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坛澍语:王铁成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

时间:2022-12-28 20:16:12阅读:2138
文/刘澍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前拜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铁成老师,老人家今年已经八十八寿诞了,以扮演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光辉形象而载誉影坛,被广大观众认为是艺术界唯一最能再现和表现周总理生前神韵和气质及风度的…
  • 国家话剧院著名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天辟地》等三十多部…

文/刘澍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前拜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铁成老师,老人家今年已经八十八寿诞了,以扮演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光辉形象而载誉影坛,被广大观众认为是艺术界唯一最能再现和表现周总理生前神韵和气质及风度的银幕形象最佳代言人,老人家在银幕上共精心塑造了十个不同时期的周总理艺术形象,精湛演技简直达到了“总理再世”的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的程度,在同类角色的众多扮演者当中无人比肩与超越。

王铁成在电影《周恩来》中的形象

“富非所望不忧贫”,意为不追求富贵,不忧惧贫穷,这是王铁成老师的人生格言。作为一名功成名就的著名演员,王铁成在本行本专业的座右铭就是“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

本文作者采访王铁成老师

老人家1936年8月生于北京,196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自1977年,在话剧《转折》和《报童》中饰演周恩来总理。1978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大河奔流》,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银幕上出现周恩来总理的光辉形象。自此在银幕上与周恩来总理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凭借人物传记电影《李四光》获得中国文化部颁发的“青年优秀创作奖”;1981年,主演影片《西安事变》;

1982年,主演影片《风雨下钟山》;1985年,参演影片《金陵之夜》;1986年,出演影片《火龙》;1992年,凭借传记电影《周恩来》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97年,主演影片《周恩来:伟大的朋友》;1999年,主演影片《李知凡太太》;2002年,主演影片《周恩来万隆之行》。此外,1989年还出演过《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等电视剧。2019年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王铁成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

有王铁成老师签名的电影《周恩来》海报

众所周知,王铁成因为饰演的周恩来总理形象而深入人心,在不同时期这一形象饰演的演员当中鹤立鸡群,无人与之比肩,其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精湛演技,成为几代类型演员一座难以超越的巅峰,被称为一生只演一个角色的演员。

在以上众多有关描写和反映周恩来总理不同革命生涯的影视剧中,王铁成还在福建厦门拍摄过一部同样是扮演同类角色的电视连续剧《廖承志在追忆着》,虽然并非主角,但也是根据剧情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形象,对于这部似乎早已经远离人们视线甚至淡化的影视作品,对于当年曾经来到福建厦门拍戏的亲身经历,如今已经86岁高龄的老人,对于这部名不见经传的电视剧,依然是记忆犹新:

“这次领这个终身成就奖,我是第三次去厦门。头一次是八十年代初期,第二次是八十年代末,丁荫楠在那儿搞了一个电视剧叫《廖承志在追忆着》,其中有周恩来的形象出现,想找我来演。编剧刘斯民首先打电话说能不能来帮忙,我了解到这部戏当中的周恩来是四十年代年那阵子,还得剃头之类的,因为还要参加团里的话剧演出,怕不好处理。刘斯民听出我话里的这些顾虑,说也可以不剃头。我说那不行,这不符合历史真实,根据他的介绍,总理在里面也没有多少戏,我就说再找其他的人来演就可以,不一定非得找我,但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却非要找我去不可,说没有第二人选,我只得去了厦门的外景地,二话没说就主动要求把头给推了。

丁荫楠一看我对艺术挺认真,很是高兴,在拍戏的时候,不但对我各方面都很尊重也很照顾,而且还时常和我说戏的时候,一道来分析细节,可以说,整个拍摄过程,我们合作的特别愉快。我们相识了以后,我提议以周恩来为真正的主角拍一部戏,之后就有了大部头的电影《周恩来》,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我们二度联手,依然是非常的默契,这样才有了共同经历千难万险后的成功。这回第三次去厦门,又见到丁荫楠,我们俩谈起来早年的合作,特别是电影《周恩来》的艰辛拍摄过程,真是一言难尽,感慨加感叹啊!”

