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智识小炉匠的内容「当杨子荣遇到小炉匠」

时间:2022-08-12 23:10:37阅读:2748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家喻户晓;两位京剧艺术家童祥苓、孙正阳分别扮演杨子荣、小炉匠,家喻户晓。近日,“杨子荣”“小炉匠”开心相聚、握手言欢……孙正阳演的杨子荣和童祥苓演的少剑波  在沪西一家酒店,9…
  • 杨子,1975年6月18日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北京大学MBA毕业,现为中国巨力集团副…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家喻户晓;两位京剧艺术家童祥苓、孙正阳分别扮演杨子荣、小炉匠,家喻户晓。近日,“杨子荣”“小炉匠”开心相聚、握手言欢……

孙正阳演的杨子荣和童祥苓演的少剑波

  在沪西一家酒店,92岁的孙正阳,与85岁的童祥苓,亲切相见。虽说腿脚不太利索,见到了舞台上的对手,孙正阳还是不用搀扶地“扑”向童祥苓;童祥苓也是扔掉手杖,紧紧地搀扶着老哥哥孙正阳……

  对于看过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观众,至今津津乐道的是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以及“舌战小炉匠”时临危不惧的气度;同样,观众们也记住了在舞台上,孙正阳通过念白、做功等艺术手段,将小炉匠这个土匪狡诈、奸猾、阴险之本性,刻画得入木三分。虽然时过境迁,岁月流淌,但广大观众依然记得童祥苓、孙正阳分别扮演的杨子荣与小炉匠,他们已经成为中国京剧舞台艺术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

  老兄弟一入座,互道平安。两边分别坐着童祥苓的夫人、京剧梅、荀艺术家张南云(85岁),另一边则是孙正阳的夫人、著名越剧艺术家筱月英(90岁)。

  别看四位艺术家都是已过耄耋之年,讲起当年年轻时的“淘气”之事,也是高兴不已。张南云埋怨孙正阳当年如何“捉弄”她;童祥苓、孙正阳说到当年杜近芳的轶事;筱月英直道梅兰芳先生家的宵夜,是多么诱人却又必须“熬夜”之后才能享受,常常让年轻的她,有点难受……

  更让人意外的是,号称“江南名丑”、扮演小炉匠早已名扬舞台的孙正阳,最早扮演的角色却是杨子荣。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上海京剧院就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把其中的片段《智取威虎山》搬上了舞台。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戏没有脱离京剧的传统表演风格。就说唱腔,过去没有这么多唱,杨子荣由著名武生名家李仲林扮演,少剑波由老生名家纪玉良扮演。由于这个原因,孙正阳才有机会扮演杨子荣。

  那是1964年的时候,孙正阳跟童祥苓从西欧演出回来,领导说,《智取威虎山》要进行加工、演出,要年轻人接下来。这样,孙正阳和童祥苓调到一团演出《智取威虎山》,分别接替李仲林和纪玉良,孙正阳演杨子荣,童祥苓演少剑波。为什么让孙正阳演杨子荣呢?孙正阳说,“那时候演现代剧不多,武生演员念京白挺别扭的,我是丑行的,丑行念京白,所以我来演就显得比较合适。再加上那时候杨子荣没那么多唱,全是武打比较多,我在武的方面技巧还过得去,所以那时候就让我演了杨子荣。”

  后来这个戏进一步改进提高,就说要加强杨子荣的唱段,这样一来,就把杨子荣的角色给了童祥苓,当然因为他唱得好,同时,身上的功夫也出类拔萃。

  孙正阳笑着说:“这才让我归了‘行’了,因为我本身就是演丑角的,栾平才是我的行当。”

  我忍不住问了:“孙正阳老师当年演杨子荣,唱的是什么流派?”孙老师笑了:“我哪有什么流派?”童老师说:“基本上还是‘麒派’,当然唱腔不多。”

  是的,我查阅了1965年版的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剧本,杨子荣总共唱腔不超过50句,而且基本上是“流水”“散板”居多。

  而童祥苓接手的杨子荣,新增加的唱腔部分,其中像“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今日痛饮庆功酒”“胸有朝阳”等唱段至今仍广为传唱,脍炙人口。不仅如此,杨子荣“打虎上山”中的舞蹈、身段,以及小分队战士出兵威虎山时的“滑雪舞”,就是把西方的芭蕾、交响乐等表现手段融汇其中,不仅好看,同时又将传统的京剧表演程式,拓展到了一个从未表现过的生活领域。

  纵观《智取威虎山》这出戏,舞蹈性很强,全场表演载歌载舞,这就要求演员有极好的体力;同时杨子荣的唱腔非常繁多,各种板式齐全、从头至尾调门很高,要求演员有一个很好的嗓子,杨子荣这个人物的塑造,就是“讲究人物情感的体现,结合唱腔表演的综合表现”。(秦来来)

京剧界历史上,孙正阳有哪些故事?

