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什么看片神器吗「全国最大的看片工具现在全都凉了」
在国产烂剧横行、小鲜肉毫无演技的时代,一众优秀的外语剧成为了观众消遣时间的首选。
其中美剧最为经典,制作水平也领先于行业,不少观众都因其烧钱的高质量制作和引人入胜的剧情而被吸引入坑。
但大伙都懂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剧都没办法以最快的速度传到剧迷手中。
毕竟一手资源没有中文翻译,无异于让部分网友坐听天书,啃起“生肉”比倒背兰亭序还困难。
So,那时候就有很多美剧迷希望有人能帮忙翻译美剧,好让自己能舒心看剧。
基于这个需求,各大翻译组开始发家,成为了不少美剧迷心中的“光”。
其中人人字幕组因为翻译速度快且质量高,很快就被观众所熟知。
不过字幕组和其他盈利组织不一样,成员是没有任何收入的,说白了都是义务干活儿。
能坚持十几年免费翻译,全凭自己对美剧的热爱和一颗学徒之心。
直至现在嘛,人人字幕组在SubHD字幕网站所上传的字幕数量已经有接近35000份。
更新频率也是一如以往的稳定,每日N更,比生产队的母猪还高产。
总之与外界所猜测的不一样,人人字幕组其实啥事儿都没有,各位老粉丝不用太担心。
但从人人字幕组衍生出来的人人影视App和网站就遭殃了。
今年2月份,人人影视就因为盗版视频被查,这事儿估计大家都听说了。
当时这新闻一出来,可谓全网哀嚎,网友纷纷含泪说出爷青结。
而就在昨天,关于人人影视的审判结果也出来了。
被告人梁某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
连官方微博都出来发声,告知网友们可以删除App了。
在无法解决版权问题的情况下,App不可能重获新生。
以防大伙哭错对象,小雷有必要再给大伙提一提字幕组与网站、App的关系。
简单来说,人人影视字幕组在几年前,就和搞App和网站的那批人分家了。
双方各自搞自己的事儿,互不掺和。
所以这次以梁某为首的运营方被抓,并不会影响到原字幕组的成员。
至于App和网站的运营方被抓,其实一点也不冤枉,也不值得过多惋惜。
因为他们和为爱发电的字幕组不同。
光是收取网站会员费、App里加入广告、贩卖侵权影视作品移动硬盘这些行为,足以让他们进去坐上好一阵子。
除了非法牟利,微博还有前字幕组成员爆料,表示运营方会压榨原来的翻译组。
也许人人影视App和网站曾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快乐,但各种恶劣行为也让小雷觉得,它的退场并不可惜。
再说喽,把“人人”这个招牌做大做强的字幕组,如今还在努力搞字幕翻译呢。
元老成员都还在,哪有“和人人永别”这一说法...
大家应该能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目前整个影视市场都在打压盗版。
国产剧打击二次剪辑,让剪刀手们濒临失业,以美剧为首的外语剧也因为版权原因,被官方接连打击。
像网友在各处找到的新鲜“熟肉”美剧片源,基本都是正儿八经的盗版。
也不是说国内正规视频平台不愿意做啊,老剧迷都知道,以前搜狐和优酷都有引进一些优秀美剧。
甚至连《血族》这种血腥程度拉满的美剧都没落下,说明平台态度还是挺积极的。
但很奇怪的是,平台那么努力在抢正版美剧版权,网友们还是不愿意买账。
这就给平台整自闭了,你们不是爱看美剧吗,我都掏那么多钱买回来了,大伙说不看就不看了?
平台能引进正版美剧当然是好事儿,网友也并非故意整蛊。
他们不买账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正版美剧的时效性,先审后播的机制让海外剧无法第一时间被引进上架。
而那些尺度稍大的剧情部分,肯定会被无情阉割。
这才导致了网友的万般不乐意,大伙都想着:
与其花钱看更新慢且被阉割的正版,还不如去看字幕组自己制作的盗版资源...
于是,网友们利用多年积累下来的搜索技巧,找到了隐藏在各个角落的盗版资源。
而在十多年前,最受欢迎的资源下载方式,莫过于BT和磁力资源。
老司机们都懂的,BT有着“万物皆可下载”的优势,要说有啥缺点,也许就是“死种”这个问题难以解决。
好在那时候的网友都乐意做种,只要不是太冷门的资源,下载速度都有所保证。
但好景不长,BT和磁力在国内逐渐失速,像BT彗星这种无服务器加持的磁力软件,根本下不动资源。
从本质上来说当然是因为“死种”了,也就是没人愿意贡献上传速度。
估计大家也很迷惑,国内那么多BT用户,总不能找不出愿意上传分享的用户吧?
