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蚌埠这个道口通车了吗,蚌埠火车站还通车吗

时间:2023-01-01 08:01:21阅读:1723
#蚌埠头条#今日凌晨零点,兰凌路道口正式开放交通。8月22日20时,淮河晨刊记者来到道口改造施工现场,在夜色中开始短暂奇妙旅程:和施工人员一起拆除隔离护栏,在“劳作之旅”中体验城市建设者的辛劳付出;听项目负…

#蚌埠头条#今日凌晨零点,兰凌路道口正式开放交通。8月22日20时,淮河晨刊记者来到道口改造施工现场,在夜色中开始短暂奇妙旅程:和施工人员一起拆除隔离护栏,在“劳作之旅”中体验城市建设者的辛劳付出;听项目负责人细解工程建设始末细节,在“解惑之旅”中了解工程提前8天开放通行的来之不易;和周边居民坐在褐色“铁轨”、蓝色“枕木”旁,在“遐想之旅”中感受珠城独特文化记忆、童年痕迹的无穷魅力。这夜,无星无月,但安全畅通在脚下,美丽向往在眼前。

23日零时兰凌路道口正式开放交通,车辆恢复通行。

动动手,付出收获心自知

在即将开放交通的兰凌路道口东西两端路面上,各设置了一组连接成一体的隔离护栏。两组隔离护栏均由便于拆除、搬运的“水马围挡”组成,数量有百余个。

“‘水马围挡’用起来很方便,也安全。”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它们都是塑料的,颜色鲜艳,对司机、行人有明显警示作用,而且,注水后缓冲弹性很好,可吸收强大冲力,能有效防范交通安全事故。”

尽管在拆除前,“水马围挡”里的水都已基本放净,但搬起来也不像施工人员说得那么简单。一个“水马围挡”宽120厘米、高80厘米,上面又是水又是泥,记者搬了十几个,已经汗透衣衫。

在把“水马围挡”全部拆除搬走后,崭新的兰凌路道口在记者眼前现了全貌:由东向西行至距道口百余米处,道路陡然变宽。北侧3条、南侧2条,共5条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两侧各有一条非机动车道、一条人行道,大气敞亮,是道口给人的最直接观感。

聊聊天,工期提前实不易

据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项目工程师张宁介绍,我市老水蚌线断头路打通应急工程,总投资10560万元,共包括8个铁路道口打通、改造工程。目前,8个工程中的6个已建成开放交通、2个正在建设,整体工程计划于今年10月底全部完成。

兰凌路道口改造工程,正是8个工程中的一个,该工程全长约112米,7月12日开始全封闭施工,改造施工包括对原道路内铁轨进行拆除,把原有的机动车4车道水泥路面,改造成5车道沥青路面,宽度由原先的30米拓宽至36米,并在机动车道两侧各增加一条非机动车道,对行经道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进行分流,改善通行条件。

112米的路,为啥修了42天才修好?针对市民的这一困惑,老水蚌线断头路打通应急工程项目负责人经鹏现场给出了专业解答:“兰凌路道口改造工程包括排水、路基换填、水稳、井口及侧石、沥青路面铺设、交安及照明、绿化、人行道铺设等。其中,路基换填又包括原有路面及路基破除、渣土外运等,仅此一项就需耗时7至10天,我们为了‘抢工期、保进度’,用了5天多时间就完成了路基换填,比最短工期还节约了近两天时间。”

经鹏进一步解释说:“在克服雨天无法施工等不利因素影响后,我们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尽全力加快施工,兰凌路道口这才提前至8月23日零点建成开放交通,比原计划的31日,早了整整8天。”

看看画,珠城童年在眼前

晚风习习,记者坐在路牙石上,看着眼前地面上的彩绘图画,有些出神:这图画,只两色,蓝色的是一根根“枕木”,褐色的是一段长长的“铁轨”,它在把南北两侧人行道连接在一起的同时,也把新道口的安全畅通和老水蚌线的城市记忆,连接在了一起。

夜风送爽,晚饭后散步行经此处的周庆林,在记者身边停下了脚步。今年70岁的他,1971年去外地工作,一年多前退休后,在瑞光花园小区里买了房、安了家。他说,兰凌路道口建得开阔、大气,看上去特别舒服。

“路面上这画画的,真有感觉。”周庆林说,“老早以前,我家住在老淮河电影院附近,出门往西走、往北走,都能经过铁路道口、看到火车往来。现在这道口,拆了铁轨、枕木,又画上了铁轨、枕木,每天散步走过这里,满满的都是回忆。”

“道口南侧的人行道铺设,最多一两天就能搞完;铁路道口管理房外立面改造、铁路文化道路景观点建设、绿化苗木栽植等配套工程,我们也会尽快完成。”经鹏告诉记者,现在的模样,还不是兰凌路道口最终的容颜。

21:48,距道口正式开放交通还有不到两个半小时,记者坐在路边,看着彩绘的“铁轨”延伸出去,与尚未拆除的老水蚌线铁轨连在一起,一直伸向无星也无月的漆黑夜空,心中遐思却是明亮多彩的:青砖灰瓦的铁路道口管理房,绿树丛中挺立的铁路交通标识,和地面上蓝、褐相间的火车轨道一起,成就一处铁路特色文化景观,留下一段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记忆。

来源:蚌埠日报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