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与李小龙「出道即巅峰的嘉禾一手捧红李小龙和成龙如今却沦落到被变卖」

时间:2023-01-14 14:19:18阅读:2072
香港,曾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口地之一。而说到香港电影的辉煌,一定绕不开嘉禾。虽说在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电影的兴起离不开邵氏的牵头,但是在海内外影响最大的无疑还是嘉禾电影。它是香港乃至整个亚洲最具规模的华…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香港,曾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口地之一。

而说到香港电影的辉煌,一定绕不开嘉禾。

虽说在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电影的兴起离不开邵氏的牵头,但是在海内外影响最大的无疑还是嘉禾电影。

它是香港乃至整个亚洲最具规模的华语娱乐企业,也见证了半个世纪的香港电影兴衰史。

从李小龙到成龙,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荧幕巨星,而嘉禾与邵氏的恩怨情仇也是令人津津乐道。

触摸品质,发现未来,欢迎观看十万个品牌故事之《嘉禾电影》。

李小龙,这个中国电影和武术的国际代言人可谓是家喻户晓。

看过他的电影的朋友们,一定都对电影开幕时黑底红字的“嘉禾”logo印象深刻。

李小龙电影风行的七十年代初,也正是嘉禾刚刚兴起的时候。

正可谓出道即巅峰,嘉禾的诞生正当其时。

嘉禾的创始人邹文怀,最初是一个新闻系毕业的记者。

1957年,他从美国新闻处离职加盟了著名的邵氏集团。

在当时,香港电影的头牌非邵氏集团莫属。

邹文怀在邵逸夫的手下勤勤恳恳,表现突出,从宣传经理一路升职为副总经理兼制作部经理,成为了邵逸夫的左膀右臂,为邵氏电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此期间,他也学习了很多电影公司经营的经验知识,为日后的嘉禾奠定了基础。

1970年,邹文怀升任邵氏兄弟公司首席执行官。

然而他虽然高居此位,却并不开心。

因为此时的邵逸夫心思已不在电影上,投资逐渐倾向了新兴的电视行业,捧红了后来成为邵逸夫二太太的方逸华等一批电视明星。

面对邵氏的有限薪酬,邹文怀决定出走,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和同事何冠昌、梁风联手,从台湾和泰国争取了启动资金,和邵氏的竞争对手国泰电影谈拢合作,在国泰片场的旧址兴建自己的制片厂,成立嘉禾电影。

创业伊始,邹文怀就拿老东家邵氏开,凭借自己在邵氏的影响力,一举挖来了著名武打影星王羽,令整个邵氏集团感到震惊。

要知道,王羽是当时邵氏的头牌巨星,他在1967年主演的电影《独臂刀》中展现了出神入化的刀法功力,这部电影也成为了香港历史上第一部影片收入破百万元大关的杰作,让邵氏在武侠电影市场占尽优势。

在李小龙之前,王羽是毫无争议的香港第一武打明星。

邵氏当然不愿吃哑巴亏,与嘉禾对簿公堂。

两家公司数十年的恩怨就此拉开序幕。

不过此时的嘉禾还是远不能与邵氏相提并论的,是李小龙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嘉禾的地位。

70年代初,在美国凭借《青蜂侠》崭露头角的李小龙决定回到香港发展。

他首先选择了实力雄厚的邵氏集团,毛遂自荐。

没想到方逸华给出的片酬实在太低,让李小龙失望。

嘉禾趁虚而入,诚意十足,前往美国登门拜访,开出7500美元一部的天价片酬,很快将李小龙招入麾下。

1971年,李小龙在嘉禾的第一部影片《唐山大兄》上映,创下香港开埠以来电影最高票房纪录。

在嘉禾,李小龙在香港证明了自己的武打片实力,而有了李小龙,嘉禾也迅速崛起为一流的电影公司。

紧随其后的1972年,嘉禾推出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再次打破亚洲票房纪录,同年推出的《猛龙过江》,更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武打电影。

随着嘉禾国际地位的提升,1973年,他们与华纳电影合作拍摄了《龙争虎斗》,在国际上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功夫片热潮。