而根源还是在于某雷在下载市场的崛起。
某雷是出了名的下载快,特别是BT和磁力,别的软件下不动的,某雷能给你拉满速度。
至于原理也很简单,某雷对于BT从来都是只下载不上传。
比如比特彗星会在下载种子的同时做种,让其他用户受益,而某雷反了过来。
不仅下载完不上传,还会把资源存在自家服务器,让某雷用户感受到资源飞一般的下载速度。
其他被疯狂“吸血”的BT软件,下载会越来越慢,最后等到BT完全“死种”,就连下都下不动了。
这就导致其他BT软件用户被迫转移阵地,来某雷享受高速下载,形成BT生态的恶性循环
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某雷成为国内最大的下载软件,而BT因为容易“死种”的问题,慢慢被老司机抛弃。
虽然比特彗星为此反抗过,比如在软件中加入【反吸血保护】功能,专锤某雷的吸血上传功能。
但最后效果甚微,因为用户可不管你BT生态如何,谁家下载速度快,我就用谁的软件。
就这么简单...
而前期的某雷还算良心,免费又不限速,美剧迷们用得还挺爽。
可惜啊,自打推出会员不限速策略后,免费用户的下载速度是越来越可怜了。
此时美剧迷们急需另一个看片神器,来取代逐渐变味儿的某雷。
于是靠着自家的QVOD内核崛起的快播,它来了。
在那个先把片源下载到本地、再播放的年代,快播直接把“边下边播”技术带向市面。
支持BT下载和P2P传输等技术,也让快播的播放速度快得离谱。
与吸血无数的某雷相比,快播的P2P真正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最重要的是,快播的周边资源是真的多...
因为用户多嘛,很多资源站也会自然而然的加入对快播点播的支持,资源量足以碾压市面上任何看片软件了。
别说美剧了,各种电影、动漫和综艺,全都能给你安排上。
当然啦,这里头也大部分都是盗版,对于原创者的打击确实很大...
不过这么好用的快播,最后也倒在了法律的制裁上,毕竟传播黄色这事儿,真的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
在BT没落、快播凉凉、某雷也翻不起啥水花的情况下,网盘踏着自信的脚步来了。
互联网公司做个人网盘的初衷是为用户提供文件备份存储和分享。
但是嚯,资源分享方便和上传下载稳定等优势,让很多网友把它视为新一代看片神器。
在这一点上,大伙应该深有感受,现在在网上随手一搜,都能搜到很多热门的网盘影视资源。
这几年来,网友们趁手的看片工具一直在变化,但不变的是,大家所看的很多资源,其实都不是正版。
美剧、电影还是外语综艺,无一例外。
至于网友们为何如此心仪盗版,小雷觉得和以下两大原因有关。
一是部分网友的付费意识没有被培养起来,国内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免费的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用户使用。
如果一个新产品刚推出就想收费,那大概率是活不久的了。
瞧瞧前几年的网盘免费容量大战就知道了,什么永久免费10T空间,为的就是吸引用户使用。
但用久了大伙也会发现,免费的代价往往也很贵。
第二个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某些盗版资源,体验甚至比正版还好,多的小雷就不说了,懂的都懂。
当然啦,小雷肯定不希望盗版横行,毕竟它对正版原创者的打击真的挺大的。
希望在官方的监督下,把正版影视的体验再提高一下,这样大伙就更愿意为正版付费了。
像前段时间腾讯视频推出的“3元看全集”策略,小雷就觉得挺好,别再整什么超前点播来捆绑用户消费就行。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到电影院看电影了?
主要是三个方面原因。第一,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高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就高了,这不是扯淡,而是实实在在的根本原因。
第二,影院的主体消费人群就是年轻人。这也是 社会 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工资高低没有太大关系。他们的消费选择中,有很大一个比例是文化品消费,而看电影可以说是最简单最可行的一种消费选择了,另外,看电影特别适合朋友之间、情侣之间,这种人际类型所占比重又非常大。
第三,当下的 社会 产业发展也在转型,文化产业到了繁荣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产业的优势越来越小,而文化产业既环保又实用,国家在文化产业上的优惠多,电影产业本身也在逐渐壮大,魅力越来越大,近年的爆款国片也是很好的证明。
最后,看电影,真的还是要去电影院看。
如果有一天,电影院的电影都不再删减,那就更完美了!
