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如花,胭脂扣中如花的性格给我们的启示

时间:2023-01-01 15:47:52阅读:3288
2019年,是张国荣逝世16周年,也是红颜知己梅艳芳逝世16周年。这对经典银幕情侣,深厚的缘分始于关锦鹏导演的成名作《胭脂扣》,两人扮演殉情自杀的恩客和妓女,惟一个苟且偷生沦为临时演员,一个壮烈牺牲成执怨的孤…
  • 胭脂扣
  • 剧情 悬疑 爱情
  • 梅艳芳 张国荣 万梓良 朱宝意 温碧霞 谭倩红 谢贤 汪禹

2019年,是张国荣 逝世16周年,也是红颜知己梅艳芳 逝世16周年。

这对经典银幕情侣,深厚的缘分始于关锦鹏导演的成名作《胭脂扣》,两人扮演殉情自杀的恩客和妓女,惟一个苟且偷生沦为临时演员,一个壮烈牺牲成执怨的孤魂野鬼。

今年是《胭脂扣》上映31周年,由于这部电影意义特殊,我仅以对电影里的性别倒置、人戏不分、真假错乱、阶级反转来进行评论。

梅姐和哥哥的剧中事

剧中梅艳芳面无表情的戏份也不少,从迷茫的眼神盯着一个人看或是望向远方,心中复杂的千头万绪,全都浓缩成一张面无表情的容颜,让人读出了其心中满怀的无奈与相思之情。

导演关景鹏将剧中30年代的香港石塘嘴花街妓管的场景布置充满怀旧氛围,多采用鲜明的色调强调欢场,各各妓女也都花枝招展、身穿亮色系的衣服,在一片充满欢笑的风月场所中,对比了80年代,变为女鬼的如花返回阳间寻找爱人。

身着黑色旗袍,且拍摄时间多为夜晚,加上如花说起话来轻声细语,除了添加了几分诡谲与神秘感外,更突显了今非昔比的凄楚爱情故事。

张、梅两人就如戏中的十二少和如花,是一对映衬对方的双飞燕。

没有他的柔弱,就没有她的刚烈;没有他的风流,就没有她的痴情;没有他的辜负,就没有她的孤默心死。

只是,燕子不同于梁祝化蝶,从如花和十二少未能同归于尽起,两人就注定要走上各自分飞的路。

在这一幕中,决定要殉情的两人,导演刻意用红色调为主轴布置场景,放了红花用了红壁纸,鲜明的色彩对比了两人心中复杂难解的忧愁。

然而,鲜艳的红又代表着强烈且浓厚的性欲与激情,这对痴男怨女为爱倾心为爱抓狂的那份痴与狂,尽在不言中。

哥哥与梅姐,在香港以至全球人眼里,是港产片界里可一不可再的金童玉女,他们之间是知己,是好友,更是家人。

当年哥哥猝逝,梅姐伤心得连续数天卧在床上。张国荣曾经形容梅姐是一个永远要她自己作为焦点的女孩。

或者因为梅姐的感情路崎岖,连成长的家庭都非常复杂,她对哥哥的爱是源于关心,超越友情和爱情,更甚是,我们都相信他们之间的爱能跨越生死。

我们都深深记得,梅姐曾经问哥哥:“如果我到40岁都嫁唔出,你会娶我吗?”当时哥哥二话不说的答应。

表面上,《胭脂扣》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剧,张国荣演纨绔子弟,梅艳芳演青楼妓女,看似顺从传统性别角色。

梅艳芳对如花的演绎更是惊艳,表露罕见的似水柔情,与平日“男性粗狂”的的梅姐判若两人。

但事实上,《胭脂扣》是性别错置的时空穿越剧,十二少是胆小怕事的懦夫,约定殉情后临阵退缩,自杀不遂后宁可偷生;如花反倒是轰轰烈烈爱一场的风尘女子,敢爱敢恨,说死就是死,在阴间苦等十二少50多年不果,怨念推使她走上人间再续前缘。

他们性别一女一男,一个在阴间、一个在阳间,骨子里却是反转的,如花象征爱情角力上阳刚一边,十二少则属阴柔一边。

如花和十三少

对于只剩灵魂、没有肉身的如花而言,小盒子般的胭脂扣,代替了身体承载她53年来无处安身的历史,以及对爱情的寄托。

可惜一切付诸流水,为不同步的爱情耗了生命或青春,大概只能引李碧华的一句:

“一千万人中才有一双梁祝,可以化蝶。 其他的只化作蛾、 嶂螂、蚊、苍蝇......”

