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再高一点「不行我必须得比你高一点点」
18世纪,普鲁士的腓特烈一世,有个挺诡异的爱好:巨人掷弹兵团。
他专门收集高个子来完成这个兵团,后来走火入魔,开始派人在全欧洲各地收罗巨人,连高个子女人都不放过,好让他们配出高个子,来完善巨人掷弹兵团。
传说里面有个被捉来的挪威人,268公分——虽然我觉得,多半是虚构的吧。
反过来证明,在以前,身高的优势,那真是明晃晃的。
而人们对身高的世俗偏见,丝毫不加遮掩。
中国神话有土行孙,欧洲传说有矮人:都很擅长在地下活动。
托尔金笔下的矮人设定,勤劳、壮硕、勇猛、豪放、矿工。这个形象,可以追溯到北欧的矮人:怕阳光,对人类有戒心,很是疏离。
类似如此,各色文化里,会不自觉地将矮个子描述得很神秘,善于与世隔绝、玩阴谋诡计的,所在多有。
007的金枪客传说里,金枪客的助手,就是个很厉害的小个子。
而矮个子配高美人,则是这种偏见的延伸,很容易就被塑造成“矮个子配不上高美人”。
武大郎与潘金莲遭遇了什么,我们都很熟悉。土行孙配邓小姐,矮脚虎王英配扈三娘,似乎也都不是自然而然两情相悦。
《乱世佳人》里,斯佳丽的父亲杰拉德是个矮个子,妈妈爱伦是个高挑美人。爱伦因为心爱的人离乡而死,于是决定嫁给杰拉德时,原著说性子倨傲的杰拉德大感意外,一生中第一次觉得自己配不上——从设定上,矮个子似乎天然吃亏。
冯骥才先生有个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那里头,邻居是可以公开嘲笑矮丈夫与高妻子的。比如,老爷子可以把桌上的细长空酒瓶和矮礅礅的猪肉罐头摆在一起,说“就是楼下那高女人和她的短爷儿们!”
高妻子也会被质问:
“你是不是图这家伙有钱,才嫁给他的?没钱,谁要这么个矮子!”
这点偏见,千年不变。
网球巨星阿加西在自传里提过,他有生以来唯一一次穿增高鞋垫,是他第一次婚礼:因为他180公分,他那位著名的明星老婆波姬小丝183公分,而波姬小丝不想让自己的新郎显得比自己矮。
当然,偏现代一点的作品,类似偏见少一点,能够为小个子张目。
比如《权力的游戏》剧中小恶魔提利昂,却几乎是全书最聪明的人,也是主角之一。然而他也说过那句哀婉的台词,描述历来的偏见:对他父亲而言,侏儒也就是个私生子。他在剧中对比他高的女性付出过真情,加以过关爱,但并没得到应有的尊重。
这种偏见,又不止日常生活中有了。
实际上,许多人懂得,利用身高差的偏见,使之成为一种权威工具。
古埃及有个分明极细致所在:贵族穿高跟鞋,平民多赤脚。
哪位会说,埃及多沙,贵族穿鞋也不奇怪——但高跟鞋,明显的高低差别,那意味就不同了。
埃及壁画更有个出名的不写实定律:
凡是法老,个个身材魁伟;凡是平民奴隶,个个微渺小巧。
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赵武灵王当年化妆成使臣去看秦昭王,昭王是从赵武灵王的身高,判断出他不是人臣的——身高,甚至跟职位挂钩呢。
16世纪,高跟鞋在法国流行,男人穿10公分左右高跟鞋相当常见,比如路易十四就热衷此道:
没法子,他只有156公分嘛。
既然作为领导,身高很要紧,那吹嘘自己的身高,打压对方的身高,就很有意义了。
比如英语世界,曾有个众所周知的传说,说拿破仑矮的很,证据是他只有五尺二寸,按英尺算是158公分——然而这其实,更像是英国人搞的花招。
因为拿破仑五尺二寸乃是法尺,折合168公分,这在19世纪初,真不算多矮。
类似的,英国人就极少谈论滑铁卢击败拿破仑的英国铁公爵威灵顿,其实也就大概5英尺8英寸即173公分身高,而且据说“上长下短”,骑马比较帅气,下了地就要打折扣;英国史上最卓越的海军将领纳尔逊,索性只有5英尺5英寸165公分,还不如拿破仑呢!——但英国人就较少提这茬了。
毕竟,不能长别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所以许多人都很在意身高,都要想法子拍点自己高大伟岸的照片,以显得自己卓尔不群。
如果没办法显高,就尽量拍点酷炫的肖像吧。
刚说了,路易十四喜欢高跟鞋,其实不止如此:
路易十四还喜欢整些花里胡哨的裤裆,据说是为了显得伟岸有男子气。
脚踩高跟,裤裆鼓囊,这样才能充分满足虚荣心嘛!
所以卓别林在他的那部著名电影里,扮一个以希特勒为原型的家伙,还要和墨索里尼斗座位拼高低。
这可不单是斗气,真是能在气势上胜一筹,显出气象和权威来。
当然他们20世纪整这个,真不算早了。
隋朝有个叫何稠的能人,认为杨广出巡时,跟群臣一起在车里挤着,不好;于是改造了车:
一群侍臣在车上站着,另外搞一个所谓“须弥平坐”,让杨广“独居其上”。
说白了:
位置垫高一点,显得杨广特别威风凛凛。
这种小小的巧思,得到了杨广大大的赞许:
毕竟,杨广这种爱出风头好大喜功的人,最喜欢这种表面气派可以高人一等的设计啦!
