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狼奇案真实事件,三狼电影解说

时间:2023-01-02 12:48:19阅读:1831
文:宿夜花说实在的,一般来说,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太爱看一些诸如恐怖片、犯罪片、奇情片的类型电影的。理由非常简单,香港电影的优点与缺点,都集中在这类电影中。因其创作环境不受限、题材宽泛深广,总是会揭露…

文:宿夜花

说实在的,一般来说,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太爱看一些诸如恐怖片、犯罪片、奇情片的类型电影的。

理由非常简单,香港电影的优点与缺点,都集中在这类电影中。因其创作环境不受限、题材宽泛深广,总是会揭露一些避而不谈的真实世间百态、直戳人心的痛点;也正因如此,很多跟风、媚俗、浮夸的粗制滥造之作,招摇过市。

三狼奇案》作为奇案题材的翘楚,因其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香港“十大奇案”之“三狼案”,本身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而将现实案例搬到大银幕的过程,影片既没有完全采取纯纪录式的“再现”,也没有制造过分的噱头吸取关注,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通过这个故事去体现社会意义、并对真实的人性进行无情揭露与鞭挞。

01

影片的编剧麦当雄,对于很多人而言或许略显陌生。但《黑金》中梁家辉“谁赞成谁反对”的名场面、黑帮传记史诗《跛豪》,皆出其手。

在《三狼奇案》中,剧本的扎实严谨,与演员的特色表演,相辅相成,共同使得影片的人物活泛起来。演员本身形象气质,与原型的直观差异,可以看出影片人物塑造方面源于现实、异于现实的“再度创造性”。

“三狼案”案发在1959到1961年间的香港,3位凶手为李渭、马广灿和倪秉坚。1959年6月19日,富商黄锡彬儿子被三狼合伙绑架,曾一度逃脱,但不幸坠亡。直到 “蛇仔明”出现后,案情有了进展。原名邓伟明的“蛇仔明”,亦是帮凶,交代了全部真相。

梁家辉,饰演李怀,原型李渭;

郑则仕,饰演马二灿,原型马广灿;

徐锦江,饰演邓子敬,原型倪秉坚。

香港电影在快节奏的演员分工模式下,养成一种高度自觉的角色匹配方式。这在《三狼奇案》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三位主演中,梁家辉作为形象可塑性最强、气质延展力最广的“千面”影帝,银幕角色是最富于变化。因此,相对来说,郑则仕与徐锦江的角色离各自最擅长的角色距离更近。在此基础上,梁家辉可以更好地配合二人、创造火花四射的对手戏效果。

马二灿(郑则仕饰),是一个末流剧团的化妆师,子女众多,挤在一个杂乱无序、暗不见天日的棚户区小屋内。郑则仕演活了底层父亲谨小慎微的窝囊状态,爱妻爱子女,却苦于没本事,只得成为亲邻嘲笑的对象。

邓子敬(徐锦江饰),是一个驾驶教练,单身一人,全部期望是为了让年迈母亲过上幸福生活。他的性格毛躁、鲁莽、粗野,但在母亲面前又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李怀(梁家辉饰),是富商黄锡金(原型是黄锡彬)公司内的一名普通职工,地位卑贱,薪资微薄。非但如此,终日受尽黄氏父子的刻薄傲慢、颐指气使,郁郁寡欢。慵懒的体态,百无聊赖的眼神,嘴角不经意流露的憋屈与无奈,梁家辉用细节把一个底层小人物压抑憋屈、自卑无奈、满腔愤怒的状态塑造得栩栩如生

三人在孩童时代便效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生死之交。

02

比之选角上的出色贴切、演员得心应手的对手戏搭配,影片情节的展开方式与节奏是影片更为关键的地方。

三人内心潜在的戾气、邪恶、贪婪、张狂的人性阴暗面,是如何释放的?

在影片的起初,三位小人物纵使活得憋屈压抑,但他们内心潜在的狂躁心理、暴力倾向是处在一种自我调节与压制中的。他们会搞点恶作剧、施点小破坏、过把嘴上之快,借此发泄生活中的愤懑,但却不敢做出越矩行为。

当李怀被老板解雇,他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压抑到了极点,他内心潜在的攻击性与破坏欲便浮出水面。而这一切,正亟待一个突破口释放。

于是,三人绑架黄老板的儿子、趁机勒索,见勒索不成又继而绑架黄老板,最终敲诈到了50万赎金。

终究,嗜赌成性的“蛇仔明”做了污点证人将事发经过全盘托出。被判死刑的三人,在人生的最后岁月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大限将至时,三人的性格开始“反转”。

一向嚣张激昂的李怀,暴露了懦弱自卑、心胸狭隘的本质,他憎恨他的女朋友(吴佳丽饰)不来看他最后一眼(实则因为产子);