中年时期的王铁成老师

王铁成老师的开场白很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使得笔者穷追不舍地一探究竟地想得知更为详实的创作过程,老人以特有的神情悠悠回味,娓娓道来:“89年的夏天,还在厦门拍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就是在电影《周恩来》的前期运作,我们说干就真的干了起来,因为刘斯民和宋家玲写的周恩来内容很多,虽然还只是提纲和初稿的结合状态,当时丁荫楠就提议要不要拍成上下集,我的意思就拍一集,他俩却坚持意见说之前拍的《孙中山》就是上下集,这个也最好甚至必须也得要拍摄成上下集,才有较大的容量来反映总理的许多事情,尽管是以总理最后十年为表现的重点,但把他在其他各个时期的事详略得当的穿插容进去,也符合片名。

王铁成扮演的周恩来

所以,在厦门拍戏期间有这么一段儿很关键的经过,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酝酿过程。另外,对于厦门尤其是鼓浪屿,我逐渐也有了一个更为深科的认识和了解过程,除了钢琴之城的来历,还有一个相当令我感动和敬佩的大夫林巧稚,也是这里的人,我后来得知她曾经给邓颖超大姐看过病,也给更多的普通人看过病,作为闻名中外医学界的妇产科系主任,她接生了超过一万个孩子,实在是了不起。”

王铁成老师在家里的庭院里接受作者采访

继而,老人的话题转向电影《周恩来》:“回到北京后,首要也是紧要的就是去找着资金,起先是广西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高鸿鹄对此很感兴趣,让财务给了我们拨点路费在北京找有关单位了解相关情况。我要把扮演总理的理由和条件,准备得特别充足才是。起先,首次在舞台上出现由我扮演总理形象的话剧《转折》,这就完全说明在当时文艺界对总理深切怀念的程度,因为总理生前很关心文艺界,也曾几次到‘人艺’、‘儿艺’、‘青艺’和各电影厂等许多专业文艺团体,对于戏剧和戏曲的演员同样也是关爱有加、关怀备至,我知道他还是梅兰芳、程砚秋等京剧大师的入党介绍人。当年,我们‘儿艺’创作演出的这出《转折》和《报童》两部大戏,其中都出现了周恩来的形象,那种观众看戏时的轰动场面真是想起来都实在令人感动,这就是纪念周恩来总理的最好佐证。”

王铁成老师和作者畅谈电影《周恩来》拍摄的前前后后

笔者后续又提及接下来由李准根据自己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改编的电影《大河奔流》,这也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大银幕上第一次出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光辉形象,王铁成饰演的总理形象尽管出场的次数很有限且相当集中,但在其中却很有戏份,从不动声色地夹杂在冒雨紧张劳动的群众当中出场,到深入昔日黄泛区如今改天换地的中原儿女家乡建设,王铁成首次亮相银幕的总理形象。

王铁成在《大河奔流》中扮演周恩来

同样是与细微之处见精神地成功表现出一种大国领导人对人民的炽热情怀,对于如何荣幸从小舞台飞登大银幕的过程,老人淡淡一笑,话语之中却也是倍感荣耀地简明扼要诉说原委:“这都是机缘巧合,这部《大河奔流》是文化部重点主抓的电影,本来导演谢铁骊起先找的是赵丹演总理,因为他跟总理很熟悉,这也是他多年想迫切实现的夙愿,以前的政治形势根本不可能,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因为上级审定提出的异议,最终赵丹不能演了,这才轮到了我。当时,我正在哈尔滨演出,北京来人通知剧院,叫我停止演出,当天晚上就乘坐特快赶回,我都没有时间回家,我说家里边还有个孩子需要照顾,对方说有人照顾,都给我都安排好了,让我放心,还重点强调说这是政治任务,后来的情况就都表现在电影里面了。”

作者数次去王铁成老师家中采访、探望

对于王铁成在众多饰演周恩来总理光辉形象的特型演员当中,如何能够脱颖而出的成功秘诀之所在?老人依然是神情自若,在片刻沉思中回复笔者意向中的解锁答案:“我是扮演周恩来的演员,演周恩来就一定要了解他本人,首先我就对周总理的很多事情深受感动,同时也自然会获得教益。我从来没有见过总理本人,所以,在这个漫长深入寻找人物根基的过程当中,我就是边学习、边了解、边提高、边认识。对于总理的人格魅力和行为规范,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这个人物,将会是我整个人生的一个至高无上的参照标杆,无论是事业和生活上的很多事情都要向他去学习,按照他的方向去做。

越来越明确的指导思想都在无时无刻地告诫和提示、提醒和提升着我,我将把扮演总理和学习总理作为自己毕生奋斗和追求的终极目标。有了这样的心得感受,我自己就得到很大的快乐,心境也会开朗许多,我认识到的总理,他就是国家积极提倡的利他主义,一切为人民,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这样。我有时在想:人是不是应该这样,我可能有这方面儿的言行,常言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或许也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基础上吧,所以,我力图就对于总理的一切,深刻去了解他的人和事,都会留心地去学习,去效仿,去尽量有机会能做到更好。

王铁成在电影《周恩来》中

在我掌握和知道的一些材料当中,有一件小事对我印象很深,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到河北去调研的时候,看见一个贫农很穷,妻子刚死,扔下三个孩子,最小的才一岁多,总理到家里看到这一实际情况后,就对老乡诚恳地提出想主动认领一个。因为总理没有孩子,所以,他很关爱更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照料的儿童,对于这个老乡的孩子虽说没有领走抚养,但日后拿出自己的薪金去资补这个家庭好长一段时间。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应该这样来学习他这种高尚可贵的精神,这就叫做‘为人民服务’,像这样具体化的凡事种种也就在精神的鼓励和榜样的力量之中提升了我的思想觉悟。所以,我就特别认真地去学习,效仿他。从演周恩来总理三十多年以来,包括拍的《周恩来》这个上下集的片子,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这里边有很多磨难,比如说意外出的车祸......”