热烈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我认为随着生活物质的提高,当下年轻人越来越追求质量了,看电影便是如此。
以我多年来看盗版电影的经验,总结为三点。
1、3D效果
很多人看电影是为电影院的清晰牛逼的特效去的,比如恐怖片,又如科幻片。现在电影消费群体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的特点便是不差钱,只要您让我爽了。话有点糙,但是是这个理。
2、氛围
现下诸多年轻人生活压力还是蛮大的,如果你是孤单的一个人,你去电影院看电影便是排解孤单,尤其是在深夜,跟电影院的人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震惊!嘻嘻嘻,如果你是俩个人,那就不同啦,是秀恩爱去哒。当然还有全家都去的,那就是全家人的话资啦。
么么哒,暂时不写啦,本人有点小懒哟
最后奉上美图,嘻嘻嘻
电影市场有一些起色,看电影的人是多了一些,但其实还是没有太多。好多人说有钱、有时间了,我觉得倒是不一定。
第一,相比投入,市场起色并不大。国内票房排名第一的战狼2总票房50亿,人均票价30元,全国13亿人,看的才1.7亿。这还是现象级电影,二刷、三刷的不少。流浪地球也是现象级,人均票价40,总票房现在还没到50亿。
第二,价格并不便宜。好多人说是老百姓收入多了,有钱看电影了。90年代,月收入300,电影票5-10块,那现场条件,人山人海,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甚至还有露天的。00年代,月收入1500,电影票20。10年代,月入3000,电影票30。现在4000了吧,票价40。其实电影票没便宜多少。(以上数据以武汉人均收入为例,细节没必要抬杠)
第三,营销做的好,电影院多了,促销活动多了。继银兴、万达等全国建设连锁影院后,很多外资电影公司、网络服务商,房地产投资获利者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也在投资建影院,发展第三产业。现在的影院多如牛毛,设施好、服务不错,还经常在网上促销,各种购票软件打折,让网购的人顺手就买个优惠票看看。
第四,电影大家其实一直在看,但是看片的习惯改变了。90年代都是录像机,好多人到小录像厅看港片的。00年大家都在家看盗版DVD,存了一堆碟。10年网络大发展,迅雷加大硬盘,也是存一堆压缩片。现在,更是各种看电影网站、软件、APP盛行。但是,大家已经不满足家庭级的视觉、音响效果了,相比IMAX、3D,各种丰富的影院服务,看完还能逛逛街、吃个饭,周末散步加释放压力一条龙,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电影消费群体扩大了。过去电影消费以年轻人为主,现在多半以家庭为单位,现象级电影也会群体邀约一起观看加活动。而且如今城市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即便再忙,偶尔释放一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家庭 娱乐 非常注重效费比,过一个周末,相比外出 旅游 、逛公园、打牌喝酒的 娱乐 方式,看电影可能更加轻松 健康 ,成本更低,行程更灵活。
第六,消费习惯变了。90年代刚改革开放,除了吃喝拉撒,家电是大头消费,房子也紧张,没心情在 娱乐 上消费,日子都过的挺紧吧。00年代,家电价格逐步下降,好多人攒钱都为了买房。10年代后,大部分城市家庭房产到手,没买的也不指望了,买不起。刚需的基本家电装修消费也趋于饱和,除了看病就学养老,也没什么其他消费压力,所以即便票价依然不便宜,但还是有闲钱看电影了。同时,网络购物使中间商差价进一步减少,在购物上获得的实惠,愿意消费在 娱乐 方面。
随着国家对医疗、教育、养老方面的进一步改进和投入,对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在第一、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电影及其附属产业还会有更大空间,把中国文化输出向全世界。
电影院越来越火爆与它提供的视听服务和它自带的社交属性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特别显而易见的是电影院可以提供更好的视听服务。
电影院与普通观影的视听差距在普通的2D故事片表现的并不那么明显,无非就是欣赏故事。
可是现在3D,4D影片越来越多,影厅观看所带来的视听体验是普通观影远远无法企及的。一张电影票大多50元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讲每月观赏几部高质量影片完全不会构成生活负担,但是却能带来超值的观影享受,何乐不为呢?
