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女飞行员「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再现中国女飞行员飒爽英姿」
《我和我的祖国》聚焦新中国成立来激动人心的7个历史瞬间,展现普通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电影全新曝光故事《护航》的预告,并发布《护航》故事海报和主演宋佳、佟丽娅、韩东君、雷佳音、张子枫的角色海报。五张角色海报特别用蓝色勾勒“我和我的祖国”字样,以此表达对中国空军的崇高敬意。《护航》由文牧野执导,以“备飞”女飞行员的独特视角再现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凸显中国女飞行员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由陈凯歌任总导演、黄建新任总制片人,导演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共同倾力打造,十一钜献。
燃!宋佳、佟丽娅帅气演绎“中国空军花木兰”
展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女飞行员英姿
作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故事之一,《护航》故事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为背景,细腻展现中国空军女飞行员的飒爽英姿和她们肩负重任背后的默默坚守与无悔付出。
预告中,宋佳饰演的吕潇然作为队中最优秀的女飞行员,在阅兵式前却被意外通知撤出阅兵编排留作替补。当一架架战斗机滑行起飞,剑指长空临近检阅,作为“备飞”的吕潇然最终是否如愿见证这一荣耀时刻?又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预告留下了一个悬念。
电影发布首支预告时,宋佳、佟丽娅飞行员造型一经曝光,便引发网友热议,盛赞两人军装造型帅气,更直言“这简直就像征兵广告”、“看得我也想去当兵了!”。《护航》预告中,宋佳、佟丽娅、韩东君等演员一改往日形象,穿着一身戎装,驾驶战斗机直冲云霄,彰显中国空军飞行员的英武靓丽,燃力十足。
帅!文牧野真实还原“蓝天仪仗队”风采
致敬女飞行员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80后”青年导演文牧野执导的处女作《我不是药神》上映后实现口碑票房双收,备受行业关注与期待。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的杰出代表,此次与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共同组成“中国电影梦之队”合力打造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导演文牧野以自己的时代记忆和电影风格创作拍摄故事《护航》,并携手宋佳、佟丽娅等青年演员共同为中国电影注入热情与活力。
在《护航》中,文牧野采用了歼击机-10进行拍摄,让人不禁回忆起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领队机梯队驾驶歼-10A战斗机驶过天空气贯长虹,带领后续飞行梯队接受检阅的历史场景。拍摄前,宋佳等演员也提前进入部队体验生活,与现役飞行员对话理解角色。主创团队用心拍摄全力以赴,力求真实展现中国“蓝天仪仗队”女飞行员神采。
酷!十八大以来绘就强军新蓝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点亮蓝天“国家形象名片”
十八大以来,绘就强军新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兴军新征程开启。预告片所讲述的吕潇然(宋佳饰演)成长经历和部队生活,便是对当下中国女飞行员的真实写照。她们视国家大礼为己任,肩负“蓝天仪仗队”的使命,苦练精飞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打造蓝天上闪亮的“国家形象名片”。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作为2019年国家电影局推出的头部电影项目之一,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华语顶级导演强强联手,更有一众老中青实力演员悉数助阵,齐力打造“中国电影梦之队”。