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为何走不出去「中国电影为何走不出去」
中国电影为何走不出去?看看今年惨淡的国庆档,就能明白一二了。
截至10月8日14时,2022年国庆档(10月1日-10月7日)总票房达14.96亿元(人民币,下同),全国影院营业率稳定在80%左右。这一数据,一对比就能明白,是近几年的新低了。
那为何会创造这么惨淡的国庆档呢?
一,疫情,因为疫情,很多地区的人们出不去,上街都不行更别提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那是肯定不能开放的。不过这一点其实占比不是很大,因为连续几年都是有疫情的,也不是全国大规模性的疫情。
二是影片口碑不行,除了一个万里归途,其他的都可谓是白开水,没有味道,观众自然不愿意去看。
三是电影质量类型单一,几个排片大头,清一色的主旋律,观众一眼望去,除了主旋律还是主旋律,没有更多选择性,要么选择不看,要么就看一部,毕竟其他的也都是主旋律,没必要再看,这就好比鱼汤,你再美味也不能老是喝啊。
四是文化隔阂。吃中餐的很难适应西餐口感,同样,吃惯西餐的也难天天吃中餐。文化区别造就了电影的不同,价值观的天差地别更是很多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电影的原因。电影封神榜,曾试图中西餐结合,结果惨遭观众唾弃。
电影作为文化娱乐产品,首先是一个商品。具有商品属性,就要拥有娱乐属性。国内很多导演动不动就张口闭口追求艺术性,其实是很脱离群众的一个表现。因为你的电影最终是观众买单,没有娱乐性观众怎么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以及金钱来看呢?一些文艺片工作者,也因为要和商业片作区别,硬生生把影片拍得晦涩沉闷无聊,这是一种极其低劣的行为,骗了一批人进来,后续没人买票看了,恶心了观众恶心了影院,何必呢?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啃个苹果几分钟,可能导演总觉得他就是这样表达情绪,事实是观众最后也感受不到任何情感,这才是相当失败的。
国内很多人都说要中国电影走出去,也像好莱坞那样赚世界的票子,顺便传播中国文化,事实证明,在现阶段这只是一个痴心妄想,一个基本的逻辑是,凭什么?
中国电影到底凭什么?
一个国庆档,连个观众想看的爆米花大片都没有,国内观众都无法满足,又如何能走出去呢?中国电影工业化比较晚,事实是现在依然是小作坊式的电影居多。而好莱坞,有着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从立项到拍摄到后期特效制作配音配乐,一套流程下来都会有明确的行业标准,所以美国的大片一部接一部,漫威的特效片甚至都呈现流水线作业,跟拍连续剧一样一集集不断产出。
这些年,漫威大片在国内上映,稳定输出,基本不需要什么宣传,每次都能轻松捞走十几亿票房,这是国内电影人该反思的。
中国电影要走出去,要有竞争力,就要有优势,可如今的国产电影,对比国外电影,毫无优势可言。
首先,国产电影不重视剧本创作。资方根本不重视剧本创作,之前阿里影业居然还大言不惭地说要根据数据写剧本,无视剧本创作者,个人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也提现了这个行业中对剧本创作的不尊重,更有某些导演,拿了人家的剧本,硬说是自己的创作,强取豪夺,编剧们没有好的创作环境,也被干预太多,很多不错的本子到了拍摄后期改得面目全非,最后片子出来,被骂最狠的是编剧。一些编剧甚至都委屈喊冤,明明自己不是这么写的,改成这样实在太离谱。新版天龙八部就是如此,剧本是正常的,后期拍摄居然把段誉改成了随地大小便的人,直接辣了观众的眼睛。这虽然是电视剧界的事,但是电影圈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不重视特效制作。国内很多电影人不懂特效,又不爱用特效,觉得麻烦又费钱,还是投机取巧找几个大牌捞钱快。实则是一种短视行为,电影要发展,核心还是要提升电影品质,特效就是电影品质提升的关键要素,电影特效做得好,可以当做卖点,比如流浪地球,特效成为了一部分观众买票的原因,观众愿意花钱看这国产的视觉奇观。但是流浪地球完成度确实有限,和国外好莱坞级别的特效有不小的差距。
其三,国产电影与外国有文化隔阂。一个中国笑话讲给外国人听,因为文化差异,他很有可能感受不到任何笑点,这种差异是无法消除的。好莱坞一直在致力于减弱这种差异,尽量简单,所以他们的剧本全世界能看懂。国产片短期要写出全世界都通俗易懂的剧本,确实比较困难。
