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路放路上遇到的美女「第一美女」
马苏
马苏在《心花路放》中饰演的莎莎,属于身份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除了在造型上反复斟酌,马苏还亲临实地体验生活。
模仿她们的妆容,买了一套和她们风格接近的衣服之后,马苏来到了此前从未接触过的环境。
她真正做到了去体验这个人物的生活,陪陌生的客人喝酒和跳舞,放下了很多东西,也离这个人物更近了。
在导演宁浩的印象里,马苏之前的塑造人物形象都是一些贤良淑德的传统中国媳妇,或者是革命志士之类的。
宁浩觉得,好演员的戏路应该是很宽的,所以马苏的身上是有可能被发掘出不一样的东西的。影片中,黄渤饰演的耿浩为了摆脱离婚的阴影,纵情声色,结识了马苏饰演的在娱乐场所上班的女孩。
寻找和贴近这个人物的过程,对于马苏来说比较艰苦。拍摄的前两天,她使用普通话,呈现了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表演。
但宁浩却感觉有些怪,他让马苏回忆一些很乡土很简单的东西,希望她能够撕裂打破自己原来的习惯。
改成东北话之后,效果就好了很多,马苏呈现出的气质和质感十分给力,给人的感觉是地道和对味。
马苏饰演的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在短短的几场戏里,却有着复杂细腻的情感变化,而如何精准地演绎出这种变化,对于任何演员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马苏对于自我的颠覆,也得到了以要求演员严格而著称的导演宁浩的认可。
袁泉
袁泉饰演的康小雨是一个倔强、独立的文艺女青年。
她表面看似坚强,实则容易感伤,内心渴望爱情与依靠。
可是独立的性格培养出她汉子的一面,上能换灯泡,下能修水管,单手还能拍死俩流氓,各种特异功能在女汉子和小清新之间随机切换。
其实,她是一个在都市里生活得非常郁闷的大龄女青年,一直期待能够碰到自己真正的爱情。
为了寻求真正的爱情,她来到了大理。
不过,她的极品前男友显然不是,而她的卢瑟前夫更加不是。
刘美含
《巴啦啦小魔仙》里的严莉莉,《心花路放》中,刘美含饰演马苏的跟班小同事,有着三湘养出来的玲珑,四水养出来的白嫩,一个典型的湖南辣妹。
她在片中的戏份非常少,但却让人印象颇深,说起话来金句频出,比如那句“喝洗澡水的人才脏呢”。
周冬雨
宁浩对于“夜巴黎”三个字情有独钟,例如《无人区》中提供加油住宿的黑店,而严格来说,宁浩的这种情结更加偏重于“巴黎”二字。
《心花路放》里,不仅在海报中出现了 “夜巴黎24小时通宵”的招牌,杀马特周冬雨工作的发廊就叫夜巴黎。
夜巴黎理发厅“高级发型师”周丽娟是个95后,英文名克里斯蒂娜,虽然是个小镇姑娘,不过,跟《小镇姑娘》唱的“害羞得不敢抬头,只会傻傻地看着天上的星星”那类基本没什么关系。
周丽娟认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型师,在一家店名也了不起的发廊工作。
她的审美,不仅高端洋气上档次,而且还引领全世界的时尚潮流;她的追求,在于把每个人都打造成他永远想像不到的样子。
她看不起屌丝,因为杀马特和屌丝之间隔了一千个非主流。
周丽娟是一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二、又傻、又自我陶醉的杀马特”。
雍梦婷
宁浩也是看到了他在选秀节目中的表现,才选她进组,而周丽娟那个角色也是从她身上衍生出来的。
与周丽娟一样,她也是夜巴黎理发厅的发廊小妹。只是在她的眼里,自己才是真正专业的杀马特:真正的杀马特,妆容、发型和服饰必须配套,周丽娟不过是一个混搭的非主流。
熊乃瑾
每个女人身边都有这么个和亲妈一样体质的闺蜜,天天巴不得把朋友当成百货商品销售出去,乐此不疲地做着热心红娘。
