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丽如的评书都有哪些「连丽如最好的评书」
早些年间,评书界留出安置着两句话: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
连阔如
连阔如是崛起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评书大家,不仅评书说得好,而且还精通卜问之学,练过武术,对民间江湖行当了如指掌,撰写过《江湖丛谈》这样的奇书。
连阔如1927年经人介绍,拜评书艺人李杰恩为师,开始在各种茶馆书馆说书,由于技艺精湛、表演高超,被人誉为“净街王”、“跑马连”。
据《醒木惊天连阔如》一书记载,所谓净街王,是指广播电台一播连阔如的评书,大街上立马儿鸦雀无声,有话匣子的纷纷回家,行者且驻足,商家暂停贾,挑者卸其担,耕者忘其锄,大气不敢出,但坐听评书。所谓跑马连,是指连阔如说评书口才极佳,大队人马奔来奔去,在他嘴里,惟妙惟肖,烈烈轰轰,闻声如亲历现场,比口技演员还高上一筹。
连阔如的评书以善于评说、长于贯口、富于韵味和台风潇洒著称,形成了特色鲜明、神完气足的连派艺术风格。
首先,连阔如继承和发扬了北京评书的艺术传统,在评字上有真功夫,这是后世的评书演员极度欠缺的。这种真知灼见不断出现、社会世情融汇其中的评说,在连派家传的《三国》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其次,连阔如创作了蔚然大观的人物赞、刀马赞和盔甲赞,比如在说《水浒》时的人物赞,说鲁智深“走一走,晃一晃,青头皮,光又亮,手拿一杆铁禅杖,曾在卫州把提辖当。三拳打死郑屠户,五台山出家当和尚。若问此人名和姓,鲁智深——江湖人称花和尚。”
再次,连阔如对语言的掌控很有功夫,对声音的运用也很见功底。抑扬顿挫,迟缓徐疾,很有分寸,故事排布脉络清楚,起承转合也很得当,说书说出了韵律,讲评讲出了味道。为什么我们对有些评书演员的作品有些质疑,就是在韵律上还不够精湛,甚至有一惊一乍的感觉。
最后,连阔如善于向各种艺术门类学习取经,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艺术水平,尤其是学习借鉴了京剧艺术的唱念做打,而且他还练过武艺,在表演评书中,这些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施展。
连丽如说三国
连阔如的艺术生涯大体上因为时势变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建国前,以说《三十六英雄》(即隋唐演义)和《东汉演义》闻名于世,据说连派评书中,大隋唐可说全套,《东汉演义》也比其他评书名家的更为丰富和曲折。1949年因为表演新书《夜渡大渡河》受到周总理的表扬和关心,这种殊荣绝非一般艺人所能得到。
第二个阶段是建国后,以说新书为主,改编创作了《李有才板话》、 《三里湾》和《暴风骤雨》等新书,并且打磨锤炼了《精忠说岳》《水浒》《三国演义》等经典评书,在广播电台播讲。
如今承继连阔如评书事业,发扬连派评书艺术的人,是他的女儿连丽如。
连丽如老太太活跃在评书舞台上的时间很长,演说的传统评书和新编评书很多,如今在网络上存在着老太太评书的海量资源。
连丽如
连丽如的作品,主要有《大隋唐》、《水浒传》、《红楼梦》、《鹿鼎记》、《斩莽剑》、《康熙大帝》、《三国演义》、《龙图公案》(《三侠五义》) 、《康熙私访》、《刘墉传奇》、《智圣东方朔》、《大隋唐》、《东汉演义》等
其中以《大隋唐》、《三国演义》和《东汉演义》最为知名,连派评书的艺术特色保留和展现得最为充足。
当下,评书文本出版,事实上已经极为罕见了,在各种网上书店,能够看到的大体上只有袁阔成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单田芳的全套作品,刘兰芳最近整理出版的一些传统评书,田连元的《水浒传》,当然也有连丽如整理出版的家传的经典评书。
连丽如整理出版的评书:
1,《卅六英雄》,说瓦岗山三十六友的英雄事迹和隋灭唐兴的故事;
2,《东汉演义》,说刘秀复国的故事,其中云台二十八将是经典;
3,《三国演义》,这一版的评书《三国演义》分成好几个分册,正在陆续发行。
连丽如整理出版的评书文本,基本上是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欧阳中石题写书名,可见连派评书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连阔如,连丽如的评书很好,为什么名声不如袁,单,刘,田四大家?
大家公认的四大评书名家是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这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实,而且他们四位的评书无论影响力还是艺术水准都配得上“四大”的地位。四位评书大家共同的特点一是作品多,二是各自的代表作影响力大、水平高、受众范围广、听众人数多。
比如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那绝对是评书艺术的泰山北斗,代表着评书艺术的最高水准。单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侠》影响了几代人,是最受书迷推崇的评书;刘兰芳先生的《杨家将》当年创造过万人空巷的盛况;田连元先生则开创了电视评书的先河,他的《水浒传》广受书迷好评。
连阔如与连丽如父女二人同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堪称评书世家。他们父女俩之所以名气没有“四大评书名家”名气那么大是有很多原因的。连阔如老先生1903年出生,1971年就去世了,他离我们的时代实在太远了。他说评书的那时候老百姓家里别说是电视机就连收音机恐怕也很少有吧?
估计连老先生那时候只能在茶馆里说书吧!看介绍他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电台上说书,不过那个时候一般人家收音机也不一定有吧?因此宣传方面肯定是远远不如四大名家,这导致了老百姓都不认识他也没听过他的作品。
四大名家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袁阔成老先生是2015年仙逝的,袁先生在电台上说书的时候老百姓家里都已经普及收音机了,所以他的《三国演义》能够传遍千家万户,随着时间的推移袁老也经常在电视上说书,那影响力就更大了。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三位老先生同样是电台电视双管齐下,这种宣传力度和优势是连阔如老先生所没有的,所以连老先生远不如四大名家名气大也就不奇怪了。
从年龄上来说连丽如先生应该是和四大名家一个时代,既然一个时代为什么她的名气不如四大名家那么大呢?我觉得主要是作品上的问题,也就是说缺乏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当然连先生说过《三国演义》但是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已经是不可逾越的巅峰了,所以连先生的《三国》就显得暗淡了;连丽如也说过《水浒传》,但田连元先生的《水浒传》已经珠玉在前,太深入人心了;连丽如先生也说过《三侠五义》,但这部评书恰恰是单田芳先生的拿手好戏。
所以感觉连丽如先生总是处于四面合围冲不出去的状态中,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当然,连丽如也有自己的代表作那就是《东汉演义》,不过这部评书影响力显然还是弱了些,不够惊艳。
总之,宣传不够,缺乏经典性的代表作是连氏父女名气不如四大评书名家的主要原因!不知我分析得有无道理呢?值得一提的是连丽如先生的嗓音好像也是劣势,声音有点尖锐。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