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西门市场,三台百亿大项目
碎石路 首辆小汽车及客车站
自古以来,三台就是四川四大交通重镇之一。它:东通盐亭、南充,西达中江、成都,北往绵阳、广元,南去遂宁、重庆。扼锁绵、渝唐巴公路,如人体动脉,新西门就是这动脉的心脏。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的新西门,不过是一条由碎石铺就的驿道路口 。路口的老汽车站(今日的温州商城),是当时驿差和驮夫歇脚的马车房。那时,交通落后,道路凸凹难行。平日碾过路口的,不过几辆马车、牛车。边远乡镇干部到县城开会,都是自背行李,徒步赴会。常常是晨起见星空,暮昏至县城…… 解放初,老县政府开进第一辆吉普车时,竟然吸引了县城数千人围观。五十年代末,由遂宁县调来一批汽车和驾驶员、技术工人,建却三台县历史上第一个汽车队一一四川省汽车第6队(今日通力公司的前生)。不久,新西门口的汽车客运站,便取代了昔日的马车房。有了汽车,新西门的道路平整些了。但,行路仍然难!拿县城至绵阳的客车说吧,每日二、三驾次,客车时速约二、三十公里,今日去,明日回,还常出事!乘车极难!县城一些普通干部,到外地办事,购车票要"开后门"才能出行。
文革十年期间,汽车渐渐多了起来。行路难问题稍有缓解。但,在那全国混乱的岁月,新西门单车道的碎石路,依旧是破烂景象。最难忘的是:1969年的夏天,一辆挤满"文攻武卫“红卫兵的大卡车,一头栽进老西门桥西溪河下,在县城交通史上留下了死伤40余人的悲惨记录。
“文革”结束后,三台人民开始了重建家园。上世纪70年代末,新西门有了县城第一条平整的柏油路。通往区乡的公路也多了起来。行路已不再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掀起了经济建设高潮。短短几年时间,双车道的柏油路,已不能适应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狭窄的路口,如同动脉血管上的“肿瘤”,常出现长龙般的堵车现象。
上世纪90年代,三台人再掀筑路高潮。到如今,新西门宽阔的四车道柏油路,汽车南来北往,在红绿灯指挥下,畅道无阻。如今,绵遂、成南高速公路也到了县城成都、三台、万州的高铁也正在酝酿中,行路难已成为了历史。
饥饿岁月的梦境——三台饭店
新西门路口东南侧,曾有一座两百平米左右的平瓦房(如今的钟楼大厦)。它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是县城最大的饮食店一一三台饭店。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人们物质生活极度贫乏。衣、食、住、行,没有那样不需要票证。且,定量极低。如:每人每月定量供应半斤至一斤猪肉、四两清油。就是县城这家最大饭店,主打食品就是:一大锅面条、几蒸笼干饭、几样素菜。许多人把能吃上一小碗带肉丝的面条,当作最大的口福。
人在饥饿中,就连"宠物"也在饥饿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新西门附近住家的江湖医生王占标,一日,弄了一点食物去喂养他的宠物一一狗熊,竟然被饿了几天的狗熊一口咬住了臀部。幸得一过路农民,及时扔进一只公鸡,引开狗熊,才侥幸被人救出。
如今,三台县城高档、豪华酒店、餐厅,比比皆是。过去,吃大块肉、喝大碗酒,引以为荣的美餐,已成为了人们的笑谈。
别了,我童年的冬夜琴声……
老人们可曾记得:在新西门西溪河边,曾有一座约占地半亩的大四合院瓦房。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它是三台县城最大的茶旅社——三台旅社。
那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单调,但充满了乐趣。工余,晚饭后,茶旅社客人满座。五、六人围住一张四方桌,在昏暗的油灯下,品茶、谈天,听小戏,听评书。旅社是除电影院、戏院外的,县城人休闲,外来人歇宿的重要场所。冬日,夜深人静之时,旅社旁的街道、庭院中,常常传来悠扬的琴声,女艺人宛转的清音,说书人清脆的惊堂木声。
电影、戏曲是大人们休闲的专利。孩子们最渴望的,是三台足球公园(民国叫“中山公园”,建国后叫“人民公园”,如今叫“梓州公园”,足球场旧址,就是今日的迎宾广场位置)中的坝坝电影。不管是暑气逼人的夏晚,还是寒风袭人的冬夜,足球公园早就聚满了成百上千观众。搬石头坐的,席地而生的,站的,蹲的,什么都挡不住看电影的兴致。
如今,装有空调的电影院,门可罗雀。电视、影碟、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多功能的娱乐工具,已将人们俘虏。
别了,清澈的西溪河……
在新老西门与牛头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一一西溪河(又俗称九曲河)。河上有四座行人、小车皆可行的石拱桥。河水九曲,清澈见底,鱼游水潺……据说,唐代杜甫曾在溪中濯过笔,李商隐曾为它写过多首诗,是古梓州一大风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溪河两岸仍是杨柳依依,风景如画。溪河南侧那棵上百年的皂角树,常常歇满了鸟雀。沿凤凰山脚防汛沟,从新渡口引来的涪江水,在溪流中长流不息。溪流清澈,妇女在溪水中洗涤衣物,工人在溪水中加工丝棉,老翁在深水处挥竿钓鱼。有时,还能钓到团鱼,发现乌龟。小孩在浅溪处抓螃蟹,充满乐趣。每当夏日涨水时,溪流中打鱼小舟在激流中穿梭,鱼儿在水面腾飞。石拱桥上,游人驻足观望、呼叫,十分热闹。
在溪河上段和下段,各有一处水域较宽、深浅适度的溪流,名曰:''五家沱"(现肉联厂旁)、"断桥''(现环城家园小区旁)。每年炎夏,它便是县城儿童们学泳、嬉水,男人们泡水、纳凉的乐园。那时的西溪河,充满了欢声笑语,诗情画意。可如今,唉!什么也没有了。
今日新西门……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的开发建设,新西门昔日美好的自然景观已不复存在。钢筋水泥覆盖了溪河,成为大道,成为了城市排污的下水道。
立交大天桥、钟楼大厦、温州商城、农村合作金融、迎宾广场等高楼,取代了新西门昔日的景观。展示了三台经济发展的新貌。入夜,迎宾广场,在扰民的音乐声中,健身的老人翩翩起舞,人群川流不息,闪烁的霓虹灯旁,汽车南来北往,一片繁荣景象。
但,迎宾广场取代了过去的足球广场之后,许多人认为:这是三台开发中的败笔!它肢解了过去人气很旺的牛头山公园。人们再也见不到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各种体育竞赛了!再也没有散步的好场所了!
人与自然,与环境,与经济建设,怎样和谐共处?试题摆在面前,警钟长鸣! 缓缓步出新西门,心中默默祝愿:愿新西门作为三台的缩影,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更美,经济更发达!
作者:虫虫飞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