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周喆此举是在敲打贺元常他有意通过南征来掣肘秦老北伐
电视剧《赘婿》中皇帝周喆的形象就是一个昏庸的君主,贪图享乐不理政事,而秦老一直要求北伐,可以说他心中很不爽啊,所以在谋取平衡之道,也就是利用贺元常的地位,去打压秦老,使朝中达到平衡的局面。
秦老想北伐,有贺元常掣肘,贺元常想一家独大,有极具威望的秦老在,他周喆就可以踏踏实实养养花,溜溜鸟啊,打什么仗啊,这就是周喆的真实想法。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周喆虽然昏庸,但不代表他是一个蠢蛋啊,人家也是从小就被当作储君培养的,搞权谋,控制朝臣的手段还是有的。
别以为一直都是贺元常把周喆玩在手心上,他周喆也是要掌控贺元常于手掌之上的,别忘了贺元常权势再强也不可能造反,自立为王,贺元常只能依靠于周喆的皇权,这是贺元常的弱点。
《赘婿》最新剧情中,贺元常不是进宫觐见周喆吗?可是他在宫殿外站了很久,等到周喆尽兴了,追着嫔妃跑出来,周喆才看到贺元常,周喆还一脸无辜地说,怠慢贺元常了,如果只把周喆看成一个酒囊饭袋,那么你就把他想简单了。
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当时的周喆有没有心情玩乐,他没有啊。
一面是秦老力主北伐,周喆迫于朝堂局势,已经下诏出征了,这是他改变不了的,一面是武朝重镇霖安附近,有大批山贼,已经影响到了霖安的安全,可以说这两件事都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啊。
他的确是贪图享乐,但是他也明白,他的安乐是建立在武朝没有大事的前提下,这一方面是秦老对外战争,一方面是内乱已生,他哪有心情安心地玩乐啊,这两件事不解决,他心里不安啊。
所以说才有他玩乐被贺元常撞见的一幕,他也不傻,自己下诏北征,贺元常肯定回来找自己的,因为以贺元常为首的势力集团,是不希望北征的,他们主打和谈路线,那样的话,他们既可以在朝堂之上掌握权柄,也可以从岁布生意中谋利。
这一点《赘婿》中周喆是明白的,所以说,我个人认为,他就是故意让贺元常在宫殿外等着的,而且必定是等了很久,这就是敲打贺元常啊。
周喆需要让贺元常明白,他是皇帝,贺元常的权威都来自于他,在周喆眼中,什么太师不太师的,只不过是他手下的一条狗而已,贺元常需要按照周喆的意思办事才可以。
当然,周喆这么做,也是告诉贺元常,他这个皇帝,只想过安稳日子,北伐他没兴趣,霖安的动乱他很在意。
所以说《赘婿》中周喆和贺元常有过一段促膝长谈的画面,大家可以看看那个时候,周喆是个什么状态,已经不是什么只贪图享乐的天子了,他直接说出了北伐的事情。
周喆的话里话外都是在说,他不想北伐,周喆想接着南方霖安附近有大量山贼作乱的事情,来拖延秦老的北伐大计,本来早朝堂上商讨北伐事宜的时候,周喆就希望借着贺元常弹劾秦老的事情,拖延北伐。
只不过被秦老自己主动请罪的举动所阻,如今他当然希望以南方山贼作乱为由,把主力部队部署与南方,也就是让剧中设定最为悍战的董将军南征,这样的话,秦老北伐的计划只能延缓。
这就是周喆和贺元常谈话的意图,他希望贺元常明白自己的意思,并且在朝堂之上支持自己的意图,贺元常这个老狐狸自然明白了,明确表示,国就是周喆的家,周喆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说到底,周喆就是想过安稳日子,内乱他重视,北伐他无意,而贺太师呢?就是一个贪权贪财之人,两人可谓是一拍即合啊。
所以说,周喆就是想利用南征方天雷,来掣肘秦老北伐,可以说如果方天雷没有攻下霖安,那么董将军南征的行动,必然会很漫长,周喆有太多的办法让大军停留在南方,这样的话,秦老北伐也就失去了最佳时机。
只是说令《赘婿》中周喆想不到的是,霖安被攻陷了,守军死伤殆尽,这样的话,他就坐不住了啊,毕竟霖安是武朝重镇,又有秦老建造的最大军需仓,还有大量火药火器,这要是丢了,武朝必然大乱。
所以说,当听到霖安城陷的时候,周喆想都没想,直接下旨出兵,本来他和秦老还在争董将军,如今不用争了,秦老想要北伐,必须保证武朝没有内忧,周喆想过安稳日子,也必须平定内乱,两人的目的是相同的。
总之,周喆是昏庸,但他也是习得了权谋之术的人,不要太看轻他。
如何评价《赘婿》中秦嗣源这一人物?
