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投名状片酬有一亿吗「13年前投名状202亿票房李连杰拿走1亿到底值不值」

时间:2023-01-14 06:49:04阅读:1629
2007年,陈可辛导演的电影《投名状》上映,好评如潮。陈可辛舍弃了自己最为拿手的“抒情”叙述方式,以战争场面的写实呈现,加重了对于历史背景和人性主题的凸显,投名状,是契约精神还是如鲠在喉?01,125分钟?这…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2007年,陈可辛导演的电影《投名状》上映,好评如潮。

陈可辛舍弃了自己最为拿手的“抒情”叙述方式,以战争场面的写实呈现,加重了对于历史背景和人性主题的凸显,投名状,是契约精神还是如鲠在喉?

01,125分钟?

这部电影在香港公映的时候,是125分钟,在内地上映的时候,只有110分钟。

不仅严重影响了观感,而且过多的删减也造成了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之间的割裂,以致于很多观众看起来云里雾里,所以,也间接地导致了这部电影的评分远远低于本身的质量。

豆瓣7.3分,真的太低。

影迷们看的时候一定要看完整版的。

电影对于《刺马》进行了重新的包装和塑造,并且融入了林冲“雪夜上梁山”,被原梁山泊主王伦强迫纳“投名状”的故事。

投名状,在古代指的是“入伙”的凭证,在古代,很多的社会边缘组织为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表达个人对于集体的忠诚和决心,以示“共同捆绑,永不回头”的意志。

所以,很多的土匪入伙都需要“斩首”来表忠心。

电影用姜午阳的叙事作为旁白,为观众们展现了一个饱满立体,形象复杂的庞青云,并且通过了他和二弟赵二虎,三弟姜午阳之间的兄弟纠葛来展现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传奇。

故事发生在清末,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庞青云被同僚出卖,在沙场中除了自己“装死”躲过一劫之外,其他的弟兄全部都战死。

穷困潦倒的大哥来到了村庄,碰到了沦为强盗的赵二虎。

在打劫太平军粮车的战役中,庞青云用自己的勇敢为姜午阳挡箭而受了伤,从此,三人结义——

“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

有点“水浒”的味道,也有点“三国”的味道。

然而,这样的狠话并非只是简单的说辞,这句话影响到了全局的每一个生死关键点。

要结义,必须要履行承诺,各自杀一个人,以示忠心。

三个人各自杀了三位路人。

他们带领着“山字营”被朝廷“招安”,为朝廷做事。

拿下了舒城,建立功勋的庞青云得到了朝廷的重视,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打了了一座座城池的“梁山军队”,势必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朝廷奸佞的挤兑,外忧内患,伤痕累累。

杯水车薪的粮草,四千战俘,怎样处理?

一路加官进爵的庞青云,盛行洒脱匪性未改的二虎,以及极重兄弟情义的姜午阳。

三个人因为性情各异,兄弟情谊,成长环境,政治追求各不同,产生了龃龉。

我的匕首刺进了你的胸膛,你在我背后的冷箭,这一系列最为惨重的悲剧发生在最为亲切的兄弟身上。

“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

“不求同生,但求同死”,这两条结拜誓言,是契约,也是魔咒。

这部电影好的一点是颠覆了人性。

在我们传统的小说当中,不管是刘玄德桃园三结义,还是宋江,吴用,李逵等人的兄弟情,他们是感人的,是一种真正的“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信念,而在《投名状》这部电影中,陈可辛阐述的观点是,很多时候,欲望会压制承诺。

是人都会有弱点,冠冕堂皇,杀气腾腾的誓言背后,肮脏的现实的阴谋却贯穿始终。

当然,这并不是每一个人的突变,而是现实的无奈。

电影从人性出发,利用三位兄弟之间的情感转变和个人命运,对于暴力和战争进行了质疑和讽刺,揭穿了漂亮而虚伪的谎言。

在现实和欲望面前,“求同死”的口号变成可苍白而可笑的承诺。

02,2.02亿票房,李连杰拿走1亿

在这部电影中,三位兄弟可谓是定位明确。

出身草莽,侠义为先,心怀家国的庞青云,豪爽洒脱的二虎,情深义重的姜午阳,这些人物被塑造的有血有肉。

这不仅得益于编剧导演的功底,也是演员们的精湛的演技使然。

电影先后获得了八项金像奖和三项金马奖,其中,陈可辛获得了最佳导演,李连杰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励。

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收获了2.02亿的票房成绩。

而李连杰一个人就拿走了1个亿,刘德华1600万,金城武1200万。

很多的观众也许会吃惊,金城武和刘德华也算是超级巨星了,为什么和李连杰相差那么大呢?

其实,在2007年前后,李连杰在北美已经有很高的身价了,本来是1.2亿,1亿还是李连杰给陈可辛的友情价,抹去了“零头”。

而李连杰当时即使在欧美地区,都有极强的号召力,人物的心理互动,性情变化都细致入微。

03,是奉若圭臬,还是如鲠在喉?

