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作文既要抓全局又要擅长细节描写「写好作文既要抓全局又要擅长细节描写」

时间:2022-12-28 09:06:48阅读:3745
写作的要求1. 懂得写作是为了表达自我,并与人产生更多的共识;懂得自己的观点怎样表达才能感染人,使人愿意接受。2. 开始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形成个人的独特感受,养成随时记录的…

写作的要求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表达自我,并与人产生更多的共识;懂得自己的观点怎样表达才能感染人,使人愿意接受。

2. 开始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形成个人的独特感受,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能写读书笔记,并学习从书籍、杂志、报纸上收集与积累习作素材。

3. 能写内容翔实丰富的纪实作文;也能以物品、动物、幻想中的精灵等作为想象场景的主角,写一篇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4. 能写作常见的应用文体,比如会写作简短的新闻消息、信件、通知等,懂得这些应用文体的基本格式,以及一定要交代清楚的几个要素。

5. 能根据表达需要,准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 能以看得懂的格式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与小伙伴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作文,从细节逆袭

小学作文以写记叙文为主。文章内主人公只有一个,通过写他的一件事来体现这个人物的特点,或者通过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这种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一人一事一中心”。

六年级的作文虽同样是写记叙文,然则主要注重作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这也是小学作文的难点所在。这里所谓的真实情感,并不是提倡往作文上“贴金”,把这个中心或者表达的情感用语言直白表达,而是要字里行间中自然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其实这种文感体验,早在经典古诗《鹅》中早有呈现。诗的开篇用了三个鹅来表意,而非一个,它们虽词意无二,但却让整首诗多了几分童趣和置身其中的意境。

小学作文另一个难点,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语目、动作、神态、心理。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一般会建议孩子尽量避免把关于人物外貌和环境方面的内容花费大篇幅来描写。这里说减少描写,指的是减少“表面上”的直白阐述。孩子写作的内容一般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所以,要想写出真正有意思、有内容的作文,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累积尤为重要。

而事物的细枝末节,要靠孩子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来进行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细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调动起全身的感觉器官,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各方面来入手,观察事物的不同方面,感觉事物的不同层次,并把这种感受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

以小学生作文中常见的人物描写来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行业,人的举手投足完全不同。要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然后尽可能多使用简短、活跃的动词,来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如下而的一段话,就用了准确、生动的动词,描写了一个体形比较胖的同学咬牙参加跳绳比赛时'既诙谐有趣,又极为励志的场队 手中的绳子也跟着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脚用力向上一蹬,手中的绳子也跟着脚有节奏地挥舞起来,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他身上的肉也随着节奏一颤一颤的,尤其是他的大肚子似乎也不甘示弱,使劲地上蹿下跳。可跳了还不到80个,他便大汗淋漓,不停地喘着粗气,原本轻快的脚步沉重地砸着地,我们似乎能感觉到大地都在颤抖。看得出,他有点坚持不住了,很想放弃。但听到周围的加油声,又以余光瞥见别人都在斗志昂扬地坚持,他又开始咬牙数数——146、147……150!终于超过了优秀标准,他累得瘫倒在地上。“

这一段文章通过“吸”“蹬”“挥舞”“颤”“上蹿下跳”“砸”等动词,把一个小胖墩儿跳绳时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细节描写的神奇之处。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细节描写虽然在作文中所占的篇幅不大,却能使整篇文章提升档次,甚至成为作文的“文眼”之所在。结构差不多的文章,没有细节描写只能拿到75%左右的分数,而一旦有了细节描写,就可以拿到85%〜90%的分数,这就是作文水平一般的孩子与优秀孩子的根本区别。对此进行专项训练,可以弥补孩子“作文空洞、言之寡淡”的短处,建立起他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1. 擅长从当前的学习、生活中提炼出热门问题,如涉及环境保护、资助贫困儿童、课外补习占用孩子的业余时间等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新鲜资料,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基于鲜明的观点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2. 能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能针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发表看法,组织与小伙伴们的讨论,或准备专题演讲,学习明辨善恶,形成端正的价值观。

要学好语文,切勿“读死书”

学好语文,不只是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将它们扩展延伸到多元化领域,进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要会把书本上、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灵活掌握,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

去年,我们六年级的语文老师,组织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微电影创作活动。以每4个孩子为一小组,组内自行分配职责。孩子们自编自演自导,拍摄用的器材、场地和道具,也都由他们自己解决。在此之前,语文教材上并没有教授孩子如何写一个剧本,又或如何编写台词。

语文老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孩子们的创作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将想要表达的故事中心思想通过合理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大家,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将平时的听、说、读、写方式归纳成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通过小组内一起梳理剧本台词的激烈探讨,一方面可以激励孩子的自我表达欲,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孩子们走进自己的创作故事,亲身体验了文字所描绘的意义,会让他们更能感同身受,提升全面的语言素养。

在班级中,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由于平日将时间过多放在学习课业上,丢掉了与同龄伙伴间的互动交流,社交活动严重缺失,导致性格变得非常内向,不敢和同学主动说话。

在班级小组活动中,当其他孩子都在认真准备剧本和台词怎么写、道具用哪些、场景又该选择哪里的时候,只有他默默坐在角落,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

班主任老师发现他的情况后,有意将小组同学叫到一起鼓励大家主动向他“找麻烦”,拉他一起参与到每一个话题讨论之中。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很多事情都很容易被疏导引向。当他身处在一个积极活跃的氛围之后,自身状态也会同化。

在活动进行到了微电影正式拍摄阶段时,他已经可以和其他孩子一起念台词、演剧本了。甚至到了最后,他还和大家一起通过自学手机上的视频编辑软件,共同完成微电影的后期剪辑和配乐工作。尽管最终完成的微电影成片里存在很多粗糙和瑕疵之处,但是在孩子共同努力协作之下,整体故事的完整性和中心内容的传递表达都做得非常好。

而完成作品外还有一份惊喜,他的性格对比以往有了明显改变。他开始乐于和同学交流,也愿意和大家一起尝试接触身边的新鲜事物。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