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如何人植入信念之源「盗梦空间如何人植入信念」

时间:2022-12-28 20:25:47阅读:2833
2010年出了一部我特别喜欢的电影《盗梦空间》。我一直很喜欢这个电影,主要是因为它讨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何给一个人植入信念?而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最复杂,最神秘,但也迷人东西。其中一个是我们外在的宇…
  • 剧情 爱情
  • 茱丽叶特·斯蒂文森马克斯·冯·西多 鲁特格尔·哈尔PriyaDarshini

2010年出了一部我特别喜欢的电影《盗梦空间》。

我一直很喜欢这个电影,主要是因为它讨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何给一个人植入信念?

而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最复杂,最神秘,但也迷人东西。

其中一个是我们外在的宇宙,而另一个就是我们内在的意识。

而这次,我们一起借着《盗梦空间》这部电影跟大家聊聊,如何往一个人的意识中植入一个我们想要的信念?

这样想法听起来很美,你要知道,我们一旦掌握了这样技术,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比如大家如果读过《三体》的话,就知道有一项技术叫做思想钢印。

就现在大家不是觉得 这次我们跟三体人打群架,我们一定会输吗?

为了保证军队的士气,士兵坐到一个机器下面,机器就会往士兵的意识中盖个章,内容就是: 人类必胜。

这样士兵就算拥有了这个信念了,无论以后遇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坚持这个“人类必胜

”的信念。

否管最后是不是能打赢吧,但你持有这样信念之后,至少能保证人类这边成功的概率最大化了。

所以一旦我们可以轻易改变自己或他们的信念,那真的是可以指哪打哪。我们说一个人成功说白了就是主观与客观两个问题吧,而且说句实话,主观占比其实更大。所以一旦我们掌握这种“思想钢印”技术,几乎一个正常人目之所及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但是,你要研发出这种“植入信念”技术,困难也很明显,主要有两个 。

1、 盗梦空间:植入信念的困难性问题

1.1单个信念无法被植入

首先就是孤立的信念无法单独存在的问题。比方说,你是一个独生子。那我现在告诉你:你有一个弟弟。

那你接下来就会问,我这个弟弟怎么来的,叫啥名字, 长什么样子,能不能借点钱呀。

你就是发现,就算你自己相信:“我真的有个弟弟”,这个信念也会很快被抹除掉,因为这个信念依赖于单纯的相信,又无法被合理的解释,它无法与你现在信念系统链接在一起。

所以我们讲,单纯的相信 其实没什么意义。你固然你可以告诉一个伊拉克人,要去相信生活会变好。但问题是外面还是有枪声,今天落下一个炮弹,明天有爆发个什么流血冲突。人家很快就不会信了,因为这跟当下的残酷生活是有明显的冲突。

通过单纯地相信,来去植入某种信念,是一个非常幼稚的做法。比如每天告诉自己很优秀,自己就会真的很优秀,这就是一个幼稚信念植入手段。因为单个信念是无法仅仅通过相信被植入信念系统。一个信念之所能长期存在,一定是跟其他信念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优秀,这个信念一定自己工作表现,工资,未来发展什么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你要植入信念就必须要植入一套信念,就像买筷子的也不能买一根,它必须成双才有意义。这就是植入信念的第一个困难,单个信念无法被植入。

1.2适配性问题

既然单个信念无法被植入,把我们再配几个跟它相互联系的次要信念一起组成一整套,在植入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也不行,因为还有另一个巨大的问题:外来信念的适配性的问题。

外来植入的信念,本身就极容易被现有认知体系所排斥。为什么呢?

所以当一个外来的信念想要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的时候,就像做器官移植一样,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强烈的信念排斥反应问题。

比如电影中讲的:行,你斋藤想让我植入一个信念是吧。那我们问你一个问题:你现在别去想大象。那你现在脑子想的是啥:大象呗。这就是人的信念系统带来的排斥反应。

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排斥反应?因为意识的本能就在于维持自我的完整性,所以人总是会倾向于固化自己的认知。

整个认知系统的改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就好比说,之前进化论没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接受“神创论”,后面进化论出来了,哪怕再摆事实,再讲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是很那相信的。因为你说 我是猴子变得,这跟我们神的子民的核心信念是完全冲突, 所以大家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大概过了一百多年,大家才慢慢地稍微接受,直到现在,依旧还有很多人都不信进化论那一套的。

这里其实还有各种扯皮就先不说了,这里提这一点只是想强调:想要在人的大脑植入一个外来信念,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2、盗梦与植梦