不仅如此,还要将一路走过路过的男性朋友明码标价,牙尖嘴利地在朋友身边出谋划策,表现出阅男无数的老道做派。
这样的闺蜜,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就是个兴风作浪的主儿。
张俪
长腿美女思晴,是旅途艳遇之最理想的类型,未见其人先见其腿的张俪,可以说是这一路上的颜值极品。
一场车祸将耿浩和郝义兄弟俩和长腿美女的旅行联系到了一起。
这个姑娘一直以大姐姐的姿态,鼓励耿浩正面面对人生,走出困境。
她的笑容让两位困顿的屌丝温暖,大长腿则令他们蠢蠢欲动,既能够拿得起防狼喷雾剂,又能鸡蛋敷肿胀来抚慰男人受伤的心。
这个角色很不一般,她教会了耿浩正视问题,也让中国观众再一次在电影上正面认可同性恋也可以美好。
焦俊艳
婚礼未尝不是邂逅的好地点,新人的幸福会感染身边的每个人,乃至在那一段时间内,没人会觉得这是在走向所谓的“坟墓”。
在郝义和东东的婚礼上,耿浩遇见了东东的闺蜜小北,两人因为音乐这一共同话题聊到了一起。而焦俊艳饰演的小北一角,其实更大的作用是给影片做一个收笔。
陶慧
宁浩邀请陶慧参演《心花路放》时,告诉她要演一个阿凡达,陶慧欣然答应,但她只是以为那个角色名字就叫阿凡达。
能够跟多位大咖合作演戏,陶慧十分兴奋,可她不知道的是,她实际上是要打扮成一个阿凡达。
为了饰演这个阿凡达大舞台的一位演员,她每次要化妆三到四个小时,全身都会被涂成蓝色。
陶慧生怕这戏上映之后,阿凡达的形象会影响她交到男朋友,幸好宁浩还为他安排了好几场以本来清纯面貌示人的戏份。
《心花路放》中,陶慧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剧中她先是扮演全副武装的阿凡达,虽然看不清脸,却展现了其性感妖娆的身段;
接下来褪去浮华的装扮变成邻家清纯女孩,满眼都是清新可人的气息;
大闹夜店一场戏,展露风骨,虽然外表柔弱,但内里刚强,遇到“情敌”毫不手软,执着、倔强,敢爱敢恨。
东东这个角色似乎也代表着男性对于完美女性的不合乎常理的终极幻想:
身材火辣、脸孔清纯,不多话不多事,执着忠贞,平时温柔似水,遇到威胁立刻变身阿凡达给予男人有力的维护。
东东成功地将自己与郝义的“一夜之情”转化为“一见钟情”,宁浩这样的设计,也让影片没有跑向“一路向西去大理”的歪路上去。
《心花路放》是一部公路电影,虽然片中有多位女性角色存在,但东东这一角色是贯穿始终的戏眼,几乎每一个戏剧上的转折都有她的参与。
能够看得出导演对这个角色或者是对陶慧的偏爱,剧中的女性角色中,观众也只看到了东东获得了幸福的结局。
打一辈子光棍,父母有责任吗?
李德福今年67岁,一辈子没结过婚,村里那帮爱打趣的人背地里都说他还是“童男子”。因为跟我家住前后院,所以对他的情况我一清二楚。
也许你会在心里想:一辈子没结婚的男人除了穷,就是懒,或者是人长的丑有缺陷。那你就错了!李德福打光棍的原因根本不在这里。相反,他年轻时候长的玉树临风,人也勤快,四间青砖带天井的瓦房每天收拾的利利落落,想当年在我们村那简直就是“别墅”级别。
而且,在他20多岁时,只要一到阴雨天生产队不上工,家里就会聚集大半个村的年轻人,大家一起说笑,唱歌,拉二胡,吹口琴等,热闹非凡。
因为我们两家住前后院,所以只要听到他家又聚集人了,我就让小哥带我一块过去凑热闹。
他家门前有棵老椿树,一到夏天就像一把绿荫大伞,天然的避暑之地,所以每天一到饭点,门前又是一片欢声笑语,可以说,那时候李德福家门庭若市。
这帮年轻人在李德福家之所以这么挥洒自由,还有一个zui重要原因就是:他家就他一个人。
其实李德福并不是孤儿,他有母亲,还有1个亲姐和3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但他不愿意跟他们来往。
说起李德福的身世也是凄苦,他父亲在他3岁时就因病去世了,留下年轻的妻子和一双年幼的儿女。