其次,观影渐渐成为一种 时尚 的生活方式,也是很好的社交手段。周末与三两好友一起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喝杯饮料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 时尚 摩登的生活方式。
并且相比与许多其他方式,比如喝咖啡、吃饭,观影过程中因为大家都面对屏幕,不必搜肠刮肚的没话找话,相互之间的社交成本非常低。观影过程十分轻松。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约朋友出来就会选择电影作为 娱乐 项目。
电影院基本上都设在商场,有些人选择逛完街看场电影,有些人观影之后逛逛街,吃点东西。
巴适!
首先,感谢题主的邀请。对这个问题,我来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类:
一、人们为了去看“首映”。一部新出的电影,尤其是大片,必然会先在电影院放映,正常情况下要过上好长一段时间,网上才会有高清版本的放映。加上每部电影放映前,发行公司都会进行大量的宣传,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被这个宣传所吸引,想第一时间看到这部精彩的电影。这种就跟某些影视平台的VIP一样,连载的电视剧,就比别人早看一周,很多人为了这提前的一周去购买VIP服务。
二、约会的好去处。最近不是很流行一句约会方式的话吗?吃饭,看电影,开房睡觉。电影院的氛围很适合情侣约会,灯光昏暗,气氛又不会冷场,所以现在很多情侣约会首选去处,就会是电影院。
三、观影效果。现在电影院的放映厅的显示器、音响设备比以前高端了很多,比如高清大屏幕的IMAX,3D、4D等,再配合上震撼的环绕立体声,那巨大的感官刺激,是在家里面看电影所不能具备的。尤其是一些特效大片,也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感受到。
四、价格的平民化。国家政策的利好,鼓足了老百姓的荷包。让去电影院看电影不在是一种奢侈。除了一下大城市跟特别节日以外。一场电影的票价在30元左右,也是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消遣 娱乐 方式的价格。
好了,就说这几点吧,我知道原因不止这么几点。下面放几张美图,让大家欣赏欣赏。
第一点,自然是 社会 进步的表现,物质生活进步了,精神追求开始提高,毕竟到电影院里看电影比在家看电视消费得多,没有物质发展是不可能的。
第二点,同第一点,同样的故事画面,影院3D等效果不一样,在家看电脑、电视,自然比不上影院效果。
第三点,是经济学家说的,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往往是电影火爆的时候,因为相对于外出 旅游 等消费,电影反倒是相对廉价的消费了。
哈哈,告诉大家一个可以免费看某讯和某酷等网上的VIP视频的方法,非常简单,关注微信公众号:吴英俊先生,可以看全网VIP视频。别告诉别人哈!偷偷的看
个人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去电源元看电影有三个原因:
1、 社会 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消费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而且看电影的票价并不会很高,大概在40元左右,很多人都有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消费能力。
2、现在人们比较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很多年轻人喜欢通过看电影的方式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而且电影院也是年轻人约会比较好的地方,两个人一起抱着爆米花看电影已成为一种潮流。
3、电影的消费群体更为广阔,看电影的人并不局限于年轻人,很多中年人也会选择在闲暇的时间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
你是怎么考虑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交流。
我是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可能是因为没有女朋友吧
感谢题主诚邀!
现代人爱去影院观影,原因可能有方方面面。因为影院市场反馈给我们的票房数据是十分醒目的,可以说是一种大势所趋的形式。但具体什么原因,作为一个以前从不去影院转变到爱去影院的我,从自身出发来说说我的观点。
其一:国民经济不断攀升,造就了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在我国,近些年的 娱乐 产业十分发达。当今 社会 ,做什么都靠营销和宣传。作为 娱乐 圈的宣传手法和手段可以说层出不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不管什么影视作品只要准备上映,就会有各种宣传博人眼球,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引起人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其二:明星效应。 娱乐 圈的繁荣,造就了无数明星,是明星肯定就有喜欢他的粉丝,间接造成了不管什么电影作品,只要有喜欢的明星参演,那么十有八九这些粉丝就会去影院捧场,同时也就带动了影院市场。也会让我们有种现代人爱去影院观影的感知。
其三:影院是一个情侣休闲 娱乐 的好地方。男朋友带女朋友去影院看电影,如果看的是恐怖片鬼片之类的,影院那种视觉冲击和音效冲击是手机上带不来的。所以影院很多时候都是情侣间感情催化剂。
其四:国民收入的提高。去影院看电影不再是年轻人的休闲方式,对于老人和儿童也是种休闲 娱乐 的方式。毕竟生活收入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物质需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最后一点就是对于新电影,现在的自我保护措施非常严谨,不会像前些年那样没上映就盗版横飞。人们支持正版的行动力上在加强,没有了观看盗版的途径,再加上更没几个人愿意等几个月再去欣赏喜欢的影片。所以唯一的途径就是电影院了。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比较片面。
这些曾经世界第一的手游,现在全都凉了
----------------------------------
小雷来提个问题啦,大家最近都在玩什么手游?
