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小说「为了你我愿意热爱全世界西瓜」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这是唐家三少写给妻子的一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和妻子李默的爱情故事。书的原名是《为了你,我愿意放弃整个世界》,而妻子在2018年9月11日永远的离开了他。
相比放弃,我更喜欢热爱这个词。放弃
足以说明爱的深切,爱的悲哀;而热爱是一种浴火重生。最美的爱情便是我替你好好的活着,替你走完一生。殉情固然壮烈,令人感动,但那只是自私的爱罢了。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的李默也希望三少能够好好的活着。
唐家三少在书的开头这样写道她和妻子这十六年的感情:
我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纪念日和重要的日子,记得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惊奇地发现,我们十六年来从未真正红过脸,我爱她始终如一。
唐家三少和李默相识于网络,那是1999年的春天。三年后,唐家三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光之子》发表。其中男女主角的名字长弓,木子便是由二人的姓拆开而来。那个时候的聊天工具还不叫QQ,而是聊天室。
我无法想象当时的那个聊天界面是什么样的?三少和李默能够在互联网不是很发达的99年相恋,真的是让我啧啧称奇。他们可能是网恋的鼻祖了吧。
话说话来,有时候缘分就是这样的神奇。当我看到她们两个人的照片的时候,也惊叹二人的夫妻相
唐家三少毕业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毕业后进过央视,做过IT,打过杂,最后在网络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网络本身就是比较虚幻的东西,而唐家三少的小说大都也都是玄幻,很好的契合了互联网的属性。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是最高产,最知名,最富有的作家。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是三少作品里最特殊的一部。不同于以往的虚无缥缈,天马行空,这是一部以小说的写作方式写的一部自传体。书中记录的爱情故事也都是真实发生在他和李默之间的。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一定会被感动的哭的稀里哗啦。
他并没有用多么出色的写作技巧,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小说一定是真情实感很充沛的。
在《朗读者》中,唐家三少曾经描述过两个故事
在他们刚刚认识的时候,那时的李默还是短发,而张威喜欢长头发。从此,李默再也没有剪过发,头发最长的时候已经快到小腿。张威三十岁生日的时候,李默剪掉了头发,把它装在一个盒子里,送给了张威。
我们在这个网络交织的世界中,早已分辨不清什么是爱。李默是爱张威的,张威也是爱李默的。
2007年他们结婚的时候,在婚礼上,李默拿出张威给她写的137封情书。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应是最浪漫的礼物了吧。一个文人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向自己最爱的女人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这137封情书被张威用做这本小说的引言。
我翻出了我曾经给她写的137封情书,发黄的纸张,钢笔留下的字迹,仿佛又带着我回到了十六年前。
十六年前,李默出现在张威的世界,成了他的女主角。
十六年后,李默离开了张威的世界,成了他唯一的女主角。
十六年,张威把它写成了一本书!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感觉唐家三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拍得很好,为什么火不起来?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看名字就知道是标准甜剧了吧,虽然就和大多数国产偶像剧一样,日剧拍十集,韩剧拍二十集,国剧就可以给你注水到48集——但是好处是,我可以一边放着这个剧做背景,一边做别的事,也可以整整一个礼拜不用去向隔壁编辑部的“甜剧女王”讨新剧看——日剧,一天半就放光了,韩剧也就多撑一天。
我不知道别人对甜剧有怎样的心理期待,但《为了你》应当算是合格甜剧的典范——我既不是来看虐心,也不是来看烧脑,演员有没有演技也没什么所谓——就是隔着屏幕也要尝到甜味,那样才叫“甜剧”啊?男女主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小波澜就好,长情和专一是一定要的;腼腆的学霸最好十年后迎娶初恋;昏迷的爱人一定会苏醒;花花公子多半是外冷内热,如果要有一个人受伤,那就是他吧——婆媳关系,你开什么玩笑?钱和事业是没必要真正担心的事,就像《逃避可耻但有用》中的新垣结衣,你并不会计较她是不是真的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去给星野源做家政一样,所以当男女主角上半集还在爬看上去有七八十年历史的楼梯回去那个两居室老破小,下半集就搬进跃层大豪宅,我顶多感叹下:哇,写网文真的好赚钱!
要有蜂蜜柠檬茶式的暧昧和甜蜜,甜剧就是这个味道了。蜂蜜多点少点,红茶浓点淡点,全看个人口味,但顶顶要紧的是,柠檬不能少——它是味道酸涩,但也是香气的来源。具体到一部甜剧,它动人的点在哪里?为什么我一个中年大叔,要连着一个礼拜,放《为了你》做工作时的背景——因为我是那个时代过来的,我知道“前手机时代”,男女间是怎样暧昧来暧昧去的。张长弓给李木子写了一百多封信——你们大概不信,编剧乱盖的吧?但是我信,因为我也写过,写给初恋,写了六年,一百封没有,七八十封大概也是有的——虽然我没有张和李那么幸运。
就像我在之前的某个回答中说过的:当代人的情感模式已经被互联网这种东西彻底改变了。
互联网给予人类的感官冲击越来越强烈,反馈速度也越来越快,导致人们的情感模式越来越偏向一种Instant Reaction的模式,也就是要去得到快速而明确的反馈,一旦反馈速度来得慢了一点,便会失去耐心,转而向外部世界寻求出口,寻求那些能够得到快速响应的刺激。至于情感体验的深度根本无所谓。
这二十年,除了一次又一次的买房机会,我们同时丢失的还有一些宝贵的情感。我读书的时候,一对彼此倾心的少男少女可以暧昧到对彼此的情感和行为模式都了如指掌,却连手都没牵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无异于相互折磨。
所以你们能理解为什么大叔要到甜剧里去寻找一些他丢失的情感了吧?
但讲真,最初打开这部剧的理由是——主角张长弓是个作家。
我读过无数以作家为主角的小说,看过无数以作家为主角的电影,但从来没想过作家也可以成为甜剧的男主角——文艺作品中的作家通常都很惨的,我们就不谈史蒂芬·金是怎样虐他笔下的那些作家的,《比海还深》里的阿部宽这个角色,已经算甜。
所以我是从32集,张长弓开始写作开始看,先看完后半段,再回过头去刷前面的部分。
只有他写作的部分,我看得特别认真,但这部分,也编得特别敷衍——他的经纪人演得像港剧里小开跟班多过像文学经纪,编辑看上去就像4S店销售,网站总编辑,这个角色确定不是来搞笑的?
但是当他女儿说:“妈,我在看爸的书呢!”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是被狠狠地搅动了。
身为一个作者,“我的女儿在看我写的书”理应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但是我现在却不那么确定了。
一边是我的作家朋友对我讲,负二,你要珍惜你的中年危机,试着让自己更严肃一点,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把中年危机变作一次提升自己写作事业的机会的;而另一边,我却要和怀揣着文学理想的实习生讲,你们想成为的那种作家,全都是靠汲取人类的不幸而活着——你们最好想想清楚。
所以,再一次,你们能理解为什么大叔要去刷《为了你》这样的甜剧了吧。
对于我而言,最令人羡慕的不是豪宅,不是奔驰迈巴赫,当然更不是老婆和老妈不会在微信上轮番向你抱怨彼此,而是女儿可以看着老爸的书长大——我大概没办法成为E.B.怀特,也早已选择不会成为张长弓那样的作家——但是“妈,我在看爸的书呢!”,大概于我而言,是这部甜剧最甜的一幕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