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大碗茶「军中绿花原唱」

时间:2022-08-12 17:10:03阅读:1906
我们湖北省恩施市的茶室,大多数布置比较精致,从茶具到插花处处体现着讲究的布局艺术,到茶室喝茶几乎成了普通人望而却步的一件大雅之事。当然,咱们恩施家家户户都有茶,若非商业洽谈需要或者是到别家做客,本地人…

我们湖北省恩施市的茶室,大多数布置比较精致,从茶具到插花处处体现着讲究的布局艺术,到茶室喝茶几乎成了普通人望而却步的一件大雅之事。当然,咱们恩施家家户户都有茶,若非商业洽谈需要或者是到别家做客,本地人一般也很少到茶室喝茶。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家里每天起床都有一件必做的事,那就是烧水泡茶。壶是印着“劳动模范”的大瓷盅,茶是长辈们自己采摘炒制的“白毛尖”。那时候喝茶都是为了解渴,抱着瓷盅就是一通猛灌,每次上坡干活儿的时候,总会带上一大壶茶放在阴凉的地方,大人们喝完了还会让家里的小孩送茶去地里。彼时地喝茶,和现在的喝茶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这或许就是时代进步的一个小小缩影。

在茶道文化方兴未艾的今天,仍然有着一方习俗看起来似乎格格不入,它仿若一朵奇葩,在以“雅”字为基调的茶文化中显得格外耀眼,它就是——北京大碗茶。

大多数人对北方人的印象都是“豪爽”、“粗犷”,其实在饮茶方面也带有这种性格的烙印。大道两旁、车船码头、甚至田间劳作,随处可见喝大碗茶的风尚。

摆上一张简陋的木桌和几把小凳,茶摊老板用大碗卖茶,价格便宜,方便过往的行人就地饮用。以前的北京,这样的茶摊随处可见,人们称之为北京大碗茶。

早年间的北京大碗茶就如同现在的流动摊贩,挑着茶水与桌凳,在各个城门脸儿、什刹海边儿、街头巷尾捡个地儿就摆上了。大瓦壶、粗瓷碗、简陋的桌凳都是卖茶人的标配。后来演变成了茶摊,选个树荫下或者是固定的街边,支桌摆凳,就是一方清热解渴的好去处。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大桶装水,大碗畅饮,处处都透着粗犷的“野味儿”。随意的布局摆设、简单的茶具,主要是为了让过往的客人解渴小憩。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了《水浒传》里出现过多次的场面,山野茶酒摊,别有一番趣味。

北京大碗茶,体现的是茶叶最原始的价值,解渴,不论你是北京人,还是去北京旅游,在逛街逛得口干舌燥时,碰到卖大碗茶的摊子猛灌一气,一定能感受到北京大碗茶最本质的特色。

北京大碗茶发展到现在,也有了许多讲究,比如许多有特色的茶馆,五花八门的茶叶,喝茶解渴的属性也逐渐升华成了精神上的享受——品茶。

北京大碗茶已经成了许多北京人的习惯,清早儿起来不喝个痛快,是绝对不会吃早点上班的。这种喝茶方式其实完全适合每一个人,在很多地方也存在着类似的喝茶现象,只不过在北京最具特色,实在可以称作一种地域茶文化,北京茶大碗茶的魅力也是扬名国内外。

泡好一碗北京大碗茶也是不容易的,如果泡茶使用的是白茶,则需要用刚煮沸的水进行闷泡,控制好时间出汤,然后再接着泡第二泡。如果使用的茶叶是绿茶,则需要分清茶叶制作原料的鲜嫩程度,原料越是鲜嫩的绿茶,越不宜用顶沸的开水,以免叶底熟透。

自产的这款恩施玉露,因为原料太过鲜嫩,用大瓦壶冲泡时,水温需要偏低,投茶量要适当的多一点,不能闷,出汤时间可以偏长,这样用大瓦壶泡出来的茶汤,清香扑鼻,汤色清绿,特别是当温度降到适宜大碗畅饮的时候,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可惜正宗北京大碗茶还未尝过,不过我想,那一定很适合我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