嘉禾与李小龙相互成就,前者助后者到达事业巅峰,后者让前者在香港独领风骚。

然而好景不长,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女星丁佩家中猝然离世,一颗影视巨星就此陨落,他尚未完成的遗作《死亡游戏》也成为了无数影迷心中永远的遗憾。

随着李小龙的猝死,嘉禾顿时陷入困境。

好在邹文怀稳定军心,在次年又迎来了许冠文的加盟。

许冠文堪称是享誉香港的“许氏四杰”中最为著名的一位了,他出身电视节目,在喜剧片上颇有造诣。

1974年,他离开邵氏之后与兄弟成立许氏兄弟电影公司,和嘉禾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在嘉禾时期拍摄的所有电影全部自编自导自演。

首部电影《鬼马双星》打破香港票房记录,帮助嘉禾力挽狂澜。

之后的《半斤八两》和《摩登保镖》也都是70到80年代不可磨灭的影视经典。

许冠文的喜剧电影具有鲜明的个性,针砭时弊,令人捧腹的同时又蕴含哲理,让观众笑中带泪,掀起了香港喜剧片的热潮,堪称鼻祖。

同时,他的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香港文化气息,彰显了鲜明的本土特色。

比如,作为莲花乐队主唱的许冠杰,在他演唱的《半斤八两》同名主题曲里运用香港粤语生活化的口语词汇,和我们今天常听到的粤语流行歌完全不同,他也用这种音乐开创了现代粤语流行歌曲的先河。

电影音乐不分家,在嘉禾时期,许冠文的成功帮助嘉禾安然渡过难关,更进一步拓展了嘉禾在东亚、东南亚的电影市场。

除了许冠文之外,70年代末的嘉禾还在戏曲片、武打片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976年发行的《帝女花》成为了粤剧历史上的经典之作;次年,洪金宝的签约开创了诙谐武打片的先河。

1978年,主打武打片和喜剧片,多种电影多元化发展的嘉禾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华语电影制作公司。

但是李小龙的离世依然是嘉禾与邹文怀难以平复的心伤。

嘉禾亟需一位武打巨星,能够撑起武打片的大旗,继续在香港、在全球打出功夫电影的招牌。

1979年,嘉禾迎来了第二条“龙”。

成龙的加入,续写了嘉禾功夫电影的又一段神话。

这个当年在《猛龙过江》中给李小龙当替身的年轻人,此时已经经历了多年磨砺,成就了自己的一套功夫片风格。

虽然早期仍然脱离不了模仿李小龙的影子,但是在70年代的《蛇形刁手》和《醉拳》等电影中,成龙将自己诙谐幽默的一面融入武打片中,在融入喜剧元素的同时塑造了一个个反传统的叛逆主人翁形象,很快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到了嘉禾之后,成龙更是叱咤风云。

加盟之初,他的喜剧天赋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1980年自编自导自演的《师弟出马》中,成龙借鉴了卓别林和基顿的表演手法,突出了动作对于喜剧效果的表达,该片以1002万港币的成绩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随后,他前往好莱坞取经,在中外合作的过程中也推动了嘉禾电影的发展。

在嘉禾时期的众多作品中,1983年的《A计划》帮助成龙获得第2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也实现了后李小龙时代嘉禾动作片的一次巨大成功;

1985年的《警察故事》中,成龙饰演警官陈家驹,从武打明星变身正义警官,成就了香港历史上第一部警匪功夫片,获得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成龙的喜剧与动作片结合的方式十分卖座,在80 、90年代的香港影坛风云一时,嘉禾也成功拥有了第二代能够扛起大旗的武打电影巨星,此后围绕着成龙打造系列电影,成功出品了成龙《A计划》《警察故事》《醉拳》等电影的系列续集,将成龙这一金招牌和他独具个性的功夫片发扬光大,电影市场越做越广。

到了90年代,成龙成功攻入好莱坞,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如今提起中国功夫,提起武打电影,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两位巨星非李小龙和成龙莫属,他们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功夫的国际符号,而帮助他们打出香港、推向世界的嘉禾,也在其中居功至伟。

