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决战到天亮,扫黑决战中的高向阳怎么没有出现

时间:2023-01-03 07:16:48阅读:1386
电影《扫黑·决战》是国内首部以“扫黑除恶”行动为题材,展现全国扫黑办督办案件的影视化作品。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一起发生在魏河县内的暴力征地事件为切口,讲述了在表面平静的魏河县城内各种黑暗势力的相互…

电影《扫黑·决战》是国内首部以“扫黑除恶”行动为题材,展现全国扫黑办督办案件的影视化作品。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一起发生在魏河县内的暴力征地事件为切口,讲述了在表面平静的魏河县城内各种黑暗势力的相互勾结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巨大经济财产损失。

影片以纪实的笔触去触碰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尖锐问题,其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态度值得肯定,电影创作者在合理的自我发挥空间内将社会弊病一一拆解,尝试为当下社会的相关群体提供某种预警机制,同时向社会中相对沉默的大多数传递一种积极的向上情绪,引导社会群体产生为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当然当下的行走路径正是实现美好愿望的必由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讲,影片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主旋律影片。但是影像文本的一些缺陷却导致电影没有讲好一个最基本的故事,最终呈现出一种“赶进度”的观影感受。

自2018年起,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危害国家社会安全的黑暗势力,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沧桑巨变,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神话,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改革开放成果深入人心。

但同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力量也在眼花缭乱的物欲陷阱中不断迷失,加之震慑力度的不足,滋生了一系列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恶劣事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家公职人员丧失信仰、滥用职权、官商勾结为自己家族势力谋发展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机关团体的廉洁形象,剥夺了当地百姓合法的正规权益,最终酿造了极为惨烈的社会悲剧,位于地方权利顶端的官员中饱私囊,而普通百姓的基础温暖问题却迟迟不能解决,两级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的调和与缓解,反而是不断加剧。

影片用冷静阴郁的影像画面如实地呈现这一极端冲突,在电影开始,无辜的农民向暴力征地的村霸发起挑衅,试图以自焚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土地所有权,但结果却是非但没有保全玉米地,反而自己也被推入火海,最终案件以意外事故的性质定性结案,一桩在众目睽睽之下惊悚的故意杀人事件在层层势力的保护下草草结案。

调查组等人来到事故的发生地,站在远处眺望,影片切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远处被烧焦的玉米地充斥整个画面,令人触目惊心,而在同一个画面中,调查小组占据画面的边缘位置,这一隐喻镜头一方面暗示平静表象下不为人知的黑暗真相;另一方面也通过对比呈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的过分悬殊,为接下来调查小组难以推进的调查过程做一个前情提示。不仅如此,影片在后续的叙事中,更是将下层民众被剥削镇压的无奈状态呈现到了极致。

在罗叔的葬礼上,罗叔的儿子不堪受辱出手殴打背后的始作俑者,结果以故意伤害罪锒铛入狱,而真正的凶手依旧逍遥法外,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案板上微薄的抚恤金将讽刺的戏剧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在他们的眼里,仿佛处于另类的原始社会,缺乏对文明的基础认知,谋财害命如此的轻而易举。最为可悲的是,普通老百姓任人宰割,投诉无门,整个魏河县编制了一张巨大的暗网,官官相护,内部的真实信息无法向外部流通,外部的正面力量也很难介入魏河的内部进行调查。

可以说,影片伊始就建构了两种对立的矛盾,而随着魏河这个密不透风的钢板之城开始渗入另一方势力时,影片急于将其他的利益团体都一一展现出来,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前后逻辑难以自洽。换言之,在调查小组未到来之前,影片着力渲染魏河的特殊之处在于各种复杂势力的相互勾结与“帮助”,且是合法正规的帮助,将调查小组置于一个艰难的处境中,从电影的戏剧效果来看,此举无可厚非。

但是在调查小组开始调查后,影片却开始走向普法栏目剧的套路,用一些“无用”的细节将敌对团体的主要人员呈现出来,远远达不到电影的水准,或许可以与相关类型的电视剧进行对比,如大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同样是面对异常复杂的势力群体,但影片却通过挖掘各种小人物的行为动机,以合理的手段获取情报,最终将最大的犯罪头目捕获,这部剧在细节方面确实相当到位。

也许电视剧的多集制作有利于充分展开故事情节,但是时长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来论证一部影片因为时间有限制就放弃对人物深层动机的挖掘,而一笔带过,开始将故事表述完整,其实只是结果先行,为了呈现最终的结果而设置了相关的情节,未免有些本末倒置。或许还可以参考一部网剧,名为《沉默的真相》,这部网络剧的暗黑程度绝不低于《扫黑·决战》,但是其对人物的刻画,细节的把控、情节的合理铺陈也是值得借鉴的。

当然,影片作为一部宣扬扫黑除恶的主旋律电影,影片中所表现的水深火热的普通民众、“两面三刀”的高层干部、纨绔的世家子弟以及身处险境的调查人员等鲜活的群体都是这个时代的缩影,那些曾经发生的真实故事或许远比银幕上呈现的更加残酷,但是好在“天会亮的”,即便长夜漫漫。

从内容和传播效果来讲,或许影片没有太多值得挑剔的地方,但是选择电影艺术这种形式来表达,必然需要考虑一个本质的问题,如何将故事讲得更好,这一更高的要求是新时代电影观众的要求,好在电影创作者已经在向这一方向努力靠近。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