李德福爷爷在世时也很精明能干,所以他给他的三个儿子,每家都盖了几间宽敞明亮、带天井的房子。我记得那种小青砖垒的墙特别厚实,砖里面都是实心的土,听我母亲说,这种墙不但防盗,还能防火。
只可惜他三个儿子中,两个阳寿小,都在30岁左右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确实是人间悲苦。
那个年代的女人丧夫,基本都是遵循“从一而终”,守着儿女过一辈子,终死到老,很少有改嫁的。
但自古以来“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李德福母亲年轻时颇有几分姿色,村里许多鳏寡孤夫对她垂涎欲滴。
女人再规矩本分,经不住人言可畏,久而久之就有风言风语传出来了,说德福妈跟谁谁谁有一腿,其实都是捕风捉影的事。
但封建思想严重的德福爷爷不乐意了,他时不时让老伴去提醒儿媳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任凭儿媳怎么喊冤叫屈,德福爷爷恶狠狠的撂一句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儿媳欲哭无泪,有一次哭着说:如果不是怕一双儿女成了没妈的孩子,我真想一根绳子随他爸去了!……
就这样,德福母亲像一头老黄牛,忍辱负重、起早贪黑干着苦活累活,养活着一双儿女。
又过了几年,德福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一个大家族里就剩德福大伯一个成年男人时,于是,他动起了歪心思。
大伯想把德福母子仨人逼走,从而霸占德福家那4间瓦房。
于是,随后的一段时间,德福家接二连三发生惊悚的事:要么三更半夜有敲门声;要么一大早开门门口盘着条死蛇,连和德福日夜相伴的小黄狗也莫名其妙的S于非命……
与此同时,有关德福妈的风言风语传的更是有鼻子有眼的:谁谁谁亲眼看到半夜三更有男人身影进她家;谁谁谁说德福妈脚上的袜子是谁谁谁送的,等等。
面对这些无端的刁难和恶言中伤,德福妈选择以沉默面对,因为一旦争辩,又会有人说她“此地无银三百两”,会越描越黑。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已经18岁的德福姐姐德华受不了!她觉得在这个家抬不起来头。正好有人上门给她提亲,德华连小伙子啥样都没看,就答应了。
她要逃离这个令她窒息的家。
要说当年姐姐德华也是带着对母亲的怨恨离开的。
德福姐姐出嫁后,就剩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也许是长期的精神压抑和操劳过度的原因,德福妈突然生病,走路打晃。
眼看人一天天的消瘦下来,但娘家几个哥哥因为穷,也无能为力帮这个苦命的妹妹,女儿德华嫁的人家也是个穷光蛋,而且婆婆还特别厉害,也拿不出钱来接济。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德福妈憔悴枯朽,面临S亡,14岁的德福更束手无策。
这时,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站出来了,他就是后来成为德福继父的刘长青。
刘长青因为不识字,所以从朝鲜凯旋回国后,就主动提出回乡务农,但退伍回来后的长青,早就错过了适婚年龄,因为没有合适的人,一拖再拖,成了大龄青年。
刘长青听说德福母亲的遭遇后,他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于是,直接找到大队支书,提出自己掏钱给德福妈治病,治好了就娶她为妻,治不好就算自己尽了一名革命战士与老百姓的鱼水情。
村支书看到长青说话很严肃,不像是儿戏,出于对他的信任,就答应了。
就这样,长青拿出仅有的退伍安置费,死马当活马医,用板车推着德福妈四处求医问yao。
或许是长青的诚心感动了苍天吧,德福妈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德福妈身体好了以后,长青正式跟她求婚。