《赘婿》全书里,描写秦嗣源的笔墨不多,但秦嗣源是对宁毅最好的侧写,因为他失败了。秦嗣源这个人,跟一根筋的李纲不一样,他有手腕。
一个离开朝堂多年的老人,因为黑水之盟背负了许多年的骂名,一旦起复,就执掌一国相印。麾下宁毅、成舟海和闻人不二,哪个都不是任人揉捏的善茬。密侦司,那是什么机构?情报特务机关。能够掌控这种机构的人物,没几分手腕怎么行。但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秦嗣源的手腕,要做他想办到的事情,还不够。
秦嗣源能忍,又不能忍。如果不是金国崛起,背了黑水锅的秦嗣源或许会做一赋闲老翁,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但黑锅能忍,灭国之危却不能不救。所以秦嗣源,又复出了,想要试试能不能从比辽人更强大的金人手里抢下武国的国运。复出后的秦嗣源,一直有一种危机感存在,仿佛听见武朝灭绝的倒计时一样,他必须强硬、他必须紧迫,时间很紧,他想要给武国立起当年就没有的脊梁骨,他招来心存疑虑的宁毅,他拦下想要奔逃的皇帝,他守住摇摇欲坠的京城。
但这武朝终究不是——至少不止是——秦嗣源的武朝,它也是临阵脱逃的童贯的武朝,是不动声色的蔡京的武朝,是富贵相公的武朝,是“帝王心术”周喆的武朝。
秦嗣源被列为奸臣,毫无远见的群獠对他手中的权柄虎视眈眈,他的长子受困孤城死了,他被游街。
秦嗣源心里有把刀,武朝却没有那只握住刀的手。数以十万计的军队,凑出来,不容易。但在女真铁蹄下,不过是溃败快慢的问题。
《赘婿》第六卷的结尾,宗师再见;第七卷的结尾,群龙无首。
武朝生了病。
面对金人山海压覆的攻势,天下敬仰的武道宗师周侗想要救武朝,带着一群习武之人去刺杀金朝将领,失败了,于是周侗死在了刺杀行动中;西军名将种师中想要救武朝,失败了,西军败灭,种师中死在和女真人的对阵中;右相秦嗣源也想要救武朝,守住了都城一次,却守不住人心。
若有人心,何至于被区区一个天师郭京骗开了城门?
郭药师救不了武朝、郭京救不了武朝,蔡京童贯之流当然救不了武朝。
然而,就像周侗、种师中一样,武朝这个病,秦嗣源也救不了。
于是,秦嗣源死了。
于是,拴住宁毅的最后一根锁链不复存在。
于是,武朝的皇帝连同大半江山做了陪葬。
武朝欠了债,要用命去填。武人手里有刀,世道不行,就要杀道理。
“秦老啊,回头想想,你这一路过来,可谓费尽了心力,但总是没有效果。黑水之盟你背了锅。希望剩下的人可以振作,他们没有振作。复起之后你为北伐操心,倒行逆施,得罪了那么多人,送过去北方的兵。却都不能打,汴梁一战、太原一战,总是拼命的想挣扎出一条路,好不容易有那么一条路了,没有人走。你做的所有事情,最后都归零了,让人拿石头打,让人拿粪泼。您心中,是个什么感觉啊?” 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那儿,想了一阵。
“老夫……很心痛。”他话语低沉,但目光平静,只是一字一顿的,低声陈述,“为来日他们可能遭遇的事情……心如刀绞。”
那立恒呢?……
“嗯,我为一路走来牺牲的人,努力过的人他们已经遭遇的事情……心如刀割。”
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里,心负道义的大儒秦嗣源死了,杀道理的心魔宁毅活了下来。
《赘婿》中的贺太师,总是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结果只是跳梁小丑
在许多古装影视剧中,太师这个角色大部分都是反派,《赘婿》中的贺太师也是如此,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三侠五义》中的庞太师庞吉,《水浒传》中的蔡京,字元长,而贺太师就是叫贺元常,所以才有贺太师原型就是蔡京这种说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太师到底是个什么职位,这个官名是始于商朝,在周武王时期,太公也成为太师,后来以太师、太傅、太保称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并无实际的职权,用现在的话来讲都只是虚名,就好像浮云一样。
那为什么许多古装影视剧中,都是太师在“兴风作浪”呢?因为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统治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徽宗废除了原有的三公,以太尉、太傅和太保为三公,这次可就不是浮云了,担任太师的蔡京权力“总治三省”,号称“公相”,比当时的左相地位更高,权力更大,结合电视剧《赘婿》来理解,就是贺太师比秦嗣源地位更高,权力更大。