所以,短时间内,国内电影圈应该提升制作水平,尊重剧本创作,而不是还没学会爬就想跳和跑,只有把品质做好了,才能谈走出去吸引更多的观众。
为什么中国电影老是走不出去呢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国产电影喜欢把社会责任担在肩上,喜欢以电影来起到教育作用,侧重讲完整的故事,以故事来带动观众,说到底就是三个重,“重道德,重文化,重教育”。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国情有直接的关系。美国侧重艺术性和表现力。电影的风格注重视觉刺激效果、场面豪华、故事精彩、对话幽默,有时再加上白日梦般的幸福结局或扬善惩恶的道德教训。以高科技、高投入和商业化的运作方式,靠娱乐性方面的优势争取到了大部分观众。
美国电影是面向未来,多讲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中国电影多讲的是过去,爱好以史为鉴而知未来;美国电影多是科技含量高,而中国电影多是哲理故事多;美国电影多是行动和拯救,中国电影多是抗争和屈辱;美国电影新故事多,中国电影改编旧故事多。
中国国内的电影一向只能在中国内地取得好成绩,出了内地就算在港台都难有好成绩,相反美国的电影在全国各国都可以聚得好成绩。例如充满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国人也想不出,也拍不出。就是这差距,制作影片的思维早就局限了。
电影剧本的匮乏。好的剧本其实非常难找,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大多数剧本还在迎合市场口味而进行的,并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为了钱而创作。意思很明显,哪种剧本赚钱就写哪种。
本身作为国内电影观众的我们眼光太高,受外来电影冲击影响之下。真正优秀然而又没有大明星参演的好电影我们又不会去看,所以陷入了死循环。本身没有支持国产好电影崛起的环境。国产片的路还有很长要走,但终究会越来越好的。
提到电影就想到好莱坞,中国电影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提到电影就想到好莱坞,中国电影之所以发展不起来,主要是因为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不是特别多,而且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比较短暂,慢工出细活,相信在几十年后,中国电影肯定能够有出人头地之日。电影院越来越多,但是优秀的电影却越来越少,所以2022年国庆档的电影票房不是特别高,只有十几亿,和前几年相比的话差距相当大,确实会令人比较担忧,甚至会导致一些演员失业。
因为中国电影史起步比较晚,国外的电影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发达,所以他们能够创立很多题材的影视内容,可以一炮而红,有些人觉得播放历史比较悠久的电影一般能够成为大片,每个人的欣赏角度都不一样。也许几十年后,现在大家认为的烂片儿会成为经典。每个时代喜欢的东西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电影发展还是需要慢慢来,不能急躁。
剧本内容不是特别精彩,电影就是为了获得观众的认可,所以有些人不敢轻易冒险,于是就拍摄了一些观众比较喜欢的题材,然而所有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肯定会让观众审美疲劳,因此大家都没有太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欣赏这些看到开篇就能够想到结局的影片。之前有一些导演拍摄的历史片,内容很精彩,但是观众不太喜欢,最后的票房只有几千块钱。
观众不是特别给力,因为观众都比较倾向于有流量明星出演的影视剧,只要在预告片当中出现这些人的名字,绝对有很多观众闭着眼睛吹捧,即使没有看过,但他们觉得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即使这些影片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出彩,但是依旧有几亿的票房。几千和几亿相比确实有很大的差距,肯定会让那些认真做电影的人失望,他们就会渐渐退圈。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