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最好的武侠电影「至今无法超越7部最具影响力的绝版武侠电影部部经典」
图文 l 毒舌最TOP
编辑 l 毒舌最TOP
中国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中最具有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的影片,同时也是中国影史上最早形成的类型影片之一。以政治历史与电影文化为依据,陈墨在其著作《中国武侠电影史》中,将武侠电影分为:传奇时代、侠义时代、武打时代、娱乐时代与重构时代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最具影响力的武侠代表作,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史,看看都有哪些经典作品,建议收藏。
一、传奇时代(20世纪20-30年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侠电影缺乏足够的类型意识,中国武侠电影正处于萌芽与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的武侠电影之所以被称为传奇时代,主要是因为此阶段的武侠电影受到神怪武侠小说影响,将剑光斗法、掌心法雷等幻想影像化。其中,《火烧红莲寺》作为这个阶段武侠电影日趋成型,日渐规范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武侠电影走向定型化,标准化的标志。
《火烧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海报
上映时间:1928年
被称作中国的一部武侠电影的《火烧红莲寺》及其这把火引出的众多武侠影片,其曲折紧张的情节,武功卓绝的侠士,刀光剑影的场景,加上特技摄影,机关布景,给人以“新奇乐”的刺激。
作家茅盾曾看过此部电影,有感而发,撰写了《封建的小市民文艺》一文,给予“影片不复是戏而是真实!”的高度评价。
著名作家 茅盾——新文化运动先驱者
《火烧红莲寺》出世的1928年至1931年间,上海约50家影片公司共拍摄了400部电影,武侠片,竟有250部之多,占了总数的60%。
但武侠片的发展并不顺畅,一方面是由于民国政府全面下令查禁武侠电影;另一方面,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是全国范围内民众抗日救亡热情高涨,武侠电影因而广受抨击与批评,也由此走向没落。
二、侠义时代(20世纪40-50年代)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很快成为计划经济与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武侠电影的创作中心由上海转移至香港,武侠电影在南移后得到延续与发展。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主要以粤语为主,“黄飞鸿片集”开始了一个短暂的侠义时代。
胡鹏导演在1949年拍摄了《黄飞鸿传》。他无论是对香港武侠电影,还是对整个中国武侠电影历史而言。都堪称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和象征。这主要是因为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大陆对武侠片的禁绝与香港黄飞鸿系列的兴盛产生了强烈对比。
《黄飞鸿传》
海报
上映时间:1951年
1949年,胡鹏执导、粤剧名伶关德兴主演的首部黄飞鸿电影上映。该影片一炮而红,胡鹏和关德兴便成了黄飞鸿电影专业户,后者甚至开了“宝芝林”药铺。其他导演也纷纷加入进来,分一杯羹。
粤剧名伶 关德兴
整个50年代,香港关于黄飞鸿的影片共拍摄了62部。其中仅1956年就拍摄了25部。
三,武打时代(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与成熟时期。
该阶段主要以胡金铨和张彻所创作的影片为代表,他们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武侠电影创作规律的道路:武侠电影开始以动作为构想与拍摄的核心,武术指导开始成为真正的武侠导演。
胡金铨被誉为中国第一位扬名国际影坛的导演。他的武侠电影更加注重历史感,风格化与戏剧性。其历史意识不仅表现在对历史氛围的营造,对服化道等历史细节的苛求,而且还表现在对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的考证,对历史精神与文化传统的精准诠释。
导演 胡金铨
张彻对武侠电影的贡献在于对武侠电影题材与类型的开拓,及其拍摄形式和手法上的创新。他对武侠电影最重要的理念贡献在于其大力倡导的“阳刚美学”不仅要求男性成为主体,而且还进一步要求大力展现男性的雄壮美,着力营造悲壮感与悲壮美。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大醉侠》《独臂刀》等。
导演 张彻
《大醉侠》
《大醉侠》海报
上映时间:1966年
1966年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开场,就有陈鸿烈扮演的一袭白衣的玉面狐狸亮相,而岳华也作为签约邵氏的演员扮演范大悲这一角色。但影片的核心主角却不是这些男性,而是郑佩佩扮演的金燕子。