在巨星璀璨的背后,嘉禾的成功也绝非偶然。

他们改变的不仅是电影的演员和内容,更对整个香港电影工业的运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嘉禾摒弃了传统的大片场制度,转而采用独立制片人制度,不同于公司管理制片组的方式,而是由制片人寻求公司出资、发行的支持,而拍摄过程更多地给予制片组独立进行的自由。

独立制片人制度不仅节约了片场制片模式下的高成本,还大大增强了制片人的独立性,给了制片人更多的发挥空间。

看过品牌哥之前那期关于好莱坞视频的小伙伴们应该还有印象,好莱坞初期的崛起也离不开以制片人为中心的电影制度变革。

可以说,解放制片人,是电影工业崛起不变的诀窍。

在嘉禾的变革下,香港电影首次出现监制一职,公司与演员由雇佣关系变为合作关系,由导演、演员组建卫星公司进行合作,如李小龙的“协和”、许冠文的“许氏”,日后洪金宝的“宝禾”、成龙的“威禾”等等,种种突破陈规的创举,无疑都解放了电影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更好的作品不断涌现。

在1970年之前,邵氏是香港电影业毫无疑问的老大哥。

而经历了头二十年的兴盛,嘉禾已经远远超越了邵氏集团的高度,缔造了一个真正享誉全球的电影帝国。

嘉禾的二十年辉煌也正式开启了百年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从70年代起,它带领香港电影走向多元化、市井化和地道化,反映出了更加多元的影视文化内涵,让香港电影成为华语电影名副其实的先驱。

在嘉禾的影响之下,香港的电影产业蒸蒸日上,日渐成熟,电影工业基地也不断扩大规模,逐渐成型,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东方好莱坞”。

但这世上又何尝有金身不败的王者,何尝有长命无绝衰的王朝。

90年代,面对众多新兴电影公司的崛起,嘉禾也倍感力不从心。

1987年成立的永盛、1996年成立的星辉都对邵氏和嘉禾两大传统电影巨头形成了挑战,尤其是随着周星驰等新一批电影明星的崛起,市场的口味也在逐渐转变,曾经武侠动作片的卖座引起了一系列的跟风,而到了90年代,作品也渐趋良莠不齐,让嘉禾丢失了传统优势。

而从整个香港电影业的全局来看,发展也不景气。

虽然电影较80年代有长足进步,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电影的又一个高峰也严重冲击了香港的电影市场。

侏罗纪公园》在1993年创下六千万元票房佳绩,《泰坦尼克号》更是在1998年创造了一亿一千万元的票房神话,而相比之下,香港本土电影的票房却难见起色。

另外,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盗版电影开始横行,盗版VCD泛滥,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电影公司的收入。

而且整个九十年代,随着香港电影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电影人才的流失也十分严重。

比如吴宇森、唐季礼、袁和平、林岭东等著名导演,周润发、成龙和杨紫琼等荧幕巨星纷纷前往好莱坞发展,无疑也降低了香港本土电影公司的竞争力。

在香港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董建华先生在《施政报告》中宣布拨出一亿港元开发电影科技及接受资助申请,令香港电影稍有起色,但是随着90年代末亚洲金融风暴的席卷,香港电影业的辉煌似乎已经难以复制,嘉禾电影的昨天也难以再续。

