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影人不再困于后期进度条无影创作奖来了

时间:2022-12-31 16:39:20阅读:1308
南都讯记者林文琪11月3日,在云栖大会技术主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董本洪与FIRST影展创始人宋文共同发起了“无影创作奖”。云计算从支持大制作渲染,将走向支持更多类型片创作领域。“科技和电影都是有创造…

南都讯记者林文琪11月3日,在云栖大会技术主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董本洪与FIRST影展创始人宋文共同发起了“无影创作奖”。云计算从支持大制作渲染,将走向支持更多类型片创作领域。

“科技和电影都是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聚集最多的行业。在这个时代,计算会拓宽创造力的边界,因为计算就是创造力。”曾领导建设了阿里巴巴数字营销系统的董本洪提出,科技能带来巨大普惠性价值,云计算能让包括电影人在内的创意人更好地专注于内容。

在影视行业中,算力不足、时间冗长是电影制作与协同层面的痛点。过去,对于实时渲染、虚拟制作、三维场景建模等特效较集中的大制作电影而言,算力往往是成片交付和作品质量的保障,然而许多电影人的需求,通常没有被看见。

FIRST影展创始人宋文以影展每年审片面临的困难为例,解释了算力在影视项目推进中的重要性,“FIRST创立16年来,目睹了许多青年电影人因算力不足引发的一些痛苦。影展每年有1000多部电影要进行多地审核,过去是给每个评委去发一个加密硬盘。我希望年轻作者不再受限于昂贵的拍摄成本、复杂的拍摄环境,能够扎根好故事现场,而不是困在后期制作的进度条里”。

据了解,此次无影创作奖将在FIRST惊喜影展上揭晓,为类型片创作者提供创作基金及技术支持。首先是支持青年电影制作团队进行云上数据传输。据了解,云电脑数据不落在本地,将避免数据被拷贝丢失的问题。此外,云上可伸缩的存储空间和算力,也能让中小型创作公司选择在高峰期升级配置,或选择在不需要特效渲染或传输速度的时段释放计算资源,以管控它们的制作成本。

刺杀小说家》的后期渲染制作里应用多项云计算技术。

据透露,此前阿里已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实现了算力支持。如在电影《刺杀小说家》的后期渲染制作里应用多项云计算技术,电影呈现时,重要角色赤发鬼的40万根毛发出现了栩栩如生的效果。此外,今年号称追光动画历史上渲染量最大的影片《新神榜:杨戬》,也在阿里云上渲染时长达1.58亿核小时,平均单帧渲染时长达17小时。

让电影人不再困于后期进度条无影创作奖来了

香港全能型电影人尔冬升经典语录摘抄

尔冬升(1957年12月28日-,英文名:Derek Yee),香港全能型电影人,年轻时为邵氏电影公司武侠小生。后转型为编剧及导演,曾两度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及最佳编剧,并监制过十余套电影。

尔冬升经典语录:

电影人会将电影当成是一种艺术来对待,但是大众只会将它当作是一种娱乐、一种消遣。

一个人物在影片里呈现的篇幅有限,但是在演员去表演的时候你一定要告诉他们各自角色的前生后世,演员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这样他们在表演时才能抓住这个人物的魂。

在商场上,应该是我要结果,只有输赢。但在生活上,我干电影那么长时间,如果只要结果,过程就会不开心。

我不想把电影分成商业和艺术,因为每个人的艺术水平不一样。只是题材的大众和小众的问题,只不过我可能还蛮喜欢小众的。

我把自己看成一个教练,教练不会比运动员做得好,但要知道他们的心理状态。对年轻演员未必就要发脾气,这只是一个手段,有一些资历很深的演员也会突然没信心,拿捏不准的时候,你要去给他信心。

悲观来讲,我现在觉得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运行的方式,必须有邪恶的地方,所以尽量抽离自己,客观的看这个世界,不敢下定论,因为自己很渺小。

每个人年轻时候都一定有愤怒,很多专家分析为什么年轻人为什么愤怒,因为年轻人没进化完,所以小孩子的脑壳都是软的。我以前也对世界有很多不满,希望能够改变这一切,成熟之后接触的东西多了,会思考很多问题,人的成长就是这样的。

年轻通常比较愤怒,对这个社会世界肯定不满,觉得它不理想。有些人想改变的世界,他会从政或者是干一番大事业,革命啊。可能年纪大了以后,我觉得这个世界运作有一个规律在,你不可能只有正义没有邪恶,你不可能只有正没有负,黑白也是,我们世界就是这样两极运作。

做人如果没有希望的话,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很难形容无中生有的感觉,我脑海中有一个灵感,到最后我拍出来以后,满足感很大。