刚才我们所提及的两个困难,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在有意识的状态, 信念的植入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要在意识的状态,给一个人植入信念,那就是相当于劝一个清醒的人让自己的脑袋被驴踢一下或者被门夹一下。

而在《盗梦空间》盗梦师柯布接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任务,大致就是:斋藤是一个能源帝国霸道总裁,他一直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菲舍的爸爸。而现在菲舍的爸爸已经去世了,所以把自家能源帝国就是继承给了儿子菲舍。估计仗着富二代好欺负,现在斋藤就想委托盗梦师柯布,去给菲舍植入一个信念:把自己公司解散。这样一来自己就一家独大了。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没等柯布说话,他的搭档亚瑟人一听就急了。为啥,人家盗梦师,不是植梦师。盗梦和植梦就跟理发和植发的区别一样大,完全不是一个行当。

按照佛洛依德的说法,我们大脑其实是由 意识和潜意识构成的,中间还有一个审核机制。

正常人清醒的时候,这个审核机制就比较严,潜意识当中很多关于我们内心当中的真正想法就上不来。比如你上班的时候,其实不太能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反正就是干活嘛,没事考虑自己喜不喜欢。这个时候你只要你愿意,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这个时候盗取你想法的难度也就是很大,基本上你不说的话就没可能。

但人如果处于喝醉酒、睡梦中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审核机制没那么严了。这个时候潜意识的想法往意识上头走,那么你就容易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我们经常讲酒后吐真言,大致也是这个道理。比如说 喝醉酒了,说不定把银行卡密码说出去。睡着的说梦话,把自己老婆叫成另一个名字。

所以这么看起来,盗梦相对来说是简单的,只要趁你喝大了,大脑的审核机制没那么严的时候,就能知道的你内心想法。但是植梦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你喝得个二五二六的,人就很喜发誓,老婆我爱你,明天咱两就去领证。第二天酒醒了,一起来,去哪呀,结婚?! 没有啊,我从来没说过,还太快了,这么地,再缓缓。

所以这就是植梦的难点,你趁人家迷糊的时候植入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也持续不了多久。

但难归难,也不是不可能。在电影里面,虽然这亚瑟觉得不可能,但是小李子演的柯布其实觉得是可以的,因为他是有这样犯罪前科的。他之前就给她老婆植入过一个信念,让她老婆觉得这个世界不是真的,最后就跳楼自杀了。这个其实一个比较悲惨的故事的,但是也让柯布知道,给一个人植入信念的确是可能的。

2、植入信念的三个原则

2.1 梦境要足够深

我们的信念系统是一个分层结构,这里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大致就它分为 次要信念层

和核心信念层两层,他们也分别对应了我们的 意识和潜意识。通常来说,我们能意识到的信念都是次要信念,这个层级反映的是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其实改变起来就相对简单。

比如你们公司来了一个新同事,你刚开始对他印象不太好,觉得这小子流里流气的,看起来嘻嘻哈哈的,喜欢满嘴跑火车。后面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人家做事的时候很认真,而且工作效率高,这个印象就发生改变,觉得这人还是挺好的。这就是次要的外层信念改变的一个过程,他会随着对人事物的认知深入而发生变化,改变所需要的时间也相对来说的比较短。

但是核心信念的就完全不是这样的,这种信念之所以核心,就在于他起到你整个信念系统的支柱性作用,大多指的是对世界和自我的总体性认知。单纯通过认知深入是无法改变核心信念的,因为这种信念扎根在整个潜意识当中的底层。比如现在进化论出来几百年了,很多依旧觉得生命是由创造的,不是因为人家忽略这些证据,而是哪怕有这些证据,我还是相信生命是神创造的。

核心信念的改变是需要在漫长的时间中,积累足够多与之相反事实细节,才有可能发生。

所以现在盗梦空间中,柯布等人要改变就是菲舍的核心信念:关掉公司。这种改变要得以发生,就必须经过极为漫长的时间。

但他们只有10个小时来完成任务,所以他们才必须进入到梦境当中。因为梦境的世界拥有完全不同的时间规则。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意识对世界的一种感知嘛,跟我们感觉到痛、开心本质上来讲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如果 意识还是那个意识,世界还是那个现实世界,我们对时间感知就不会发生改变。

但是进入到梦境当中则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时间 来源于 潜意识 对梦境世界的感知。随着梦的逐层深入,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也会完全不同。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随着梦的逐层深入,时间会以20倍比例延长。比如现实他们经历的是10个小时,如果只有一层梦境:那么经过的时间为 200小时。而如果有了两层:200*20=4000小时。到了第三层的:则是8万个小时,也就是3年。

