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权谋历史科幻皇家日常哪一款能带历史剧走进新时代
文 │ 二零七
年初,《大秦帝国3》回归、《大明王朝1566》复播,令各界对历史正剧回春寄予厚望,不想短短几个月后,两部当红偶像加盟的“历史剧”还是犯了剧情天雷、细节硬伤等老毛病,招致一波波差评,再次引发了一轮关于历史剧的讨论。
观众吐槽“伪历史剧”的时候,到底在吐槽什么
在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我国,历史剧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存在发展与壮大是必然。历史剧,顾名思义,从历史角度出发,对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既定事实,进行一定比例的艺术创作,而这比例的不同,划分出了正剧与戏说两类气质迥异的作品。
二十一世纪初,内地小荧屏曾涌现一批优质的历史正剧,如《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等,细节考究,立意深远,色调古朴,诸多老戏骨演绎出了精彩的朝堂纷争。
而戏说类一度是港台的专属,元素丰富、娱乐性强,如九十年代的《戏说乾隆》、《还珠格格》等。
后来内地也推出了《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带有轻喜剧和传奇色彩的戏说历史剧,不过编剧功力深湛,虽然是戏说,但其中对于官场、对于人性的一些描写亦能做到针砭时弊,得到老百姓的喜爱。
然而热播意味着跟风,跟风则意味着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后来更有《宫锁心玉》等热播剧带起的穿越风潮,将现代三角恋搬到宫廷背景下。
而到了网络IP时代,一方面,不断有仙侠奇幻等新类型出现,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架空背景的网络小说被安插到各个真实朝代,由不同的班底上演同一套白莲花蜕变成腹黑女的故事,基本都是走“黑红”路线,享受着吐槽带来的热度。
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坚持正剧路线的《大秦帝国》系列反而成为了一股清流,令人心向往之,适合拿来洗洗被阿宝色和韩式平眉毒害的眼睛。
历史剧需要娱乐性吗?自然是需要的,电视剧毕竟是一个面向市场和大众的产品,而且要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即便是有口皆碑的历史正剧,也有“六实四虚”、“七实三虚”的说法。一味追求真实还原,可看性与影响力难免会打折扣,曲高和寡并不能形成对市场的强势引领。
不过,以实际情况看,国内大部分“历史剧”尚不足以讨论这个问题,毕竟它们不仅与真正的历史剧存在聚力,作为一部普通的古装剧看,也存在重重问题:制作粗糙、台词低幼反智、情节单薄且套路化,格局狭小。为帝王将相YY出一段感情,演绎“霸道将军/皇帝/诗人爱上我”的戏码,还美其名曰还原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实在是很令历史爱好者们寒心。
诚然,粉丝可以辩解,这些剧并不是正剧、故事纯属虚构,或者看电视剧就是图个乐,但毕竟戏说不是胡说,基本的底线不容逾越。一些在前期宣传中自诩“大制作”“正剧范儿”的作品全靠主演的演技(或颜值)化解情节的尴尬,而且除了演员本身没有其他看点,粉丝与片方甚至还在强行挽尊,不是行业病态是什么?
打造网络爆款,高规格历史剧大有可为
坦白说,历史剧近些年之所以屡屡被推上风口浪尖,跟网络的发展分不开。放在过去,再天雷滚滚的剧情,播了也就播了,许多当年的剧现在看起来也是三观一言难尽,而现在,社交媒体和弹幕让观众能够实时交流,意见领袖的评价能够更快扩散,营销难以掩盖真实的舆论。
水军和喷子固然是存在的,但无可否认的是,一批眼界广、要求高的观众已经迅速成长起来,正是他们把《大秦帝国》、《大明王朝1566》还有曾经的《北平无战事》等在电视平台遇冷的历史剧推上了“网红神剧”的宝座。
这些神剧并不包含近些年影视圈的热门元素——大IP、小鲜肉、二次元,而是以制作精良、演技精湛、家国情怀为特性,正剧气质浓厚。没错,这一类作品看似是中老年男性的审美趣味,但放到网络上屡屡有奇效(《人民的名义》的爆红,也是一个很好的注解),反过来也给历史剧的创作指出了一条道路,即返璞归真,质量提上来,态度摆端正。
众所周知,付费观看、精品化、电影质感、美剧模式成为近几年剧集产业的关键词,在资本推动下,大剧的投资记录在不断刷新。手握几个亿,怎么花才最理想?大制作科幻至今无法在国内落地,仙侠奇幻大IP似乎从去年也连连失效,倒不如试试打造一部质感细腻的高规格历史剧,毕竟这才是国内团队最擅长、硬件设施最齐备、观众也最容易接受的。
不仅国内如此,高规格历史剧也早就是HBO、Netflix、Hulu等几大海外付费平台的选择,年初打败《权力的游戏》、夺得金球奖的《王冠》,就是Netflix启用电影班底打造的一部历史剧,可以说高投入、高配置、高口碑、高回报,值得拥有。
那么问题来了,历经二十几年浮浮沉沉,正剧有口碑,但收视情况并不理想;戏说类、传奇类虽然更能吸引观众,但质量与深度越来越欠奉,究竟怎样的历史剧才是新时代、新平台所需要的好故事?