1997年,嘉禾二当家何冠昌去世,对嘉禾与邹文怀的打击也十分巨大。

尽管香港电影渐渐重见曙光,但是嘉禾也早已元气大伤,连年亏损,邹文怀也深感回天无力。

虽然进入新世纪的邹文怀与中影集团就合拍片事宜签署过相关协议,更带领嘉禾在中国内地以及东南亚市场继续拓展院线,但是在时代的洪流中,邹文怀也难以挽回嘉禾昔日的辉煌。

嘉禾最终停止制片,仅以经营影院盈利。

2007年底,缔造了嘉禾帝国的邹文怀隐退,将嘉禾转手橙天娱乐,嘉禾就此更名为橙天嘉禾,橙天嘉禾又在2017年被大地影院收购。

2018年,邹文怀离世,一段嘉禾传奇也渐渐隐去了光环。

一代有一代的强者,而嘉禾早已用几十年的辉煌书写了一段电影传奇。

虽然英雄迟暮,桑榆晚景,但嘉禾的电影神话依然会镌刻在中国的电影记忆之中,令人铭记与回味

嘉禾与李小龙「出道即巅峰的嘉禾一手捧红李小龙和成龙如今却沦落到被变卖」

一部电影亏损1.5亿,嘉禾此后一蹶不振,主演成龙该不该背这个锅?

对于年轻的影迷朋友来说,嘉禾无非是一家影院名称,但在众多热爱港片的观众心里,它代表着中国香港电影最辉煌的那个时代。

《精武门》、《警察故事》、《鬼马双星》等一系列经典影片,开映前的四块金砖陪伴了几代人走过他们的青春岁月。


嘉禾在最辉煌的年代,也是港片最盛行的阶段,捧红了李小龙、成龙、洪金宝等知名影星,还创造了电影界多项“第一”的成绩。

就连导演唐季礼都感叹嘉禾是许多电影人的出身地,也有不少知名影星曾在嘉禾打过零工。

可到了21世纪,一代电影帝国日渐没落,在拍完贺岁片《超人》后就没有再开戏。

据众多媒体分析猜测,让嘉禾影业元气受到最大伤害的一部影片,还得属成龙主演的那部《特务迷城》。

武打巨星成龙,尽管叫座但也面临过亏损

在成龙和老东家罗维影视闹掰之后,他的何去何从成了那段时间众人关注的焦点。在邵氏和嘉禾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时,成龙选择了报价420万的嘉禾。