看见没有死成而偷生的十二少如今竟落得满身的狼狈样,如花心中的结也随之解开了,归还了过去十二少作为定情物的胭脂盒后,便头也不回地朝着发光的出口离去,如花最后的身影,是明亮而有自信的,黑暗中透出的亮光,也代表着如花心境的转移。

在一切豁然开朗后,她放下了以往的眷恋,迈开步伐重新投胎去了,反观面容消瘦憔悴的十二少,独自留在漆黑的夜色中,望着前方的亮光,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无论其多么歇斯底里的渴求如花的原谅,但终究换不回旧爱的身影,望着如花离去后残留的光影,更凸显了十二少满怀的孤寂与懊悔。

电影一开场,关景鹏便先来一幕混淆性别、以假乱真的谈情戏。如花是卖艺的妓女,在宾客面前反串饰演小生,用低沉的男音唱起《客途秋恨》,惟妙惟肖。

此时,南北行十二少大摇大摆走进来,一时间打断了表演,宾客们全都怔住,但敬业的如花照演不误,继续扮演她的公子戏,取巧地把十二少当作女生般调戏,边吟唱、边凝视着他,既救回一次表演,又无意间把十二少迷得神魂颠倒。

就像如花开场对十二少唱的是:“你睇斜阳照住嗰对双飞燕。”和结尾时唱给苍老的十二少听的一样。

张国荣化了妆作闲角,总让我想起《霸王别姬》中做花旦的程蝶衣。

这一幕是港产片经典场面,亦是关键的题旨,象征全套戏中如花的主导权。

不论是吞鸦片殉情、死后上阳间寻找十二少,这些爱情线全由如花来推动。即使开头十二少追求如花,也要三顾茅庐般吃尽闭门羹,只是等如花的一声回应。这桥段取材自娼妓史上「干煎石斑」的典故。

意即高级名妓有选择权,可以借口回房打牌,故意刁难在房中等候的嫖客,让他们在床或椅上干等至如缺水侧翻的死鱼。

片初,十二少对女扮男装的如花一见钟情,被她的抚媚姿态和歌声迷倒,隔天他上妓院点名要如花,一见佳人便问:“你记不记得?”“昨天的事而已。”如花笑应“逢场作戏”。原来她的暧昧言行全是戏码,为了唱好一軥戏而装出来。后来十二少连续三次找如花,都被泼冷水和冷落多时,反映古时名妓是有身段的,不是嫖客说要就要,说献身就献身。

最初如花不领情,但十二少求爱攻势猛烈,一掷千金,吊大床上如花房间,又公开示爱,又写下对联「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这位公子最终还是俘虏了名妓的心。

不久后,镜头便拍着两人卧床吸鸦片及谈情,但这副对联加上两人每次在枕边的对话,都暴露两人对爱情的分歧。

再来,是家人反对十二少和妓女交往,迫他娶名门闰秀程淑贤,如花半夜心乱如麻。

如花:“(衣服)旧了呢?”

十二少:“丢了啦!”

如花:“人呢?”

十二少:“一样丢了!”

如花(一脸不安)

十二少:“你怕什么?你有这么多种样子。我丢了一种,你还有第二种。”

这段对话,完全表露十二少的败家子弟个性,他不只挥霍父母的钱,还有如花对他的一片痴心,以为佳人的爱意能如戏码般不绝上演,而「人戏不分」的主题亦不只一次出现在张国荣戏里。

1993年《霸王别姬》,张国荣饰演擅做虞姬的伶人程蝶衣,戏假乱真,爱上饰演西楚霸王的师哥段小楼;

在《胭脂扣》中,十二少没有角色扮演,但他爱上的如花,却是如梦如幻的她,变换不同面孔、擅长唱歌做戏,贵为艺妓的她。

但真正的如花呢?那个决意要共赴黄泉的爱侣呢?那个偏执得要一死以证爱情的她呢?十二少显然没有接受。他在自杀关头退缩了,因为如花真实的一面,那暴烈的一面,是十二少承受不起的。

关景鹏的独特构思

看到一篇学者的研究说:“不可否认十二少也爱着如花,否则也不会放弃家中产业。”

的确,十二少爱上如花,不是那种调戏青楼女子,只望一夜春宵的心态,还找了房子与她同居,比他家中大宅破旧狭小得多,却能逃离父母束缚和社会眼光。

但严谨来说,十二少是为了追逐演艺梦而放弃家业。他和如花情订于粤曲《客途秋恨》。她是艺妓,他则是粤剧迷。

十二少和如花同居后,十二少脱离家族生意捆绑,在如花介绍下找到一位老倌,向他拜师学艺,由低做起,打杂、做闲角、帮人递痰罐。

基本上剧中电影的拍摄手法,导演多采用横摇镜头,使观众随着镜头的变动,体验场景的转换,也或者藉由横摇的手法表达出两人对话间的因果关系,好比起初为了营造如花为女鬼的诡谲气氛。

