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儿子跟母亲亚芝说的最后一句话再也不认你这个妈

时间:2022-08-12 08:20:23阅读:2359
文:微澜————❀❀❀————“我走了,再见!”一大早出门前,亚芝跟还在睡懒觉的儿子说的话,竟成了永别。就在头一天晚上,儿子还跟她大吵,说再也不认她这个妈了,变成了儿子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老有所依》…

文:微澜

————❀❀❀————

“我走了,再见!”一大早出门前,亚芝跟还在睡懒觉的儿子说的话,竟成了永别。

就在头一天晚上,儿子还跟她大吵,说再也不认她这个妈了,变成了儿子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老有所依》这部剧,看到亚芝死了,我哭了。

多好的一个母亲,上吊没下得了决心,最后因为救别人家的孩子,出车祸死了,也算死得其所。

她真是个苦命的母亲,四十多岁就没了丈夫,独自一人把儿子抚养长大,还不是亲生的。儿子娶了媳妇,她又像老妈子一样侍候儿子、儿媳,没有得到他们一丝温暖和爱,还被“榨”干了最后一滴血汗。

只要儿子叫她一声妈,她就能把心掏出来给儿子,也正是因为她没有原则的溺爱,儿子才被她养成了巨婴。

1.好吃懒做,不懂感恩

亚芝年轻时因为习惯性流产,所以一直没有孩子,对于领养来的孩子余淼,她无比珍爱。当年,她明知道余淼是被人贩子拐卖的,但她还是从熟人手上收养了他。

因为从心眼里喜欢这个孩子,所以她舍不得放手;因为心存愧疚,所以她把一生的爱都倾注在了这个孩子身上,她认为只有加倍地对孩子好,才能弥补自己良心的不安。

余淼从小就有癫痫病,成绩也不好,亚芝就给他安排好了“人生”,在家门口开了个小报亭,卖杂志,报纸过生活,还给他娶了媳妇。

她一心想着,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护儿子周全,不求他大富大贵,也不盼他出人头地,看着他平平安安就好。

余淼因为玩一夜游戏太困,白天脸上盖着报纸在报亭睡大觉,亚芝看了不但不生气,还无比心疼,让儿子赶紧回去补觉。

如果有事回家晚了,她就好像自己犯了天大的错,到家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儿子吃饭了没,生怕儿子受一点儿委屈。

但她忘了,儿子不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而是一个成年人。

最可悲的是做母亲的还意识不到自己对孩子的溺爱,她觉得自己为孩子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正因为这样,余淼才体会不到母亲的艰辛,从来不会心疼母亲,不懂感恩,反而觉得母亲为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

亚芝一大早去超市买菜,刚回到家,余淼不关心母亲吃饭没有,反而埋怨她出去那么早,不给自己做早饭。

亚芝去医院看病从来都是一个人。儿子从来没有关心过她。

每天余淼跟自己的母亲说得最多的几句话就是:

“妈,我饿了”。

“妈,快去做饭去”。

三十多岁的人了,整天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打游戏、睡懒觉,然后守着他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

再来看看江开国对江木兰的教育。女儿出生时,他就在家门口种下了一棵木兰树,他也培养了女儿像木兰一样坚韧的品格。

木兰从桐城考到北京上大学,一路打拼,又在北京扎下根。从小父亲对爷爷的好,她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父亲从来不帮她做任何决定,但不管她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父亲都支持她,肯定她。遇到困难,父亲总在旁边为她打气。

用木兰的话说,父亲就像家里的老房子,风里雨里,只要你需要,他随时都会来迎接你。

爱孩子,不是犯错了不纠正,舍不得放手,无条件地宠溺,而是春风化雨地滋润,潜移默化地影响。

2.自私懦弱,媳妇比妈重要

亚芝总是羡慕江开国,女儿那么孝顺,女婿又那么懂事,做梦都能笑醒了。再看看自己对儿子百依百顺,换来的却是什么事都由不得自己。

没结婚之前,母子俩相依为命,余淼很乖很听话。结了婚,儿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一切都是老婆说了算,真正地“娶了媳妇忘了娘”。

其实这也正是余淼自私懦弱的一面。他认为母亲老了,自己又没什么出息,只有老婆才是他的依靠,他也不止一次地跟母亲说过他不能没有田咪。

小混混来闹事,田咪几声吆喝就把他们吓得抱头鼠窜。田咪被关进去的时候,小混混又来闹事,还笑话他没有老婆罩着了,对他拳打脚踢,他不敢反抗,只往桌子底下躲。

为此,他把老婆看得无比重要。任由她在自己的母亲面前作威作福。

田咪要2万块开店做生意,亚芝不想拿钱,余淼就假装癫痫发作。母亲心疼儿子,就妥协给了钱。结果田咪不走正道,最终被工商罚款,血本无归。

田咪赌气回娘家,让亚芝亲自来道歉。余淼不仅不反对,还跪着求母亲答应,亚芝妥协,答应给他们1万块租房子,田咪不依不饶,又要买房,否则就和余淼离婚。

余淼十分害怕离婚,癫痫发病并逼迫母亲说:“如果你不想看着我死,就答应我。”

