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陪读母子「短篇小说陪读」
一
酷热的暑假马上就要结束,学生开学在即。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汗流满面、衣着朴素的于敏在县城实验中学附近,急匆匆地寻找出租房屋。已经看了好几套房子,价格太高超出预期。最后终于选定了一个小区单元楼五楼的阁楼,租金一年12000元。
于敏看到室内墙上还贴着一幅中国地图,一幅世界地图,墙上画满了卡通画、数字和小孩子的涂鸦,说明上一个租户也是陪读家庭。于敏很快把房间打扫干净,开学前一天和儿子一起住进了这个阁楼。购买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开始了陪读生活。
于敏五官精致,身材匀称,性格温和淳朴,做事严谨认真。当年参加高考时,以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因家境贫困,不得不加入了打工的队伍。
儿子何亮从小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学学习成绩一般,好玩手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不做。新的学期开始了,于敏禁止儿子玩手机。于敏每天早餐都让儿子吃一个鸡蛋,自己不吃。买肉半斤,用来炒菜给儿子吃。
于敏每次都是看着儿子吃完,自己在吃。甚至有时自己就用咸菜、馒头解决了一顿饭。她能省则省,她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每天步行送儿子上学的时候,看到一群群穿着红白相间校服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从四面八方的居民楼里走出来,穿过显得拥挤的道路,跨过宽宽的马路走向学校,于敏感慨很多。
二
儿子每天晚上写作业时,于敏在旁边看着,发现不对的地方,耐心地启发式的引导、纠错。儿子英语差,于敏找到儿子的英语老师王子涵,说:“王老师,何亮的英语太差了,您能不能给何亮补习一下英语?”
王子涵老师:“当然可以,不过我给学生补课是收费的,一小时60元。”
于敏心中一惊,说:“我们是农村来的,能不能便宜点?”
王子涵:“就是这个价。”
于敏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下午放学后,王子涵老师给何亮在学校补习一小时英语,同时补习英语的还有其他学生。何亮连续补习了一个月,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于敏也付出了一笔不小的补习费。
一天晚上11点多,于敏听到隔壁阁楼里一个女人振聋发聩地质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一阵沉默过后,女人最后气愤地大喊:“互为相反数啊!”
于敏一听笑了,原来是一位和自己一样陪读的妈妈。
于敏想:很多家长,孩子考好了就眉开眼笑,考砸了就怨声载道,怒火冲天,对孩子的爱里掺杂了太多的功利心,甚至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孩子考得不好,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去弄清楚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每次考试后,何亮成绩不理想时,于敏就让儿子查漏补缺。把每一道错题,都重做一遍。然后,于敏让儿子逐题总结出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因为公式、概念、定义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好造成的错误,就重新理解、熟练掌握,直到能够灵活运用为止;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就端正态度,平时做作业时,力求养成细心严谨一丝不苟的习惯;因为知识点模糊造成的错误,就重新学习知识点;因为题型生疏造成的错误,就加大刷题量,多做题,熟能生巧。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何亮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这让焦虑的于敏内心踏实了许多。
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过一次次在学校门口等待学校放学接学生,于敏认识了一些从乡下进城陪读的妈妈。王丽颖画着浓妆,衣着鲜亮,丈夫在国外打工,儿子周无忌上初三。周无忌从上初一开始,成绩在班里一直都是倒数第一,上课经常连书包也不打开。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基本不问,除非他上课做小动作影响了其他学生,老师才会制止。王丽颖丈夫在国外打工,儿子放学后,衣着鲜亮的王丽颖经常领着儿子周无忌去餐馆吃饭。王丽颖几次约于敏一块吃顿饭,跳广场舞去,都被于敏婉转地回绝了。
一天,在学校门口等学生时,王丽颖对于敏说:“你想挣钱吗?”
于敏说:“谁都想挣钱。怎么挣啊?”
王丽颖:“开发自身资源,就有钱了。”
于敏不解地问:“什么是自身资源?”
王丽颖:“女人还能有什么资源。”
于敏明白了,严肃地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商品。”
王丽颖:“你真傻!”