允许他组建子公司,给予他独立制片的权利,相对更加自由的制度让成龙一心投入了嘉禾的怀抱。

25岁的成龙先是自导自演了一部《师弟出马》,其中活泼机灵的经典人物形象,又是牵手嘉禾的第一部影片,最终以1002万的成绩破了港片票房记录。

同年,成龙还出发前往好莱坞学习拍片模式。嘉禾为了将其推向国际市场,还为他专门投拍了一部《杀手壕》。

还找来了好莱坞著名导演执导,在美国上映后票房虽说可观,但口碑却没有达到原先期望水平。

大多在美观众希望看到的是李小龙那样,勇猛强悍的电影风格,对于成龙诙谐调皮的基调并不买账。

次年成龙决定还是回港发展,后来的《龙少爷》、《奇谋妙计五福星》、《警察故事》等等,融合进成龙特有的幽默风格,选材上无疑都是观众买账的“安全牌”。

但对于当下的电影环境来说,相较于其他题材的电影拍摄,成龙的作品拍摄成本要高很多。

和周星驰的电影比较的话,周星驰的电影成本低,一旦卖座就是高回报。而成龙的武打电影在道具、人员、拍摄方面,都需要一笔不菲的支出。

尽管最终拿到高票房,最终结算下来也是极低的利润,甚至亏损。

其实在成龙有几部出名影片,都没逃得过亏损的票房现实,《飞鹰计划》、《双龙会》、《霹雳火》等影片,都拿到了不菲的票房。

可都有一点,就是投资超过预算太多,难以收回成本落得亏损的结局。

亏损高达1.5亿,成龙表示已经尽力

尤其是在《特务迷城》的高制作高成本下,这部影片最终结算下来亏损高达1.5亿,毫无疑问这间接影响到嘉禾影业的发展规划。

这部影片也被众多影评人看作是嘉禾,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关键点。

这部《特务迷城》是2001年由成龙主演,陈德森执导的一部动作喜剧片。由于题材原因,整部影片在“迷”字上做足了文章。

情节方面多层叙述,线索环节也十分复杂,正常观看的观众都需要费一番脑筋,这也给后来的亏损埋下了大雷。

而对于嘉禾来说,这部影片为了力求真实,整个摄制组横跨中国、韩国、土耳其世界各地,原本就高成本的电影,在拍摄中一路超支。

好在这部影片在上映后,拿到了多国票房冠军,合计收获1.6亿的票房成绩。

对于嘉禾来说,这部影片的成本一直超支到2亿元,而分账后只拿到了5000万元的收入。

这也就意味着一部影片让嘉禾亏损高达1.5亿,不久后成龙面对媒体表示自己已经尽力,看到这样的结局自己也很遗憾。

在拍摄过程中,成龙曾站上富有土耳其特色的屋顶,撑着一把太阳伞便只身跳下。还在三百尺高的天桥上,手执绳网在时速100公里的车顶上,惊险万分地与坏人搏斗。

这样的危险镜头有多处,47岁的成龙总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重拍多次。而几乎不用替身的成龙,也数次身受重伤。

不可观的收益后,成龙不久便离开了嘉禾。嘉禾影业也因此走向没落,但一代电影帝国的下坡路,并不能全怪罪在成龙头上。

刚刚进入21世纪,港片市场的没落已是事实,而嘉禾本身也正在经历一些动荡。

富豪林建岳一心想要收购嘉禾,但被同有实力的他人截胡,为了共同盈利,嘉禾和其他两家科技公司共同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为了为这家互联网公司宣传,《特务迷城》又单独设置了一部分故事情节,在正片还未上映就流到了网上。

那也就意味着走近影院看电影的观众,看到的是不完整的情节,而整部影片为了“迷”字,打造出的复杂关系,也因此没有讲述清楚。

虽说影片一开始十分卖座,但随着口碑的下滑,导致了一系列差评出现。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影片的删减,主演成龙在片中的几个重头戏份,由于太过血腥遭到了删减。

情节的讲述模糊,和镜头的断断续续,看似小问题却积累到最后成了嘉禾走低的导火索。

在拼命拍戏的成龙看来,如此良心的作品最终以巨额亏损收场,他自己心里也很难受,草草结束了自己与嘉禾的22年合作生涯。

此后的嘉禾一蹶不振,此后两年内一共出品了5部电影,曾经的光彩一朝不在。

加上投资房产不利,上市公司被指违规等一系列打击,嘉禾接连亏损中伤。

最终在2008年被橙天娱乐收购,更名为“橙天嘉禾娱乐”。

在众多媒体纷纷把嘉禾的走低怪罪在成龙头上时,也有部分影迷站出来支持成龙,作为主演他已经尽到了该尽的义务。

为了镜头真实,成龙数次冒着生命危险拍摄。无论是演员还是出品方,影片的亏损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加上嘉禾本身的原因,《特务迷城》只不过是触发了嘉禾迅速衰败的按钮罢了。

在嘉禾被收购后,还启动了经典电影重拍计划,最终只筹拍了一部《星语心愿之再爱》之后,这个计划仿佛就被搁置。

随后几年的成绩更是惨不忍睹,出品的众多电影也都没有太大水花。调整策略后的嘉禾,在高端影院建设、开办书店、艺术画廊等项目上掷金筹备。

无论嘉禾再发展什么板块,曾经的光辉时刻也只能成为回忆,被尘封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关于主演成龙该不该为此背锅,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评论留言。

嘉禾与李小龙「出道即巅峰的嘉禾一手捧红李小龙和成龙如今却沦落到被变卖」

香港十大电影公司之嘉禾电影 捧红李小龙成龙洪金宝

【嘉禾电影】

嘉禾公司于1970年由邹文怀、何冠昌和梁风共同创建而成,并于1994 年成为香港的上市公司,是香港电影盛世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发行公司之一,一手栽培出李小龙、成龙、张曼玉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巨星,制作超过600部电影。嘉禾经营的业务范围广阔,包括电影制作,人才管理,电影发行,戏院经营,影片冲印以及电视制作等,曾几何时,嘉禾出品的电影成为香港电影的标志,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华语娱乐企业,也是亚洲区最具规模的华语娱乐企业集团。2007年底,老板邹文怀决心隐退,将嘉禾转手橙天娱乐,就此更名橙天嘉禾,结束了一段香江传奇。

