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改编开口说英文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武则天你看吗
有外媒报道中国武则天的故事将被拍成英语电影《武则天》,由“雨人”编剧执笔,将从西方视角解读武则天。而且这个武则天是说英语的哦。外国改编中国题材的电视剧常常是网友们的一部分茶余饭后的谈资,例如越南版的《还珠格格》,似乎从这里面能够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中的独一无二。此次消息传出来以后,网友们的关注点也是集中在几版武则天题材的电视剧。
毫无疑问,在网友们心目中目前能够将武则天这个人物诠释的最好的便是刘晓庆演过的第一个版本《武则天》,相比较只知道谈情说爱,傻白甜是其最大的武器的范冰冰版武则天,刘晓庆的版本似乎更符合了网友们心目中武则天的形象,从少女的天真与进取,再到进入感业寺中的迷惘,从再次进宫的妩媚心机,到最后听政时期的手段老辣,刘晓庆版的武则天将武则天这个人物的成长演绎得毫无违和感,再加上毛戈平团队的帮助,将武则天少女时期的娇俏动人展现得淋漓尽致,完全掩盖了刘晓庆本人的真实年龄,不会有刘晓庆后期在《隋唐英雄》中扮演少女欧阳飞燕的突兀之感。
早期的历史剧并没有重视戏说这一方面的发展,当年的历史剧虽然在服化道等各方面条件相较简陋,但是制作团队却努力的在这其中突出历史剧该有的历史感,从大处尊重史实,在小处戏说。但今年来历史剧对这一原则的要求似乎淡化了许多,一部分影视剧开始注重在历史背景下进行虚构创造,武则天也难以幸免,从屈原再到武则天,影视剧对于历史人物的演绎似乎更加偏向与展现他们与异性同性之间的人际关系,例如贾静雯版本的武则天中则是虚构出来一位李建成儿子李君羡并与女主武媚娘是初恋关系,再加上李治,三人围绕着玄武门之变展开一段爱恨纠葛,而影视剧中武则天的形象也因此开始变得纯洁无暇,以此来符合大女主戏中女主角完美的形象。
而也有网友们认为在《大明宫词》中归亚蕾饰演的武则天既是帝王,也是母亲,君临天下的背后心怀的也是对子女的一丝关怀。在目前讲述武则天故事的几版电视剧或是有武则天出现的电影中,武则天往往给人的形象是一位政治手段老辣的无情帝王抑或是一位心地善良被命运拉扯的后宫妃子,前者重在心机谋略,后者重于宫斗。
此次国外翻拍武则天题材虽让人感觉有些不伦不类,但是比之国内既有的对于武则天形象的塑造,或许在国外致力于塑造武则天智慧的、具有现代精神的女性形象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除却传统视角的对武则天形象的表达,武则天这个人物身上还有着什么性格特点。
国外改编中国题材也并不是没有精彩出色的影视剧,不论是在故宫实地拍摄的《末代皇帝》,还是迪士尼的《花木兰》,抑或是展现了广西风土人情的《夜莺》,西方视角的解读往往能够给中国题材的影视带来更多的活力,不同视角的表达之下或许是文化的差异,但也有可能是历史的另一种解读。
武则天在国外影视团队的解读之下所要展现出的具有现代精神的女性形象究竟是个什么鬼?我们总要拭目以待。文/早安和晚安
给我一个武则天的生平的英文概况吧···
生平简介: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
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
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
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
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
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
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
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
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
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
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
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
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
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
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
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
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
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
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
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
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
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
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
(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
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
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
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
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
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
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
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
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
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
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
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
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
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
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
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
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
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
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
之一。
女皇帝武则天真的是英明之君吗?你怎么看呢?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名副其实的女皇帝。中国历史上女主临朝执政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只有武则天一个人正式称帝,而且改朝换代,权倾朝野、翻云覆雨数十年之久,实在是空前绝后。虽然武则天此人在政治斗争中残忍冷酷,杀人无数,但是在无数小说影视剧中,都极力渲染武则天是英明之君,治下百姓安乐,那么历史上真是这样吗?
实际上,武则天是英明之君这一说法主要还是来源于现代大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其剧本《武则天》中大加渲染称赞,于是形成定论,不胫而走。实际上,这个剧本的创作有其特定的政治背景,其很多历史论述都是站不住脚的。武则天本人精于权术和政治斗争,并不是什么明君贤主。
武则天像
郭沫若在书中说,武则天政权是获得人心的,是得到人民拥护的,而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证据无非是武则天说过的“不爱身而爱百姓”的话和史书上的一些表面文章。实际上,这一类的表面文章历朝历代屡见不鲜,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吕后时期继续了汉高祖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社会进一步发展恢复,武后却是与吕后大不相同的。
史书记载,武后时期的政治局面非常糟糕。陈子昂作《上军国利害书》便说当时西北的河、陇、秦、凉之间,山东的青、徐、曹、汴等地,河北地区的沧、瀛、恒、赵等地,莫不或遭饥荒,或遭水旱,兵役转输、瘟疫死亡、流利分散,十之四五,可见天下不安。
武则天无字碑
很多官方的奏疏诏命也都反映出天下不安,逃户甚多。武周证圣元年李峤上表中说,如今天下之人,流散很多,有的脱逃军镇,有的逃避徭役,可见当时逃户甚多,已经形成了重要的社会问题。唐玄宗年间的诏书也指出,武周年间屡有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大军之后一定有凶年,水旱频仍,大量农民逃脱户籍,当时仍是重要隐患。
武后有一点特别为后人诟病,那就是过度崇信佛教,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奢侈浪费。武后虽然年老,仍然喜好打扮容饰。高宗咸亨二年造龙门大卢舍那佛像,武后一此就捐赠脂粉钱一万贯,由此可见其奢侈到了何种程度。不仅如此,武后崇信佛教,先后建造明堂、天堂、铸天枢、九州鼎,件件都是劳民伤财的大事。
卢舍那佛像
总而言之,武则天是在中国古代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武则天等人的政治斗争是残酷龌龊的,是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实在无益于百姓。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