是《和平精英》愉快吃鸡、《王者荣耀》五排上分,还是在《火影忍者》摸头村守护木叶?
虽然现在应用市场上的手游多如多如牛毛,但已经不是前几年百家争鸣的局面。
咱们能看到,最受欢迎的几款手游都出自大厂,并且都是社交属性强烈的网游。
毕竟现在生活节奏很快,闲下来就能跟朋友开黑两把的手游,显然更适合时间碎片化的年轻人。
这也导致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已经很少能再看见独立开发者或小众工作室能突破大厂包围。
大多数独立手游一经推出市场,犹如跳水冠军跳进泳池,一点水花都溅不起来。
但把时间倒退回十年前,手游市场可就精彩多了。
那时候智能手机才起步不久,大厂尚未入局手游市场,手机运行内存普遍1G,性能也不足以玩3A手游大作。
但市面上陆续出现了很多可玩性十足的休闲类手游,手游开发者追求的并非极致画质,而是各自的想象力和创意。
今天,小雷就带大家回味一下那些年的爆款手游。
不夸张地说,《愤怒的小鸟》应该是很多小伙伴的第一款手机 游戏 了。
当时小雷上学,就靠着 游戏 过日子,下课几分钟抓紧时间玩,放假更是能玩一整天。
《愤怒的小鸟》的玩法其实很简单,随便找个同学来玩都能轻松上手。
咱们只需要把弹弓上的小鸟往后拉,调整好出手角度,打到右边那些建筑物就能通关。
不吹不黑,这物理引擎和画质,放到现在也是不落伍的。
简单好上手的趣味玩法和优秀的制作,造就了《愤怒的小鸟》的全球大流行。
游戏 风靡全球后,公司又为《愤怒的小鸟》推出了各种衍生版本,比如季节版、朋友版、里约版和星球大战版等等。
其实各种版本的核心玩法都没变,区别大概在于地图和玩法有新的变化。
由于版本太多,小雷当时也懒得逐个下载了。
回过头来,现在《愤怒的小鸟》在国内几乎无人再玩,但里面的角色却成为了热门IP和流行文化。
有专门给小朋友看的卡通片系列。
还有专属的大电影。
甚至还推出正版手办,销量也是一度大卖。
虽然 游戏 没落了,但 游戏 角色已经成为全球喜爱的大IP。
不过,小雷要提一句,如果想重温这款经典 游戏 ,还是去找找开发者原版叭,别再应用商店下了。
因为,在应用商店搜到的《愤怒的小鸟》已经被完全“本地化”, 游戏 中会出现各种烦人的广告。
还没过第一关,你可能就会被烦人的广告搞得心态崩溃。
除了《愤怒的小鸟》,最让小雷印象深刻的就是《神庙逃亡》系列了。
当时热门到什么程度呢?班上的同学几乎人手一个,一到下课时间就拿着手机扭来扭去。
没错,这 游戏 真的是靠扭手机来跑酷的,这或许是第一款利用重力传感器来操作人物的手游。
由于《神庙逃亡》还有“跑分制”,逃亡之路没有终点,跑的越远分越高,激起了不少玩家的求胜欲。
当年无数玩家熬夜跑步,只为刷到尽量高分,第二天能跟好友炫耀。
当然,这刷分之路是总是伴随着不断重开, 游戏 上瘾的地方就在于玩家越挫越勇。
发行不到三年,这款 游戏 就超过了10亿的下载量,还是在 游戏 没大量打广告的情况下做到的。
什么叫真正的手游巅峰啊?