嘉禾打造出李小龙和成龙两位享誉世界的超级巨星和无数演艺明星,使华语功夫电影扬名世界。嘉禾电影屡破票房纪录,如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猛龙过江》、《精武门》,成龙的《警察故事》、《红番区》和《特务迷城》等。嘉禾亦是最早打入好莱坞的亚洲制片公司,80年代成龙与好莱坞明星合作的《炮弹飞车》和90年代出品的《忍者龟》均创下了美国当年独立影片票房的最高纪录。

1971「唐山大兄」以港币3,197,417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72「精武门」以港币4,431,424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73「猛龙过江」以港币5,307,351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74「鬼马双星」以港币6,251,634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77「半斤八两」以港币8,531,700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80「师弟出马」以港币11,026,283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独资开拍「炮弹飞车」,以破全球纪录的五百万美元片酬,聘请毕雷诺士为男主角。为第一部香港公司独资的电影,在北美洲票房冲破七千万美元,打入全年十大卖座名单。

1981「摩登保镖」以港币17,769,048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摩登保镖」男主角许冠文为第一位香港男演员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1985「福星高照」以港币30,748,643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87「龙兄虎弟」以港币35,469,408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92「阮玲玉」女主角张曼玉为第一个香港女演员获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

1995「红番区」以港币56,912,536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96「警察故事四之简单任务」以港币57,518,795元,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97「甜蜜蜜」以九项获奖打破香港电影金像奖纪录。

1998「风云雄霸天下」创造了香港特技电影的新里程碑,并打破香港周末开画票房纪录。

【嘉禾电影经典目录】

1970《鬼怒川》、《刀不留人》、《侠义双雄》、《天龙八将

1971《夺命金剑》、《五雷轰顶》、《鬼流星》、《金旋风》、《追击》、《一夫当关》、《山东响马》、《唐山大兄》

1972《战神滩》、《铁掌旋风腿》、《独臂拳王》、《拳头枕头》、《烈日狂风》、《冷面虎》、《猛龙过江》、《合气道》、《东南西北风》、《海员七号

1973《夜女郎》、《迎春阁之风波》、《糊涂大将军》、《心兰的故事》、《马路小英雄》、《死亡游戏》、《黑夜怪客》、《铁娃》、《龙争虎斗》

1974《跆拳震九州》、《女王蜂》、《龙虎金刚》、《黄飞鸿少林拳》、《虎辫子》、《李小龙的生与死》、《北地虎》、《铁金刚大破紫阳观》、《七省拳王》、《福建少林拳

1975《黄面老虎》、《小英雄大闹唐人街》、《三六九》、《女子跆拳群英会》、《艳窟神探》、《绰头状元》、《铁汉柔情》、《中泰拳坛生死战》、《花飞满城春

1976《鬼马双星》、《心魔》、《直捣黄龙》、《驱魔女》、《绰头皇上皇》、《大千世界》、《拍案惊奇》、《天才与白痴

1977《少林门》、《鳄谭群英会》、《密宗圣手》、《鬼计双雄》、《春满巴堤雅》、《宫人我要》、《帝女花》、《秋霞》、《阿茂正传》、《温拿与教叔

1978《半斤八两》、《四大门派》、《三德和尚与舂米六》、《破戒》、《鬼马姑爷仔》、《貂女》、《第二度道彩虹》、《追赶跑跳碰》、《发钱寒》、《四二六》、《大煞星与小鬼头

1979《卖身契》、《大路元帅》、《赞先生与找钱华》、《神偷妙探手多多》、《Hello ! 夜归人》、《六三三》、《亡命娇娃》、《豪侠》、《毒计》、《杂家小子》、《死亡塔》、《坏小子》、《林世荣》、《师弟出马》

1980《慌失失》、《名剑》、《夜车》、《钱作怪》、《哥门的糗事》、《粉骷髅》、《风尘》、《鬼打鬼》、《摩登保镳》、《勇者无惧》、《冲破黑漩涡》、《旧梦不须记》、《公子娇》、《龙少爷》

