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山获七一勋章(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占山先进事迹)

时间:2022-08-13 10:35:54阅读:66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首次“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伴随着雄壮的《忠诚赞歌》乐曲,一个特殊“七一勋章”获得者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被“抬进”了人民大会堂。这位老兵有…
  • 国家话剧院著名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天辟地》等三十多部…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首次“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伴随着雄壮的《忠诚赞歌》乐曲,一个特殊“七一勋章”获得者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被“抬进”了人民大会堂。

这位老兵有着怎样的特殊身份?他又为什么能够获得宝贵的“七一勋章”并受到这般礼遇?

这位老英雄就是信党爱党的忠诚战士、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王占山。

仿佛时间一下子就回到了83年前,自己决定加入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的那一年。

1938年,那一年王占山9岁,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王占山的老家河北省丰山县,村子里很多父老乡亲都遭到了日本鬼子的迫害。

他平时最疼爱的就是自己5岁的妹妹,但是日本鬼子进村后却强迫她妹妹吃东西,吃饱了就用脚踹,直到踹吐为止,吐了之后再强迫她吞进去......

最后,妹妹不堪折磨凄惨离世,但是日本鬼子似乎以此为乐趣,周而复始,一个接着一个。

小小年纪的王占山急红了双眼,妹妹的遭遇就像是一把重锤深深锲进了他的骨髓,为了给妹妹报仇,他决定加入八路军,去跟鬼子拼命。

但是由于他年龄太小,最后只能加入抗日儿童团,像“王二小”一样站岗放哨。

1946年,王占山已经当上了民兵队长。

一次出任务的时候,王占山和四位八路军战士被国民党保安队抓住。

第二天,当着所有老百姓和王占山的面,敌人举着大刀一个个的残杀八路军人员,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屈服。

当敌人寒光凛凛的大刀架到王占山的脖子上时,看他年龄比较小便威胁到:“你这个娃子看到没!跟国军作对的人就是这个下场!还跟八路军干不干了?”

“呸!”王占山的态度很明显,没有丝毫的畏惧。“乡亲们!相信八路军,八路军万岁!”

说完台下的老百姓一片躁动。

保安队长被吐了口水气急败坏,看到王占山这么不识抬举还试图煽动群众,立即下令:“给我杀了他丫的!”

王占山闭上双眼一幅视死如归的模样,但是就在敌人的屠刀准备落下的那一刻,八路军游击队及时赶来了。

伴随着混乱的枪声和群众的慌乱声,国军也乱了阵脚,王占山被救了出来。

从那以后,王占山参加革命的决心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命是党给的,说啥也要毫不犹豫地跟党走。

1948年,王占山正式加入了共产党,成为“党的人”的那一天,王占山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在部队里,王占山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卖力,他的刻苦努力很快就被领导注意到了,那天正在工作的王占山被指导员马占海拽进了屋。

“马上就要打仗了,害怕吗?”马占海突然开了口。

“不害怕!我不怕死!闹革命哪能不死人呢?”王占山目光坚定,把死说得云淡风轻。

马占海也听说过王占山当初的英雄事迹,并且从参军的这一年来看,他在战场上从来都没有惧怕过。

“虽然你兵龄不长,但入党的愿望很强烈,组织上想重点培养你,现在你跟着我一起宣誓。”

王占山这才意识到,自己要加入共产党了,又一次重重行了个军礼立正站好。宣誓完毕后,马占海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今后你就是党员了,要知道自己肩负的重任,打仗时要冲到最前面!”

“党指到哪里,我就战斗到哪里,永远跟党走!”

在那个战争年代,入党仪式一切从简,虽然王占山在入党时,屋子里连个党旗都没有,但是从此以后党旗就飘扬在了他的心头。

从此以后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入党宣言,面对枪林弹雨,永远冲锋在前。

“这面旗可是我们全连80多位战士的性命换来了!”