在火爆全球后,开发者乘胜追击,推出《神庙逃亡2》。
后来连迪士尼都找上门跟他们合作,电影《魔境仙踪》和 游戏 联合推出《神庙逃亡:魔境仙踪》。
自己喜欢的 游戏 加入自己喜欢的电影元素,对于迪士尼粉丝来说,简直是双厨狂喜啊。
不过这款 游戏 的后续,貌似比愤怒的小鸟要凄凉得多。
由于玩法固定,玩家玩久了都会腻,即使制作团队一直在推出新地图和新元素,依然没能阻止 游戏 跌落神坛。
现在小雷想起神庙逃亡,也只记得它曾经是一款爆款手游。
嘿嘿,大伙以前没少玩《水果忍者》吧。
如果问小雷这 游戏 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大概就是 -- 解压。
游戏 无需任何学习成本,玩家要做的只是砍水果。
当年无数玩家的手指化身无情利刃,在屏幕“唰唰”砍各种水果,还伴随着令人舒适的动效和切水果声音。
每一波连砍所得的分数都是 游戏 对玩家的恩赐,只要避开炸弹,我们就是最强的水果忍者。
里面还会随机出现有特殊效果的水果,比如减慢其他水果速度的冷冻香蕉。
在这减速期间,玩家可以趁机切个痛快,完成刷分。
那么,这款简单又上头的 游戏 ,在当时获得了怎样的成绩?
小雷查了一波, 游戏 发行仅仅两年就超过3亿销量,当时美国有三分之一的iPhone用户安装了这 游戏 。
直到2015年,这 游戏 已经拥有超过10亿下载量,增长有点恐怖...
不过,当时国内手游行业有一股很不好的风气,喜欢盗版抄袭。
《水果忍者》就是被国内一些小作坊抄得裤衩都不剩了。
瞧这劣质的画质和水果模型,小雷看了半天,愣是看不出是啥水果...
而且盗版往往加入很多诱骗用户点击的广告,体验本来就差了,还要被广告干扰,多笋呐。
至于《水果忍者》为什么被淘汰,小雷觉得根本原因依然在于工作室的后续创造力不足。
工作室在16年推出VR版后,让老玩家们激动了一会,但后续再也没有推出能让玩家觉得新鲜的玩法或作品。
吃了几年老本后, 游戏 的热度被吃透,玩法新鲜度也被耗光,最后给自己盖上棺材,平静躺尸...
相比小雷以前所聊到的 游戏 ,《植物大战僵尸》是可玩性最强的一个。
玩家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植物的合理放置,阻止僵尸大军的入侵。
如果一顿瞎放,不仅抵御不了僵尸,还会把自己本来就不多的“种植面积”浪费,被僵尸大军抄家。
由于植物和僵尸种类都非常多,所以 游戏 的变数与丰富性也比其他手游高得多。
这种略带策略性,又不至于太烧脑的 游戏 ,特别适合无聊的时候玩。
后来制作团队甚至推出Windows、Mac OS、Xbox 360、Android和iOS多个客户端,实现全平台覆盖。
这么好的 游戏 ,偏偏又遇到了转折点。
2011年,EA看到了《植物大战僵尸》的前景,花了7.5亿美元去收购。
也是从这里开始, 游戏 沦为了EA的圈钱工具,后续的作品都带着浓浓的商业气息。
比如针对国内用户推出的 《植物大战僵尸长城版》,动不动就要咱们付费内购。
跟国际版完全是两种待遇,各种作死的操作,让植物大战僵尸逐渐消失在中国市场。
怎么说呢, 游戏 是真滴好玩,但EA也是真滴作死...
小雷发现,十年前那些火爆全球的 游戏 ,现在都不见人影了。
那个时代,确实处于手游的萌芽期,只要制作团队能把 游戏 做得简单好上手,画质不差,基本都能获得玩家的青睐。
可惜咧,固定的玩法很快就会让玩家们感觉枯燥乏味。
即使制作团队一直在更新,小雷看到的也只是“吃老本”式的小改动,生怕步子迈大了扯着蛋。
你不进步,人家可就抓住机会了。
毕竟,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讲究“互联”。
《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等大厂手游就是借着用户的社交需求强势上位,成为国内最火的手游。
这波啊,这波是被人趁虚而入,可是小雷细想, 自己不求进步,终究会被对手追上。
这道理放在任何行业都一样的嘛。
----------------------------------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