1981《巡城马》、《龙咁威》、《败家仔》、《凶蝎》、《奇门遁甲》、《复仇者》、《摩登天师》、《生死决》、《波牛》、《人吓人》、《八彩林亚珍》、《蜀生》

追鬼七雄

1982《A计划》、《人吓鬼》、《奇谋妙计五福星》、《无名火》、《铁板烧》、《狂情》、《风水廿年》、《神勇双响炮》、《先生贵姓

1983《省港旗兵》、《摩登捕快》、《英雄无泪》、《快餐车》、《夹心沙展》、《少林俗家弟子》、《李小龙生与死》、《有Friend冇惊》、《等待黎明》、《时来运转

1984《开心三响炮》、《神勇双向炮续集》、《福星高照》、《花仔多情》、《鬼马朱唇》、《警察故事》、《我的爱神》、《求爱反斗星》、《僵屍先生》、《龙的心》、《奇缘

1985《欢场》、《夏日福星》、《两公婆八条心》、《龙兄虎弟》、《再见妈咪》、《青春怒潮》、《坏女孩》、《欢乐叮当》、《表哥到》、《富贵列车》、《扭计离牌军》、《亡命天涯》、《最後一战》、《午夜丽人》、《原振侠与卫斯理

1986《最佳福星》、《开心快活人》、《良宵花弄月》、《义盖云天》、《执法先锋》、《小生梦惊魂》、《僵屍家族》、《爱情谜语》、《尽诉心中情》、《过埠新娘》、《一屋两妻》、《海上花

1987《神探朱古力》、《猛鬼差馆》、《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肝胆相照》、《香港小姐写真》、《母牛一条》、《不夜天》、《东方秃鹰》、《A计划续集》、《江湖龙虎斗》、《一哥》、《OK仔》、《霸王花

1988《省港旗兵续集》、《标错参》、《鬼新娘》、《群龙夺宝》、《群莺乱舞》、《东京俏姑娘》、《灵幻道士》、《三对鸳鸯一张床》、《一妻两夫》、《最毒妇人心》、《胭脂扣》、《画中仙》、《师姐大晒》、《血玫瑰》、《飞龙猛将

1989《月亮、星星、太阳》、《警察故事续集》、《亡命鸳鸯》、《僵屍叔叔》、《公子多情》、《一眉道人》、《孔雀王子》、《再见王老五》、《四千金》、《火烛鬼》、《神勇飞虎霸王花》 、《师姐大晒》

1990《奇迹》、《说谎的女人》、《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小男人周记》、《求爱夜惊魂》、《潇洒先生》、《急冻奇侠》、《三狼奇案》、《皇家女将》、《返老还童》、《不脱袜的人》、《我爱唐人街》、《救命宣言》、《监狱不设防》、《舞台姊妹》、《乱世儿女》、《阿修罗》、《岳凤之再战江湖》、《岳凤之还我清白》

1991《安乐战场》、《表姐你好 》、《错在新宿》、《火爆浪子》、《小心间碟》、《衰鬼撬墙脚》、《黄师父走天涯》、《老猫》、《爱在别乡的季节》、《龙行天下》、《勇闯天下尸》、《屍家重地》、《富贵开心鬼》、《何日君再来》、《跟屁虫》、《玉蒲团》、《警察故事III》

1992《难得有情郎》、《大闹广昌隆》、《力王》、《一触即发》、《川岛芳子》、《古惑大律师》、《霸王卸甲》、《漫画神拳》、《飞鹰计划》、《聊斋艳谭》、《地下通道》 、《僵屍医生》、《著牛仔裤的锺馗》、《西环的故事》、《我老婆唔系人》、《起尾注》、《92霸王花与霸王花

1993《太子爷出差》、《夜夜伴肥娇》、《笑声撞地球》、《买起曼克顿》、《一世好命》、《聊斋艳谭续集》、《黄飞鸿II》、《无敌幸运星》、《跛豪》、《战龙在野》、《黄飞鸿》、《表姐你好 II》、《女机械人》、《神探马如龙》、《赌霸》、《枪战(危险情人)》