所以为什么梦境要足够深,一来只有足够深,才有穿越外围的次要信念,进入要核心信念。

二来,也是为核心信念的改变,创造基本的时间条件。一个人在几个小时,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发生翻天覆地改变是极小概率的事情,必须要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跨度下,核心信念的改变才有可能可以发生。

但是梦境要足够深,也不能太深。比如设置了四层梦境,那么一个人就要在四层梦境里面呆 60年。这么长时间跨度,足够让人老死在梦境,最终坠入到电影所说的迷失的域当中。最后人当然也可以现实世界中醒来,但是醒来后的人就会失忆,分不清现实和梦境了。所以梦境太深,反而会导致任务失败。

所以梦境要足够深,这样才能有时间触发核心信念的改变,但又不能太深,不然任何植入的信念都会在醒来后被忘记。

这也是盗梦空间最开始设置3层梦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是植入信念的一条客观原则。

2.2 信念必须要自我生长出来

那除了这条客观原则之外,植入信念还有一条主观原则,就是 信念必须要自我生长出来。

因为所有的信念都是以“我”前提存在的,所有的信念都是“我的信念”,也只有我们自己能改变自己的信念。

所以在整个盗梦空间中,从来不是想着把“我要解散公司”这个信念植入对方大脑。而是想着怎么影响对方,让他自己生长出这个信念。因为只有自己生长出来的信念,才是真正稳定。

那话又说回来了,怎么影响呢?就要解构原来信念的合理性。

我们说一个信念之所以在我们意识中存在,他一定是有自己的基础,有自己的合理性在的。

而这种合理性就依赖于对事实的解释。这里要跟大家区分两个概念:信念与事实。

事实是发生现实世界的一系列事件,而信念则来源对事实的解释。

比方说,你叫自家孩子吃饭,人孩子没理你。这是个事实。

那基于这个事实,你可以做出很多种解释。比如 这孩子逆反,不听话。或者这孩子是不是心情不好。或者 这孩子是不是没听见。

不同的解释,就会产生不同信念,带来不同的行为。比如刚才孩子的行为解释为逆反,那会觉得生气,恨不得给孩子 一顿打。 但要解释成心情不好,可能就会想着跟他聊聊,看看怎么回事。

所以解释事实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信念生长的过程。我们正是在对一个事实进行解释的同时,赋予一个信念的合理性。或者这个信念进入我们信念系统当中的通行证。

所以你要改变信念,关键就在于重新解释与之相关事实呗。

那我们来看,菲舍要去“继承家业”的信念怎么样来呢?

其实就是渴望父亲的认同。因为从小时候开始,他爸每天忙着搞钱也没空理他。

菲舍很想跟他爸爸一起玩的,他钱包里一直还放着小时候老爸跟他一起玩风车的照片。那是他一生记忆中为数不多跟父亲相处的快乐时光。

但菲舍他爸一直就对菲舍很失望,觉得这小子烂泥扶不上墙,每天出去东搞西搞,赚不到钱,又不回来帮自己做生意。所以甚至菲舍的父亲临死前对菲舍说的最后两个字就是:“失望。”

但失望归失望,最终家里的能源帝国他还是继承下来了,更因为父亲对自己“失望”的评价,也逼迫他一定要把这份家业继承。

菲舍之所以接手自己的企业,这个信念本质上是被他跟老菲舍的父子关系支配的。 他是因为不想让父亲失望,才回去继承公司的。

所以如果能够重新引导菲舍去解读他与自己父亲的关系,重新最后那句“disappoint”,那么原来的信念就极有可能发生改变。

那怎么引导呢,一个信念之所以诞生,也一定来源于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希望菲舍能够解散公司,也一定先找到跟他这个信念相关的真实想法。那就是菲舍其实是想自己去创个业的,不想活在父辈的光环下。

所以基于这点,也就形成了盗梦团队的行动方案。

在第一层梦境中,假装绑架了菲舍,告诉他父亲死后,还给他留了个保险箱,并且索要密码。同时借助“夏洛特原则”(在我梦里,我还能让你把我给欺负了。),让伪装者伊姆斯 伪装成其叔叔布朗宁的样子,告知菲舍那个保险箱装的是 父亲让他解散公司 遗嘱。

在这里主要是顺应菲舍对父亲的刻板印象,先强化 父亲对自己的“失望”。同时先让他对这个保险箱有个印象,从而慢慢引导菲舍去打开保险箱。

在第二层梦境中,让菲舍发现,自己之所以被绑架,其实就是因为叔叔布朗宁指使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菲舍开启这个保险箱,从而解散整个公司。