看似毫无脾气、软弱可欺的马二灿,实则很懂得自己作为丈夫、父亲的职责,纵使无法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也祈求妻儿的尊严与体面;

勇猛、乖张的邓子敬,其实内心最为脆弱,他惧怕母亲孤老而终。

03

影片的犯罪场面固然是残忍的,但最让人深感恐怖的是——三位主角对自己内心的邪恶想法与阴暗心理无法理性地支配,任由自己的贪婪之心、原始兽性膨胀壮大而难以摆脱。

电影的主题也远远没有止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劝世歌”般讽喻警世的标准模式,更是试图去反映更宏观层面的现实问题。

这是80年代香港电影“平民视角”的一种彰显(香港电影的主要观众也源于“市民阶层”),正如成龙那部里程碑式动作片《警察故事》中:富贵者操纵着一切的游戏规则,底层劳苦人成了玩弄的对象。

本片中的对人性的揭露是较为理性且客观的。

片中的三位主人公,既不是尽善尽美的圣人,也绝非道德沦丧的奸佞小人。他们只是活在底层的普通小人物,在某个瞬间、某个场合,因为某个巧合,释放了自己内在的暴戾与邪恶,而一旦“恶”的阀门打开,便覆水难收。

作为一部类型片来讲,影片在一些恐怖氛围、残忍场面的刻画上是极尽生猛的。跳出类型片的框架来看,电影引发的思考仍旧振耳发聩。

小人物如何改变命运呢?

影片中的三个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当他们走投无路、深感无力与绝望之时,对出人头地、改善生活的渴望,冲昏了头脑。他们决定铤而走险、亡命天涯、孤注一掷,结果终究是逃离不了社会与内心的双重惩罚。

无论是什么处境、什么情形,都不是行为越矩的理由,试图赢得他人尊重,终究应当怀有敬畏之心。

三狼奇案真实事件,三狼电影解说

三狼奇案:一部非常残忍又恐怖的电影,无情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

文:宿夜花

说实在的,一般来说,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太爱看一些诸如恐怖片、犯罪片、奇情片的类型电影的。

理由非常简单,香港电影的优点与缺点,都集中在这类电影中。因其创作环境不受限、题材宽泛深广,总是会揭露一些避而不谈的真实世间百态、直戳人心的痛点;也正因如此,很多跟风、媚俗、浮夸的粗制滥造之作,招摇过市。

《三狼奇案》作为奇案题材的翘楚,因其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香港“十大奇案”之“三狼案”,本身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而将现实案例搬到大银幕的过程,影片既没有完全采取纯纪录式的“再现”,也没有制造过分的噱头吸取关注,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通过这个故事去体现 社会 意义、并对真实的人性进行无情揭露与鞭挞。

01

影片的编剧麦当雄,对于很多人而言或许略显陌生。但《黑金》中梁家辉“谁赞成谁反对”的名场面、黑帮传记史诗《跛豪》,皆出其手。

在《三狼奇案》中,剧本的扎实严谨,与演员的特色表演,相辅相成,共同使得影片的人物活泛起来。演员本身形象气质,与原型的直观差异,可以看出影片人物塑造方面源于现实、异于现实的“再度创造性”。

“三狼案”案发在1959到1961年间的香港,3位凶手为李渭、马广灿和倪秉坚。1959年6月19日,富商黄锡彬儿子被三狼合伙绑架,曾一度逃脱,但不幸坠亡。直到 “蛇仔明”出现后,案情有了进展。原名邓伟明的“蛇仔明”,亦是帮凶,交代了全部真相。

香港电影在快节奏的演员分工模式下,养成一种高度自觉的角色匹配方式。这在《三狼奇案》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三位主演中,梁家辉作为形象可塑性最强、气质延展力最广的“千面”影帝,银幕角色是最富于变化。因此,相对来说,郑则仕与徐锦江的角色离各自最擅长的角色距离更近。在此基础上,梁家辉可以更好地配合二人、创造火花四射的对手戏效果。

马二灿(郑则仕饰),是一个末流剧团的化妆师,子女众多,挤在一个杂乱无序、暗不见天日的棚户区小屋内。郑则仕演活了底层父亲谨小慎微的窝囊状态,爱妻爱子女,却苦于没本事,只得成为亲邻嘲笑的对象。

邓子敬(徐锦江饰),是一个驾驶教练,单身一人,全部期望是为了让年迈母亲过上幸福生活。他的性格毛躁、鲁莽、粗野,但在母亲面前又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李怀(梁家辉饰),是富商黄锡金(原型是黄锡彬)公司内的一名普通职工,地位卑贱,薪资微薄。非但如此,终日受尽黄氏父子的刻薄傲慢、颐指气使,郁郁寡欢。慵懒的体态,百无聊赖的眼神,嘴角不经意流露的憋屈与无奈,梁家辉用细节把一个底层小人物压抑憋屈、自卑无奈、满腔愤怒的状态塑造得栩栩如生

三人在孩童时代便效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生死之交。

02

比之选角上的出色贴切、演员得心应手的对手戏搭配,影片情节的展开方式与节奏是影片更为关键的地方。

三人内心潜在的戾气、邪恶、贪婪、张狂的人性阴暗面,是如何释放的?