可以肯定的是,传统正剧是其中一种,但绝不会是历史题材爆款的唯一打开方式。如果能够切实反映历史风貌、文化内涵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有所反思,主角是小人物或虚构人物又有何妨?
纵观未来两年待播及待拍项目,历史剧不在少数,《琅琊榜》要出第二季,《康熙王朝》将迎来翻拍。欢瑞继《大唐荣耀》之后,还要推出讲述唐太宗李世民与名臣魏征的《天下长安》,据悉该剧投资五亿,剧本打磨近十年,还有影帝张涵予加盟出演。
《如懿传》、《赢天下》、《独孤皇后》、《皓镧传》、《延禧攻略》等一系列偏传奇色彩的女主戏自不必说,还有从男性视角切入的《军师联盟》(司马懿)、《霍去病》、《帝国传奇》(恭亲王奕)等。
其中也不乏一些脑洞大开的作品,如马伯庸的“历史可能性小说(情节与史实紧密结合,遵循历史脉络,但提供不同的可能性)”改编剧《三国机密》、《长安十二时辰》等,特点是用历史背景包裹类型化故事,并融入时代精神,兼具科普性与可看性。
另外还有一些纯网平台播出的历史科幻剧,如《寻秦记》(讲述宇航员项少龙在“星云”号事故中遭遇黑洞,穿越回到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的中国,卷入质子回秦和各国权臣阴谋诡计中的传奇故事)、《天意之秦天宝鉴》(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秦末汉初时代遭遇的科幻时空,对秦始皇、刘邦、韩信、张良、项羽等历史人物加入了科幻想象进行重新塑造)。前者已经有一部TVB版珠玉在前,而后者属于之前少见的混搭类型,原著是国内科幻小说中的经典。
这样一看,新型历史剧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注定要有人欢喜有人忧,当然,骨朵更希望其中能诞生一两部立意新颖、格局宏大的优质作品,让国产历史剧跳出口碑收视无法兼得的怪圈。
《山河月明》的故事主线符合史实,像这样尊重历史的历史剧还有哪些?
除了《山河月明》以外,还有《贞观长歌》,《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等,都是制作精良,剧情符合史实,尊重历史的剧集。有时间的话一定不要错过,这可是现在的很多电视剧都是比不了的。
《贞观长歌》这部剧讲述了唐王朝李世民刚刚登基的时候,内忧外患下的唐朝所发生的故事。有讲到李世民受的卞桥之耻,也有皇家子女的儿女情长,当然也有历史剧少不了的明争暗斗。不过剧情叙事还是非常饱满的,同时剧中人物的服化道也是很符合唐朝的服饰,拍摄出来的场景还原度也很高。对一些唐朝名将,比如李骥、李靖、张宝相的塑造也是很不错的。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也添加了一些戏剧张力,让人们看起来也不会那么枯燥。
《康熙王朝》则是按照历史的进程,讲述了千古帝王康熙,在登基以及亲自掌管朝政以后的点点滴滴。康熙在孩童时期就被推举为皇帝,在懵懵懂懂中渐渐长大,懂事,然后一步步的掌握属于自己的政权。虽然剧中主要表现的是康熙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的帝王,但是剧中几乎没有出现康熙和嫔妃你侬我侬的戏码,所有的剧情都是围绕康熙这个人的野心展开的。展现的都是帝王的权谋,以及开疆扩土的王者气息。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吸引人一遍一遍的去刷这部剧吧。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讲述故事的视角不同,现在很多电视剧都是讲述的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但是这部剧截然相反,它立足于明朝的统治阶级,然后讲述了上层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所以观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一定不能用咱们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去看,不然会一头雾水。
盘点零差评的古装权谋剧:和榜首比《庆余年》根本不够看,你知道是哪部吗?