《国产凌凌漆》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1、《西游降魔》与《大话西游》相隔18年,年轻帅气的至尊宝退居幕后,成为总导演,主题曲依旧是感动千万人的《一生所爱》,只是歌词中多了一句——
“从前直到现在,爱还在。”
十八年前,至尊宝脍炙人口的爱情圣经,“如果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十八年后,借唐僧之口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熟悉周星驰电影的人,都知道这个银幕里的喜剧之王,最擅长用一本正经的方式胡说八道;熟悉周星驰的人,知道这个现实中内向又有些自卑的人,精神世界最是丰富。
这十八年,我们从那个看无厘头嘻嘻哈哈的少年,长成了如今的模样,经历了属于各自的爱情,重看夕阳武士站在城楼,那个狗一样的齐天大圣,深吸一口气,闭着眼睛,转身离开,故作无所谓地擎着铁棒,吐出胸口积郁已久的一口浊气。终于明白:“这个人好像一条狗哦”。
那么,这个为我们带来无数回忆的人,头发由黑变白,他经历了怎么样的改变,才会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有了这样的感悟?
2、开头有点沉重,换个轻松的。
《少林足球》上映于2001年,这个时候……
;咱们国足打假打黑是啥时候来着……
咱们国足打假打黑是啥时候来着……
3、《功夫》
前面有大神分析了主角可能是神雕侠侣儿子的情况,我来换个角度。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见这一幕会脊背一凉,觉得触目惊心的。
这是一心为恶的周在抢了哑女的冰激凌不给钱的时候,他笑得那么用力,几乎发狂。
厌恶吗?无论是欺负哑女,抢走冰激凌不给钱,还是犯罪后猖狂的表现,任何一点,都足够让人厌恶。
他用力地张大嘴,鼓动喉管发出最大的笑声,却像在哭。
儿童时代英雄救美,那苦练已久的一式如来神掌拍出,没有任何效果,那点用来储备念书的全部积蓄换来的武林秘籍,让自己落了个被尿满头的下场。
“一个傻子,一个哑巴,死一边去吧!”那个人嘲笑着,尽兴而去。
从此我想当一个坏人,来让自己忘记那段屈辱,要足够坏,对,再坏一点!该怎么做?“冰激凌!”胖子说。好,抢劫!那个证明是自己坏人的途径被付诸行动,谁知天意弄人,她居然就是小时候我想救的小女孩,那时候的英雄梦……英雄梦……拯救世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现在是一个十足的坏人,这很好!
不知道有多少人最初是怀揣梦想的,那时候喊着“勿忘初心”的口号,仿佛睥睨天下,自己是那万中无一的人。又有多少人,翻了跟头,磨了棱角,依旧坚持的。我最爱的周星驰,就是那个一直传达这一思想核心的周星驰,持之以恒,坚持二字知易行难,他的电影不断激励着观众。
4、《国产凌凌漆》
;以上两张图是在遇到劫匪时,歹徒杀死了被绑架孩子的父亲,凌凌漆的表情及之前误以为飞歪的刀。
以上两张图是在遇到劫匪时,歹徒杀死了被绑架孩子的父亲,凌凌漆的表情及之前误以为飞歪的刀。
在这一个情节点之前,我们的主角凌凌漆除了那些脑洞大开的发明,和反复强调自己帅气之外,什么正经事都没做过,然而就仅仅在这个情节点之后,身负绝学的特工觉醒了一身本事。
周星驰从小缺少父爱,他也在访谈中说过自己很怀念父爱,怀念父子俩一起打蟑螂的回忆。
他是一个很注意观察生活细节的人,许多他观察到的细节和思考都会在电影中有所体现。《国产凌凌漆》全剧笑点不断,在此处却是一个情感爆发的输出点,目睹面前的孩子失去父亲,一向嬉皮笑脸的特工勃然而怒,怒火杀死了所有的匪徒,每个匪徒身上都不止一处伤口,而从之前我们可以看出,这身怀绝技的特工连苍蝇都一击必中,本不至于放出那么多飞刀的。
5、有想过一部电影的影响力可以有多大吗?
如果凭票房,捉妖记已经创造了神话,但是从影响力的角度来说,老一辈的比不过泰坦尼克号(老妈看一次夸一次歌好听),新一代同期大圣归来也不比其差。或许这个参照不太合适,但是下面要说的一部电影,论名声,肯定没有这几部大,但是他的影响力,只要说一个名称,就是碾压性获胜的——
小强。
在国语的范围内,不知道周星驰这部《唐伯虎点秋香》的有不少人,但是有几个中国人,在被问及小强是什么的时候,会摇头?
周星驰和谷德昭,创造了一个神话。在留下无数经典的时候,即便不认识周星驰的人,也认识小强。
6、《食神》
视频没有字幕,我手动打一下。
你想整我啊!
我不怕你!来啊来啊!
我告诉你,相不相信我杀了你全家!
我们知道香港娱乐圈一度被黑社会渗透,甚至发生过经纪人被杀的案件。有采访,周星驰本人也曾受到过威胁和胁迫,而周本人向来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人,电影是他的全部世界,在电影世界里这个平时害羞内向的小人儿可以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这一段会不会是他的内心怒吼呢?
同样在食神,之前有提起过,星爷电影一直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是坚持梦想和勿忘初心,这一核心被运用在他自己的电影中也时常会有,具体就表现在首尾相呼应上。
;开篇周一本正经拿着水晶胶和双氧水,胡天野地乱吹,做菜是要用心的,你们懂不懂啊你们?
开篇周一本正经拿着水晶胶和双氧水,胡天野地乱吹,做菜是要用心的,你们懂不懂啊你们?
结尾处,赛事处处透着黑幕,食神历经生死,重新说出了那句话——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
下一期更新星爷电影中的几个走红的女星,注意,是因为星爷电影才走红的,小伙伴们可以在下面评论骂我怕想不起来,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