“金燕子”(郑佩佩 饰)
胡金铨导演在《大醉侠》的发展段落设置了两场精彩的动作场景,分别发生在客栈和古寺,都是金燕子独挡一群男性对手的打斗。在中国武侠文化传统的江湖想象中,客栈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社会公共空间之一。
“金燕子”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郑佩佩扮演的金燕子身着短装手持双刀,眼角眉梢英气十足,身体跳跃腾挪更富灵活性,挑战男性秩序的女性英雄形象本身就是富有现代意味的。
《独臂刀》
《独臂刀》海报
上映时间:1967年
张彻的《独臂刀》要比胡金铨的《大醉侠》晚一年问世。相对于胡金铨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张澈更代表了香港电影人的西方化努力。影片在视听形式,剧本和对白方面,更像是一部中国古装面孔的好莱坞电影。影片中大量运用的西洋配乐,是《独臂刀》区别于以往的武侠电影形式,特别是“黄梅调”以来古装片的戏曲感。
《独臂刀》取材自金庸小说,一把断刀一本残破,一只断臂,一个无父之子。王羽扮演的主角方刚,背离师门,英雄落难后东山再起,拯救师门的故事。构成了香港武侠电影史上的经典原型,也奠定了张彻武侠电影在之后的主要作品特征。
“方刚“ (王羽 饰)
谈到张彻,他的武侠电影“阳刚美学”不能不提,首先体现在他对传统男性秩序及其价值的信仰上。男主角方刚无疑是中国传统正义、正直的男性形象的典范,在方刚心目中,父亲和师傅的恩情要远远重于其他。但张彻也借由小蛮这一人物形象在剧中的态度,表达了他对于传统秩序一定程度的质疑。
“小蛮”(潘迎紫 饰)
传统的江湖秩序对于张彻而言,仿佛是一个需要了却的心结。他用整部电影的时间讲述完一个传统江湖的故事之后,又留给世人一个英雄转身的背影。
四、娱乐时代(20世纪80年代)大陆此时恰逢改革开放,武侠文化随之得以解禁,大量武侠小说开始涌入大陆,为大陆武侠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香港导演张鑫炎1982年在大陆拍摄的《少林寺》是中国大陆武侠电影史的一个划时代标志。该片不仅开启了香港和大陆合拍电影的历史,而且改变了大陆电影人对香港电影的看法与拍摄武侠电影的观念,使香港武侠电影在大陆风靡一时。
直至90年代,武侠电影再次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徐克电影”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他的作品拉开了1990年香港和中国武侠电影视觉和听觉技术的革命,真正开始了武侠电影史上的“徐克时代”。
导演 徐克
《少林寺》
《少林寺》海报
上映时间:1982年
该片于1982年初上映,国内观影人次达到5亿,在日本也创造了3000万元的票房收入。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影片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叛降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将神腿张杀害。其子小虎逃出,投奔少林,为报父仇落发为僧。后来,小虎于众武僧协助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接受嘉奖,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
李连杰
片中武打场面真实,演员表演朴实自然,尤其是李连杰和丁岚这对金童玉女的组合。电影一上映,立即成为当时无数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
丁岚
该片取材于13棍僧救唐王的历史故事,主要的拍摄场景就是有着“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的少林寺。
《刀》
《刀》海报
上映时间:1995年
本片是导演徐克向张彻的经典武侠片《独臂刀》的致敬之作,整部影片最突出的地方是强烈的阳刚色彩和歇斯底里般地宣泄情绪,自始贯穿。导演想要突破武侠片处理形式的躁动感觉跃然银幕之上,拍出了江湖恶斗的悲壮感。
影片完全模糊了时代和社会背景,简单交代了人物和所设的恩怨,以一种平稳来营造出一个纯电影中的江湖。并以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把武打和文戏相辅,做了一次自我情怀的抒发与治疗。
“黎定安”(赵文卓 饰)
《刀》是徐克转往好莱坞发展前,最后一部武侠电影,整部电影可以说是集徐克功力之大成。徐克舍弃夸张的特技效果,单用画面之间的转换来表现出绝世高手的刀法,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片中没有剑气,没有掌风,有的只是最原始的体能、速度,这部电影可谓是武侠经典。
五、重构时代李安的武侠电影处女作《卧虎藏龙》,揭开了21世纪中国武侠电影史的新篇章。凭借该片,李安不仅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导演奖,还在奥斯卡上大放异彩,最终获得包括最佳外语、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四项大奖。
导演 李安
