看来这个数字不多,但放在100多年前,这无疑是堪比《泰坦尼克号》的顶级大制作了。
影片的导演格里菲斯作为好莱坞大片的开创者,他的前作《一个国家的诞生》被视为好莱坞大片的起点。
因此拍《党同伐异》,格里菲斯信心十足,他先是花巨款搭建了古巴比伦城,然后又开创性地把四个不同时空的故事交叉剪辑在一起,最后影片上映时片长足有200多分钟。
但影片上映后,很多观众对影片的表现手法都看不明白,再加上影片时间实在太长,《党同伐异》最终以2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惨淡收场。
《党同伐异》的失败不仅赔光了格里菲斯所有的家底,还额外欠下100多万美元的债务,导致格里菲斯后半辈子都在还债。
晚年的格里菲斯生活十分凄凉,最后几年都在病床上度过,最终在1948年因为脑溢血去世。
《党同伐异》毁了格里菲斯的导演生涯,但却为电影史留下一部伟大的作品,其超前的表现手法也启迪了无数后来的电影。
—2—
《美国往事》
1984丨豆瓣9.2
和格里菲斯一样,来自意大利的导演赛尔乔·莱昂内也是被票房毁了职业生涯。
到好莱坞拍《美国往事》之前,莱昂内早已凭借西部片“镖客三部曲”震惊国际影坛,好莱坞因此力邀莱昂内到美国发展。
其实早在60年代,莱昂内就想拍这部黑帮题材的《美国往事》,这次有了好莱坞充足的资金支持,莱昂内终于可以实现心愿。
不夸张地说,从筹备到影片上映,莱昂内酝酿了十几年。
但影片在制作完成后,制作公司却因为影片“时间太长”对其进行蛮横的删减。
原本229分钟,完全可以分成上下部上映的影片,硬生生被砍成139分钟,整个故事都支离破碎。
这版残缺的《美国往事》上映后,不出意外招来一片恶评,最终票房也只有532万美元,对照3000万成本,亏损了近2500万,按照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高达1.5亿。
要知道那时候已经是1984年,那一年全球票房最高的影片是《捉鬼敢死队》,狂收4.34亿美金,相比之下,《美国往事》的票房几乎拿不出手。
莱昂内因此大受打击,此后再也没有拍片,几年后郁郁而终,只留给了世界7部长片作品。
但好在多年后,《美国往事》的完整版在戛纳电影节公映,赢得清一色的好评,也算是抚慰了一代电影大师的在天之灵。
—1—
《大话西游》
1995丨豆瓣均分9.1
《大话西游》的经典程度,想必已经不需要皮哥多言。
但影片在当年上映时,几乎是清一色的恶评,被认为是“恶搞”经典的烂片,尤其在内地,上映后票房仅收获40万,成为周星驰票房最惨的作品。
《大话西游》的失利着实让星爷郁闷不已,他的彩星公司因此倒闭,导演刘镇伟也暂时退出影坛前往加拿大。
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大话西游》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一时间成为大学生们热议的焦点。
很多人开始用后现代主义解读《大话西游》,曾经的恶搞低俗成为无厘头的典型标志,周星驰也就此封神。
而至尊宝和紫霞仙子无疾而终的爱情,成了让无数人哭的稀里哗啦的经典爱情文本。
这10部电影在上映时都遭受了恶评,因为票房不佳而被埋没,但好在时间为它们“翻案”,让它们重新得到观众的赏识。
让皮哥欣慰的是,如今的观众不再盲目追随票房,一部电影的口碑成了观众评判优劣的重要指标。
当衡量一部好电影不再单纯以票房定论,中国电影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这五部电影直接导致了投资公司的倒闭,当中大多是经典你看过几部
1,《黑金》投资公司:麦当雄制片公司(其中之一)
投资总额:6000万 票房:1000万
该片是由麦当雄制片公司和永盛电影公司联合制作的的警匪动作片。由麦当雄编剧,麦当杰执导,梁家辉、刘德华、李立群、钮承泽等主演。电影于1997年12月23日在香港上映。该片在上映的时候却偏偏遇上了20世纪让全世界观众最为疯狂的影片《铁达尼号》,结果成了炮灰。票房只收了一千万
这部电影的票房失利对于投资人之一的向华强影响不算得了什么,因为人家经济实力雄厚。但对于倾家荡产但为一搏的麦当雄却是损失致命的。这也直接导致了麦当雄制片公司倒闭,麦当雄只能在无奈与伤悲中转战内地做生意,麦当雄的名字也从此在电影界消失了。但是该片直到今天一直都被人奉为经典。特别梁家辉的那句“谁赞成?谁反对?”成为香港影史上最光彩照人的银幕形象之一。
2,《阿飞正传》
投资公司:邓光荣的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