于敏痛心地想到了“三忙家庭”的说法:“男人成了穷忙,女人成了流氓,孩子成了文盲。”
于敏在学校门口,等学生时,认识了陪读妈妈秦明燕。秦明燕女儿上初二,她利用女儿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去餐馆包水饺,计件工资,不耽误接学生、给学生做饭。秦明燕对于敏说:“你如果愿意,明天我们可以一起去。”
于敏说:“好,明天一起去。谢谢你!”
第二天于敏去餐馆包水饺,感觉不错,不影响照顾学生,于敏就一边打工一边接送照顾学生。
何亮放学后,在家学习成为了一个自觉习惯。于敏有时让儿子陪自己出去散散步,目的就是让儿子放松一下,休息一下。于敏问儿子:“你希望长大后,过什么样的生活?像爸爸妈妈一样在建筑工地打工吗?”
儿子:“我不愿意打工,又苦又累,别人还看不起。我要像老师一样,给学生上课。谁见了都喊老师,多好!”
“好儿子!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儿子,你的想法太好了!长大后做一个让人尊重的人,做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而不是像爸爸妈妈一样,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被迫离乡背井、朝不保夕地去谋生!”
三
下午放学后,吃饭时,于敏问儿子:“今天学新课了吗?”
“学了,物理学的压强。”儿子兴致勃勃地考起于敏:“妈,你知道什么是压强吗?”
“当然知道啦!” 于敏胸有成竹地回答:“不就是那个帕…帕萨特嘛,中学学过。”
“帕萨特?哈哈,你还“奥迪”呢!妈妈,你可真逗!”儿子咧着嘴,摇着头,拖着声音,一副得意的样子。
于敏佯装忘记了问:“我忘了,啥是压强啊?”
儿子拿鄙视的小眼神瞅着于敏:“你还说,你原来学习好呢,连压强都不知道!”
于敏故作一脸诚恳地说:“妈妈打工这些年把“压强”给打忘了。请何老师赐教,你给妈妈说说啥是压强,妈妈是你的学生!”
于是,儿子边吃饭边把压强的定义和公式背了一遍,还举了例子,给于敏仔细的讲解。
于敏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噢,我知道了,压强和压力差不多。”
“什么差不多?差得多着呢!”儿子极其不满地说:“压强是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这有个单位面积,别忘了。比如说:你两只手用一样的力,分别去按两样东西,左手按一支牙签,右手按一根筷子吧,”儿子边讲边拿餐桌上现成的物品做教具:“你看,我两手一样用力,牙签能把我的手扎破,筷子却不能,是不是?”
于敏赶紧点头,把儿子的手从牙签上拿开,看有没有扎破。还好,儿子没用力,只是比划给于敏看。儿子继续讲课:“这是因为,牙签小,也就是受力面积小,得到的压强就大,就会把手扎破;筷子粗,受力面积大一些,压强就小了,手就不会有事。明白了吧?另外你还可以从压力与压强的单位上去分辨两者的不同。压力的单位是牛顿,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不是帕萨特。”
“这两个单位有啥不同,不都是人名吗?”于敏继续不耻下问。
儿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那是你没理解它们包含的意思。压力的单位是牛顿,而压强的单位帕斯卡是指牛顿每平方米。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它俩的区别和联系了吧?不过压强还分为固体压强、气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它们又有不一样的表示方式,比较复杂,今天就不给你讲了。”儿子俨然是一个小老师。
“噢——原来如此!”于敏做出茅塞顿开的样子,对儿子说:“当年我那老师要是有你这么形象细致的讲解,我肯定学好物理了。”于敏不失时机地夸夸儿子,然后趁热打铁:“你下回再给我讲气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呵!”
儿子痛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在愉快的聊天中,儿子不知不觉把他学的新课复习了一遍。日积月累下来,儿子学习兴趣提高的同时,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于敏认为多和孩子平等地交流聊天,不仅提高亲子关系,还能在无形之中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于敏对孩子时刻保持温柔的耐心,不随便唠叨,不攀比分数,就事论事,自控情绪,再想吼骂也要管住嘴巴,绝不自己制造家庭噪音。让孩子在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于敏认为,陪读不只是陪孩子写作业时那一会儿的时间,教育儿子应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细碎到每句对话,每个眼神。通过耐心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不着痕迹地把孩子引上求知的轨道,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中考时,何亮以优异成绩考入县一中,因成绩优秀,学校减免了三年的高中学杂费。寒来暑往,于敏又陪读了三年,儿子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入一所985重点大学。
有不少家长会为了孩子选择陪读,陪读到底好不好?