在如花初遇袁永安时,导演频频使用横摇镜头与快速横摇镜头,将如花的体态拍得轻盈且无声无息,增加了观众的紧张感。更在两人的一问一答间,使用了反应镜头,袁永安从一开始的不以为意,渐渐到后来的惊觉甚至恐慌,都在如花轻声细语的谈吐间逐渐表露出来。

另一方面,导演也用了闪回镜头,藉由如花之口,四次回忆了过往与十二少的恋爱时光,也铺成了故事的主轴。

张国荣饰演的十二少一如原著描述“眉目英挺,细致温文”,也加一点张国荣独有的颓废阴柔。两人虽终未如梁祝化蝶般凄美死去,但要说电影版本的十二少负情却未免严苛,为爱已选择放弃身世、学戏甚至殉情。

若与配角袁永定的那一句“我不懂浪漫,不会为爱自杀”的现代理性爱情观相比,十二少对古老式爱情忠贞已体现有余。

但面对如花毁灭性的理想爱情态度、死亡的巨大恐惧,他的苍白无力,却更接近人性。

如戏他躺床上吸鸦片的慵懒态度,不妨用他对如花的一句,「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审视十二少的爱情美学,或者于他,真实的是最不好看的,爱情要保留种模糊感,不必太沉重才最完美。

戏场异于真实人生,十二少的地位跌到谷低,本来是南北行富二代,在戏班只能做闲角和打杂,与如花的阶级反转了,因她是美艳倾城的艺妓。

十二少没有演艺天份,老倌叫他试唱一首来听时,他战战竞竞唱完,嗓音发抖且一脸木纳,如花远处看着心有戚戚然,不忍见到情人出洋相,也是第一次看到十二少不再意气风发。在剧场里,原来他只是不起眼的闲角。

但如花的爱是从一而终的。她看到十二少这么丑陋的一面,亦是真实一面,仍用力接纳并支持他,在后台帮他化妆、为他准备粉底。

相反,十二少则是彻头彻尾的窝囊。一次他的父母和未婚妻闯进剧场,看到他只演闲角没出头,命令他回家并离开如花,他一句帮情人出头的话也没讲,恰巧要开戏便跑掉了,留下如花一人如临大敌。

然后是经典的一幕,十二少演完戏回来,默默拿出在市集买来的廉价胭脂扣,送给如花做订情信物。

此时,十二少忽然痛哭起来,躲在她肩膀上哭泣......这幕很有张力,表现了十二少极为阴柔的一面:本应是如花感动流涕,他却先哭了,为自己的际遇而哭,为不知如何面对家人而哭,为两人未知的将来而哭。相比起如花,十二少的后路可多了。

当年失身女子很难再找好人家,她的青楼出身也难找正经工作,但如花总是在关系中担当坚强和撑起两人的角色。

也不难理解梅艳芳和如花无论是在剧中的角色还是现实中都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悲剧的爱情故事

第一次,两人在人世间苦恋,但碍于家世、身分地位无法结婚。

第二次,如花提出一死了之,在地府作一对鸳鸯转世,但十二少吞下鸦片兼安眠药,竟也死不去,剩下如花孤单上路。

第三次,如花上阳间寻找十二少,却认清了他的负情和怯懦,这辈子的情义一夜间了断。

因为《胭脂扣》中30年代的男女主角皆以唱戏为乐,故戏曲在剧中的搭配也成了很重要的环节之一,好比两人的初次相遇与五十年后相见时,如花所唱的《客途秋恨》贯串了全戏的发展。

简短的一句“亏我斜倚在蓬窗,重有对双飞燕啊”倒尽了如花心中对真情的渴望与对旧爱的想念。

第一次见面时,十二少为如花所接唱的下句「愁对月华园」被如花笑称“哪来这么多愁”却殊不知两人的相识便是为未来的“愁”字开启了无边的大门。

另一方面,关景鹏在声音的搭配上,也都采用较传统的中国乐器好比古筝琵琶等,为早期的香港制造出一片和乐融融与祥和的气氛。在电影快结束前,如花于大戏棚前看的那出戏曲,便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听得泪流满面的如花,或许心中也有几分钦羡梁祝看似凄美却深刻的爱情。

梅艳芳饰演的如花哀怨柔情,对一生一世的爱矢志不渝,也体现在她对胭脂扣的爱惜中。

十二少送她的这个扣在戏中起了象征意义,胭脂或意指如花的春青或美,扣是恋人间厮守终身的约定,她一直挂身上,却成了她的致命羁绊。

故事的结尾令人惨不忍睹,与梅艳芳唱的哀怨主题曲《胭脂扣》遥相呼应:

“负情是你的名字错付千般相思/情像水向东逝去痴心枉倾注。”

如花发现十二少偷生,向天质问即使他被救活,若是真心爱自己,大可以再死过,为何他能安然存活50多年?