第一部:《大明王朝1566》里面写权谋斗争也比较多,这部剧讲述的是嘉靖三十九年发生的事情。皇帝朱厚熜(陈宝国 饰)虽然练道修玄二十载,但却始终牢牢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不动声色地观看着朝中主要两派势力明争暗斗。
这两派势力一方是奸臣严嵩(倪大红 饰)和其儿子严世蕃为首的奸臣势力,专权乱政,引起了地方各级官员的不满;另一方是以裕王及其幕僚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一心要铲除严嵩奸党,“倒严”之声喧嚣甚上;宫中太监、地方官员纷纷上阵,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朝廷到地方官府,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血雨腥风。胡宗宪、海瑞等干实事的官员处处受制,举步维艰。
清官海瑞(黄志忠 饰)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忠臣良将与乱臣贼子纷纷登上了当时的历史舞台,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权谋斗争和官场大绝杀!
这部剧场面宏大,编剧讲究。演员演技在线。由吴秀波主演。历史题材,讲述了军事家谋略家司马懿身在曹魏政权中的纠葛故事。
第二部:《琅琊榜》《琅琊榜》是以情义复仇为主线,通过主人公梅长苏的谋划和精巧布局,逐步将萧景琰从默默无闻的靖王到靖亲王、再到皇太子,以稳固的朝中人心所向获得了对梅岭冤案的重审、重判和昭告天下,使赤焰军谋逆罪名得以昭雪、使屈死的冤魂得以告慰。
小说对有情有义的人性做了赞美,对无情无义的卑劣行为进行了有力地抨击。而此后能超过《琅琊榜》的电视剧在我看来目前很少。
第三部:《雍正王朝》电视剧拍得非常好,剧情紧凑,不但没有拖沓,而且还有很多不言而喻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就如其他人评论说的康熙在的前二十集非常精彩,后面雍正即位后许多地方跪得比较莫名其妙。但是瑕不掩瑜,真的很精彩很经典。
优秀的导演、编剧、演员以及原小说打底,共同打磨出了一部丰碑式的历史正剧。自播出后就被无数后来人模仿和借鉴,可惜的是成品少有精品而多是糟粕,到如今来看它依然让人高山仰止。
第四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剧情紧凑,气势恢宏,古朴大气,演技剧情服化道通通在线,太多的老戏骨,简直是一坛坛精彩各异的老酒,由于是前有三国演义、三国志文学小说电视剧的对照,很多人指出这部剧不尊重历史,可是这部剧的定位本来就不是历史剧啊。又有人说你不尊重历史也行啊,可以根据三国演义拍,可是为什么呢?前人可以编出一本三国演义来,现代人为什么就不能编出另一种三国故事呢?
尤其是从一个辅助曹魏一统三国而最终夺取政权的司马家族视角,将历史的深度、高度都进行了令人震撼的假设和拓展,我觉得历史剧就该如此!也是非常值得看第二遍细细品味的历史剧。
第五部:《庆余年》其实,这部剧热播之初,我并没有太多关注,而是后面在某音上看到"范闲背唐诗三百首"的片段,吸引进去的,一看不可收拾,剧情很新奇,脑洞大开,烧脑剧情,剧情很紧凑,说是穿越又不是,无法定义。
张若昀演的范闲幽默风趣,鸡腿定情,师徒互相下毒,还有郭麒麟搞笑的情节很吸引人。另外,吴刚、陈道明、田雨等老戏骨的陪衬同样使得剧集看点十足。如果一次性拍完就好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