陪读是好是坏,其实与孩子的需求,以及家长的陪读方式有关。
下面分享一个案例,陪读家长,带三个孩子上“重本”,可以看出,学生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
在11月份的推移中,许多高三的学子,迎来了上学期的期中考试,这一次统考的成绩,将会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自己,以便在高考中找准定位。
当学生们忙碌学习,期待提高分数的时候,在他们的背后,也会站着默默支持他们的家长。
虽然说,家长无法帮助孩子学习提高,但是他们却能做好“后勤”工作,努力为孩子节省时间,减轻心理压力,只希望孩子们,能够顺利赢得高考,走进一所理想的高校。
在孩子们努力备战高考之时,应该怎样去帮助孩子?是许多为人父母的家长,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
甚至,一些家长暂时辞掉了工作,开启了漫长陪读的时光,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把握住有限的时间,争取在高考中,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
比如,在毛坦厂中学的附近,就租住着许多陪读的家长;其中,有这样一位老人家,在陪读的7年内,先后将孙子和外孙三人,陆续送进了重点大学,分别是兰州大学、湖南大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孩子的父母都在忙工作,老人家能够取得他们的信任,陪同孩子们读书,并且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对于刘奶奶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欣慰。
虽然没上过学,也没什么文化,但是刘奶奶陪读的过程中,与老师有过许多次的沟通,也与众多的陪读家长不断交流,对毛中的老师,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算得上是了如指掌。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文化水平低,并不是阻碍家长帮助孩子的因素。
陪读家长,在7年里,陆续送三个孩子上“重本”,不得不说,每一位学生的成功,都离不开背后的支持;即便家长没有选择陪读,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激励孩子们的成长。
那么,当孩子读高三,家长选择陪读后,能够帮助孩子做哪些事情呢?
每一次考试后,学生的成绩,都难免会有起伏的状况。
如果,前后成绩的落差较大时,负责任的班主任,除了从学生校园的表现,找出原因之外,还会有家长沟通,以便对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
即便,家长识字不多,但是却能辅助老师,做好监督孩子学习的工作;在陪读的过程中,及时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在备战高考的一年中,是同学们通过复习、测试,不断查漏补缺的过程。
白天跟着老师的节奏,去学习和提升;晚自习的时候,还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和练习题,所以大家自由学习的时间并不多。
如果,陪读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做好后勤工作,将会为他们节省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上面。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能否抓住碎片时间,直接决定着,能否赶超身边的同学。
许多人,会这样形容高三这一年,“痛并快乐着”;学习上的压力,虽然增加了,但是大家会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不过,在同学们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会面临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消耗。
如果说,营养供应不上,那么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将会变差,想要高效学习,会变成不可能的事情。而陪读家长,恰恰能根据孩子的状况,及时调整营养,以便帮助孩子能够用饱满的精神,直面自己的学业。
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难免会感受到压力,那些抗压能力强的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进度,在有条不紊中,不断提升成绩和排名。
当然,也会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次考试的失利,都会让他们患得患失,从而无法专注于学业。
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惑,产生心理压力时,陪读家长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与孩子聊生活和梦想,以便他们能够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挑战,并且在高考中胜出。
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背后,都会有家长的付出与支持;孩子成功的路上,离不开父母的辛劳。
当孩子迎来高三学年后,家长是否选择陪读,要看孩子的学习状况。如同他们能够保持自立自强,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目标明确、不断进取,家长大可不必选择陪读的方式。
当然,如果孩子缺乏主动性,或者心理素质不过关,那么则需要家长,多给孩子一些关怀,帮助他们走出困惑,从而更好的面对高考。
今日话题:在您看来,孩子进入高三这一年,家长有必要选择陪读吗?欢迎关注教育锦囊,持续分享有趣、有用的教育内容。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