以此为契机,中国影人细腻抒写祖国时代浪潮中7个平凡故事,聚焦“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抒发历史涓流中真挚朴实的情感,激发感动人心的精神力量,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出品,将在2019年10月1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如何评价张涵予出演川航备降事件的电影《中国机长》?1.观众因有相同遭遇,所以观影体验比较真实2.影片对民航作业程序展现的非常专业3.演员表演克制,没有刻意煽情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在飞行途中突遭挡风玻璃脱落,在近万米高空直面风噪、低温、缺氧等考验,经机长刘传健等机组人员的妥善处置和空地密切配合,最终安全返航,确保了飞机上128名人员的安全,堪称民航史上的奇迹。
电影《中国机长》就是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的,整个观影过程紧张、刺激、震撼,尤其想到电影基于真实事件,更有惊心动魄之感。仿佛在光影间穿越时空,在8633的航班上感受那一场绝无仅有的奇迹。
这部电影像是带着电影院里的每一个观众都经历了一次生死,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发生的戏剧冲突,整个事件都极具紧张、跌宕,充满危机的氛围。
飞机能够安全备降,机长刘传健,无疑是创造了一个奇迹。飞机平安后,整个飞机的人都体验了一遍劫后余生。
无论是影片节奏、演员表演、音效、特技都达到了一部商业类型片的要求,群像的刻画也感觉很真实,最后原型人物的出现和对比棒极了。
而真实事件托底,已经让剧本成功了一大半。电影开篇由机长、乘务人员和地勤人员的视角切入,既展现出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种平常生活状态,也系统地带领观众了解了机务人员的专业工作事宜。
前半段,职业戏方面准备十足。
机长和往常一样梳洗完毕准备工作,然后是十几分钟是空乘职业秀,虽然我们经常坐飞机,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登机前发生了什么。机组人员在检查确认各种细节,对普通观众来说是一种视觉化的科普。
然后就是乘客刻画,有恋人、探亲者、土大款、老夫妻、小年轻等,乘客们的各种话题,零零散散,再配合一首流行歌,交织起来却很生活化,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接下来就是最精彩的空难部分,节奏上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
这次空难事故有三个高潮点,一是突然发生,二是穿越云层,三是防撞山。
当挡风玻璃“砰”一声破裂的时候,副驾驶一半身子吸出窗外冻伤,飞机在极困难的情况下返航。
机长的随机应变、沉着应对,果断地做出选择,挑战人类体能极限;
空姐们克服恐惧,对乘客一刻也不松懈的安抚、提醒、指示;乘客们害怕、焦虑、绝望、激动的全景描绘。
从挡风玻璃碎裂、客舱释压、乘客不安,到失联、雪山间徘徊,到勇穿雷暴云层、迫降,再到后面飞机绕山,跌宕起伏。层层递进,营造出危机带来的惶恐,摄影和剪辑分别以多机位和快切,近景表现乘客的不安、惊慌,远景高原山貌的特效也十分出色。
另外一个亮点是,片中所呈现出来的专业性。
空乘人员的每个细节每个动作,训练有素、熟练麻利到令人叹服。危机出现后,塔台、地勤、军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齐心为飞机安全着落设想。
其中一个镜头是乘务长确认乘务员位置的时候,5号乘务员由于倒地没保持吸氧有些失去意识,清醒后的第一件事,是把餐车刹车给按了。这是飞行中乘务人员遇到颠簸马上会做的第一件事,否则餐车会在客舱内滑来滑去。
普通人是看到好不容易把5号叫醒而松了一口气的感动,而空乘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刹车必须按下去的重要性。它有让民航人为之动容的小细节,也向观众传递了“我们不是端茶倒水的服务员,我们是保护旅客生命的空中乘务员”的职业理念。
空难电影必然伴随着与地面控制中心的互动,李现饰演的西南空管局管制员,虽然台词多半在重复,但他演绎得非常好。
不停关注四川8633在小屏幕上的动态,不停呼叫“四川8633,听到请回答”到“四川8633,我叫不到它了”瞬间鼻酸……就真的像个地勤人员,专业、准确,脸部无表情眼神却有起伏,看得出来用心琢磨角色了。
表现特别亮眼的还有作为飞机乘务长的袁泉,专业到连专业乘务员都感叹,袁泉的表演没有一点演的痕迹,仿佛真的工作了很多年。而当剧情需要张力的时候,她又能及时、不抢戏地爆发:“飞机给你,你会开么?”