这一纸“投名状”,既奉若圭臬,也如鲠在喉。

当然,在这两种选择中,要前者还是要后者,取决于主人公们的选择。

庞青云的悲剧,在于自己的侠义精神在现实困境之下的苍白而无力。

姜午阳的牺牲,是对于契约的殉义,也是对于自身束缚的解脱;

而二虎的结局,更是千年传承之下“不着边际”的无奈。

他们三人,都是妥协于既定条件下的献祭品,也许,真的有一腔豪迈,有一腔热血,可能溅起涟漪,却都在现实困境中消弭于无形。

李连杰投名状片酬有一亿吗「13年前投名状202亿票房李连杰拿走1亿到底值不值」

李连杰在电影投名状的出场费高达1亿多?

在《投名状》的片酬名单中,四大主演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徐静蕾分别拿走了1亿、1600万、1200万和200万元的片酬,李连杰一人的片酬竟然是其他3人片酬总和的3倍还多。对此,导演陈可辛表示,李连杰在好莱坞的身价是1500万美金,是“最贵的亚洲演员”,他主演的影片部部卖钱。去年的《霍元甲》,李连杰自己做老板,未收片酬,影片在全球放映后他进账3000万美金,所以他1500万美金的身价是值得的。“如果没有李连杰,我们不敢拿出4000万美金拍摄一部华语片,他是全球票房的保证!”
  陈可辛透露,李连杰此次是以“朋友价”出演,如果按照他在好莱坞的身价,拿当时的外汇比例换算,剧组要向他支付1亿2000万人民币片酬,但李连杰念及与导演的交情,大方地将2000万零头抹去,即便如此,他的1亿元片酬也刷新了由他自己保持的华语片片酬纪录。此前的记录是2002年他以7000万元片酬接演张艺谋的《英雄》。
  至于其他3位主演,陈可辛表示他们也都自降了片酬。“他们和我关系都很好,知道我这次拍战争片投资压力很大,所以都以朋友价出演,否则预算4000万美金都打不住。”
  对于如此大的投资,陈可辛坦言,光指望内地和东南亚的华语市场是不行的,要想赚钱必须放眼全球。《投名状》12月13日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东南亚率先上映,明年3月会陆续登陆北美等地。对于内地市场,陈可辛信心十足:“李连杰一个人的《霍元甲》就有1亿2000万的收成,我们还有刘德华、金城武和徐静蕾,当年刘德华、金城武主演的《十面埋伏》有1.8亿的票房,这样算下来,《投名状》在内地应该有3个亿的票房!”

李连杰投名状片酬有一亿吗「13年前投名状202亿票房李连杰拿走1亿到底值不值」

拍摄《投名状》的时候,天王刘德华甘愿低片酬给李连杰做配,原因是什么?

2007年的《投名状》相信大家看过的应该有不少吧,三位主演李连杰、金城武、刘德华,个个都是实力派人物,而聚集了三大实力派演员的《投名状》能够成功似乎是应得的,但是你知道《投名状》背后的故事吗?拍摄《投名状》时刘德华甘愿低片酬为李连杰当配角,这是为何?

李连杰只看了三分钟剧本就同意出演

想必很多人大都是有所了解,在拍摄这部《投名状》之初,作为导演的陈可辛曾是力邀影帝金城武,而李连杰在观看过剧本之后,也是欣然答应参演,却是很少听说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作为导演的陈可辛邀请刘德华的消息,并且据事后的相关报道,这部票房突破3.5亿的《投名状》,作为主演的李连杰片酬高达一亿。

李连杰只看了三分钟剧本就同意出演,也听说过陈可辛为请金城武花了三个月,但是却很少有人听说过刘德华加入的内幕,虽然这三位的片酬都不低,但是相信陈可辛认为是值得的,不仅仅让陈可辛导演的名字提高了,更是打开了中国内地的人气,陈可辛稳赚不配。

刘德华甘愿低片酬给李连杰做配

然而作为配角刘德华的片酬仅有一千余万,在这之前凭借著《无间道》刘德华的名气也是大涨,几乎再也没有参演过配角,为何为甘愿拿著低片酬为李连杰做配角呢?事实上,关于这个原因真的很令人佩服刘德华,虽然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香港影坛发展火热,有著“东方好莱坞”的称号,然而在九十年代之后,开始逐步的走向没落。

一方面李连杰自好莱坞发展回归,有著备受瞩目的人气与热度,作为主角出演电影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而刘德华作为知名的香港艺人,不忍心看到香港影视圈就这样走向没落,为了能够让香港影坛重返盛世,刘德华也是心甘情愿的以配角身份出演。

拯救香港电影

《投名状》最终也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票房3.54亿,不算低了,而且还拿下了八项大奖,李连杰获得了金像奖影帝,陈可辛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而刘德华也提名了最佳配角但是却没有当选,不过也是这一届金像奖凭借著《门徒》刘德华获得了最佳配角。

当时香港电影开始走向没落,刘德华也做了很多尝试试图拯救香港电影,其中包含“亚洲新星导”计划,这也使很多人受益。而李连杰刚从好莱坞回来,以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声誉回到香港,这也是刘德华愿意低片酬担任配角主要原因,以挽救香港电影的衰落。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