亚芝无奈再次妥协,不仅拿出一辈子的积蓄9万,还把所有的首饰都拿了出来。掏空了所有还不算完,田咪又要求余淼把亚芝赶出去才肯回家。

余淼的眼里只有老婆,他不顾母亲的感受又去央求母亲答应。

“只差这一步,田咪就能回家了,妈,你就答应了吧!”

无奈的亚芝看着懦弱的儿子,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咽,她终于体会到了人们常说的宠儿如杀儿。

大冷天的余淼给她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就让她离开了家门。可怜的亚芝无处可去,只能流落街头。

亚芝的次次妥协退让,却并没有换来儿子的理解和一丝愧疚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田咪怀孕了,要求改房本,不改就去打掉孩子,余淼装作癫痫发作又去欺骗母亲,结果被木兰识破。

木兰告诉亚芝事实,但她心疼儿子又再次妥协,因为她总想为儿子安排好一切。她照顾儿子的上半生,而这个孩子能照顾儿子的下半生,所以无论如何,这个孩子要留住。

房本改了,孙子也保住了,她对儿子说:“妈什么都给你了,你可不要不管妈呀!”

本以为能过几天平稳日子,儿子却让她住进了破旧不堪的杂物间。

心灰意冷的亚芝打算上吊了一生,结果余淼在门外叫了一声妈,她又打消了念头。

可怜的亚芝,活着的时候没有过上一天安生的日子,就算为了救人而死,也要被儿子、儿媳抬着去向肇事者要钱。

亚芝的一生,都在付出,但她的爱太过沉重。为什么她只想让儿子安安稳稳地生活,就那么难呢?

究其原因,是她总觉得爱孩子,只让他拥有健康的身体,衣食无忧的生活就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心理健康的“建设”。如果从小不引导他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哪怕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他依然做事没有主见,总想着依附他人。

3.不求上进,不懂担当

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凑巧,亚芝含辛茹苦养育的孩子余淼,竟是江开国苦苦寻觅三十多年的儿子小顺。

田咪卖保健品被判参与诈骗,被警察带走了,取保候审要6万块,江开国拿出自己手里攒的钱,让木兰再凑凑,帮弟弟一把。

木兰十分不乐意,她认为虽然是自己的亲弟弟,但这就是个无底洞,今天填平了,明天不知道又出什么事。她觉得这次应该让余淼自己去想办法,万一又是他的苦肉计呢,毕竟余淼不止一次地上演过“苦肉计”。

木兰有时也会想不通,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弟弟,他根本不像江家的孩子。

确实,30多岁的人了,整日不求上进,也没有梦想,他觉得只要每天有吃有喝的,就挺好的。

他从来没想着出去找份正经工作赚钱,拿着母亲一辈子的积蓄9万去炒股,为的是富贵险中求。结果到了真正用钱的时候,所剩无几。拿不出钱来,就到处借,借不到钱就去卖血。

亚芝的心都要碎了,她自然要跟江开国提到此事,这才有了江开国让木兰筹钱的一幕。每次只要出了问题,都是亚芝来摆平,余淼坐享其成,他自然也学不会担当。

所以,一遇到困难,余淼从来不会自己解决,只会在母亲面前抱头痛哭。当自己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对母亲发狠话:“我去死!”

以伤害自己,博取母亲的同情,他几次假装癫痫病发作,痛苦万状,骗过母亲,达到目的。

爷爷在老家走丢,生死未卜。他也风风火火地跟着江开国和木兰回了老家,但他去了不但没有半点的担心,不出门找爷爷,而是好吃好喝地坐在叔叔婶婶家里,要爷爷房子的拆迁款。

自古慈母多败儿。从小到大,余淼都在亚芝的庇护下成长,什么事都是母亲担着,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安排好,大到人生,工作,小到一日三餐,亚芝都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才让余淼成了一个十足的“啃”老族,巨婴。

写在最后

江木兰和余淼都是江开国的孩子,但是因为他们成长的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他们也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林清玄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欢喜、鼓励与赞赏。

而亚芝给孩子的爱除了眼泪就是叹息,儿子有求必应,她永远都是那句话:谁让你是我的儿子呢。就算儿子跌倒了,亲自把他扶起来,她也只想着疼的那个人是她自己。

所以,余淼永远学不会责任和担当,反而懦弱、自私,把母亲所做的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虽然最后的结局是田咪被判刑两年,他独自一人抚养儿子,也终于体会到了母亲在身边时的好,和母亲的艰辛,可是一切都太迟了,如果亲人永远的离开才能换来自己的大彻大悟,那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END————❀❀

一审:铭慧

校对图片:小鱿鱼

人生最好的结局是什么?

