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影片「手把手教你做电影级的PPT」
我过去时常讲:我们做不同风格的东西,要注重把握特征。
上周,YY更新了一个字节跳动的案例。这周,为了加强一下大家的认知,我也选择了一个科技风格的案例。至于以后更新什么案例,你们可以在知识星球里面提,我们都可以安排。
从我这些年的经历来看,科技风格占比相当大。学会制作这种风格的作品,足以HOLD住百分之30的应用场景。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当我告诉你,我需要你给我设计一张有科技感的PPT封面时,你的大脑中浮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你可以试着描述一下。
如果让我来讲。
我想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暗色的底搭配明亮的颜色,富有细节的框线,纤细优雅的字体,当然,还有浩瀚的宇宙,星云,以及机器人?
你说,拾柒,不对,我之前见过谁谁谁做的浅色风格的科技风格作品也不错。
那我就会问你,非洲有没有白一点的人?我虽然没去过非洲,但我觉得应该有。但是,大家心目中对非洲人的主要印象就是黑皮肤,大白牙。
所以,我们当然要推陈出新。但是,现在,我们要训练自己抓主要风格的主要特征。这样,无论是什么风格,特征有了,八九就不离十了。
好了,我从我的百宝箱里魔改了一个杭州绿城开发者大会的案例(源文件我已经放到创设工坊里了),来教大家怎样去做科技风格的PPT。
先看视频。
下面,我会逐页给大家拆解和分析。
关于这种画面处理层次感的做法,好多年前,我写过相关的文章,还录过制作的视频。你点击一下即可跳转到相关文章。
我也把视频贴过来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眼。以前的我有点啰嗦。
一张好看的星空图虽然很美,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借助两个基本动画【放大/缩小】和【基本缩放】做出很好的动态效果。
我们看到画面外我放置了很多很小的粒子。这些粒子你可以画一两个然后大量复制即可。
给所有的粒子加一个【基本缩放】的动画效果,然后在该动画的效果选项中选择【从屏幕中心放大】。最后,让所有粒子的动画效果一直重复出现,再把它们时间随机打乱。
而背景,就是一个简单的【放大】动画。你可以自由调节其速率。
这两步做完之后,你就会得到以下效果。
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图不得不用,但是难以匹配我们的设计风格。
那就可能需要一些处理,来使得它能够更好的为我们的设计服务。我把上面这张图调整了一下颜色,然后加了一些科技元素。注意那些小方块和线条。
那有人可能就要问了,这些设计元素要自己画吗?哈哈哈,当然不需要。素材网站上一抓一大把。
做设计,要注重层次感。你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有亮的,有暗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实的,有虚的。
最后,封底简单了,找到合适的素材,合成背景,收个尾。
源文件我已经放到知识星球里的,欢迎大家去下载。
对了,给已经加入星球的小伙伴布置一个作业,你也试着做一个科技风格的PPT封面。素材我都更新在群里了。如果还需要什么,随时找我要……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
9个步骤,打造幻灯片电影级质感(上)
电影是什么?电影是 “生命在银幕上流淌。”
“电影级质感”
近年来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流行词,从电视剧到综艺,从广告到MV都喜欢用它来自我标榜。
流行词这东西,
流传广泛且不加节制则必然成灾。
最终在十八线郊区的PPT圈子里也有很多人开始鼓吹电影级PPT概念。
电影感概念的出现,意味着国内幻灯片已经决定告别粗制滥造,在技术与设计的加持下,去追求更高的制作水准。
所谓电影感,
通常意义上指看起来像电影的感觉。