不过德福妈提出几个要求:
1、不让长青做倒插门,她嫁过去。
2、德福依然住在李家祖屋,他是李家子孙。
现在想来德福妈当年考虑是有意图的,她明白大伯子暗地使坏的zui终用心,不想日后的长青卷入其中。作为李家二儿子家的独苗,德福必须坚守老屋到底。
因为长青就是本村人,两家相距不远,只不过和德福家一个住村东,一个住村西,德福可以一日三餐去继父那吃饭。
本来安排的似乎很妥当,但母亲的做法没有得到德福的理解,正值逆反期的他,坚决不去长青那,而是自己生火做饭,只不过口粮、柴火都是母亲和继父长青一点点担过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有母亲陪伴的德福自理能力特别强,只过了一年时间,他就到生产队参加劳动,自食其力了。
加之后来几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的相继出生,长青和德福妈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新组建的家庭,对德福照顾渐渐少了。
成人后的德福却把日子过的很精致,他从小就爱干净,所以,虽然是个男人,但家里被他收拾的井井有条,衣服洗的干干净净,穿到身上有棱有角,村里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都愿意跟他打交道。
其中,被誉为“村东一枝花”的秀秀和德福关系特别好,两人又是同一个生产队,天长日久,互生情愫,只不过那个年代的人脸小害羞,不表露出来。
德福年轻力壮,在生产队每年都评一等工分,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又没有其他开销,所以经济条件比一般家庭都好。
加上祖上留的四间青砖瓦房被他修缮维护的焕然一新,当年我们全家9口人挤三间房的时候,德福1人住4间,可想而知舒适度。
在德福看来,秀秀妈肯定会答应两人的婚事。
眼看大儿子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德福妈时不时过来跟儿子念叨,准备给他找媒人说媳妇。
但德福心里有心爱的姑娘,只不过时机未成熟,所以每次母亲跟他说找对象的事,都被他粗鲁的打断了,他让母亲别操心。
有天傍晚,德福在棉花地头遇到独自一人的秀秀时,他终于鼓足勇气,对秀秀说:回去跟你母亲说说我们俩的事吧,要不我妈动不动就过来要找媒人给我说媳妇。
秀秀闻听,羞涩的点点头,答应说尽快跟母亲把他们两人的事公开。
德福满怀希望的等着秀秀的好消息。
谁知道过了好几天也没看到秀秀到自己家来听拉二胡,而且秀秀的继父能刚叔,每次看德福的眼光充满敌意。
德福预感到大事不好。
原来,秀秀是她母亲改嫁后,带到我们村的宋家庄女儿,因为继父前妻留下一个和秀秀同龄的儿子叫大军,所以继父早就想把秀秀留在家当儿媳妇。所以在秀秀把自己的心思告诉母亲时,母亲就跟丈夫商量,但遭到继父强烈反对。
继父说:我从7、8岁把秀秀养大,跟大军正好年龄般配,肥水哪能流外人田?再说了,往后给大军找媳妇不得花钱呀,而且娶过来的儿媳敢保证跟你能相处的好?你这个继婆婆好当吗?
丈夫的几句话,就把秀秀妈唬的六神无主,再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虽然德福这个小伙子人不错,而且家庭关系单一,秀秀进门就当家,也不会有婆媳和妯娌矛盾,但孰重孰轻,这个帐还是能算明白的,最后秀秀妈想想,还是要把秀秀留下嫁给大军,这样以后自己日子好过点。
秀秀终日抹泪,但改变不了父母的决定。
当德福知道秀秀父母的决定后,黯然神伤,但也无可奈何花落去。
担心夜长梦多,继父着手操办大军和秀秀的婚事,那个年代的女孩没有选择婚姻自主的勇气,更不敢反抗。
就这样,秀秀流着泪在心底跟德福道别,不情不愿的嫁作他人妇。
德福面对一轮皓月和繁星点点,仰天长叹!
