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影片中的叙事结构有什么作用

时间:2023-01-01 06:32:42阅读:1736
一般而言,电影讲故事首先会选择一个主要的叙事空间,之后根据主题的需要有计划地编排和重组各种电影素材。电影整体空间结构及内部要素组合方式对电影叙事所起的作用不同,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表达出创作者不同的创作…

一般而言,电影讲故事首先会选择一个主要的叙事空间,之后根据主题的需要有计划地编排和重组各种电影素材。电影整体空间结构及内部要素组合方式对电影叙事所起的作用不同,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表达出创作者不同的创作意图。

影片情节线索的设置也属于空间组合形式,上述两节已经分析了地域并置和情节并置的形式,本节将具体分析新世纪中国乡村电影在情节线索构置方面的特点。

新世纪中国乡村电影在空间组合形式上比之前更加多元,叙事技巧也更加娴熟多样,不同的电影会根据自身的主题设置空间结构,根据事件的线索和因果关系,新世纪中国乡村电影的情节构置主要包括经典的线性因果叙事、多线并置形式、情节线索分形等几种形式。

一部分新世纪中国乡村电影习惯运用比较简单的线性因果叙事来结构故事,这样叙事的优点是具有“简单性”,故事是由简单的基本元素在基础规律的支配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把整个事件毫不费力的、清晰的联系起来,《百鸟朝凤》《光荣的愤怒》《泥鳅也是鱼》《美丽的大脚》《盲山》等皆是如此。

电影文本中包含用多条线索进行复线叙事的模式,它们因共同的主题,以“情节并置”的形式聚集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上,摆脱了简单的线性因果叙事。

龙迪勇对其特点进行过总结,即构成文本的所有故事和情节围绕一个主题或观念展开,形式或结构上往往多个“子叙事”并置,多条情节线索并置。

“子叙事”之间没有特定因果关联和明显的时间顺序,但“子叙事”本身往往由多个事件组合而成,这些事件间往往既有因果关系也有明确的时间顺序,且顺序可以交叉互换。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是最明显的情节并置结构形式,《三峡好人》设置了两条互无因果关系的故事线,两个故事在完全不同的空间展开,电影并置了这两个故事。

《党同伐异》则是四条毫无关联的故事线,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都差异巨大,四条线并置展开,虽然在某个节点相互交叉但彼此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新世纪中国乡村电影有对这种空间结构模式的继承和创新,如在影片《光棍儿》中,四个光棍儿的情节线索并置展开,相互交叉,虽然现实时空中四个人的生活有交织,但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创作者利用主人公回忆过去的方式介绍四人成为光棍儿的“前因”,电影在现实维度上将四个人置于同一地域空间,建立彼此之间的叙事性联系。

每一个人的回忆都建立了单独故事线的因果关系,如老杨回忆自己年轻时是个寒酸的羊倌儿,本与二丫头情投意合,但被二丫头父母嫌弃太穷并在其致使二丫头怀孕后大闹一场。

老梁回忆自己年轻时是劳动队队长,在一次劳动中,因对队里女工进行“贴身”教学而付出惨重代价,左手被绞进机器,从此他很少接触女人……不同空间发生的故事并置展开,为观众展示了边缘群体的现实生存处境。

暴裂无声》的三条故事线一开始完全在不同的空间进行,并置出现,三线平行展开之后也渐渐陷入了无尽的勾连之中。

世界是复杂而混沌的,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世界,将其纳入叙事后,呈现在观众眼前的都不会是一个简单的系统。

文艺创作界意识到这种复杂性的存在,具体到一部叙事作品中,创作者需要对数量巨大且杂乱无章的事件加以选择提炼,打乱顺序并重新组合在一起,组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具有复杂结构的现代、后现代叙事作品。

许多电影作品的情节和叙事形式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相当多的事件往往是

同时的,他们往往是一个“组群”而不是一个“序列”,就算是一个序列,往往也不是一个接一个的线性因果形式,除了经典的线性叙事外,非线性情节叙事又包含许多形式,“分形叙事”就是一种表现复杂的非线性叙事的模式。

在电影的组合形式中,往往很难做到全然没有因果关联,无限复杂性的多体系统才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本质特征。

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和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是具有明显“情节并置”结构的电影形式,然而很多电影不会有如此清晰的结构形式,在情节和线索并行的基础之上,叙事的线条在某一个节点上会产生“分岔”。

“一个作为‘后果’的事件是由多个‘前因’的事件所导致,而作为‘前因’的事件则可能导致多个‘后果’事件,甚至在出现‘分岔’之后的叙事线上发生持续‘分岔’现象”, 这也就是所说的“分形叙事”。

影片《图雅的婚事》开头,图雅在自己的婚礼上伤心落泪,而造成这一后果的正是电影后续为我们展现的图雅多次征婚,她多次自以为是的真爱降临,却总是以被辜负告终,电影以先展示一个“后果”再呈现多个“前因”的形式来表现。

心迷宫》的一切缘起是一具烧焦的尸体被发现,由这具尸体引起了情节的分岔,其分岔的结果是三条情节线并置出现,这三条线索是时间上平行而空间上不同地,电影叙事的巧妙在于对故事线进行平行时空的处理后。

在某一个节点“分岔”,最后又交织,但都指向一个烧焦尸体的真相,这同样是先“果”后“因”的模式。还有如《落叶归根》这种“前因”可能引发一系列连续性“事件”的影片。

老赵在运送工友尸体途中发生了几个未可预知的“分岔”事件,这一系列事件之间并无绝对因果联系,最后“分岔”事件又都指向了决定性的“结果”,这个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即送到了或没送到。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主人公在空间中穿梭的目的是寻找新的生存环境,这样的开始让“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即成功抵达与否。

情节以“前因”为“分岔点”展开,寻找途中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且之间并无绝对因果联系,这一系列事件使主线“分形”。

《落叶归根》《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是串联式空间结构形式下由“原因”和“结果”的设置引发的“分形叙事”模式。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