电影语言的多样性不会要求电影必须具备特定的形式感。但是,在电影实践中,电影具备了一定的共性,出现了电影感。这些共性经过时间的洗刷与沉淀,孕育出不同的电影类型和电影工业职能分工。
电影感同时也是财大气粗的气息。
近两年,电视剧实现电影感的捷径是通过加大资本投入去雇佣电影工业从业人员,获取摄影、音乐、特效、剪辑等专业制作能力,最终实现电影级效果的产出。
《权力的游戏 第七季》
《西部世界 第二季》
《白夜追凶》
《大江大河》
严格来说,电影感是电影各项元素综合起作用而给观众营造出的一种「氛围」。
从故事到剧本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几乎涵盖了整个影片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要素对于幻灯片设计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结合电影的品类特征和风格倾向,
我总结了电影级幻灯片的九个要素。
景深是电影故事的情感、标点和眼睛。
摄影对焦在某一点上,除了这个点清楚以外,这个点前后还有一段清晰成像的范围。焦平面前面的叫前景深,后面的叫后景深。
景深在影响观众视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电影里利用景深引导观众的焦点,让观众意力集中于画面某个区域,从而产生代入感。
简单的说,景深就是创造着配合构图,想让你看到的信息。
突出被摄物体,是景深最受人喜欢的功能。当拍摄的画面背景杂乱,主体不突出时,画面肯定毫无美感。但是使用浅景深将背景模糊,从而有效突出主体。
比如《英雄》里出现的大的背景虚化来隔离人所在的环境,突出角色本身,用浅景深去深入人物的内心身处,描绘角色的情绪变化。
《英雄》梁朝伟
景深又分为浅景深和深景深。
电影常用浅景深摄影,虚化背景。
故事中一个美女像主人公抛媚眼的时候基本都是浅景深,因为此时创作者认为,你不需要看别的,只需要看这个姑娘有多美就好了。
《喜剧之王》张柏芝
喜剧之王里,当镜头从平焦远景拉到近景,视线聚集这张迷人的侧脸,那一瞬间,好像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比她更好看了。
电影级幻灯片里,景深在产品和人物介绍设计中有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下面这张投影仪产品图,传统单个产品展示很无聊,这里加入一些背景物品,同时用浅景深突出黑色主体,丰富画面细节的同时又不失主体聚焦。
图来自@ANKER创新
不同的焦距则会创造不同的景深效果。
图来自@ANKER创新
在手机产品展示时常常加入实景效果,利用景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比如下面这张努比亚X发布会片子。
图 @努比亚X·未来科技新品发布会
获取景深效果的最好方法当然是摄影,但是我们做幻灯片不可能都使用自制摄影图,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后期效果来实现景深效果。
景深控制可以理解为抠图+虚化这两大功能的合体。
下面这体育运动员原图,虽然角度很好,但背景太单一,层次感不足。
我们把人物扣出来,在底层加上看台的虚化背景,交代人物背景的同时也改变了原来尴尬的红绿配色。
在国民修图软件泼辣修图里内建了深度选项,对创造后期景深效果有奇效。
图 @泼辣修图
局部调整工具,新建一个深度调整。
软件通过智能算法识别前后深度,自动模糊背景层。
就得到一个浅景深的效果。
电影画面,可以表现非常丰富的明暗对比。光影的运用,可以渲染氛围,也可以表现人物关系。
《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
《英雄》章子怡
比如上面这张图,通过明暗对比,特别是暗到亮部渐变过渡,视觉产生很好的层次感,丰富的层次对展现出的纵深空间就尤为重要,它是电影带着观众走入光影世界的重要手段。
在暗环境里加入一束亮光,对于提升画面质感,制造氛围有很好效果。
《英雄》张曼玉
不同的光效也有不同效果。
很多美图APP都提供光效处理功能。
电影光
模拟经典的电影光效,光与影留下的时光痕迹。
彩虹光
雨后彩虹带来的七色光晕,迷离梦幻。
窗边光
百叶窗边的午后时光,温柔静谧。
电影中光影运用对幻灯片设计的启示在于,在保留最多细节的同时做到最大的明暗和色彩层次,同时可以加入特殊光效让画面活泼通透。
