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不是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怎么做的)
时至今日,我们提起台湾,就不得不说起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将荷兰人赶出台湾,为我们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明末清初,明朝末期国家变得混乱不堪,郑成功作为明朝的忠臣,他也带兵在明朝灭亡之际做出过贡献,不仅拿下了浙江的舟山,而且在广东揭阳也取得了胜利。
清军在入关后,明朝宗亲和文武百官退守南方重建朝廷,并建立了南明政权,郑成功当时活跃在福建沿海地区,同样奉南明为正统。
郑家军不善陆战,善水战,郑成功曾在1660年的厦门战役中,歼灭清军水师4万余人。但在陆地上与清军交战时,就没有太多优势。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郑成功发现自己需要一个稳固的后方,当时厦门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几万士兵的后期补给了,在经过反复商量之后,郑成功决定收复当时已经被荷兰人占为殖民地的台湾,将台湾作为自己的后方根据地。
于是在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他找来从台湾逃回来的百姓,了解当地的地形、军队部署情况等,然后建造船只。在准备就绪后,就从厦门开始向台湾出发,中间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但郑成功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荷兰人完全赶走了,彻底收复了台湾。
在收复台湾后不久,郑成功就去世了,当时郑家军虽号称十几万,但实际人数远远达不到这个数量。据推算,当时郑家军只有三万或五万人,这么少的军队数量,为何能抵御清军动辄几十万的大军呢,并且还与清朝抗衡了二十一年?
第一,便是清朝的内乱问题
郑成功收复台湾,正巧面临清朝顺治帝驾崩,8岁的康熙帝登基之时。康熙登基之前,清朝内部就已经出现了争夺皇位的情况。多尔衮与豪格的明争暗斗,让朝廷混乱不堪。好不容易等到康熙登基,之后又出现了鳌拜专权。等康熙长大后,就开始琢磨如何除掉鳌拜。除鳌拜用掉了好几年的时间,简单整顿之后,又开始平定三藩等事,反正康熙前期一直没闲着,这时候他也无暇顾及台湾的事。毕竟古时候的交通没有如今这么方便。现在到台湾,也就一张机票的事,在古代,那就得花个一年半载的时间了。
康熙智擒鳌拜
第二,清军不善水战
满清是游牧民族,骑兵最厉害,擅长平地作战,在入关后攻势很猛,很快就占领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水战绝对是满清的弱项,更何况到台湾就必须坐船去。反观郑家军这边,他们都常年在海上作战的人,水性十分的好,台湾的地形又易守难攻。所以,在清军在没有练出来足够强大的水军之前,是不会贸然进军台湾的郑家军的。
在康熙二十年,当清朝内部已经稳定,三藩也基本平定了,这时候康熙就有时间来处理台湾问题了。也恰巧的是,这次轮到郑氏集团内部出问题了。台湾的延平王郑经去世后,其年仅12岁的儿子郑克塽继位,但此时郑氏集团的大权已经落入权臣冯锡范手中,冯锡范既没有容人之量,也没有政治才能,他执掌大权引起很多台湾老臣的不满,政权也很不稳定。
康熙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在福建重新组建水师,并任命施琅为将。水军组建成熟之后,就开始向台湾进军。郑克塽没有抵抗多久,就率众人投降了。自此,台湾也被纳入了清朝的版图。
郑家军能抵御清军二十多年,与满清当时的内乱有很大关系,并且清军不善水战,只能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做出行动。郑氏集团的覆灭也与郑家军自身堕落有关,从郑成功死后,郑氏集团的继承人就一代不如一代,并且也开始出现内部矛盾,最终被满清抓住机会,将其一举攻克。
郑成功雕像
在如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要比康熙平定台湾更有影响力,是因为清军与郑成功打得再激烈,那也属于内战,康熙平定台湾就属于解决了内部斗争,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康熙结束内乱,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的功绩。但荷兰人将台湾作为殖民地,那就属于侵略了。郑成功打败荷兰人,成功将殖民者赶走,在国家对外战争角度来看,那肯定属于民族英雄了。所以,郑成功收复台湾也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