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只有芸知道完整版)
只有芸知道
只有芸知道,是一部新电影的名字。电影里的女主人名字叫“芸”,看到这个字,我想起了另一位素未谋面的女性:芸娘。
芸娘是清代乾嘉年间人,陈姓,她的丈夫沈复,字三白,即是《浮生六记》的作者。夫妻二人,一位是寒士中的佼佼者,一位是娴雅女性中的典范。书中记录了他们生活中的日常琐事、生活方式种种,诸如吟诗、作画、郊游、野炊、聚友、烹调等,也是那个时代苏州市井风情的生动写照。美丽贤淑的女主人公芸娘,浪漫感性又懂事沉静,达到了真实、通透、慈悲的至高境界。难怪林语堂先生曾感叹:“沈三白的妻子芸娘,乃是人间最理想的女人,能娶到这样的女子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他还将芸娘与秋芙并誉为中国古代最可爱的两个女子。
《浮生六记》原为六卷本,今仅存四卷。我们从第二卷《闲情记趣》中,领略一下芸娘的可爱:“夏天荷花初开的时候,晚间含苞,早上开放。芸娘就用小纱囊,撮少许茶叶,放在荷花芯里,第二天早晨再取出茶来,用天泉水烹煮沏泡,茶水的清香味道真是绝佳!”沈三白如此美滋滋地记道。
后来,苏州文人、品茶专家汪星伯也如法泡制。他在盛夏七夕节的前一晚,将碧螺春茶用桑皮纸分包成十余小包,置于拙政园莲池中盛开的荷花芯里。七夕日早起一一取出,在园内见山楼上为相约而至的文化名流们冲饮。此茶两三泡之后,竟莲香沁人。时苏州老作家、苏派盆景大师周瘦鹃先生即兴赋诗道:“玉井初收梅雨水,洞庭新摘碧螺春。昨宵曾就莲房宿,花露花香满一身。”真是雅士,亦是雅事!
读书人知晓“芸”字,多因古代称书斋为“芸窗”,芸,在此特指芸香。古人藏书为避免蠹虫之侵,书卷中多置以芸香驱虫,故名。
芸豆,则可食。在我国北方,芸豆是夏季的时令蔬菜之一。芸豆又称刀豆、菜豆。岛城常见的品种,一种呈浅绿色,一拃长短,市肆中最多见,就叫芸豆,别无它名;另一种,白里泛淡青,稍粗壮,青岛人称之为“老来少”芸豆。
青岛人是喜欢并重视芸豆的。青岛人包包子、煎炉包,传统的馅料首选芸豆五花肉丁,芸豆切丁,与半肥半瘦的猪肉丁合馅,加少许生抽和调味料,出锅时香气四溢,食之口感也好;岛上夏日里的汤面,芸豆蛤蜊卤子,最能体现渔岛风情,也应季。市井人家的家常菜“芸豆烧土豆排骨”“芸豆烧芋头五花肉”,百食不厌,老少咸喜。凡此之料,以“老来少”芸豆为佳选。
我的小院里,每年春天依惯例会种上三四排芸豆种子,长蔓后,再用竹竿撑起,所结之豆荚,即是常见的浅绿色芸豆,特点是嫩、脆,近乎无筋,最宜炒食。芸豆切丝与肉丝同炒,或过油后酱爆、加豆豉干煸,皆美!芸豆中所含的皂苷等物质,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促进脂肪代谢,但烹调芸豆时,定要煮熟烧透,最好焯一遍滚水后,再行深加工,如若不然,能引发食物中毒,切不可掉以轻心。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南方,烹调芸豆多以其“豆”为主料,极少见用其豆荚作包子、生煎之馅或汤面之卤的。芸豆荚中的豆,有白豆、黑豆、红豆和花豆等之别。苏州的苏菜烹饪大师黄明告诉我,苏州人嗜甜,他们喜欢老芸豆,剥取其荚中的白豆,用糖水话梅煮熟后,凉食;亦可白煮后,再浇上蜂蜜或桂花酱。口感粉嘟嘟、甜蜜蜜。其自然也是做点心的好豆沙。
岛上自然生长的芸豆,只收获一个夏季,叶蔓即告枯萎。闻听有些地方称之为“四季豆”,不知是否真的能一年四季都结豆荚?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