所以在电视剧《赘婿》中,皇帝周喆器重贺太师是高于秦嗣源的,毕竟是从小陪太子读书的老师,两人之间的亲密度也是理所当然的高于秦嗣源,所以每次秦嗣源要出兵,周喆都是等太师来了才做决定。
之前《赘婿》的评分一直都是7.1分,自从28集之后一路下跌,目前已经到了6.7分,我觉得跌的这分数,部分原因就在于皇帝周喆和太师贺元常身上,这两个角色太过于鸡肋,一直以为周喆器重太师,只是为了平衡秦嗣源的势力,背后一定有自己的权谋,谁知道他就是真的怂。
钱波饰演的贺太师,这个角色也是非常失败的,从第一次出场开始,就给人一种最后大BOSS的感觉,特别是给了好几次钓鱼的刻画,一副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样子,误让观众们以为他是真的在“钓鱼”,背后一定有着一个“惊天大阴谋”,谁知,其实他就是一个跳梁小丑,仅此而已。
贺太师作为两国之间的“谈判专家”,硬是还把秦嗣源给搭了进去,特别是两人在轿子里面那一段对峙,还在继续给人一种贺太师有阴谋的感觉,结果到了靖国之后,他就一脸奴才相,在武朝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威严彻底全无。
面见靖国皇帝之后,继续一脸奴才笑,结果却被告知武朝二十万大军已经在门口了,你还过来议什么和?
前面铺垫了那么多,以为贺太师是收了靖国的好处,借议和之名来除掉秦嗣源,自从贺太师这一刻变脸开始,就发现原来他只是想两国不交战,每年向靖国进贡,他可以从中捞些油水,一个权倾朝野的贺太师只是为了多卖些布匹而已,就这?
接着直接被靖国皇帝的护卫在后面手起刀落人头落地了,还要被挂在行谷关城门上面示众,爱好钓鱼的贺太师就这么仓促的下线了,搞了半天他就是真心想要议和。
然后是宁毅、陆红提、周喆进来了,周喆还特地回头看了贺太师的尸体一眼,并且一直很淡定,按照他的人设,看见自己最器重的贺太师,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砍头了,不是应该表现出惊恐害怕的样子吗?可是他就回头只看了一眼而已,什么都没有说。
周喆跟宁毅前来靖国的营地,也是被许多观众吐槽,在两国交战的情况下,周喆居然还敢过来这里,是非常不符合逻辑的,属于剧情硬伤。其实《赘婿》自从进入家国线之后,剧情就没有在江宁好看了,有剪辑方面的问题,也有导演把控节奏的缺失问题,在许多方面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儿戏。
所有这些都是导致后期评分下降的原因,现在只能超前点播,估计到了下个星期正常播出之后,评分还会降低。前期严重脱离原著小说剧情,后期又想方设法向原著靠拢,导致前后部分割裂感十分严重。
我觉得如果把片尾的BOSS设定在贺太师身上,或许会比现在的观感要强许多,毕竟前期都铺垫那么多了,一般影视剧的工具人至少还能带领剧集发展吧,可贺太师这个角色,几乎连工具人的作用都没有发挥出来,江宁收布匹那一段,也都是他的手下在操控。
并且这次钱波饰演的贺太师,被弹幕经常吐槽:看上去像个太监,看见他出场就直接快进。钱波是一名戏剧系出身的演员,这一类演员的演技功底是非常强的,但是往往就存在一些用力过猛的表演方式,在有一些剧集里面角色跟演员自身形象比较贴切,看着就没毛病,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水伯,还有《非常目击》里面的白卫军,这两个角色有些类似,都是为了孩子。
最关键还是贺太师这个角色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更加没有任何意义可有可无,总之《赘婿》这部剧的败笔就是权谋线剧情崩塌了,很多人觉得这个编剧只会写言情,不会写朝堂故事线,所以朝堂线的几个重要人物,皇帝周喆和贺太师都没有刻画好,那个李相也是遇事只会大吼大叫,把所有朝堂线的人物跟江宁的配角人物作对比,就非常明显了。
记得当时《赘婿》刚开播的时候,许多人都预测这将会是开年第一部爆款剧,确实这部剧一直比较火,但是还是重复了一些剧集高开低走的老路,最后几集收尾有些过于潦草,很多剧集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导演编剧们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相信才会带来更多的高分剧集。#赘婿#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