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独居老人送房「上海一男子八年陪伴照顾独居老人意外获得静安一套房」
在上海市区打工的崇明男子,因为一次汤包馆的偶遇,与老人结缘。
此后,男子和老人一起生活,照顾老人8年。
老人去世后,将遗产和静安区一套房子留给了这个非亲非故的男子。
近日
这则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据凤凰网@在人间_Living:
李平生前是上海某集团的工程师,退休金每月有四千多元。
郑华的老家在上海崇明岛上,父母都是农民,他自己离了婚,在上海打工,做过司机、代驾、保安等多种工作。
2012年一天中午,郑华去社区旁边的老盛昌汤包店吃饭,恰巧坐在了老人李平对面。
老人吃完,想站起来离开。他双手撑着桌子,有些吃力。
郑华见状,放下筷子,到旁边扶了一把。两人因此结缘,并于2014年开始共同生活。
受到李平邀请共同居住后,郑华也承担了起照料者的职责。
他不仅洗衣做饭、陪老人聊天看电视,更时常骑着摩托车,带老人去社区遛弯、去更远的地方散心。
郑华还帮老人注册了微信,教他使用语音和视频通话功能。
李平开始和老同学、老朋友视频聊天,“开心多了”。
几年后,他们在公证处签订了意定监护。
据郑华描述,老人的女儿和其他亲戚,他在同老人一起居住并照顾他的这几年里,未见到过,甚至过年期间留在老人家里时,也没有见到过他的家人。
郑华与老人沟通:年纪大了,是想去养老院还是找个人照顾?
老人明确表示,想让郑华照顾。
郑华说,他不是你法律上直系亲属,并无权及相关依据照顾老人。
老人最终通过意定监护的方式,对郑华的“照顾身份”予以了公正及确认。
在老人生前的衣服里翻出来的笔记本上,清楚地写着郑华的手机号和住址,并注明这是自己的监护人,以防万一路上有意外,人家能看到。
后来老人又去做了遗产公证,《遗产公证协议》上写得很清楚,待老人去世后,其名下的资产——一套位于中环外、外环内的公寓房将由郑华继承。
这时,郑华也完全明白了老人的意思。
有一次,李平心脏房颤,送去急救。住院期间,李平不爱吃医院里统一安排的盒饭,郑华就天天给他从外面带饭,比如肯德基刚炸好的鸡翅。
受疫情影响,当时医院只允许家属照看午饭与晚饭时段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郑华每四天做一次核酸,每天准时去两次医院,中午和晚上各一个半小时。
2020年10月,李平再次身体不适,去华山医院北院检查后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11月,李平住院,郑华让同事代班,自己全身心照顾李平。
李平对郑华说,自己有存款,他可以看情况使用,如果生病住院存款用下来有多余,就给买个墓,如果存款所剩无几,海葬也无所谓。
后来,郑华去咨询墓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李平母亲的墓地本就可以改造成双墓穴,花费三万元改造费,新买墓地要花费九万元。征得李平同意后,工作人员将老人母亲的墓地进行了改造。
2021年5月,李平84岁生日。郑华去万达广场的凯司令西饼屋买了他爱吃的蛋糕,点了蜡烛,给他过生日。
老人过最后一个生日的照片,至今还留在郑华手机里。
李平临终前,郑华紧紧握着他的手,给他唱刘德华《一起走过的日子》。在那之前,他替老人办理一切入院和治疗手续;在那之后,为老人处理后事,请人到家中整理遗物。
这位老人碰到了这个世界上陪伴他走到最后的人!