图@小米8发布会
图@努比亚X·未来科技新品发布会
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
它是一种情绪,每一种色彩的选用和调制,就是每一种心情的表达。
《布达佩斯大饭店》画面以大面积的粉色为基调,呈现出清新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如梦幻般瑰丽的大酒店中人物的服饰和建筑相得益彰。
《布达佩斯大饭店》
同时影片也不是粉色用到底,剧情起伏变化,色彩也在冷暖色之间更迭。
《布达佩斯大饭店》
每个电影都有其独特的影调和色彩倾向,
风格化的色彩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按色相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分为蓝调子、绿调子、黄调子等,其中电影配色以四种最常见的配色方案为主。
单色配色方案
由单一颜色的不同色调产生,比如红色、暗红色和粉红色。它们能创造出一种柔和的、使人平静舒缓的和谐感。
黑客帝国是一个很好的单色调电影配色例子,电影画面几乎每个场景都有绿色色调。
《黑客帝国》
绿色渗透了所有东西,创造出一种虚幻的、“催眠的”效果。
互补色方案
互补色结合了暖色调和冷色调,以此在电影里产生一种高度对立而富有生机的张力。
《天使爱美丽》
《疯狂的麦克斯》
相似色方案
相似色能创造出一种总体的和谐感,让眼睛产生舒适感。
没有互补色的那种对立和张力,很容易从景观或外景中获取,因为在自然中经常发现相似色。
通常选一种颜色作为主要颜色,一种作为支撑,另外一种用来加强。
在色彩的特性中有一种可以吸引读者视线的特质叫做“诱目性”,换种说法就是作品对视觉的吸引力。
诱目性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
总的来说,色相中的暖色比冷色更具有诱目性,空间感更强。
在幻灯片里色彩的运用也是如此,科技风走冷调,人文类偏暖调。
图@华为发布会
在科技发布会场景,绿色、蓝色这类冷色和黑白的中间调已经成为通用用色,体现着科技的严谨与品牌的高端定位。
图@华为发布会
同样是发布会场景,在渲染氛围时,一张暖色实景图则更为动人。
图@华为发布会
在其他品牌场景,色彩的倾向和品牌色相关,通过渐变的色彩风格展示品牌感。
图@Spotify
色彩蒙版的使用则赋予图片不同的情绪倾向。
红色热情如火
图@联想Lenovo
绿色时尚动感
图@联想Lenovo
紫色神秘典雅
图@联想Lenovo
蓝色冷静沉闷
图@联想Lenovo
我一直喜欢胶片处理色彩的方式,特别是它微妙的色彩和动态范围。
画面阴影和较暗的区域有更多的青色。
胶片感的有无也是电影感和粗糙的电视剧感之间最显著差别。
胶片记录影像是一种化学反应,从曝光开始到冲洗工艺,其色彩表现相对于数码来说更为独特也更自然。
胶片模拟不得不提滤镜之王 VSCO。
一个是电脑版的 VSCO film,一个是手机版的 VSCO X。
滤镜是 VSCO 的灵魂。
因其高质量的胶片模拟效果,俘获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心。
VSCO 囊括了数百枚滤镜及强大的后期功能。
VSCO的强大在于其胶片滤镜不是普通的数码参数调色模板,而是基于海量胶片扫描分析结果,对数码风格图片按电影色进行颜色查找和上色。这样调教出来的滤镜比美图秀秀等大众美图软件更踢进电影风格的胶片质感。
电影是一种以画面和声音为表达方式的视听艺术。有光影,有构图,有故事。
幻灯片在早期用强光和透镜装置把图画和文字等映射到银幕上,在放映形式上和电影同出一辙。
在某种程度上,“幻灯片”也是一种影片类型。
如何让幻灯片具备电影感,最终实现电影级幻灯片的制作与放映,景深、光影、胶片和色彩之外还有更多的影响因素……
怎么把PPT做成电影一般的效果啊
一,打开制作完成的PPT;
二,点击菜单上的“幻灯片放映”;
三,点击“幻灯片放映”下方的“排练计时”;
四,幻灯片开始全屏播放,根据放映的时间要求,点击鼠标左键,直到幻灯片播放结束;
五,在是否保留播放时计提示框中,点击“是”;
六,勾选使用排练计时;
七,保存PPT文档,再打开它,就是放电影一样的效果。
附图: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