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新考古「河南再添重大考古发现被1000年前的神马浮云萌到」

时间:2022-12-31 03:04:54阅读:605
9月2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开封北宋州桥遗址重大考古发现被公布,这是河南乃至全国今年的重大考古发现!遗址出土了巨幅石雕祥瑞壁画石壁上的浮雕,更是证实了《东京梦华录》中关于北宋都…

9月28日上午,

国家文物局召开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

开封北宋州桥遗址

重大考古发现被公布,

这是河南乃至全国今年的重大考古发现!

遗址出土了巨幅石雕祥瑞壁画

石壁上的浮雕,

更是证实了《东京梦华录》中

关于北宋都城的种种记载。

宋代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简介

1

州桥——开封千年地标!

历史上的州桥,

究竟有多知名?多重要?

这么说吧

↓↓

“不打卡不是汴梁人”

州桥,

是当时东京城最繁华的区域之一,

也是开封当时的重要地标性建筑。

1000年前,

北宋都城东京中地位最高的

御道与水路大动脉汴河

在这里交叉,

见证了世界第一大城市的无上繁华。

御街连接宣德门与南薰门

正对大内,

是皇帝祭祖、出宫游幸的主要通道。

汴河两侧商铺林立,寸土寸金

因此上到皇宫贵族,下到贩夫走卒,

都曾是它的过客。

特别是介于汴河

州桥和龙津桥之间的御街中段

属于当时的民居和商业区,

商铺林立,人员辐辏,十分繁华。

直到今日,州桥附近区域,

也依然是开封较为繁华的区域之一。

怪不得在今年大火的影视剧《梦华录》中

一句“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

能成为经典台词

因为孟元老没有骗我们

清明上河图也没有骗我们

如今州桥的考古发掘

更为传说中繁华的北宋东京城

增添新佐证!

电视剧《梦华录》剧照

2

千年前神马石刻,刷新记录!

《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

“州桥……近桥两岸,皆石壁,

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

而此次考古发掘出来的州桥石刻

完美地和《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对上了!

影印的古本《东京梦华录》中

关于“海马水兽”的记载

而且,州桥石刻壁画

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

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

咱就是说

↓↓

“一整个厉害住了”

据考古,南北两面石壁的图案

都由四组构成,

每组近7.5米长。

目前暴露出的北侧石壁是21.2米,

南侧石壁是23.3米。

带图案和文字的石壁有十六层,高3.3米,

宋代石壁堤岸的总体高度为5.3米。

(注:一层楼的高度大致在2.8米~3米)

暴露出来的石壁各有三组图案,

每组图案由瑞兽、

两只仙鹤和祥云组成,

其中瑞兽的姿态在细节处略有差异,

有的昂首向前,有的作回头望月状,

皆给人一种沸腾的感觉。

可可爱爱的样子

像不像小马宝莉

跨越千年的祖先?

据考古,南侧石壁受侵蚀的影响较少,

轮廓也更为清晰,

能清楚地看到动物腿上的纹路

及祥云的细节。

原来“神马都是浮云”的梗

咱们宋朝的老祖先早就玩过啦

3

探秘石壁编码,内藏玄机!

此次发掘的石壁,

背后还暗藏着一套编码系统:

即很多石块上都有的文字加数字的组合。

比如“洪十二”“水二十九”等

这些细节,

连《东京梦华录》的原作者孟元老

都没有注意到

“古人也会666?”

南侧石壁上的石条上,

能够看到“洪十二”“宙十六”等字样,

而在北侧石壁的石条上,

能够看到“水二十九”“山廿八”等字样。

这些文字虽然经过

汴水世代的冲刷和淤泥的侵蚀,

依然脉络清晰,字迹舒朗。

显然,这是由当时的匠人留下的

但这当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深意呢?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现场负责人周润山介绍说,

这些编码,其实很有讲究。

考古发现,南侧石壁上

跟着数字一起排列的是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仄,辰宿列张”,

千字文从西向东排列,

所对应的数字依次变大。

而北侧的石壁,

则用的是几句诗

“上士由山水,中人坐竹林,

王生自有性,平子本留心”,

分别对应: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这些编码的主要作用是

方便排列石块

其中的千字文、常见诗

相当于我们看电影时的排号

而数字相当于每一排的座位号

不同维度用不同的标注方法

以免出现错行、混淆的情况

等安装建设时候,

能快速准确地找准石块的位置。

古人会的“666”

可比我们的高级多了!