王铁成老师给电影海报签名题词

“1990年的12月28号,影片《周恩来》正式架机开拍,当时在长沙劳改局招待所六楼作为摄制组的拍摄基地,也就是我们人员集中的地方,从那儿出发到湘西去拍电影的第一个镜头,也就是电影里通过闪回画面表现长征过程当中的周恩来。当年传说那里很不安全,时常有打劫的事情发生,我就说坐火车去外景地,怕汽车在山路上行驶不但缓慢还容易出事。我有种预感感觉摄制组好像就要出事,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去看外景地的时候,就有过被人抢过了经历,我总是感觉万一要是出车祸,我肯定会是头一个。结果不幸被言中,很快拍完了这场戏之后,在返回招待所的路上果真就出了车祸。

回来的时候,本来我也是坚持还是坐火车的,因为来的时候就这样,结果老丁非拉着一块坐汽车,说这样去更方便,我拗不过他,也就分别坐在了不同的两辆汽车里。12月30号,当天夜里到了凌晨12点,外边的气温已经是零度以下了,汽车走着走着,才40多迈,道路本来就坑坑洼洼,结果这时候天还下着雨,地上全是湿漉漉的更加难开。当汽车开到一个山路上,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就出了一个小女孩儿,穿着蓝点儿的小花衣裳,司机见状急忙一刹车,这车轱辘就跑马路那边去了。司机一打大回轮,而我在司机这边,顺势滑到这边儿去,汽车猛然撞到了路旁突起的一个水泥桩上,一下子就翻下去了。

王铁成在拍戏化妆中

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根本不知道眼前瞬间发生的事情,不知道过了多久,等我颤颤抖抖从车里摸爬出来了的时候,只见风挡玻璃早没了,车子倒扣在泥巴地里,滚了好几滚,大概从五米多高的斜坡翻滚到下边带水的稻田里。当我费了浑身的劲好不容易爬出去,就觉得我的后背像是挨了重锤似特别难受,我大半个身子爬出车外,两只脚还撮在泥里边。恍恍惚惚中,直看到好几道手电筒的光明晃晃地就照过来了,从公路那边呼呼啦啦地跑下来十几个人,一个上来就撸我手表,另外的人试图把我的身子给翻过来,可别以为他们是来救我们的,事后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早在那儿等着,都是有准备的打劫。我绝望地感到这下可完蛋了,这时候,我们车子里被甩出去的另外一个人也趴在不远处,似乎是受伤轻一点,

他反应过来,知道这是在趁火打劫,就大声对他们喊道:可别动啊!这是《周恩来》摄制组,还反复强调说这是中央要拍的周总理的片子,我们就是摄制组的人,大家帮忙先把受伤的人抬上去,我们一定有重谢。后来我就被送到了长沙医院,老丁的车跑在前面,他这才知道这件事,就问谁谁出车祸了?知道是我的伤最重,可把导演急死了。第二天天蒙蒙亮,我刚从急诊室里检查出来往病房里边儿送,老丁赶过来了,我望着他但就是说不出话来,就是浑身上下都是疼得厉害,头上、胳膊上都包着,还流着血从纱布上不断的渗透出来,老丁弯腰低头把我上上下下地瞅个遍,仔细看着我的脸上还没有被纱布缠上,嘴里喃喃自语:行,行,行,还能拍,还能拍。

王铁成在身体受伤未痊愈的情况下坚持出演

随后,我被送回到北京接着再检查,得出的结果是6根肋骨全断了,只好在家慢慢养伤,到了第20天的时候我称了一下体重,整个人就瘦了一大圈,戏是一时半会儿拍不成了,但早就按照计划联系好人民大会堂的租期时间已经到了,也不是说你想拍就随便拍的了的,原定这是国宾招待会的一场重头戏,不但场地落实到位,还要招来各路人马一同协助,老丁赶过来问我,征求我的意见,我硬挺着说行。才卧床20天起不来,这后背到脊梁骨都被器材固定着动弹不得,那我也得出去,真起不来,疼啊!每动一下,全身都是不一般的剧痛,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那还是指的是一般的创伤,我这是断了6根肋骨。想办法捆着塑料绷带,穿不上衬衫,直接穿中山装,为了这场招待会的戏,化完妆到人民大会堂,在场的大家一看,哎哟!总理真瘦,脸庞跟刀削似的,后边那衣服都摆动,其实没穿衬衫,内在的病容跟实际总理的情形很一致,片子拍出来的画面效果很好。想想才20天,就拍国庆招待会的戏,整整忙乎了一天。