“真实的东西最不好看。”这句话成了后劲很强的铺陈,当众拆穿美丽的误会。

50多年后,十二少变了满脸皱纹的老头,在剧场角落撒尿,躺在地上等着永远不会到来的角色。如花看在眼内是错愕也是心死:“十二少,多谢你还记得我。这只胭脂扣,我挂了53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

如花是从一而终的人,但去到终点,她发现一切早就变了。

十二少没死而偷生后,他就注定要一个人过一辈子,放任无度下败光父母家产,这就是十二少的本性——负情、窝囊、怯懦,如花总算看清了他。

他外表的丑是岁月痕迹,也是偷生者苟活的报应,对比死去的人永远青春,如花是美丽而初心不变的。这次如花心死了,心结也解开了,头也不回走去投胎,希望饮尽一杯孟婆汤便能了结前缘。

但这时候十二少才后悔,在她背后苦叫:“如花、如花,原谅我啊!”纵使观众看清了他的人品,还是会同情他,一来是他的脸孔由俊美变成苍老,令人不忍直视;二来是殉情这回事,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做。

电影结局揭开了爱情丑陋但真实的一面,令我想起梅艳芳于《相爱很难》曾唱过的:“无论热恋中失恋中/都永远记住第一诫/别要张开双眼。”

在50年后的香港,戏里总是争吵不休的记者恋人楚娟与袁永定,他们会为生活小事吵嘴,吵架之后热情做爱和好,看在如花的眼里,说有多羡慕就有多羡慕。

在电影中,袁永定和楚娟最后有段对话,也为爱情做下最好的注解。

“你会为我死吗?”

“不会,你呢?”

“我也不会。”

我很爱你,但我不会为你去死,再爱,生命都不该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爱情应该是在平凡中寻求一丝丝的浪漫,而不是抱着玉石俱焚的决心,时时刻刻都要求你爱我、你要为我牺牲,我们一定要永远在一起才叫真爱。

命运弄人:张梅这对飞燕

延续戏中真假不分、人戏不分的主题。《胭脂扣》中如花属阳刚一边,十二少反倒是阴柔一边,其实和哥哥和梅姐本人的气质很相衬,因为两者都是敢于模糊性别界线的巨星,在当年香港影坛中很前卫。

在性别表达上,张国荣初出道是秀气美男,或风流公子的形象,例如《倩女幽魂》中文质彬彬的书生,或是《阿飞正传》中逗靓女为乐、不愿停下脚步的「旭仔」。

《胭脂扣》于1987年开拍,十二少的角色与这时期的定位很合衬,也是个纵欲无度的有钱人,但十二少的怯懦和窝囊,却是把张国荣的阴性气质表露得淋漓尽致。

关锦鹏导演于访谈中也曾说过,梅艳芳也许称不上是最美丽的女演员,然而一旦穿上戏服,在厚唇画上鲜红的胭脂后,她的一切也都跟着不平凡了起来。

她的美也许并不来自五官的精致,却在于她的体态与表现力中将如花与女鬼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也难怪出演《胭脂扣》为她的演艺生涯夺得了金马奖与金像奖影后的殊荣。

而在男女主角选角方面,也正因为与戏曲有关,找了当红歌手梅艳芳与张国荣的演出,张国荣的外表也不似刚毅的男孩反而多了几分的柔媚与娇气,因此也是出演娇贵的富家子弟的不二人选。

有别于哥哥的性格,梅艳芳是直女,多次明言想结婚,戏里做尽苦命人,现实却只想做个幸福小女人。

不知是否天意弄人,梅艳芳终未能寻得归宿,其硬朗、豪迈的形象更令她做尽银幕上女生男相或反串角色。1990年《川岛芳子》,她曾穿军服扮男人,剧中更试过勾引女人。

到了《钟无艳》,她接下了男性角色,扮演好色的昏君齐宣王。这样看来,早期的《胭脂扣》反倒是她影史上“最正常”的女性角色,但其中刚烈、敢爱敢恨的个性依然阳刚,加上梅姐坦白说自己的爱情观很传统,如花算是最接近她内心世界的角色。