另一方面也是盗梦团队出来假装好人,说自己是他梦境的保镖,说布朗宁绝对是在撒谎,并告知菲舍要解决目前这个问题,必须进入布朗宁的意识中,去看看他的叔叔究竟是想干嘛。,

这其实就是进入第三层梦境,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部分。盗梦团队开始引导菲舍回到父亲临死之前那个时刻,在这里父亲还是向往常一样说了一句“disappointed”。但是与真实世界不同的是,父亲说话这句话之后并没有马上死,而是接着说“我是失望,是因为你想成为另一个我,而不是想成为你自己。”

接着让菲舍打开保险箱,里面并不是一个遗嘱,而是一个风车,那是菲舍小时候与父亲一起玩过风车。至此,菲舍泪流满面,彻底扭转了对父亲的印象,原来父亲的爱一直存在,他让我解散公司也不是一分钱不想留我,恰恰相反而是希望我过出自己的人生。

最终,菲舍与父亲完成了一场深刻的和解 ,过往事实也得以被重新诠释,所以菲舍也最终决定解散公司。到这里,本次任务也就圆满结束了。

3、深刻的体验带来信念的改变

任务是结束了,但是我们还可以再一起探索一个问题。

就是为什么 盗梦小队一定要让菲舍自己打开保险箱,看到那个风车?他们通过菲舍叔叔来传达这个信息不行吗?

比如说策划一个故事,由叔叔布朗宁直接告诉菲舍,是的,是有这么个密码箱,里面装的就是你最喜欢的小风车。你爸爸不会表达爱,其实他是爱你的,他之所以失望呀,就是因为你老想成为他而不是想成为你自己。所以平常才会对你有点凶,其实还是很爱你的。

你看,这么个故事看起来其实也行。但是我敢说,它一定没有之前那个故事对菲舍的改变深刻。理由很简单,因为必须有深刻的体验才会带来信念的改变!

我们现在经常讲叫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啥,因为道理从来不是通过理解获得的,而是要通过体验去感受到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要想成功, 那就必须全力以赴。

你全力以赴之后,不说能做成吧,至少他成功的概率是最大的。但我们大家更多只是知道这个道理,并不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

知道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别人告诉我或者在什么抖音、微信这些自媒体平台上看到的呗。不懂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自己的经历没办法让我持有这样的信念呀。

比如上班做一个项目,天天加班,累得啃哧啃哧的,结果公司战略方向调整了,直接把手上这个项目叫停了。你能怎么办。

还有我自己是机械专业出身的,说白了毕业之后就应该进厂当个什么厂哥厂弟的。

我很多同学毕业一两年之后,基本上都转行了,很多都是转IT。为什么咧,因为机械这行,你再全力以赴都没钱赚嘛。还不如去报个什么编程培训班,好好学个计算机,收入才能起得来。

所以你看,从这种经历当中,你没办法相信“全力以赴就能成功”这句话的。

什么样的人才能相信这句话,那肯定是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才能相信。

而且不是有过一次经历就可以哦,这个年头大家都不傻,谁都没那么好忽悠。

一个信念的形成,是足够多类似的经历的累计才能形成的。

好比说,你小时候因为贪玩,所以成绩不好。后面临近高考就急了,开始努力看,努力学,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最后考上了一个心仪的大学。那这个就算一次。

接着工作了,刚开始每天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后面发现没钱讨不到老婆了,又急了。开始好好工作,下班还搞个副业,用尽一切时间来赚钱,最后讨到了老婆。这也算一次。

总之,一个人要这么急好几次,然后都是全力以赴,最终收获了成功。这几次经历累加起来,才会真正帮你生长出“全力以赴就能成功”的信念。

我们中国人经常讲“开悟”,“开悟”有什么作用呢?那就是在帮你跨越从“知道”到“懂得”的这道坎嘛。

所以如果你想拥有某个信念,或者想改变某个信念,你就必须要要去经历相关事实,经历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你必须得急起来,这样你才算是在这段经历中百分百的投入。你越急,你的经历就越深刻,那么对你信念改变就越大。

你就不会再掉入“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认知陷阱当中。

4、为什么正向的情感比负面的情感更有力?

讲到这里,我们基本上把这个盗梦小分队如何植入信念背后一些原则跟大家讲完的。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最重要的问题困扰着我。

为什么是用 “与父亲和解”的这套方案,来改变菲舍信念?