作者在王铁成老师家中采访

从早上起来化完妆以后,没喝水,没吃饭,到晚上11点到家,我爱人当时跟着在人民大会堂。她就看我以总理的造型上台讲话,再现当时1975年的那种真实情况,我们都按照纪录片的历史画面真实的拍摄下来。回家的路上,我爱人开玩笑地对我说:嗨!看你今天一天还挺风光的啊!我说你知道从早上到现在没吃一点东西吗?我爱人不解:呵!那还这么大精神呢?赶快回家吧,我煮挂面,打两个鸡蛋,几乎是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一大碗。

作者与王铁成老师在一起参加活动

后来,我总结自个拍那些片子从来没有什么名和利,特别是拍《周恩来》这部戏,广西电影制片厂给我颁发一个奖状似的荣誉证书,上面明确写道的意思是王铁成自愿放弃任何条件,不要片酬义务参演之类的话,《周恩来》电影从准备到拍完一年零八个月,这么长时间我是一分钱不要。你问我为什么这样做?用我的话来讲,够吃够喝就完了,钱多是好,但是当时摄制组因为后期制作的费用都捉襟见肘,最后760万完成整部戏的拍摄,按理说,应该我的片酬当然是最高的了,我不要一分钱就只当是对摄制组的帮助吧!因为费用确实太紧张了,

老丁跟我说,延安的镜头咱们不拍了,我说那不行,延安镜头很重要,就是总理回延安那一段戏,电影里表现当地老乡们一起在河滩上抬起陷进河泥里的汽车那场戏,既是情节的设置,也是即兴的发挥,我坐在车子里感动得老泪纵横,那绝对是现场真切感受的真实流露。为此,通过大半辈子的表演实践,获得最为宝贵的感悟就总结成人们早已经熟烂于心的两句话,那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

作者与王铁成老师在一起

具体的说认真到什么程度啊,命悬一线,活着干,死了算,没摔死我,我不但就接着干,而且还要加倍地干得更好更出色。毫不夸张的说,拍《周恩来》的电影,我确实是以这种精神去完成的。养伤到了一个月以后,我就开始能够吃烙饼、馒头、花生仁儿了。为了保持这个瘦劲儿,在接下来拍戏的当口,你就对摄影师说你照拍我的脸多拍镜头,脸上瘦一两就显得很瘦了,有时为了补镜头,更是豁出去想方设法跟前面的镜头画面尽可能的相一致。

比如说拍着拍着我这儿胖了,为了补镜头就吃双氢克尿塞,功效是利尿的作用,按照剂量内服以后,一天到晚上要跑一二十次厕所,再结合少吃或者以其他代替主食,很快人又瘦了下来。一段时间,由于拍戏紧张又不定时,又得了慢性胃炎,就靠服用多潘立酮来缓解胃痛,这样以来,补拍的镜头前后就可以大差不差的能够衔接在一起的,看出来的画面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差异,这都是拍电影的细节,当然观众是不注意察觉到的。”

停顿片刻,王铁成老师由衷地说道:“记得著名画家塞尚说过,细节是艺术天堂,天堂在于细节之处。对于这种或许就是微小的细节,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你能演好吗?无论对待任何一个角色,不管有多少戏,你都得要真心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得好好去体验生活,去反复推敲学习,更要用心用情的去深度表演,与角色真正地融为一体,我一直认为演员是最难做好的一个职业。”

作者与王铁成夫妇(中及后穿红衣女士)、朱龙广、李光曦等艺术家一起参加活动留影

访谈临近尾声,老人深情并茂的讲述,令笔者收获颇丰。在与这位令人尊敬的艺术家握手告别的时候,正巧初秋的几缕阳光直接照射在我们的身上,沐浴在落在秋叶上深秋的阳光里,心情格外的豁然开朗。我想每一片叶子都像是在叙述一个关于秋的恋情,从青涩到丰腴,谁的来路不是蜿蜒曲折,爱恨交织,诚如老人一生演艺生涯的走来,特别是每一次倾情塑造鲜活而立体的周恩来总理艺术形象,就像飘飘洒洒在秋的世界里徜徉漫游的人物再现,带着秋的气息,带着秋的眷恋,远远的作别,随微风随流水去觅心灵归宿中伟人博大情怀的远方……

(本文经刘澍先生授权刊发,图片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告知我们,即刻删除)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