老人离世后,按照意定监护人的权益及遗产公正的内容,郑华获得了老人留下的房子。
李平老人遗嘱登报公示↓
郑华前往墓地祭扫↓
“只有一首歌能表达我对他的一种思念,是刘德华《一起走过的日子》。”郑华说。
他仍然记得老人生前最后的嘱托:晚年自己要把握好,不要过早托付给孩子,人都是会变的,跟你感情不深的话,也不一定能照顾好你。
关于未来自己的监护人,郑华比较茫然,他感到,茫茫人海,能遇到一个跟自己真诚相对、坦诚相待的人,比较难。
有网友称
温暖 善良
揉合成爱心给到一个陌生的生命
换来住有所居
这对双方都是一个很美好的交换
也有网友质疑
照顾老人是否另有企图
有网友说
且不论他抱着什么目的而来
至少人家给了老人一个善终
一些网友感慨
看似获得房产的人很幸运
但遇到靠谱的晚年照顾人更难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
独居老人在我们生活中逐渐增多
意定监护或许成为独居老人
在家安然度过晚年的一种方式
对此你怎么看呢?
综合:侬好上海、凤凰网、@在人间_Living
来源: 东方网
上海一男子八年陪伴照顾独居老人,意外获得静安一套房,这是否是他应得的?
上海男子照顾独居老人8年,意外获得老人赠与的房产一套。这则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热议,大家纷纷揣测其中内情。
这名男子本是崇明人,名叫郑华,因到上海打工,意外和老人李平结缘。2012年,李平在街边站不起身,郑华心地善良,便将老人扶起。
2014年郑华和李平就开始共同生活在一起,几年后两人便在公证处签订意定监护。郑华平日里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洗衣做饭,陪老人遛弯,感觉就像李平的亲儿子一样。正因为郑华的闯入,李宁的生活慢慢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郑华也曾让老人选择,是去养老院还是在家由人照顾,老人选择了留在家。
后来老人又去做了遗产公证,《遗产公证协议》上写得很清楚,待老人去世后,其名下的资产:一套位于中环外、外环内的公寓房将由郑华继承。
郑华获得老人遗产,这是他应该得到的吗?
其实了解到郑华和老人之间的故事,网友们瞬间也变得沉默了。首先,将房子留给郑华是老人自己的想法,郑华并没有进行干涉;其次,郑华任劳任怨照顾老人8年之久,相处期间早就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的关系,成为了一家人。
个人认为,郑华得到老人的遗产,是受之无愧。即使如今很多年轻人花重金将老人送进养老院,但仍不如老人呆在家和家人相处幸福。对于老人来说,晚年生活就是享受天伦之乐,并不是呆在养老院每天发呆。
郑华的精神值得肯定,这个社会当中也没有几个人,能够无怨无悔为一位陌生老人付出。郑华和老人的感情不是亲情,却胜过了亲情。是郑华的精心照料,让李平老人的晚年生活看到了一点光。所有情感是相互的,正是因为老人感觉到了郑华的真诚,才会在去世之后,将遗产留给他。
上海一男子八年陪伴照顾独居老人,意外获得静安一套房,你如何看待此事?
在面馆一次偶然的机会,男子遇到了独居老人,因其站立时有些吃力,在对面吃饭的年轻人赶忙上前扶了一把。他们也因此结缘,男子八年陪伴和照顾这位独居老人,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而老人的生活也因为这个年轻人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的快乐和开心,得到了悉心的照顾,老人很是感动,并且一同到相关部门通过意定监护的方式,对这位年轻人的“照顾身份”予以了公正及确认,并且老人在遗嘱中将自己的房子留给了这个年轻人。个人觉得这是一件双向互利的事情。
一、独居老人得到了照顾和关心独居老人的生活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不仅情感上会感到非常孤独,生活中也存在很多不便,甚至可能会有安全隐患。而这位老人能够得到这样一个非亲非故的年轻人的照顾和关心,感受到生活的温暖,能够享受自己的晚年时光是非常圆满的事情,他从心底里也把这个年轻人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选择把自己的财产都留给他。
二、年轻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年轻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当然他可能不计回报,只是相对这位老人更好一些,能够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能够给予对方像儿子一样的照顾是非常让人感动的。这也就是古话常讲的“好人有好报”。
在这件事情中两方都是获利的,都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感情与钱财不可对等和衡量,最重要的是人的心意。即使是亲儿子,也未必能够像这位年轻男子一样做得好,老人为表达感激,把自己的房子留给他也是开心的。他们感谢彼此的相遇。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你如何看待此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