至于梅和张的关系,众所周知他们是亲密好友。

梅姐外表强捍但一生恨嫁,曾问哥哥「如果我到40岁都嫁不出,你会娶我吗?」哥哥二话不说答应。对此,曾有媒体指「哥哥承诺照顾梅姐一生,现实却重蹈如花十二少结局。」意即哥哥选择自杀,先行离开这世界,间接背弃承诺。

而巧合地,梅姐死于40岁,好像失去依靠后不堪一击,宣告患癌半年便逝世。

逝者已矣,一切任凭生者诠释,多少是对两位巨星殒落的一种浪漫想像。

但回看《胭脂扣》,这的确是诉说鬼魂和生者、承诺和背叛、命运和选择的故事;而凌驾在众多议题之上的,是命运的无情。如花和十二少曾有三次缔结姻缘的机会,但三次都错过了,除了是“命中注定”,很难再有其他解释。

两人在现实中也是苦命人。

一个只渴望嫁个好老公,却找不到归宿;一个拥有满身才华,却不被当时大众接纳,长发穿裙的打扮曾被媒体污名化。命运弄人的是,极为投契、相惜相知的两人只是知己,无缘份当恋人。

当如花唱起:「斜阳照住嗰对双飞燕」,我总是想起张国荣和梅艳芳的身影结伴同行,然后各自飞去,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也谨以此文怀念哥哥和梅姐。

《胭脂扣》如花,胭脂扣中如花的性格给我们的启示

《胭脂扣》读后感

《胭脂扣》读后感

  胭脂扣是李碧华的作品,那么你们看了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样的感触呢?下面我给你们带来《胭脂扣》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胭脂扣》读后感一

  《胭脂扣》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一个去世五十多年的名叫如花的女鬼,央求某报纸负责人袁永定刊登一则寻人启事,寻找五十年前,至今可能还活在世上的爱人。启示内容“十二少:老地方等你。如花。”但由于如花拿不出广告费,被袁永定拒绝。经过如花的不懈纠缠,袁永定和女朋友凌楚娟在了解清楚如花寻人缘由后,全力帮助如花寻找当年的十二少。最后,在邵氏片场,如花也许认出了当年的十二少,也许并没有,不管是否认出,如花已渺然而去。

  曾经看过梅艳芳、张国荣演绎的电影版《胭脂扣》,小说和电影还是很不一样的,小说中对二人爱情故事的描写都是点到而止,没有那么多的细节。但李碧华独特的语言风格饱含着更多的叹息和感怀。

  全书有两条故事线并行发展,一条是如花与十二少的浪漫爱情,一条是袁永定与凌楚娟的柴米油盐。两条线讲的都是爱情,却是那样的不同,到底怎样才叫爱情呢?

  现代科学有观点认为爱情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液中的复合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某种生物学冲动。这也许是对的,但总叫人觉得有点冷血。为了爱情,有人粉身碎骨,有人耗尽一生,如果真的只是生物激素的产物,那未免有些太不值了。十二少冲破世俗羁绊,放弃富家子弟的优渥生活,宁愿去做一个毫无社会地位也挣不到多少钱的戏子。如花在走投无路时,愿意和爱的人一起吞烟而去,共赴黄泉。这些,应该能够证明两人的刻骨深爱了吧。但十二少却不愿和如花一起去死,五十年后用下辈子七年阳寿换来七天时间重回人间寻找当年爱人的如花,看到衰老、潦倒、肮脏的十二少时也选择了悄然离去,连戴了五十年的定情信物胭脂扣也决然抛却。

  如花和十二少是真心相爱吗?是?不是?

  谁知道呢!这世上,有很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才会显得美好,爱情也许就是其中之一吧。

  除开故事不说,李碧华的才情果然惊艳。很久前就有打算看她的书,却一直没看,真是种遗憾。这里列出几段书中的句子吧,大家一起欣赏,喜欢的话我们一起喜欢吧,不喜欢的话,那请你保持沉默。

  《胭脂扣》读后感二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本书了——《胭脂扣》。由香港文坛的奇情才女李碧华所写。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并不是很仔细,很多情节都被忽略了,如今再仔细地看一遍,感慨颇多。

