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演员死亡「日本65岁女演员为出演电影减重10斤拍完2年后在房间孤独离世」
田中绢代,日本著名电影女演员,从十五岁初登银屏,到六十五岁拍摄最后一部作品,半个世纪里,她拍摄了250多部电影,其中有不少已成为电影史上的名作。
作为日本电影界横跨默片和有声片五十多年而屹立不倒的唯一演员,她扮演过性格迥异的各路角色,达到了同时代演员难以企及的高度,并开创了日本影坛的“田中绢代时代”。
但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演员,却在出演《望乡》的2年后在房间孤独离世。
田中绢代1909年(一说1910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丸山町,家里是经营着吴服店,并同时拥有20家左右出租房屋的富裕家庭。
然而1912年,田中绢代的父亲去世,家道开始中落,没过几年,家里的经济已经十分困难,甚至没办法支撑田中绢代的学业,才读小学的她被迫暂停学业。
好在母亲的哥哥伸出援手,田中绢代搬到了大阪天王寺并继续读书,此期间,因为她小时候学过琵琶,所以有时在歌剧舞台上表演。
1924年,田中绢代在野村芳亭导演的《元禄女》中初次登上银幕,并且被当时的新晋导演清水宏看中,提升为影片《村の牧场》的主角。
彼时的田中绢代才十五岁,在演艺方面却颇有天赋,首次演出就表现出不俗的演技。
清水宏很快被田中吸引,两人谈起了恋爱并于1927年宣布同居,不过这段恋情很快以失败告终,两人经常吵架,两年之后就分手了。
田中绢代的星途走上光明也是在1927年,她转到松竹蒲田摄影所,参演了五所平之助导演的《耻しい梦》(《见不得人的梦》)受到好评,成为了松竹的票房明星。
1931年,她和五所平之助导演再次合作,出演了日本第一部有声电影《夫人与太太》,由此确立了田中绢代在日本影坛的地位,逐渐成长为大正·昭和时代的日本女演员、黎明期的日本电影界大明星。
田中绢代外貌不算特别靓丽,但胜在柔美,当时日本的主流审美就是温柔型的女性,因此田中绢代的清丽外貌和独特的气质备受观众喜爱。
沟口健二是田中绢代演艺生涯里的伯乐,1947年,田中绢代出演了该导演的《女优须磨子の恋》,获得每日电影比赛女演员演技奖。
此时田中绢代年龄在三十年代中期演艺生涯走到巅峰期,陆续出演多部电影,并作为日美友好使节留居美国。
1950年,她从美国回来,因为花哨的穿着和飞吻动作受到强烈的舆论抨击,这时候又是沟口健二拉了她一把。
1952年,田中绢代主演沟口健二制作的《西鹤一代女》,这部作品由于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国际奖,她也开始重新活动。
此后她陆续出演了沟口健二导演的《雨月物语》、木下惠介导演的《楢山节考》、小津安二郎导演的《彼岸花》等。
其中《雨月物语》还获得了第1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有趣的是,《雨月物语》当年是与奥黛丽赫本的《罗马假日》齐名的作品,都于1953年上映并获得当年电影节最高奖项。
二者都是优秀的电影作品,只是现在大家把《雨月物语》遗忘了。
在1953年,田中绢代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恋文》,讲述了从战场回到祖国的真弓礼吉寻找青梅竹马的初恋爱人道子的爱情故事,获得了不少好评。
1958年开始,田中绢代又先后拍摄《楢山节考》、《彼岸花》、《流転の王妃》等影片,其中,《楢山节考》获得第2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由此可见,田中绢代不仅表演能力出众,在导演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天赋,她是继坂根田鶴子之后的日本第二位女导演。
日本电影界普遍认为,是沟口健二造就了田中绢代,两人虽然不是夫妻,但保持了多年非常亲密的关系,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相互成就。
1974年,田中绢代主演的《望乡》在日本上映,这是她一生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在中国最著名的一部,更是她晚年最想出演的电影。
这部电影里,田中绢代塑造了一个被骗卖到南洋当妓女的日本贫苦妇女阿崎的形象,这个凄惨的女人瘦骨嶙峋,白发苍苍,只一眼便深入人心。
为了这个角色,65岁的田中绢代在本来就瘦的情况下又减重十斤,还拔掉了满口的牙,为了展现青筋暴起的手臂,每天用橡皮筋绑手臂。
果然,这个角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田中绢代获得了第2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女演员,《望乡》电影也提名了第2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在这部电影拍完两年后,田中绢代就因癌症离开人世,享年67岁,日本电视台对她的葬礼进行了现场直播,共有5000多人参加了葬礼。
田中绢代因其一生演绎无数性格不同的角色,被誉为“日本性格女演员的活字典”,她在电影界的成就是公认的,是国际上知名的女演员。
这个个性十足,一生未婚的日本女人只爱演戏,为了演艺事业付出了一生,她如此热爱电影和表演,虽然晚年孤独离世,但是却有无数尊敬她的人送她最后一程。
曾经日本电影《望乡》在中国公映时,为何那么火爆?你喜欢影片里的女记者的扮演者栗源小卷吗?
《望乡》在那个年代是不可磨灭的经典,也具有一定的意义,相信有看过栗原小卷电影的,多少都有些喜欢吧,当然我也不例外,为何如此火爆,我觉得有以下原因:电影题材好、演员敬业、一个好的机遇《望乡》这部题材本身就独特,将妓女的故事搬上了屏幕,这本来就是大胆得尝试,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很有可能会被封杀。但同时结合那个时代的背景来说,妓女是底层弱势群体,往往是被强卖给别人当玩物
1978年《望乡》登陆国内确实赶上了好时机,那时正是中日关系蜜月期,电影上映时删除了不少争议情节,也受到过非议,可仍然大受欢迎,对当时国人思想刚刚从禁锢中解脱出来来说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以现在来看实在是微不足道的裸露镜头,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太吸引眼球了,无数人买了数次就为了那几个镜头。
影片采用了双重倒叙手法,将电影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与艺术完美得结合,剧中两大女主角为田中绢代与栗原小卷。
田中绢代是日本极为著名女演员,她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田中绢代时代”同时也被誉为“日本性格女演员字典“。影中田中绢代将人物得内心世界、灵活的眼睛、细腻的表情表现得无遗。最后要与山谷圭子要分离时,所表达得情感将影片"关爱悲惨遭遇的女性"这一主题再次升华,撕扯着观众的心,使人潸然泪下……
这里说个小插曲,田中绢代为了塑造好阿崎婆人物,将满口好牙统统拔掉;为了更好突出阿崎婆形象连续几天不吃饭只为瘦骨嶙岣……
如此敬业的好演员,值得我们的尊敬与鼓掌,可惜的是田中绢代不久之后便逝世了,而阿崎婆也是她最后的一个艺术形象
影中的另一个女主栗原小卷,无疑是当时无数国人的梦中偶像,一代女神。从《望乡》认识她,到迅速红遍全国,人们对她得赞美、欣赏不绝于口,深深流然于心得怦然心动,她是清新纯洁、
温柔善良、气质优雅、笑容谦和,多么妙的人啊!
之后的《生死恋》中,又让我们记住了那个青春焕发、白衣飘飘的夏子,人们开始争相模仿她的大波浪头发、网球裙,只为到球场潇洒的挥拍……
演员很多,好演员少之又少,我们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的敬业精神,带给我们如此优秀的影视作品,这是青春、是回忆,我们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和掌声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