投资成本:4000万 票房:975万
作为电影公司的老板,邓光荣以前一直非常欣赏王家卫的才华。1988年,邓光荣大胆投资近千万给当时还是新人的王家卫拍一部由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万梓良主演的《旺角卡门》。王家卫也很好地完成了他的导演的处女作,结果票房大卖,让邓光荣大赚了几百万。接着,与王家卫第一次合作便初尝甜头的邓光荣奋身投资了4000万请来张国荣、张曼玉、刘嘉玲、刘德华、张学友、梁朝伟拍摄《阿飞正传》。
该片于1990年12月15日在香港上映,结果香港票房仅仅只收了975万。向来顶天立地的大哥邓光荣也扛不住这打击,被气得要送进医院打点滴。令邓光荣最为尴尬的是该片在1991年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竟然斩获了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最佳电影奖更是把邓光荣直接送上了领奖台,不知道那一刻的邓光荣是什么心情呢?人们只知道该片直接导致了邓光荣的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从此倒闭。
3,《一刀倾城》
投资公司:罗维创立的罗维影业公司
投资成本:1800万 票房:90万
被誉为香港电影跟风鼻祖的罗维对于香港电影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李小龙刚回香港时主演的头两部电影《唐山大兄》和《精武门》是罗维导演之手,也是他一手把当年已经去了澳洲学厨的陈港生请了回来才有后来的成龙,而罗维连最后的棺材板也赔了进去是因为跟风李连杰的电影。
九十年代初,由于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票房大卖,港台掀起争拍清装功夫片的潮流。跟风速度从来都是一马当先的罗维也在他年过古稀之年放手一搏。他狂投了1800万请来了洪金宝执导,洪金宝、狄龙、关之琳、杨凡、杨丽菁、赵长军、邹兆龙、刘洵、田俊、叶荣祖等人拍摄一部《一刀倾城》。结果该片上映九天票房只有90万而被逼下架。这也导致了罗维影业公司宣布破产,三年后,罗维去世,这一次罗维真可谓把棺材本都搭了进去了。
4,《大话西游系列》
投资公司:周星驰创办的星彩公司
投资成本:6000万 票房:5420万(2532w+2888w)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其实刚开始只打算拍一部的,结果周星驰和刘镇伟在拍摄过程中越拍越多构思,所以只能被逼分成两部来完成。这也使得投资成本大大的增加。1995年1月21日和1995年2月4日,两部电影分别在香港上映,结果,向来是票房保证的周星驰电影两部总票房加起来只有五千多万。周星驰刚成立的周星驰的星彩公司也因此而不得不宣布破产倒闭。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人才意识到该片的文化超前风格,同时该片也成为了现代爱情的文化符号,当中的经典对白和极具文化内涵的台词深受人们喜好。除了六小龄童之外,很少出现有对该片的骂声。更多观众意识到在《大话西游》的喜剧、 搞笑 外衣之下,蕴含着更丰富的成长、爱情、责任、抉择等主题。在这个本来就处处是无可奈何的人生中,这片给了人们难以表达的感触。
5,《刺陵》
投资公司:长宏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成本:4亿新台币 票房:2.9亿新台币(大陆+台湾)
为拍《刺陵》,吴敦不但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积蓄,更到了银行贷了8000多万新台币。总投资花费4亿多新台币(人民币差不多一亿),请来朱延平执导,周杰伦、林志玲、陈道明、曾志伟等主演。该片于2009年12月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结果票房只收了6000万人民币(约2.8亿新台币)。台湾票房也只收了一千多万新台币。
该片的票房惨淡也让吴敦血本无归,不但这样,他还拖欠银行大概7100万元新台币无力偿还。结果遭到银行打官司追讨,他的房屋也被银行申请拍卖。吴敦接受平面媒体访问时平静回应:“没什么,人生嘛,认命就好。”更说:“再说吧,船到桥头自然直。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