她用一种“请相信我们的机长,我们一起回去”的强大意志力支撑自己,在缺氧状态下,依然用冷静的言语,利索而坚定的行动,团结同伴,感染旅客,在整个事件中无疑是中流砥柱。
张涵予饰演的机长刘长健,沉默寡言,沉稳有力,呈现出的专业气质和个人品质,也让人信服。欧豪的年轻机长,足足在外面挂了十几分钟,最后一只眼肿到张不开手臂发紫,真实到让人心疼。
其他演员的表现也不折不扣,让整个危机部分有相当强的真实感,不但让人感受到机组成员高度的职业素养,也让人感受到他们强烈的责任感。
不刻意做过度戏剧化夸张处理,令人信服真人真事改编的还原。踏踏实实地把化险为夷的航空奇迹,再现于大银幕。
电影里对“空难”这个题材必要元素直观的表达,尤其是对“空难”的代入感,对“四川8633”这架航班的共命运同呼吸感把握得非常好。电影是感人的,英雄是令人敬佩的,人性光辉也遍布危难过程。
《中国机长》讲述一次危机处理,是一部好看又刺激的类型片。
紧张精彩,专业度高,具备了一部灾难片应有的要素。
没有假大空的宣言,没有从天而降的领导,就飞行险情说飞行险情,没有对奇迹部分的过度夸大,更强调的是专业度,群演这次表现优秀,充分展示了每一个普通人的正常反应。
国内民航空难题材的电影并不多,20年间就两部,相对于《紧急迫降》来说,《中国机长》可能是拍摄周期过于短了,剧本打磨得不够精炼,项目赶得仓促。这直接导致它后半段叙事效率差很多,结构有点不连贯,最后半小时主要剧情结束后,导演硬塞旋律、强行煽情。
还有群像戏设计得非常差,各个人物得角色状态设计不太统一。
关晓彤那个角色的原型,是航天爱好者,当时拍下了珍贵的相片,但是刻画的过于单薄,没有交待清楚。飞友们讨论时,说出唯一一句有信息量的话:“飞机上的氧气快用完了。”向观众传达出客机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果这里能更多地表现游离在这个事件之外的人的视角,可能会更好。杨颖和机长老婆的角色心情重合了,显得重复琐碎。主线之外加了一些无用的支线,有点多余又显得整体看起来不够紧凑。
整个故事对于机长的刻画稍微扁平了,机组每一个人都恪尽职守,但在个人性格上没有达到有效区分,甚至有些奇怪的走向。虽然名为机长,但更像是一部机组群像电影。
众多的支线人物角色,虎头蛇尾的故事线,没有交代清楚的情节。结尾十分仓促,让人感觉话只说了一半。而意外事故原因究竟是什么也没有解释,让人有些意犹未尽。
更要命的是,某些情感被一些奇怪的剧情给打散了。可能是之前对于四川航空的真实事件过于震撼,对电影里的粗放和不足,觉得特别遗憾。
从故事上看,《中国机长》和《萨利机长》的情况都非常相似,但电影层面上,与《萨利机长》相比,作为一部灾难片,它刚刚及格。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及格有余惊喜不足,跳不出框架的惊喜,可能无法满足喜欢追求深度的观众。
飞机危情以外的部分,本片刻画的相对在安全范围内,所有的情节铺陈都中规中矩。但老老实实讲好危情部分,不作过多的点缀,也不失为一个聪明的选择。
原型刘传健机长在《开讲啦》里曾说过在经历这场事件后的感悟:“如果说以前对乘客的感觉都是普通旅客,那么通过这次事件后,我每次都感觉我的飞机后面坐的是不一样的旅客。他们对我是极度地信任,所以我要对他们负责。通过这一次,我觉得我和他们是相通的。”
“8633,成都在叫你。”
“我一定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作为国庆档献礼影片之一,最欣慰的是,电影播完散场的时候,听到好几个人在说“不敢坐飞机了”、“吓死我了!”,另外的人回应“放心,飞机还是很安全的。”我们自豪于国家有强有力的救援力量,自豪于整个空乘系统的数据化,自豪于整个英雄机组的专业化,他们是英雄,他们值得所有人竖起大拇指!
故事的结局,回归平安,戏里戏外大家都更感悟于生命的珍贵——再次向此次川航事件的航空、机务人员致敬,真心愿每个航班都平安起降,每个人的每次航行都平安顺遂。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