1994《极度追踪》、《双龙会》、《灯草和尚》、《YES一族》、《阮玲玉》、《表姐你好 III》、《精武门》、《晚春情事》、《非洲和尚》、《与龙共舞》、《廘鼎记I》、《蓝刚之反飞组风云》、《廘鼎记II》、《七小福》、《半段情》、《杀妻二人组》、《俾鬼捉》、《又见冤家》、《少年郭达夫》、《挑情》、《烂赌英雄传》、《忌廉沟鲜奶》、《家在香港》、《客途秋恨》、《特工队勇袭机场》、《氢弹大勒索》、《老鼠街》、《孖宝闯八关

《霞姐-夜生活女王》、《逃学英雄传》、《喷火女郎》、《桂花巷》、《旗正飘飘》、《恐怖分子》、《风雨双流星》、《剑花烟雨江南》、《蛇鹤八步》、《一招半式闯江湖》、《金锁匙》、《飞渡卷云山》、《拳精》、《龙拳》、《笑拳怪招》、《踢馆》、《上海滩大亨》、《一对活宝跑天下》、《贼赃》、《雍正与年羹尧》、《女儿心》、《何方神圣》、《危险人物》、《摩登神探》、《冲激21》、《龙腾虎跃》、《魔胎》、《鬼线人》、《阴阳奇兵》、《鬼马天师》、《祝您好运》、《生命快车》、《女人风情话》、《暗夜》、《僵屍少爷》、《心动》、《厉鬼缠身》、《勇闯江湖》、《驱魔童》、《夜疯狂》、《鬼沟人》、《金粉神仙手》、《小姨怀春》 、《小山东到香港》、《铁拳小子》、《卖身》、《新精武门》、《少林木人巷》、《梦醒时分》、《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五个寂寞的心》、《蝎子之策反行动》、《蝎子之灭反行动》、《岁月风云》、《岁月风云续集》、《情债》、《城市猎人》、《铁马骝》、《黄飞鸿三之狮王争霸》、《武状元蘇乞儿》、《私钟真面目》、《盲女七十二小时》、《超级女警察》、《千面天王》、《赤裸羔羊

1996《金装香蕉俱乐部》、《《正牌香蕉俱乐部》、《飞虎雄心2之傲气比天高》、《古惑仔3之只手遮天》、《偷偷爱你》、《古惑女之决战江湖》、《伊波拉病毒》、《玉蒲团二之玉女心经》、《刀》、《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虎度门》、《孽欲追击档案之邪杀》、《冲锋队怒火街头》、《人约黄昏》、《阿金》、《天涯海角》、《甜蜜蜜》、《色情男女》、《赌神3之少年赌神》、《百分百啱Feel》、《金枝玉叶2

1997《基佬40》、《夜半2点钟》、《一个好人》、《赤足惊魂》、《97古惑仔战无不胜》、《完全结婚手册》、《记得…香蕉成熟时III为你钟情》、《小倩》、《神偷谍影》、《生日多恋事》、《宋家皇朝》、《给太太打工

1998《我是谁》、《98古惑仔龙争虎斗》、《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风云雄霸天下》、《B计划》、《浑身是胆》、《玻璃之城》、《杭州王爷》、《幻影特攻

1999《玻璃樽》、《中华英雄》、《星愿》、《阳光警察

2000《周末狂热》、《东京攻略》、《辣椒教室》、《炭烧凶咒》、《月亮的秘密》、《12夜》、《小亲亲》、《胜者为王》、《夏日的麼麼茶》、《千年等一天》、《枪王》、《蓝烟火》、《神偷次世代》、《薰衣草

2001《特务迷城》、《险角》、《九龙冰室》、《爱情保险》、《芭啦芭啦樱之花》、《地上最强》、《别恋》、《买凶拍人》、《异灵灵异

2002《嫁个有钱人》、《股啊股》、《互动杀人事件》、《停不了的爱

2003《行运超人

【视频回顾】 李小龙的身材一看就是能打的,一身横练的肌肉

成龙不用替身的惊险玩命镜头回放

这样的武打设计也只有“洪家班”做得出来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