做导演是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各门各派的都有,我是没有派别,都是累积的。

很多时候你很想拍一部戏,但是没拍到你会很不开心,但可能是这部戏的时机还没到。

做导演,我是从一个念头开始,想拍这么一部戏,于是搜集资料,剧本慢慢成型,一部戏从无中生有到真正拍出来,这个过程会有很多困难,但你会有创造的满足感。当演员,一百个人都未必能有一个出挑,既被动,又要讲运气,又要讲观众缘,你能不能等到好的电影角色,这全部都是被动的。

导演这工作并不伟大,不要自我膨胀,我正在把一件件的包袱丢下,但要相信自己的判断,我喜欢的题材,应差极有限。电影到最后只须面对一位观众,结论只有好看与不好看,不能取悦所有人。

我对王晶的作品没意见,观众需要嘛。但你说冯小刚是内地的王晶,我则认为是抬高了王晶。

做电影这行的没有傻子,个个都是人精。女演员到这个圈子来有什么企图,自己究竟有多少才能,一看眼睛就知道了。

有时候得奖就是这样子,得靠一点运气。运气好的话,有时候未必是自己的最佳状态也可以拿奖,运气不好?每次你发挥好的时候都遇到劲敌,那就没办法喽。

香港著名电影导演吴宇森经典语录摘抄


吴宇森(John Woo 1946年9月22日)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是一位在亚洲地区和整个华人社会影坛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原籍广西平南,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广州。1971年在邵氏影业公司跟随当时最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拍片。1986年执导《英雄本色》引起巨大轰动,成为当年度最卖座的电影,荣获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奖,由此开创了吴氏暴力美学的先河。1993年纵身好莱坞,凭借《断箭》《变脸》《碟中谍2》等商业大片使他在国际影坛名声大噪,确立了其A级导演的地位。是继李小龙、成龙之后,进入好莱坞的第三位华人明星。20xx年获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吴宇森经典语录:

人生的经验里都会经过一个失败的教训,也会经过成功的快乐。

电影就是我一生的事业,也是我的理想。虽然是我今天做得成功,我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别人成功,或者是看到别人成功。

我觉得还是不能把艺术和商业分的太开,不能太执着于商业或者艺术。电影也可以是商业和艺术并存的。应该是更有包容性的。

电影不光要注重国内市场,其实也应该注重海外市场。因为如果能打开海外市场的话呢,那么我们的电影事业也会有维持的动力和创造力,也就能更长久。

终身成就奖对我来讲是一个鼓励的作用,拿了这个奖并不代表我要退休,拿一个奖反而是让我更努力,要拍更多的电影。

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导演有一部戏成绩不理想,我们就表示失望,我自己也拍过令人失望的电影啊,所以如果真的有心去鼓励一些年青人,就尽量去做,不管他做出来的成绩是好与坏,他只要有这个心,一部不行,三部不行,第十部总可以吧?终有成功的一天。

一个电影就是等于一幅画,一个画家画完一个画之后,就不再属于这个作者了,应该以后就是属于观众的,属于观赏的人,他们能够感受到什么就感受到什么这样。

我每十年都有一个转变:我刚做导演的头十年,我是拍喜剧的年代;第二个十年是拍《英雄本色》的年代,都是一些英雄片;第三个十年是在好莱坞拍了一些电影,又是一个不同的经验;第四个十年是在中国,在大陆是一个新的开始。

暴力美学是一些评论家想出来给我的称号,我觉得当然是在我拍动作的时候,有一些场面不是为了刻意的美化暴力,而是我拍的时候我感觉是我拍的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是一个很深沉的,可能是一个很唯美的,可能是一个很潇洒的,所以我就会用一个唯美的方式来去表现。

好莱坞的核心是以商业片为主流,以观众的喜爱为标准,但同时拥有高质量的技术。在高质量的视觉元素之外又加上人的主题。

拍戏拿不到钱,也无所谓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很多人以为我有很多钱,其实我赚的钱不多,也不是很强求,生活过得去就是了。

我觉得现在拍电影,要拍一个有意义的电影,我说不管赚多少钱也好,就是说只要这个电影出来,我觉得能够找寻到某一种意义,我才拍。

我觉得现在经纪人不大对,对演员保护过度,戏还演的一般呢,就把他们包装成大明星,让很多年轻的好演员失去了发挥的机会。

中国人的正义感、侠义精神的确和西方不同。我们可以为国家、为一份理想,为朋友、为家庭,不惜牺牲自己,死而无憾。但是他们不是,他们认为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求生不会求死的,你必须先求自己生存,才可以帮助别人,如果你是为了帮别人而牺牲自己,那你以后就不能帮更多的人。