  《胭脂扣》叙述的是一只名为如花的女鬼来到人间托“我”及女朋友阿楚一同寻找自己前世的情郎十二少的故事。

  小说开头,作为广告部的工作人员的“我”在一天晚上即将收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前来登广告的女子。这女子便是那如花。如花本是一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阿姑。同很多影视情节一样,如花是青楼名伶,与一富家少爷相爱。然后,少爷的家人不同意两人来往,百般阻挠,后少爷离家出走,愿于如花厮守。看到这里,我心中隐隐猜到了他二人的结果。对此,书中有一段深刻的描写:“挨穷不难,只要肯。但你敢不敢?二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继,相对泣血,终于贫贱夫妻百事哀,脾气日坏,身体日差,变成怨偶。一点点意见便闹得鸡犬不宁,各以毒辣言语去伤害对方的自尊。于是大家在后悔:我为什么为你而放弃锦衣玉食娇妻爱子?我又为什么为你而虚耗芳华谢绝一切恩客?当你明知事情会演变至此时,你就不敢。”如花和她的情郎十二少最终不堪生活的.压迫,吞服x片自杀了。于是,如花来到了阴间,因为等不到十二少,便以来世减寿七载的代价换来阳间七日的寻觅。

  想当初十二少追求如花的时候,与一般客人的迥异之处,便是时有高招。十二少曾送如花一个生花扎做而成的对联花牌,联云:“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如此深情款款,使得如花毕生萦念。而后十二少又常差人为如花送去绵密的花笺,以至情书,更不乏各种胭脂匣子、珠宝玉石,甚至是一张当时价值不菲的来路货大铜床。此后,这红牌阿姑如花便将全副心神投放于一人身上。纵然花运日淡,台脚冷落,也终无悔意。那时的十二少和如花如胶似漆,二人携手看大戏,操曲子,好不自在。但是,当十二少脱离了家族的庇护,苦难便开始了。

  十二少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书中的原话是:“他的重量,是祖上传下来的重量。譬如钱,譬如店,譬如一个指腹为婚的妻子。根本他就毋须为自己铺路。他只以全副精神,去追踪如花的眼睛。”十二少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不用忧虑自己的事业前途。这为他疯狂追求如花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然而,一旦他失去了这一切,需要自力更生时,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就会展现在他眼前。到那时候,爱情的滋润也无法令他感到一丝幸福。

  这让我想到了如今社会上的一个问题——早恋。在某种程度上,早恋同十二少与如花的经历差不多。那些谈恋爱的学生所谓的爱情是构筑在阁楼上的,并没有坚实的基础,随时会坍塌。他们还是学生,享受着父母的庇护,不愁吃穿。在这样的情况下,谈个恋爱,看似就美好梦幻。但是,他们终究存活在社会当中。既是如此,他们迟早要面对生活中的油盐酱醋。为了养家,他们得去工作。而工作不是想有就有的,你没实力,不努力,就会被淘汰。这样一来,生活就会入不敷出。这般生活的压力下,两人爱情的甜蜜也会消失殆尽,曾经的不离不弃还能做到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我们现代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书中十二少在还没离家出走时,有身份,有财富,他可以与如花做一对逍遥快活的神仙。但他抛弃了家族的一切后,他一个纨绔子弟,未历江湖风险,又没钱创业兴家,这样离开父荫跑出来,他总不能餐餐吃爱情。被逼无奈下,十二少只能去学戏。由于当时的佬倌(教唱戏的师傅)架子很大,拜师不宜,如花还花大价钱为十二少找了个师傅,并为他在酒楼开了个厅。很可惜,十二少并没有红起来。自此,十二少心情长久欠佳,但觉无一事如意。与如花之间也渐渐有了间隙,有时对如花冷脸相向,甚至借题吵骂。而这种种,如花甘心承受。到了后来,为了逃避现实,十二少染上了烟霞癖(抽x片)。如花劝阻无果,也只好陪其一同吞云吐雾来忘却忧愁。

  恰逢此时,十二少家里人劝说其回家。十二少同意了,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如花,如花听得似是不真切,许久看着十二少,问:“振邦,你不要我了?”似真非真的一句疑问,却染上了心头淌出的血。最后,两人约定三日后再会,这一会,便是双双殉情。

  好一对苦命鸳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书的前半部分一直是“我”们与如花一起寻找十二少。在书的开头,如花曾找一算命先生算过一卦。卦象暗示,十二少在阳间。“他竟比我快?”如花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可见她以为十二少已经投胎重新做人了。然而这一切是个误会,因为,十二少根本就没死。他不想死,所以他没有殉情!

