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亲爱看贺岁片作文「散文父亲爱看贺岁片」

时间:2022-12-30 17:25:15阅读:998
陈梅看贺岁片几乎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一种习俗。1997年冯小刚拍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父亲每年元旦到春节期间都会看几部贺岁片,《不见不散》《集…

陈梅

看贺岁片几乎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一种习俗。1997年冯小刚拍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父亲每年元旦到春节期间都会看几部贺岁片,《不见不散》《集结号》《无间道》《喜剧之王》父亲都看了不止一遍。父亲爱看贺岁片,父亲说电影能让他放松身心,电影里也有他的青春记忆。

父亲是1970年入伍的,他会写点顺口溜、打油诗,能写一手漂亮的美术字,板报办得好,当兵一年后有幸被领导看中,调到部队办的电影队担任放映员兼宣传员。说起这段往事父亲很自豪,他说那时他才19岁,能当上部队的放映员兼宣传员算是半个文艺兵了,而文艺兵在当时是很吃香的。经过一星期短暂的放映机、发电机操作业务培训,父亲就匆匆上岗了。放映队一共四个人,年龄都差不多大,而且都有点特长,有的字写得好,有的歌唱得好,有的会演话剧。

部队一般是在露天看电影,现场没有电,必须要带汽油发电机,自己发电供放映机使用。父亲的放映队在各个连队轮流放映。那个年代文化生活贫乏,连队都很欢迎放映队,士兵们听说放电影了,全都高兴万分。

到了晚上,父亲就搭起白色银幕,布置好放映机和发电机的位置。部队放电影如同过年,一般一晚上放两部片子,放过最多的几部片子是《南征北战》《白毛女》《上甘岭》《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每次放电影战士们都看得很入迷,父亲说有一次他放映《白毛女》,当看到地主黄世仁为非作歹、欺男霸女时,战士们群情激奋,高呼口号,有一名战士甚至冲到荧幕前要找黄世仁“算账”,场面非常火爆。

放电影也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父亲告诉我,有次电影放着放着忽然“熄火”了,

原来是发电机出了毛病。父亲检查发现是发电机油路里面有渣滓,为保证正常放映,父亲就一直不停地按发电机油路活塞,使渣滓不能沉淀下来堵塞细细的油管。4个小时下来,在隆隆机声中父亲腰酸背痛,但保证了电影的正常放映,受到大家的赞扬。

电影放映完后,通常战士们的兴致未消,于是父亲的放映队的放映员又担任起文艺兵的职责,发挥各自特长,现场为大家表演小节目。父亲不但字写得好,还会吹口琴,他的拿手节目是口琴独奏《游击队之歌》和《歌唱祖国》。直到深夜,战士们才兴高采烈议论着电影情节,三三两两回到了营房。

放映队也随着战士们返回营地,住在临时安置的房间里。父亲第二天也没有闲着,放映队又担负起宣传员的重任,他们采访连长、班长、指导员,请他们提供部队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父亲把这些材料筛选,编成短新闻、诗歌、快板、三句半等等,再上报上级领导审批,这样要忙上大半天。

父亲常说自己在放映队的这三年是他最美好的青春记忆,他的文艺才能也得到了最好的发挥,过得快乐而充实。其实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芳华,它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父亲曾经在看贺岁片《你好,李焕英》时,看着看着就哭了,父亲的热泪也许是在感叹芳华易逝,转眼已到暮年了吧!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