在人性的方面,中国和美国有很多的共同点:有同样的喜怒哀乐,有同样的真善美的追求,也同样有理想的人生,还有正义感。

社会越来越发达,很多人都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侠义精神,不一定是动刀、动枪、动武的方面。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热心肠的人,在汶川大地震、甘肃泥石流等大灾难面前就能看到,太多的例子。所以这个社会是存在这种精神的,只是我们能不能放得开,能不能那么容易相信别人。

我希望能够除了自己拍电影之外,也监制多一些电影,帮助一些年轻导演,给他们机会。就像当年,有人我拍戏一样。中国的电影要发展得好,还是要多元化一些,不要大家都去拍古装片,应该让年轻人多一点不一样的尝试。

以前电影里的悲剧英雄是我个人的反映,或者某一些人物是我所向往的。年纪慢慢大了以后,觉得很多事情不能太注重个人的感受,社会是整体的,我更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我不能再停留在个人英雄浪漫主义的情怀上了,应该顾到大多数人的生活、感想,大家共同的爱。

我觉得做朋友不要计较那么多,不能因为一时之气,什么都断了。这个世界永远都不会安定,如果大家太计较小过节的话,会让人的生活都不好。

做导演最重要的是有两点:第一点是要会欣赏,要会欣赏每个人的贡献;第二点是要会感激,大家的付出才让一个电影更好看,更有感觉。

我注重武侠精神,不喜欢花哨的动作。你说我古板也好,保守也好,我反正就是不相信一个人可以空中转几个圈下来还能打。我也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在竹竿顶上打来打去。我喜欢看,因为觉得很浪漫。如果我拍,肯定不会这样。

现在很多华语武侠片虽然都很卖座,全球成功。但是武侠片只是我们的一部分,很多国家很多人对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精神还不够了解。

以前我的电影里出现的都是悲剧英雄,现在年纪大一些,人生观改变了很多,反而更加乐观一点。我想,观众所想的,想做的,或者态度,都和三国人物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

美国人一点也不浪漫,我们中国人才最浪漫,而我们的浪漫是一种风度和情怀,包括对国家、朋友和爱人,不管在哪个年代,这种情怀都存在。



中国香港电影导演徐克经典语录摘抄

徐克(Tsui Hark),本名徐文光,1950年2月15日出生于越南西贡市,祖籍广东省海丰县,中国香港电影导演、编剧、监制。1966年移居香港,后到美国攻读电影。1977年回港后,先在无线电视担任编导,后转投佳艺电视。1979年执导处女作《蝶变》,1981年执导电影《鬼马智多星》,凭该片获得第十八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1991年推出作品《黄飞鸿》,荣获得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92年徐克导编电影《黄飞鸿2之男儿当自强》,取得3039万的票房,获得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计9项提名。1997年徐克监制首部动画作品《小倩》,2001年导演电影《蜀山传》。2005年徐克推出电影《七剑》,获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20xx年徐克执导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影片在中国大陆收获3亿元的票房,并获得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奖。20xx年徐克编导电影《龙门飞甲》,为首部3D武侠片。

徐克经典语录:

有时候我们拍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很多年之后它突然完全失去当时的魅力,原因是什么?因为在一部好电影的后面,总跟着很多电影模仿它,模仿与重复导致它失去最初让我们震动的力度。

对于创作来讲其实每个时刻都在创新,不是到什么阶段才创新。我觉得作为导演来讲就要不断的追求进步,不断向前迈进,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我们都在创新,所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个演员都需要一些机会把他们的表演事业拓宽,导演给演员提供这样一个改变和发展的机会,而演员又能信任导演,我觉得是一个很难得的缘分。

兄弟是一个很简称的东西,如果有人在你生活里面无条件你,无论你成功失败,无论你选择对不对,他都一直很你的话,我觉得这一点上他是一个兄弟。

我觉得电影等于是跟女人一样,是感受人生的一种艺术,你可以有自己对人生的感受,观众看才有感觉。

回头一看,很多事情其实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你让别人有没有开心,别人有没有让你开心过,可能一辈子就是这样子过。

两个人在一起,就好像投影机跟那个银幕一样,你需要一个银幕来看看自己的画面。我很难说是怎么回事,因为有时候你需要另一个人去看看自己的样子,可能这个人就是你的爱人。

我一直没有长大过,我还是一个孩子,这是一个很好的感觉。

我们看小说也好,看历史书也好,常常会看到不同的人会对同一历史事件持不同的观点。这种观点在事件与事件的比较下,就出现了某种空间。对于现代人来说,绝对是可以通过历史事件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的。

每一项新技术产生之初都伴随着争议,随着它的日渐成熟,大家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对于一个导演或者电影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喜欢某个故事,喜欢某种题材,想用自己的方法把它拍得最好看,跟观众分享我们对于这个故事的情绪和感受。让观众记住一个角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武侠是中国文化传统,你们都去关注现实,我只好延续传统。