  当真如晴天霹雳一般!一切都是如花一厢情愿,枉她在阴间等了五十年。有人也许会说,如花将全副身心都托付给了十二少,而十二少却没能如此。如花算是痴心错付了!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爱情这种东西很难论咎。在爱情里,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世上没有一种法则规定,对方付出多少爱,你就必须付出同等的爱。我们无法否决十二少对如花的爱,如若不爱,他又怎会离家出走,受尽人间磨难?只不过,他的爱不如如花那般无怨无悔,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看似美好的爱情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无情。

  原以为故事就这般发展下去了。谁知,小说快结束时又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如花从一开始便有所隐瞒。面对情郎的辜负,如花岂是一番哭闹便可将前尘往事统统忘却了的?女人对待爱情有时会很疯狂。如花不愿接受十二少抛弃自己,日后又与门当户对的未婚妻恩恩爱爱的现实。于是,女人内心黑暗的一面出现了。在分手那晚,如花在十二少的酒中下了重剂量的安眠的药!如果你也有一点真心,你我二人便双双吞服x片,死于殉情。如果你掉头离去,你也会死于被杀。无论如何你都逃不过。如花早已下定决心,将十二少占为己有。

  难怪当如花得知十二少未死之时,如此惊讶。原来她早就设计好了一切,二人必定共赴黄泉。如花只是在此赌了一份真心。若是十二少自愿赴死,如花一死也将得到宽慰。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如花万万没想到,十二少求生念头如此之强,在家人的全力救治下,竟活了下来。

  可悲了如花,真是可悲了。到最后,如花换来的只是一场虚幻,一场自以为是。

  但是,十二少其实也并不好过。劫后余生的他并没有幸福美满,相反他抛弃妻子,终日在x片的麻醉下做着一具行尸走肉。五十年后,他早已穷困潦倒,茕然一身,拖着残破的身体苟活于世。这也许是十二少对自己的一种惩罚,什么山盟海誓,什么情深义重,他终究负了如花。当他从鬼门关回来时,他应该清楚地知道他对如花的伤害有多大,以至于让这个曾经依偎在自己怀里的小女人对自己动了杀心。

  李碧华在书中写道:“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蝉螂、蚊、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不像想象中之美丽。”如花和十二少之间也曾有缱绻羡爱,只是不能永结同心,不能白头到老。他们的爱情终不是那千万分之一,终是从绚烂走向平淡,再走向扭曲。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因爱化蝶。所以,对于情爱,我们还是不要过于执着。谁能保证你们的爱情就能化成蝶,你们就是梁祝?

  《胭脂扣》读后感三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李碧华的文字,永远是那么柔腻,只言片语,便像她笔下的如花,即便只是端坐,也是美艳芳华,垂下的眼眸,比流转的美目,更增故事。

  十二少与如花的爱情结局,也许早在十二少赠送这副对联时有了预见,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也许正如李碧华在书中幽幽叹到的一样。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那么美丽。是啊,哪有那么多美好的爱情,哪有那么多后人传颂的爱情。爱情二字,终其如花一生,也只寻了个水中月,镜中花。爱情如梦如幻,爱情若即若离。

  他们之间看似平淡,开头与结局就像大多数傲情名妓与风流浪子的爱情,落幕却撕扯出隐隐的疼痛,难以间歇。那爱情就像一束火花,电光石火之间,美目流转之间,爱情顾盼生辉。这样的爱情,大多躲不过家庭的责难。也许他可以为她放弃一切,忘记往日颐指气使的阔少生活,与她平凡夫妻相敬如宾。也许她可以为他抛舍全部,褪去铅华,与他相宿相栖。也许他们可以一起过粗茶淡饭的生活,将光景细细打量。但是,只是也许。他们不是没有试过,试着只靠爱情活下去,如花不再出去献酒卖唱,十二少也愿意放下身段,图个谋生。但是,正如作者李碧华所言,挨穷不难,只要肯。但你敢不敢?二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继,相对泣血,终于贫贱夫妻百事哀,脾气日坏,身体日差,变成怨偶。一点点意见便闹得鸡犬不宁,各以毒辣言语去伤害对方的自尊。于是大家都在后悔:我为什么为你而放弃锦衣玉食娇妻爱子?我又为什么为你而虚耗芳华谢绝一切恩客?他们,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人,终是不敢。十二少还是回到了他的南北行,娶了他的娃娃亲,如花捡起了她的风尘。有人说如花爱的痴狂,爱的坚决,不然为什么她得到了十二少,却还是想和他一起共赴黄泉?不留活口的共赴黄泉。如花到底是个聪慧的女子,但也只是女子。也许她怕容颜日老,良人易心,也许她怕他的爱不只是属于她一个人。她和他要一起共赴黄泉,成就这鲜艳并惨烈的爱情,她和他要结束这余生,她要一个容得下他们爱情的地方。电影《胭脂扣》里有这样的片段,如花在酒里放了足够分量的安眠的药,以壮胆的名义喂食十二少。阿楚曾逼问她,为什么酒里放了安眠的药,却不告诉他?如花缓缓闭上眼,声音略带沙哑回到,因为我怕。阿楚又问,那为什么要喝酒?如花稍稍停顿,然后幽幽答到,因为他怕。