在影片的起初,三位小人物纵使活得憋屈压抑,但他们内心潜在的狂躁心理、暴力倾向是处在一种自我调节与压制中的。他们会搞点恶作剧、施点小破坏、过把嘴上之快,借此发泄生活中的愤懑,但却不敢做出越矩行为。

当李怀被老板解雇,他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压抑到了极点,他内心潜在的攻击性与破坏欲便浮出水面。而这一切,正亟待一个突破口释放。

于是,三人绑架黄老板的儿子、趁机勒索,见勒索不成又继而绑架黄老板,最终敲诈到了50万赎金。

终究,嗜赌成性的“蛇仔明”做了污点证人将事发经过全盘托出。被判死刑的三人,在人生的最后岁月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大限将至时,三人的性格开始“反转”。

03

影片的犯罪场面固然是残忍的,但最让人深感恐怖的是——三位主角对自己内心的邪恶想法与阴暗心理无法理性地支配,任由自己的贪婪之心、原始兽性膨胀壮大而难以摆脱。

电影的主题也远远没有止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劝世歌”般讽喻警世的标准模式,更是试图去反映更宏观层面的现实问题。

这是80年代香港电影“平民视角”的一种彰显(香港电影的主要观众也源于“市民阶层”),正如成龙那部里程碑式动作片《警察故事》中:富贵者操纵着一切的 游戏 规则,底层劳苦人成了玩弄的对象。

本片中的对人性的揭露是较为理性且客观的。

片中的三位主人公,既不是尽善尽美的圣人,也绝非道德沦丧的奸佞小人。他们只是活在底层的普通小人物,在某个瞬间、某个场合,因为某个巧合,释放了自己内在的暴戾与邪恶,而一旦“恶”的阀门打开,便覆水难收。

作为一部类型片来讲,影片在一些恐怖氛围、残忍场面的刻画上是极尽生猛的。跳出类型片的框架来看,电影引发的思考仍旧振耳发聩。

小人物如何改变命运呢?

影片中的三个活在 社会 底层的边缘人,当他们走投无路、深感无力与绝望之时,对出人头地、改善生活的渴望,冲昏了头脑。他们决定铤而走险、亡命天涯、孤注一掷,结果终究是逃离不了 社会 与内心的双重惩罚。

无论是什么处境、什么情形,都不是行为越矩的理由,试图赢得他人尊重,终究应当怀有敬畏之心。

三狼奇案真实事件,三狼电影解说

三狼案的电影

电影: 《三狼奇案》(1989)导演:黄泰来 演员:梁家辉、郑则仕、徐锦江
如果留意DVD封面图的话,“麦当雄十大奇案”几个字还是相当醒目的。看过一个打印机广告,打印机打印一个鸟窝图出来,一只鸟就蹲在那里准备孵蛋。够创意。而麦当雄的电影就像那张打印图,能让观众都信以为真。——电影大亨麦当雄拍电影从不乱玩花哨,真实感极强,再加上故事引人,作品大多是经久不衰。 《三狼奇案》走的也是写实一类路线,80年代作品,事隔十余年,如今看来仍然不失为一部难得之作。梁家辉、徐锦江、郑则仕三人童年时候结拜为兄弟,中年一事无成,气不过决定绑票,结果阴差阳错却做出了大案,都是大家估料不足的事,偏偏多了个外人做帮手,坏事累人,丢了自家性命。篇尾重复三人那段结拜金兰之词是点睛之笔,关二哥确实做了他们“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见证人。此类手法香港电影用得不少,出彩的有梁朝伟在《暗花》里前后那段自白。
《三狼奇案》并非全然指责罪犯的一个故事,它是带有悲情色彩的一部电影。人们有太多机会避开这个绑架悲剧。想来想去,还是环境造人。需要推荐的话,重点推荐这部电影。粤语版。 三狼被判了死刑,许多人或许有所疑惑:“香港不是废除了死刑了吗?”顺便普及一下。香港追随英国政府的刑事政策,一直企望在法律上彻底废除死刑。1991年6月,香港立法局通过了废除死刑的动议,经过将近两年的反覆,1993年4月21日,香港立法局三读通过,并由香港总督於4月23日颁布了1993年刑事罪行(修订)条例,宣布废除死刑。至此,在香港刑罚史上存在了140多年的死刑,就在香港法律上彻底废除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