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好听的一首曲子为啥叫偷功这个怪名字「多好听的一首曲子为啥叫偷功这个怪名字」
天宝偷学般若掌
在《太极张三丰》21首配乐中,
要是从中挑出最出名的一首,
我觉得非『偷功』莫属。
不信?自己听。
01
此曲节奏轻快潇洒,
瞬间就营造出侠气四溢的氛围,
让人恨不得飞身上马,纵横江湖;
乐器上,锣鼓家什与二胡琵琶同响,
侠骨与柔情齐飞,让人拍案叫绝。
其实啊,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曲子
并非在《太极张三丰》这部电影中,
而是一部叫做《长风镖局》武侠剧中。
当年大眼仔何家劲扮演的郭旭,
风流倜傥,高富帅强,
不知道迷倒多少少女的心。
呃,好吧好吧!
我承认当年也超级喜欢这部电视剧,
如果细致探究其中缘由,
『偷功』这首配乐至少占一半的比重。
02
不过,说到这首配乐,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疑问:
这首曲子恁地好听,
为啥会用偷功这个听起来怪怪的名字呢?
唔,这个问题也困扰过我很久,
所幸我偏偏又有个刨根问底的恶趣味。
正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没想到真给我强行找出两个牵强的原因。
原因一:借力打力
这个观点来自网络上一位网友的评论。
他认为,偷功一词通常与气功关联比较紧,
所谓『偷』,即窃取,取他物而为己用。
人力有穷而尽,但天地之力是无穷的。
武者通过如太极等高超的武技功法,
以自身为桥梁连通天地,天人合一,
一招一式之间都引动身边的气场,
借助天地之力以御强敌,
此谓『偷功』,偷天地之功也。
这种说法虽有强行往字义上挂靠之嫌,
但在电影情节中也并非无迹可寻。
因为在电影中,这首配乐出现的两个地方
正巧与这个观点相映成趣。
出现的第一处:
张君宝一行藏身酒店佛笑楼,一群东厂鹰犬前行强征税款,众人怒不可遏,大打出手。
其中,李连杰飞纵跳跃,
借助自身重力,一路铁头功打将下来,
刺激惊险真是让人翘舌难下。
出现的第二处:
张君宝一行激于义愤,当街力战东厂大太监刘瑾。
此时,张君宝太极初成,牛刀小试,借力打力,
打得东厂鹰犬真是满地找牙。
借力打力固然能自圆其说,
不过我也有自己的观点。
原因二:偷功的情节被剪掉了
细致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
应该都记得这么一个情节:
为了进达摩院成为武僧,天宝溜到达摩院后院,借师叔练功之际偷师学艺。
然而,搭配这个情节的音乐并非偷功,
而是一截并未单独进入原声带的配乐。
天宝和君宝二人功夫能高出同侪一大截,
除了悟性高,比其他师兄弟刻苦用功,
偷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这里按常理来揣测一下,
天宝是个争强好胜的人,
甚至可以为了权位出卖挚友。
在饱享偷功的甜头后,
以他的天性,会只偷学一次么?
答案显然是不会。
他不但不会,而且还会变本加厉,
以至于连般若掌这类精深功夫
也被他偷学到手。
既然偷功到手,
他必然会刻苦习练,迅速成长。
而在他与君宝对练切磋中,
潇洒飘逸自不待言,
后来二人合力大破十八罗汉阵
恰好也映证了这一点。
照常理来说,这个情节应该是有的,
再配上偷功这首配乐,简直绝了。
可惜没有!为什么没有呢?
我揣测被剪掉了。
有没有证据?
有!证据就在原声带上!
认真看这个配乐排序,
你就会发现它基本是按照电影情节先后顺序排列。
开头是罗大佑创作的片头曲『随缘』,
悬空扎马吃饭的『成长』,
洗衣暴拧的『洗衣练功』,
而『偷功』这个配乐在顺序上
正好夹在『洗衣练功』与『罗汉阵』之间。
对应的前后情节就是,
在君宝洗完衣服后,
天宝再次潜入罗汉堂后院,
将般若掌偷学到手。
随后,一年一度的武僧挑选大会开场,
天宝先被师兄心宝算计,
后被大师伯刻意偏袒彻底激怒,
使出般若掌,将偷师的底子全露了。
为严肃寺规,师伯下令以罗汉阵将二人降服。
然而,『偷功』并未出现在这两段情节之间,
最大的可能就是,这段情节因故被剪掉了。
至于为啥被剪掉,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了,以上两个观点
也只是我这类好事者一厢情愿的揣测,
权作茶余饭后活跃脑细胞的运动。
而真正的原因,
或许连电影主创甚至胡先生都已经忘却了。
作者:极客;让我们一起品味文字的魂、音、韵,笔友相伴,共享阅读的美好时光!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