  一份烟花艳闻报纸的标题就这样解释了所有。青楼情种,如花魂断倚红,阔少梦醒偷生。如花算是明白十二少口中的真心,若是真有心,若是真能一起长相厮守,不死便可再次赴死。如花一直以为十二少是早她一步重回这上面。念念不忘,念念不忘,想着将他寻找,这生诸多不由己,来生要寻个圆满幸福。但却是这般结局。

  如花在找寻十二少的过程中,时间每多过去一分,她的心连同她的眼神便冰冷一分,那炙热的心因为确认了他不肯黄泉相伴而坠入冰窟。俯身哭泣,都不知是为了自己,还是爱情。如花还是找到了十二少,他因为抽食x片过度,整个人消瘦不堪,苍老得如同鬼魅,早已不复当年的潇洒俊美,动作神情尽是褪去当年色彩。他不再是那个风流浪子,不再是当年的十二少,他只是个面容粗糙,话语粗糙的老人,他只是个贪恋吸食x片,戒了又抽,抽了又戒的老烟头。那段风流韵事,也许成为了他饭后谈资,或者他早已经忘却,吐着烟圈,聊以度日,也可能尘封在某个盒中……但是,那有怎样,现在,他和她都已经无关了。

  那脖颈的胭脂盒,扣住了她的爱情,也扣住了她。卸下的,都是应该忘掉的。也许正如小说里面袁永定的内心独白,大多数人,对殉情都是胆怯的,都会退缩畏惧,都会惊疑不前。他会感激一个女子为他舍弃生命,想着,若有一人对自己这般,肯放弃对生命的眷恋,来表以爱意,此生定是对她好。却不会因为这感激而与她一同殉情,离开这热闹的繁世。

  人是良莠不齐的,即便是在爱情面前,做出的选择也是这般不同。看客终究只是个看客,改变不了这凄惨人生,挽留不了这激烈爱情,大概迷迷幻幻,才能终老。

;

《胭脂扣》如花,胭脂扣中如花的性格给我们的启示

张国荣与梅艳芳《胭脂扣》:细水长流的爱情是怎样的?

谢谢,但是我不会等的。1934年在香港,南北海味店的叶王子在12日遇到了红牌如花。最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发生了。他们在梯子上相遇时的相互微笑也注定要写下悲伤的结局。

两人立即坠入爱河,但由于身份的差异,他们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无奈之下,他们把胭脂虫扣作为自己的信物。1934年3月8日晚上11: 00,12岁的男孩和那朵花吞下毒药离开了。结果,如花离开了,但12岁的孩子得救了。

面对十二个年轻人的懦弱和背叛,如花心碎了。当她再次见到十二个老人时,她把胭脂扣还给了对方,并留了言:“谢谢你记得我。我挂了53年胭脂扣。现在我把它还给你。我不会再等了。”“爱情可以让人疯狂地牺牲,但爱情也是最残酷的莫莫。例如,“我不想再等了”结束了这段长期的关系。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我的心有点酸,我像花儿一样哭泣。十二小怎么会背叛她?就感情而言,女人总是固执己见,孤注一掷,而男人往往更理性。

十二小在服毒的时候想要离开这个世界,其实是犹豫不决,他想活下去,但是怎么会因为他想活下去,而说他不爱如花,他放弃了挥霍自己的财富,最后在见面的时候显得那么痛苦,可以理解他的生活并不幸福,也许这是他给自己的最大惩罚。我爱你,但我不会为了你离开这个世界。

这个80年前的爱情故事也反映了现代人的感受。男人的反抗往往来自恐惧。虽然他答应如花吞下毒药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他的想法和如花是不一样的。

如花认为只要离开这个世界,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为了缓解十二小的不安,她偷偷服用安眠药,只为十二小能完全跟随她对爱情的选择和决心。原本以为美丽,听起来令人愉快,最后只觉得悲伤,这份爱似乎很虚幻像一场梦,让人心醉,但这只是一场浪漫。在50年后的香港,一直在剧中争吵不休的记者恋人朱娟和袁永定,会在争吵之后,为生活中的琐事而争吵、做爱并热情地讲和。在花的眼里,他们可以像他们说的那样羡慕。在电影中,袁永定和朱娟终于有了对话,也为爱情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我非常爱你,但是我不会为了你离开这个世界。如果你再次爱,生活不应该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爱情应该在平凡中寻找一点浪漫,而不是抱着崩溃和燃烧的决心。你需要一直爱我并为我牺牲。我们必须永远在一起才能称之为真爱。

也许我们都追求过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最终我们发现最令人向往的是平凡的流水。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