2019年10月1日,在河南安阳。90岁的王占山激动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指着电视向身后的家人说道。

电视中正在直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在战旗方队中,王占山一眼就看到了那面“金汤桥连”战旗。

这面旗帜他再熟悉不过了,因为那场战斗王占山的身边失去了80多位兄弟。

1949年1月15日,王占山所在的连队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夺取敌军自诩“固若金汤”的海河大桥。

这是攻打天津的重要要道,国民党也知道如果这个桥一旦攻破那么天津就危险了,所以在此布下了重兵把守。

前有铁制矩马挡路,侧有明暗碉堡火力交叉。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王占山惯例冲在最前面,同行的还有当初带他入党教导他冲在最前方的指导员马占海。

在进攻中,马占海不幸中弹牺牲,王占山心如刀绞。

看着身边的战士一个个接连倒下,对面敌军却毫发无伤,王占山明白再这样硬冲下去是端不掉敌人的碉堡的。

于是他和战士们抱起炸药包,采用蛇形迂回的路线,冒着敌人的炮火一路钻到了敌军的眼皮子底下。

身边不停有战士倒下,他们没有丝毫惧怕,瞅准时机把炸药包投进了敌军的碉堡中,伴随着一声声地爆炸,一个个障碍被炸开,碉堡被轰掉。

终于,他们把染满鲜血的红旗插在了“金汤桥”上。

这一次战斗,王占山的整个连100多人,打到最后只剩下了24人。从中午打到了下午。

在夕阳的余晖下,整个桥被染得一片殷红,桥下的海河水不知道是被夕阳照红的还是被鲜血染红的......

战斗结束后,为了纪念这次战斗,军中领导决定把王占山所在的7连,命名为“金汤桥连”,并且与仅存的24名战士合了一张影。

照片中的掌旗手就是王占山,只不过这张照片他从来都没有敢拿出来过,因为每一次拿出来他都会想起战场上失去的那80多位兄弟,眼睛就忍不住湿润。

每次提到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王占山就会说:“是战友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日子,我感到很惭愧。”

2020年,以抗美援朝金城战役为原型的《金刚川》在各大影院上映,孙子知道王占山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于是上映之初就带着爷爷一起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整场电影下来,孙子被电影中的打斗场面震撼到几度握紧拳头,小声问爷爷:“真正的战场上真的这么惨烈吗?”

但是回头看一旁的王占山思绪却早已不在电影上了,只是淡淡回了句:“真正的战斗要比这惨烈得多......”

1952年,王占山跟随着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战场。

入朝作战不久,金城反击战打响,这是抗美援朝最后一场战役,也是志愿军实施的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战役。

1953年7月18日天刚刚亮,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就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朝着我军408.1高地和408.2高地并进。

王占山所在的团接到任务,布下防御,守住高地。

面对敌军精良的作战装备,我军拿着手榴弹步枪也毫不畏惧,排长王占山主动向上级请战。

战斗场上,王占山一如既往地英勇无畏,但在持续的奋战下,我军的士气虽然很强但装备是远不及敌人的。

美军早已见识过志愿军的厉害,所以不停地增加飞机坦克,进攻也越来越猛烈,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了下去。

战火持续了两天之后,志愿军7连很快锐减至76人,连长倒下了,指导员也倒下了,连队干部只剩下王占山一个人。

按照战场上的规定,这个队伍此刻由排长王占山领导,上战场前王占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向着战士们高喊:“人在,阵地在!绝不后退一步!”

子弹没有了就用手榴弹,手榴弹没有了就用刺刀,这场战斗他们以劣势装备对战敌军的飞机大炮加坦克。

战场上的惨烈可想而知,他们用非凡的毅力击退了美军38次进攻,消灭了敌军400多人。

敌人久攻不下便开始想着封锁交通,阵地上的他们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士兵只能够吃野草充饥,渴得嘴唇都干裂发白,哪怕身边的战士越来越少也绝不认输!

他们依靠顽强的斗志坚持了四天四夜,等到接防部队赶来的时候他们全连只剩下6个人,而且全部都已身负重伤,王占山已经不知道痛了,满脑子只有四个字:坚守阵地!

