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到底从哪来又到哪去「电影票房到底从哪来又到哪去」

时间:2022-12-30 22:56:44阅读:2624
如需公益法律服务,欢迎评论留言或私信,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律新帮”编者按电影《你好,李焕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6部票房超40亿元的电影。这40亿票房该如何分配呢?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的那些事…

如需公益法律服务,欢迎评论留言或私信,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律新帮”

编者按

电影《你好,李焕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6部票房超40亿元的电影。这40亿票房该如何分配呢?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的那些事儿。

图片

2月19日,北京文化发布公告称,其参与出品、制作、发行的《你好,李焕英》上映6日累计票房约为人民币27.25亿元(含服务费),该影片已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截至2021年2月17日24时,北京文化来源于该影片票房的营业收入约为6000-6500万元。

图片

看到这份公告,诸多疑团浮上心头。27.25亿元的票房数据从哪儿来?哪些人可以参与分配这27.25亿元?为何北京文化作为主控方仅能分到6000-6500万元?保底票房收入15亿元又是什么意思?本文就带大家一一解决这些疑团。

电影票房数据从哪儿来?

所有通过院线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影片,票房收入均应计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指定的“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https://gjdyzjb.cn/)。国内安装了该系统的电影院,其放映的每一部影片的实时票房数据都会即时汇总到该系统。专资办的主要职责是收缴、使用和管理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建立、完善和管理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系统。专资办的官方网站为“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https://zgdypw.cn/),该网的数据通常是制片方、发行方、院线、影院等各方分账的依据。

图片

图片

(图为2021年2月19日截取自中国电影数据网的即时累计票房数据)

图片

图片

(图为2021年2月19日截取自中国电影数据网的即时TOP10单日票房数据)

电影生产流程及参与主体

图片

一部电影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艰辛的生产及发行过程。从开发到发行放映一般都需要经历以下流程:

第一,是电影的开发与投资阶段。在该阶段,会完成电影的初步构思、电影立项、开发剧本、确定导演以及主要角色等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也会为后续电影的制作募集资金。

第二,是电影的制作与后期阶段。在该阶段,电影的制作单位会完成电影的摄制、后期制作等工作。该阶段参与主体较多,包括但不限于导演、演员、美工、特效等剧组成员,以及配音、后期制作公司等。

第三,是电影的宣传与发行阶段。发行方、宣传方会根据电影获取的公映许可证的时间和院线档期情况,组织电影的宣传和发行工作。发行公司不仅包括传统的院线发行公司,也包括互联网发行公司,比如猫眼电影等。

第四,是电影的放映与播放阶段。在该阶段,电影会在院线、新媒体等各渠道放映/播放,同时还会涉及到衍生品销售等工作。

以上四个阶段完成后,才会来到电影的收获时刻,那就是票房到底有多少?但不急着算账,我们先来看下,有哪些主体可以参与切票房蛋糕。

可能参与收益分配的主体

1. 投资环节

(投资主体类型)

图片

在投资环节,投资人按照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独家投资以及联合投资。独家投资指单个出资方全额投资,这在目前的电影行业中较为少见。联合投资指多个投资方联合进行投资,这种投资方式较为常见。对于具体的联合投资主体而言,可能包括纯投资人(不参与具体的制作、发行等工作,只投入资金或其他资源)、承制方、发行方等。

2. 制作环节

(其他分配主体:制作环节主创人员)

图片

除了前述投资主体外,参与电影制作的主创人员也可能根据聘用协议的约定获得电影的收益分成。近些年来,一些知名导演和主演也热衷成为电影的投资人以及出品方,宁可前期自降片酬,后期一同参与票房的分配。业内传为美谈的是,吴京在《战狼2》中,自掏腰包参与投资,后期赚得盆满钵满。当然投资有风险,演员也得谨慎!3. 发行环节示意图4(发行方式)

图片

国内的影片发行主要包括院线发行以及新媒体发行。

就院线发行而言,分为普通发行与保底发行。普通发行就是由发行方在可分账票房的基础上收取一定比例的发行代理费用。保底发行也是一种常见的院线发行模式,与普通发行合同不同的是,保底发行合同的发行方向出品方承诺影片的发行收益需要达到一个固定金额,否则发行方将以自有资金补足差额部分,这其中又分为两种:

(1)是发行方买断,如果票房达不到保底票房,对赌失败,发行方承担损失;如果票房达到保底票房,对赌成功,发行方将获得保底票房之外的全部超额收益;

(2)是在保底票房的基础上,就高出的票房,出品方和发行方按一定比例阶梯分账。春节大热的《你好,李焕英》就采用了保底发行,约定的保底的票房为15亿。所以大家可以算下,这次是贾玲赚了多,还是发行方赚得多呢?

不同情形的分账模式

现在可以来算下这个票房的帐是怎么分的了:

1. 院线

一般情况下,院线电影按照如下模式进行分账:

(院线分账模式)

图片

2. 新媒体

对于院线电影而言,一般情况下有一定的窗口期(一个月至几个月不等),在院线播放后,方在新媒体渠道播放。但是也不绝对,去年因疫情影响,《囧妈》直接跳过窗口期通过新媒体渠道上映。

对于新媒体而言,从去年的几部院线电影新媒体发行看,包括一次性买断和分成两种模式,一次性买断是由网络平台直接购买版权,后续收益由平台享有;分成是指平台按照点播量/用户付费金额等作为计算标准,依照特定比例向片方分成,也可能采用“保底 分成”的模式。

3. 投资方最终的分账比例(院线-普通发行模式)

不考虑特殊约定及保底发行,在普通院线发行模式下,如下图所示,按照中影数字提留3%、发行方分账5%计算,联合投资方大约可以获得可分账票房的35%,约为总票房的32%。该32%的分成由所有投资方按照约定的分成比例享有。

示意图6(投资方最终的分账比例)

图片

简单而言,如果一部电影票房是十亿,分给电影投资方的大约在三亿。再去掉电影的投资成本(假设是两个亿),那么实际电影投资方的利润也只有一个小目标(一亿)了。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