4

未被画进清明上河图的汴梁盛景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

《清明上河图》详尽地描绘了

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的各类风俗,

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

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但这幅五米多长的画卷

实在无法塞下汴梁城的所有繁华

画面未呈现的部分还有什么?

开封北宋州桥遗址的考古发掘终于给出答案

“差点被画进清明上河图”

本次考古发掘

首次完整揭露出了

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

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段

修筑、使用、兴废等发展演变过程,

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

提供了考古实证。

虽然频遭战乱、黄河水患,

但到了明清时期,

州桥及周边依然是

开封城的繁华区域之一。

遗址现场出土了大量瓷片,

绝大部分是为明代时期周边居民所抛弃,

可见当时州桥周边的人气旺盛。

此次考古发掘

不仅证实了《东京梦华录》的记载,

还对解密东京城的布局、城建等

有重要意义。

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

见证了北宋时期

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高度。

对于开封市的文旅事业来说,

这是一件大事、好事。

对于全体河南人来说,

州桥,必将成为咱们的新骄傲!

———————————————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侯冰玉白周峰

来源: 大河报

河南最新考古「河南再添重大考古发现被1000年前的神马浮云萌到」

河南出土九千年前古酒,被美国抢先开发利用,专家:我们不够重视

关于酒的起源,说法很多,中国就有猿猴酿酒、杜康酿酒、仪狄作酒等传说,在远古时期,人类将没吃完的野果储藏,经过自然发酵形成果酒,出现农业后人们又学会了利用谷物酿酒。通过考古发现可知,中国早在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成熟的酿酒技术。

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遗址被发现,距今约9000―7500年,它是中华民族 历史 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相映生辉。

贾湖遗址拥有最先成熟的新石器农业文化,里面出土了足以改写 历史 的古稻米,还有由丹顶鹤肢骨制成的骨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而在1979年考古队还发现了酿酒作坊和陶制酒罐。

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我国考古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在陶罐里精确提取和分析出残留的酿酒物,因此考古专家推测的贾湖古酒之说得不到学术界的承认,在此后20多年里关于贾湖是否真的存在酒的争论一直持续。

直到1999年,我国将部分陶片样本提供给美国进行化验,当时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化学家帕特里克·麦克戈文教授进行研究,5年之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中国人首创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麦克戈文教授解释,在温和的气候下,贾湖人把果汁和液体蜂蜜放入陶器发酵产生酒精,然后加入粳米继续发酵最终形成口感绝佳的古酒。后来他又认为配方中含有米粒和山楂,可能是女性用“嘴嚼法”酿造出来的。

总之,贾湖古酒的发现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当时和美国共同研究的中国考古专家张居中教授马上提出,要注意对古酒配方的保护,如申请专利等,但因经验不足商业嗅觉不够敏锐,还是被抢先一步。

在研究成果发表后,美国特拉华州知名酒厂“角鲨头”的创始人山姆·克菈金,立刻看到了这其中的商业潜力,他联系上麦克戈文教授,在没有通知我国的情况下拿到了酿酒配方,并在纽约唐人街大量收购山楂、蜂蜜等原料进行试验。

由于美国不允许把山楂作为食品添加剂,克菈金改用菊花替代,但第一批600加仑的仿制古酒试验失败,他又从中国引进制作黄酒时发酵的“引子”,将其捣碎掺入大米中,发酵后加入水、蜂蜜、葡萄和菊花等原料,最终成功配制出来。

利用贾湖古酒配方制作出来的啤酒,在2007年推出市场时便被克菈金认定为高品位品牌,售价高达一瓶11美元(后来涨到13美元),名为Chateau Jiahu,也就是“贾湖城堡”,直接用中国发现的遗址命名。