在电影中,关于选择信念植入方案的情节,只是占整个电影非常非常小。整个电影两个半小时,关于这部分的情节,其实也就两句话,20来秒不到直接讲完。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20来秒的方案选择,对于整个后续信念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思考不同的信念植入方案,是一个方向性的根本问题。说白了,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在电影中,伪装者伊姆斯先是提出了一个方案,说这么地:这小子不是跟他爹关

系不好嘛,他爹临死前都还说跟他说“dispointed”,意思骂他是窝囊废嘛。所以干脆就利用这点,让他菲舍开始使劲恨父亲,让菲舍恨到底,让他最终恨不得解散整个公司来泄愤。

这个方案挺起来其实还蛮合理的,但是团队领导人柯布一听拒绝了。所以后面伊姆斯才又提出这么个“让他跟自己父亲和解”的方案来。

柯布为什么会拒绝呢?柯布的理由是:“正面的情感一定会比负面更有力 ”。

而这,也是所有想要改变自己信念的人,最应该选择的出发点!

其实一个人改变信念的根本动力,无非就是来源于两种情感。

第一种是正面的。比如爱、同情、利他,乐观诸如此类。

第二种是负面的。比如恨、自私、愤怒等等。

这两类情感都能让一个人的信念发生改变,但是力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要论概念的爆发力,两类情感其实大家都差不多。

比方说 一个小伙子他在恋爱前 跟在谈恋爱后,整个人的状态完全不一样。整个人看起来笑眯眯,干活也勤奋了很多,因为原来一个人时候无所谓,一个月赚8千,能花一万二。现在谈恋爱了,人家就开始有责任感了,知道要奋斗了。

这就是爱情力量,他能促使一个人发生改变。

那负面情感可以吗?也可以。比如还是这小伙子,恋爱谈得好好的,突然间女朋友要跟自己分手了。为啥?处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你小子太穷了,不跟你好了。与其坐在自行车上笑,不如坐在宝马车里哭,所以就出轨了个的有钱帅哥。

结果把这小子给气的,本来一个人时候无所谓,一个月赚8千,能花一万二。现在被甩了,人家很生气,开始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把 前女友追回来,就是为了赚钱之后,让女朋友高攀不起,我让你后悔死。

这就是仇恨的力量,他也能让一个人发生改变。其实现在很多网络爽文大致就是这样的写法,的确也有他自己道理在。

但问题就是,虽然爱和恨都能让一个人发生改变,但唯有爱能够最大程度,让这种改变得以完成。这不是道德判断,而是基于一个事实:我们意识一直就有让所有信念合理化的本能。

而在这方面,爱天生就能对恨,形成降维打击!因为意识的这种“合理化本能”更能够对于爱来起作用。谁如果有机会话,都是想做好人。做坏人其实是一件很反人性的事情,因为你必须不停地让自己信念系统,将自己做的坏事给合理化。

而这种合理化的趋势不仅是跟意识的本能,也是跟社会的普遍道德观念相冲突的,所以你看所有的穷凶极恶之徒,他一定得有一个看起来很伟光正的理由的。而且很大程度上,他还真的相信这个理由,因为没有人回莫名其妙会把自己往坏人方向去想。

你比如像希特勒,他是真的相信自己是在为我德意志民族谋福利的,所以我才去杀犹太人,才去侵略其他国家,制造各种流血冲突。这套说辞,其实希特勒本人是真信的。单纯对法国仇恨是不至于造成这么大规模的灾难,恰恰是他对民族那种已经到畸形的爱,才会带来这么严重的灾难。

我们再举一个日常生活的小例子:道歉。“道歉”这个行为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嘛。比如说:你约一人开会,人家来晚了。一见到你就赶紧道歉 :“不好意思来晚了,路上有点堵车。”这句话本质上不是说给你听的,而是说给他自己听的。这件事情的确是我不好,但不管我的事,是客观条件让我迟到的,所以我依然是一个守时的人。

所以你看,意识本身是一直在让我们的信念系统合理化的。而这个合理化的方向,指的就是那个情感更为正面的方面。

这就是为什么盗梦空间中,最终为什么选择“让菲舍与父亲”和解的根本原因,因为正面的情感永远永远会比负面更有力。

其实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所有人都非常关心一个问题:人性的本质到底是善还是恶的?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在我有限的人生和阅读的经历,一个人一生本来就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而决定一个人生故事精彩与否的,就是其中的矛盾冲突。

每一个人都会有低谷,沮丧失落的时刻,我们现在陷入在信念迷宫中无法自拔,看不到破局的出路, 也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我们的自己的信念。

其实就是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辛的时刻:

你还要不要相信,勇气能够战胜恐惧?宽容能够战胜妒忌?知识能够战胜权威?

真诚能够战胜伪善?爱心能够战胜兽性?理想能够战胜世俗?

相信的力量,就是改变信念的力量。

拥有这股力量,你才能真正进化,克服障碍,走出低谷,你就会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