失恋后的德福做什么事都提不起来兴趣,1米78的大高个,一下子掉了十几斤肉。
好在他和秀秀的事没传出去,大家都蒙在鼓里。他的家依旧是年轻人的聚集地,依旧欢声笑语。
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我老家有句话说的好:“宁S做官的老子,不S叫花子娘”。操心儿女的永远是自己的母亲。
德福母亲隔三差五过来看看儿子,嘘寒问暖,但只要一提到给他找对象,他还是很抗拒。
没办法,母亲就动员女儿德华回来劝弟弟。
德华是个急性子,索性直接把一个叫小月的姑娘领过来让两人见面。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那个小月姑娘的模样到现在我还有印象:圆乎乎的脸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身材胖瘦适中,个头不高不矮,尤其是她走起路来,两条长及腰际的大辫子调皮的在后背左右摆动,特别好看。
唯一的缺点就是皮肤比较黑,但也难掩其美丽。
听我母亲她们几个私下议论说,小月也没有爸妈,在哥哥嫂子手里过日子,所以到德福家一看,当时就中意的不得了,跟着姐姐德华帮着忙前忙后。我是在河边遇到这个小月姑娘的,当时她和德华一起端着盆给德福洗衣服。
正当大家都替德福妈高兴,说这桩婚事准能成时,德福冷淡告诉姐姐,让她把这个叫小月的姑娘赶紧领走。
姐姐德华被泼了一盆冷水,但转念一想,估计是第一次接触,当时那么多人在场,肯定是德福面子抹不开,和小月还不太熟悉的原因。
所以小月姑娘在德福家吃了一顿午饭,随后就跟着德华走了。
后来,在德华的授意下,小月竟然独自一人过来找德福好几趟,或许是对小月没感觉,或许是心底被秀秀全占据的原因,小月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有天抹着眼泪离开德福家的。
小月没看上后,德福母亲和姐姐先后又给德福介绍了四五个,但都以失败告终,一直到德福30出头,还是谁都看不上。
渐渐的,这娘俩也扫兴了,搞不清德福这个闷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yao。
男人一旦过了35岁,再也不可能有如花似玉的大姑娘等候了,除非找二婚,但德福怎么可能那么委屈自己呢?
好不容易在德福37、8岁的时候,他母亲自掏腰包托人从外省领了一个20出头的女孩过来,又被德福愤怒的拒绝了,并且告诉他母亲,说这是在贩卖人口,是犯罪。
无奈,这个姑娘后来被“转手”,德福母亲损失了200块钱的爽约费。
从此以后,德福妈说再也不管这个孽子了!
后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德福分了四亩多地,他全身心的投入到田地间,插的水稻秧苗就像线弹的那么直,棉花田一根杂草没有,连县农科队的干部下乡,直接用德福家的地作为“样板田”。
但辛辛苦苦两年下来,德福觉得种地最多只能解决温饱,要想富,就要做生意。
那时候,他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或许在为自己的晚年做打算吧。
德福遗传了他爷爷的精明,因为没有什么本钱,他一开始就是用自己手工缝的大布袋,每天早出晚归去集镇上摆地摊,卖收音机里宣传的“四月肥”猪饲料添加剂。
后来品种越带越多,什么耗子yao啦,520胶水啦,各种蔬菜种子啦,等等。
具体每天德福能挣多少谁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那几年有贫困家庭借高利贷的,都来找德福,少则三五百,多则上千,有人说德福不用出摊,吃利息都能养活自己。
德福挣钱后一点不张狂,依旧衣着朴素早出晚归赶集,闷声发大财。
老屋虽然凉爽,但不时尚了,于是德福在老屋的后面,也就是我母亲住的小屋前面,又盖了三间红砖青瓦房,里面的设计都自带文化风,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图书室。
有人当着德福的面开玩笑道:你都5、60岁的人了,还盖这么多房干啥?准备娶个小mi呀?
德福不愠不恼笑着道:我这是在实现自我价值!待我百年以后,村里人总会想起来,说我德福也做了一番事业!
前几年我回去,听大嫂说有人给德福介绍了一个城里单身退休女子给他,说两人可以到老相互照顾,再说人家就一个女儿,没负担,还有3000多块钱的退休金。
但还是被德福回绝了!他说这么多年一个人早就习惯了,不想节外生枝,给自己凭添烦恼。
而且德福还说,随着国家养老体系越来越好,实在不能动了,就进养老院,自己手里早就攒够了养老钱,也上了医疗大病保险,根本没有后顾之忧。
题主问:打一辈子光棍,父母有责任吗?
我的回答是:
像德福这样的情况打了一辈子光棍,跟他父母似乎没有关系,我大致分析一下几点原因:
1、他年轻时那段刻骨铭心的爱已经深植于心,他的心或许只给了秀秀一个人,所以即便小月姑娘那么漂亮,两人还是无缘。2、他是个负责任的善良人,在他40多岁的时候,完全可以花钱把外省女留下来,但他知道那样不合法。3、他虽然单身,但没有自暴自弃,靠自己的勤劳发家致富,而且把房子又扩建了,买了许多图书画报供村里人免费看,他是个豁达之人。4、不为外界环境所动,婉拒城里退休女工,宁愿高贵的单身,他这是活的通透。大家好!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白鹭湖姑娘!谢谢您的支持!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