发布会上克菈金兴奋地说:“这是中国河南发现的古老配方,我们品尝的是9000年前的东方文化”!虽售价昂贵产量很小,但这一波宣传让“角鲨头”酒厂声名鹊起,在其逐渐发展成世界知名品牌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来,麦克戈文主动向张居中教授道了歉,但也表示既然已经面向公众发表研究成果,“角鲨头”酒厂也有根据配方酿酒的权利。张居中无奈地说:“是我们不够重视,才导致古酒配方被别人抢先利用,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及时注意商业开发的价值啊”。

直到2013年中国才注册了贾湖酒的商标,长久以来,中华文化被周边国家甚至欧美开发利用,让我们不得不深思,过去中国人只重视博物馆里的国宝级文物,但文化遗产这种无形的国宝,也是不容忽视的。

河南最新考古「河南再添重大考古发现被1000年前的神马浮云萌到」

河南发现3万年前人类生活遗迹,你觉得这样有什么重大意义?

11月7日,位于河南新郑的“考古圣地”裴李岗遗址又有新发现。最新研究确认,遗址面积可达5万至6万平方米。更加准确的新的测年结果表明,裴李岗遗址距今8200-7700年,延续时间约500年,是区域内使用时间较长的中心聚落。

裴李岗遗址工地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李永强助理研究员介绍,东发掘区是堆积比较丰富的区域,出土的一些碳化果壳、农业种子以及大量的动物骨头,对复原当时人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这些都说明了当时采集野果、狩猎野生动物的经济生活方式。

在之前很多人认为裴李岗农业比较发达,通过这次的发掘验证,初步结论其农业还没那么发达。同时根据出土的碳化果壳进行的测年结果表明,裴李岗遗址距今8000至7600年,延续时间约500年。

这次的考古发掘从2018年5月份开始,重启考古发掘是为了研究新石器早期以及新旧时期过渡的课题,考古工作者们通过一些调查而预见到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在该遗址西边新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晚期遗存,其堆积厚度达225厘米,分布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该发现大大提升了裴李岗遗址的内涵和地位。

现场几位工作人员正在水洗碎土筛选文物,据李永强介绍,裴李岗遗址总体保存较差,遗址地层关系确认了红黏土层属生土堆积,裴李岗墓葬全部开口在耕土层或扰土层下,打破红黏土层,较深的墓葬打破水波纹层甚至红沙土层,推翻了以前认为裴李岗遗址存在上下层墓的认识。

红黏土生土层的确认,说明裴李岗人群是在大暖期后相当长时间才选择裴李岗遗址定居。后续对遗址周边进一步开展地质环境考察,将对复原裴李岗遗址古环境、古气候、地质地貌及水文条件提供更科学的资料。

在裴李岗遗址南部新发现墓葬破坏十分严重,多处见到破碎的随葬品,目前尚不清楚其分布范围及面积大小。新墓葬的发现,对裴李岗遗址的使用时间、人口规模、繁荣程度产生新认识,需要进一步调查和发掘。26000多年前的鸵鸟蛋壳项链、锯齿石镰、乳钉纹陶鼎……

遗址所在地为裴李岗村西的一处岗地。在20世纪70年代末曾进行过3次发掘,发现了文化层、公共墓地以及少量灰坑及陶窑,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遗物,随之以该类遗存为代表,被命名为裴李岗文化。而此次考古发掘也出土了许多精美的文物,为人们更全面科学的了解当时人的生活状态提供了可能。

在墓葬区,墓葬的头部两侧会放有陶壶,陶壶两边带孔用麻绳穿过,一般在里面盛水或酒。还有带乳钉纹的陶鼎,其残留物分析见到了稻、黍植硅体,而生活区里目前还没有乳钉的发现。打磨精细的锯齿石镰,镰刀上的小齿完全是磨出来的。三万年前人也爱美,他们用鸵鸟蛋壳钻孔做成串珠项链。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