看到救援队,王占山长出了一口气后就倒下了,没有呼吸也没有了脉搏。

战友们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把他抬到临时安置房后,医护人员经过确认发现他还有微弱的呼吸,于是立即对他展开了抢救。

经过检查,王占山全身超过30处伤口,每一处都触目惊心。

在野战医院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昏迷了一个星期的王占山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战后,王占山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勋章。

自从参军以来,王占山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广、抗美援朝等四十多次战役,负伤的次数已经数都数不过来了,至今身体里还有没有取出来的弹片。

从战场上回到家乡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慰问牺牲的同乡战友家人,他召集了家附近的几位战友,一起照顾牺牲的烈士遗孀遗孤。

他觉得这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得知战友的女儿还没有工作之后,有多方求助帮她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对战友的女儿百般照顾王占山觉得这些是应该的,但是当自己的亲外甥来投靠的时候,王占山却拒绝了。

那年征兵,王占山已经是团长了,外甥前来投靠,表示想跟着王占山谋个好前程。

王占山一听就板起了脸:“保卫国家还挑地方?到哪当兵都一样,没必要非要来我这!”

之后还狠狠教训了外甥一顿。

在王占山看来,他一生最看不惯的就是三种人,战场上贪生怕死之人;工作中投机取巧之人;生活上吃党饭砸党锅的人。

他的一生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上半生为党战斗,下半生为党代言。

在河南军区安阳分区党史学习课堂上,王占山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论了自己的观点:“入党仪式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党员就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为党当好‘守门员’!”

离休后的王占山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传播红色基因、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工作上,先后担任了十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

就像“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面形容他的颁奖词中说的那样“战功赫赫,百战老兵,倾心传播红色革命基因。”

这正是对这位老英雄一生最好的评价。

9月8日钟南山被颁授共和国勋章,有何看法?

今天,我又看老电影《沙家浜》。突然感觉,这次抗疫,和当年打击小日本儿,情景何其相似。

相似1:本来好好的日子,突然被打破。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全凭着劳动的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秀江南鱼米乡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岂容日寇(新冠)逞凶狂

何必解释,大家都懂。任何敌人,都不可以破坏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不管是倭寇还是新冠,干就是了。

相似2、党和领袖在,没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战争年代,毛主席的话语激励着军民。和平年代,习主席的指示引导着全党全国全军和全国人民。不敢想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如何赢得战争年代的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怎么可能突破新冠的重重艰险。

相似3、军民鱼水,互相扶助,共度时艰。郭指导员和战士们战斗遭遇伤病,其实,郭指导员就是化身了钟南山院士,对抗不同的敌人,张伯礼院士和张定宇院长都因战斗负伤,郭指导员到沙家浜养伤,张院士和张院长是在就近养病,然后投入战斗。

到那时 身强力壮跨战马

驰骋江南把敌杀

消灭汉奸清匪霸(消灭新冠清水霸)

打得那日本(新冠)强盗回老家

阿庆嫂代表的就是地方党组织,沙奶奶等群众就是今天的志愿者。

这场景,过去了将近80年,这作品,已经过去了50年,情景变了,敌人变了,但是,核心的内在依然不变,军民的感情依然如故。联系今年水灾时的动人故事,战士们在驻地学校正能量的板报,与指导员帮助老乡收稻谷,这完美地诠释了,解放军救灾为什么不带枪。

中国需要英雄,中国从来不缺英雄。

英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英雄是从你、我他中走出来的。

面对风雨,总有一批批的英雄,他们不屈不挠,他们英勇顽强,他们意志坚定,他们勇往直前。

他们是郭建光,是钟南山,是张伯礼。

他们是阿庆嫂,是居委会,是街道办。

他们是沙奶奶,是快餐妹,是志愿者。

钟院士获颁共和国勋章,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任何人,都不允许称呼一路快走的钟南山为钟老,因为他永远不老,他是华佗,他是神话。

祝福这个伟大的民族。

此生有幸中华家!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