我喜欢的就是将电影习作视为自己经历自己的思维旅程。经历过不同的阶段,自己要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我希望我的电影能够反映两样东西:一是周遭环境;二是我。这不是什么伟大的想法。

在好莱坞拍戏时的工序很简单:接剧本、拍摄、后期制作。制度太过健全令到一个导演似乎只是参与了一部电影的部分诞生过程。

只要拍得好,演员不用说英语也可成为国际片。

每个人对武侠的定义未必一样,我所讲的武侠,也是一种个人在现实社会里面追求这种突破的精神状态的东西。

我觉得武侠电影就是让人感觉到是一个很多故事里面有一些很精彩的片段,让人家回想,不断地记住,让看的人很享受电影本身的、有些剧情上的一些所谓高潮啊,一些人物性格本身衍生出来的一种很磅礴很伟大的豪气,然后感染到每个观众身上,回去不断在回忆过程里面很感动,对人物情绪上很感动的东西,我觉得就追求这种感觉。

剑除了它本身是一种武器外,它还代表一种身份一种修养。那我们塑造一把剑的时候,就等于说塑造它的可能性,比如从开始到最后,到它的过程有多少过程能让剑客去成长,从剑身上领悟到人生、生命的一种东西。

香港著名电影导演许鞍华经典语录摘抄

好多东西都没了,就象是遗失在风中的烟花,让我来不及说声再见就已经消逝不见。

笑到肚子痛,比哭到心痛好。

青春正二八,生长在贫家,绿窗春寂静,空付貌如花。

离骚的伟大就在于,它以女性为中心,在我的诗论里,凡是轻视女人的诗人都是二等诗人。包括李白在内,他不是什么大诗人,杜甫是一流的,屈原是一流的对不起,我有沙眼哪。

在这年头,谁能帮我发财就是最大的爱。

我有一个荒唐的说法。女人分美人和佳人,知道为什么吗?美人喜欢力量型的男人,他们喜欢mucle肌肉,像虞姬喜欢力拔山令气盖世的男人。佳人就不同,佳人喜欢男人有脑子,所谓才子佳人,喜欢他们满腹经纶才高八斗。

即使没有别人给你理由,生命依然值得坚持。

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懂得怎样去安慰别人。

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哭有时,笑有时,生有时,死有时。

让电影人不再困于后期进度条无影创作奖来了

电影制片人主要是做什么的?

制片人:一部影片里最高负责人(寻找资金,建立剧组)

导演:创作组中最高负责人(调动全剧组的积极性,在现定的时间内完成拍片计划)

监制:后期中的最高负责人(后期剪辑中做监督工作)

策划人:对制片人负责(负责影片的除剧本以外的案头工作)

编剧:对制片人和导演负责(创作剧本和在第一时间里修改剧本)

制片分很多部门的制片,生活制片是管理剧组的生活的,后勤的一切,吃喝拉撒睡的管理人员;现场制片是管理现场的纪律和保证主创部门的顺利创作的管理人员;生产制片是管理剧组的场景的的制作陈设等的管理人员(在以前的电影厂,生产制片还负责怎个剧组的拍摄计划这个部分已经划给统筹了)。

外联制片顾名思义就是联系剧组在外拍摄场景的接洽的管理人员(就像一个单位的公关部门);各个制片部门上面有制片主任,制片主任上面有执行制片人(有的直接面对制片人,执行制片人介乎于制片主任和制片人之间),下面有若干剧务,就是干一些具体事务的人员。

制片部门的人不介入剧组的整个艺术创作,相当于一个单位的后勤部门。

扩展资料:

通常很多人把出品人与制片人混淆,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以企业来作比喻界定,出品人就相当于董事长(出资人、企业法人或权威人士),制片人就好比是总裁(统管全局者),要求懂本子、明市场、建剧组、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发行上映。

更重要的是预算的控制,拍摄时间进度控管等,让电影或电视剧能在合理的时间与预算下完成。在拍片过程中,制片人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影响到整部影片的品质,是不可缺失的职位。

国内由于影视作品上署名没有明确规范化,很多出品人也署名制片人职务,导致业内行业人仕专家一直存在争议,实在无法去界定区分开影视作品中制片人的艺术含金量。

虽然一部作品的成功,制片人付出的要多、贡献大,但由于出品人与制片人署名混淆,无法辨别,争议较大,因此也无法给制片人设立奖项。

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投资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开始聘制片人、选剧本、拉赞助商等。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对影片销售有帮助的影视界重量级人物。出品人是整个影片的灵魂人物,决定影片的风格、种类及市场走向。

制片人是整部影片的筹建负责人,负责拉赞助、找投资,成立剧组、决定用哪个导演、选哪些演员等,负责剧组的日常生活与维持剧组的拍摄活动,以及成片之后的宣传与播放等一系列事务。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