孙正阳先生,有名京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名家,有“江南名丑”的美誉。

话说就这样,孙正阳在这条坎坷的路上印下了一个个脚印,并且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个为人称道的丑角形象,其中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智取威虎山》中的栾平了。很多观众正是通过栾平认识了孙正阳。可是孙正阳说,他曾经演的是杨子荣。

大家都知道,他演现代剧,演栾平演得很好,观众印象当中对他演栾平印象很深,其实他在64年的时候他还演过一段杨子荣,演了很长时间,那时,他和童祥苓他们一起出国演出的,等回来的时候,那时他们是三团,他们在北京刚演完了《智取威虎山》,这《智取威虎山》是李仲林演杨子荣,纪玉良演少剑波,他们在北京演出,毛主席看完了肯定说,这戏很好,结果回来要他们都排,下来就是他演杨子荣,童祥苓演少剑波,那时候他们在“大舞台”演了很久,不过过去的杨子荣他都是以武的为主,武生为主,唱功比较少,后来让他演栾平呢,他觉得也无所谓,因为他是丑角,按说演栾平他也合适,所以他演栾平呢,他也把他演得安上很多技巧。

妻子筱月英是孙正阳艺术上的知己,当年正是对戏剧艺术共同的追求,使他们走在了一起,一出京越合作的《小放牛》便是他们的红娘。

那时候因为筱月英她是演越剧,越剧呢,那时候她对京剧比较欣赏,因为她喜欢他们的基本功比较好,那么她演越剧呢,想向京剧学点基本功,再来加强自己在台上的表演,因此她经常,他们那时候在“大众”演出的时候,他们“正字辈"全部在大众剧场演出的时候呢,她总会常常去看戏,就是因为和京剧界有经常来往的关系,那么那时候她在演出《钗头凤》,她印象很深的,在长江大戏院演出《钗头凤》,孙正阳他们来看她的戏,《钗头凤》不是要哭的吗,那么他在下面拿着一块手帕,假装在擦眼泪,也哭得好像要死要活,其实是假的,那么大家这个样子好像互相就蛮熟悉了,后来就是要唱《小放牛》吗,孙正阳来教她唱《小放牛》,大家经常呆在一起,就比较从工作当中再逐渐逐渐就发展成为谈朋友了,结婚以后,生活上大家蛮客气的,因为很少碰着,因为他要到外地去演出,她也要到外地去演出,一出去都三个月、六个月,从前剧团都要巡回演出的,所以大家碰着也蛮客气的。

同甘苦,共患难,夫妻俩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感情更加坚定,当时如今儿女们都已经长大了,虽然他们都没有继承父母的事业,但是戏剧艺术始终是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从小他们就是父母最严格的观众。

他们家里最开心,她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家里晚上吃宵夜很开心的,大家戏散场了以后,回到家里吃宵夜,这时他们几个,这时有小孩了,儿子、女儿,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位子全抢好了,大家像对号入座,全坐好,全像听故事一样,如果今天是看了她的戏回来,那么好了,她变成,他们开她批判会了,那么要跟她(筱月英)讲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孙正阳讲她这里不对,儿子讲她那里不对,女儿讲她这里唱得不对,好了,那她是重点的批判对象,那么只好虚心接受,什么地方怎样,什么地方怎样,改正,也是为了提高,共同探讨,但是他们的探讨不是很严肃的,就是比较自然的,大家吃宵夜啦,所以每天吃宵夜总会每天有故事的。假如孙正阳演出回来,也是同样的,大家位子抢好,都要对他说怎么,怎么,不过说她比较多一点,说他比较少一点。

孙正阳是幸福的,有了家人的支持,他在事业上更加潜心钻研,在一步步的艺术实践中,孙正阳逐渐领悟到了塑造丑角形象的艺术真谛,他所演的角色各具特色,活泼幽默,丑角也不再是以往人们心中插科打诨的形象。

他觉得演一个丑角确实很不容易,要把他演好,所以他后来就觉得演来演去演丑角就演出了他自己的风格,他很反对丑角在舞台上真是演得很丑,这个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美的享受,你看舞台上就可以感觉到,有的小丑画得很脏,很难看,他们有的人,他觉得演丑角,演那个丑角,把他演得看上去就是他(我)们说话叫什么,就叫“恶心”,那就没意思了,所以,丑角演他的神,他觉得,我们演他的风趣、幽默,京剧艺术本身就是写意的东西,不是完全写实的,把被迫害的犯人还能那个打扮,还仍穿绸子,还能干什么,像那个“富贵衣”,叫“富贵衣",就是小生红鸾禧穿的那个绸,补一块,补两块,他也用缎子补得很漂亮,都是很艺术化的。他从化妆方面,服装上就有所改革,不是化得很脏,他觉得艺术的东西就是给人美的享受,所以他的表演就是一个“丑而不丑,丑中见美”。

京剧一直是孙正阳生命中不曾远离的主题,当时2000年年近古稀的孙正阳仍然每天坚持练功,家就是他的练功场地,他自己也打趣的说,处处都是我的练功场,说着他欢快地笑了,笑中追忆着过去,憧憬着将来。孙正阳陪伴着京剧半个多世纪,今后仍将陪着他一直走下去。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