我的叔叔32岁时,娶了一个二婚,还带着两个儿子。

俗话说“养儿不养俩,养俩轮官马”,何况还不是亲生儿子,都担心我叔叔老了会受虐待。

但我叔叔还是毅然决然的跟婶娘结婚了。

婚后一年,婶娘又给叔叔生了个女儿。这下叔叔有3个孩子了。

在90年代,别人家都是独生子女,叔叔却要养育3个孩子,本来家底就薄,家里的负担可想而知。

困难没有吓倒叔叔,他靠着家里的10几亩水田,和婶娘在家养猪,供养三个孩子上学。

不管是亲生的女儿,还是继子,都是一视同仁,希望他们都能够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可我那三个堂弟妹都不是读书的料。初中毕业都不想念书了。说是要去打工,减轻家里负担。

叔叔心想,他们不愿意读书,那就给他们学一门手艺。将来也好在社会上立足。

这样大弟去学了厨师,二弟去学了刷家具油漆。学成之后,都出去打工了。大弟去了越南,二弟去了广东。

过了几年,堂妹也出去打工了。她是亲身女儿,叔叔没有给她学艺。我叔叔心里有所盘算。

盘算什么呢?我叔就两弟兄,我爸生的两个女儿,我叔也是女儿,我们这一房都没有儿子来继承香火。所以将来,最大可能,堂妹是要在家里吃老米的。

堂妹做了流水线上一名打工妹。青春懵懂的女孩,在工厂遇见了自己的白马王子。

两颗年轻的心一见面,很快就你侬我侬。过了两年,堂妹把小伙子领回来见叔叔婶娘,说是想结婚。

叔叔得知女儿要远嫁河北的想法,坚决反对。

叔叔说:“女儿呀,爸就你一个亲生女儿,打算留你在家里吃老米,给我养老送终的,怎么能嫁河北那么远的地方去。”

堂妹不听,哭着说,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呢。我不在家吃老米,那边就一个独生儿子,那边爸妈怎么办呢?

父女俩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广东打工的二弟打电话回来,说:“爸,您就同意妹妹的婚事吧,将来我负责给您养老送终,我打2岁就来跟您过,您就是我亲爸,放心,我会好好孝敬您的。”

二弟的一番表白,让叔叔有了些许安慰。但一个老父亲还是不甘心自己心爱的女儿远嫁他乡,叔叔偷偷哭了一场,扇了自己一嘴巴,还是同意了堂妹的婚事。

堂妹裸嫁到河北,那边家庭也很穷,没有彩礼,叔叔也没要,只要求妹夫要待堂妹好,其他别无所求。

又过了两年,二弟用打工挣来的钱,把家里的老房子推了,重新起了栋二层小洋楼。

房子修好后,二弟也迎娶了一个漂亮的湖南妹子。

二弟婚后,继续去广东拼事业。弟妹怀孕了留在家里,由婶娘和叔叔负责照应。

宝宝生下来,又是一个女儿。看来我们这个家族就只有生女儿的命。

不过女儿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叔叔家的孙女,从小就跟着叔叔和婶娘,现在长成大姑娘了,跟爷爷可亲了。

堂妹嫁到河北,生了一个好字,这几年,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堂妹在家当起了全职宝妈,每天开着宝马接送孩子。

二弟又在城里买了两套房,把孩子接到城里上学。

大弟也自己挣钱买了房。现在还在拓展自己的连锁店,说是过两年再成家。

我叔叔家的三个孩子,都没有读什么书,挣钱的本事却一个比一个大。

这两年,家里富裕起来了,叔叔婶娘穿着打扮越发洋气起来,二弟媳妇是美容师,给买的衣服能不洋气吗?

我那二弟,在我们家族中风评很好。二弟怕叔叔骑摩托车冷,给叔叔买辆电动车开,只要叔叔开口,有求必应。

这些都被亲戚看在眼里,大家一致夸他孝顺,懂事,知礼节,会挣钱。

这都是叔叔前世修来的福。当初接盘二婚,还带着两个继子,人人笑他,现在呢?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人到晚年,不就图个身体健康,儿女孝顺吗?我叔叔马上70岁了,婶娘60岁了,两老目前身体都很健康,每年他们都会去河北女儿家住上一阵子,为了远嫁的女儿,老两口当起了候鸟。

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刘心武)

叔叔这一生,娶了婶娘,共同养育了三个孩子,孩子们又都懂得孝道,可以说这就是人生最完美的结局。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