随着电影技术的革新,全球化的深入,国内知名导演纷纷试水武侠片,其中主要包括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陈凯歌的《无极》《赵氏孤儿》徐克的《七剑》《龙门飞甲》,陈可辛的《投名状》等等。
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最重要的特征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武侠电影在观念与形式上的重构,此时的武侠大片现出一定的泛美学化特征,所倚重的意义,指向人文精神的价值表述。
《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海报
上映时间:2000年
该片是李安根据王度庐同名小说改编的武侠动作电影,由袁和平担任武术指导,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等人联袂主演。电影不仅在国内市场回报颇丰,而且远销海外。《卧虎藏龙》的北美票房突破1亿美元门槛,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1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影片同时也获得了诸多奖项,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华语影片。
演职人员
这部电影不同于以往的武侠片,不仅融入古典文化,探讨了武侠深层含义,提升了我国动作片的新境界,更为中国武侠片的传播打开了世界之窗,成为世人了解武侠与东方文化的媒介。
虽然当下的武侠电影仍然存在追求视听奇观的趋势,但这也意味着当下的武侠电影具备走向多元化的趋势,拥有重新被定义的可能。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现在的武侠电影也确实发生了审美层次上的转变。比如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路阳的《绣春刀》,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等等。
《一代宗师》海报
他们在坚持各自电影美学理念的基础上,注重发掘人性的深度,人物形象的刻画,侠义元素的诠释,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他们作品中所具备的人文关怀意识,为今后武侠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总结以上就是为大家推荐的7部最具影响力的绝版武侠电影,以上影片你看过多少,还有哪些值得推荐一看的武侠电影,也请留言交流推荐!一起来讨论吧!整理不易,希望大家多多捧场,欢迎点赞 收藏 关注!
十部最完美的经典武侠片,后来者无法超越!
TOP 10 《新独臂刀》
该片是张彻导演的代表作,拍得很唯美,展现了暴力和男性的阳刚之美。之前,香港女主角地位比男主角高很多,张彻扭转了这个情况。张彻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掀起香港电影"新武侠世纪"的旗手,他影片主旨就是反弱为强,复兴尚武精神,重振男性英雄;武侠道义是为自己、为朋友、为国族血战到底;
TOP 9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东方不败》一片的故事其实并不出色,但是由于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和紧凑的节奏,以及林青霞在片中的超越本色的演出,使得观众无暇顾及故事的合理与否。片中的动作场面也创造了香港武侠片的新高,程小东将自己擅长气氛与动作相结合的长处在几场动作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浪人夜袭苗区、东方不败血洗野店、黑木崖大战等等,其中不乏惊人之笔。
TOP 8《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
沧海遗珠的一部好片,精彩的武术设计,饱满的人物描写以及情节设计。让我恍惚回到了以前看香港武侠片时的心情。片中各种功夫、各种兵器展现的淋漓尽致,会武功的不会武功的统统打的像模像样,将功夫拳拳到肉的真实感和飘逸轻盈完美结合。
TOP 7 《双旗镇刀客》
这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武侠片,但全片几乎没有多余的话和镜头,很是精炼。算是没有武打的武打片了,很是投我所好。影片中的人物设置也很精心,从一刀仙到孩哥;从瘸子老头到小女孩;从上前挡道的村民,和不要脸的侠客;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着墨不多,却能让人感受到其深刻的张力和内涵。看着过瘾,喜欢。
TOP 6《侠女》
这部作品肯定很多人没有看过,属于早期的武侠片,以现在的科技看,武打场面不是那么宏大。但是《侠女》中的女主角徐枫在电影中从竹梢俯冲而下的段落,堪称是武 侠电影里极为杰出的特技设计和镜头剪辑,甚至影响了之后的《卧虎藏龙》《十面埋伏》。
TOP 5《刀》
《刀》是徐克的一次宣泄之旅,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气息。电影采用一种歇斯底里的方式,令人紧张屏息的明快叙事,干脆利落的节奏进程,鲜明刺目的画面表现,极度的暴力和大量洒落鲜血的画面,阴暗与鲜明色彩的对立。影片在晃动不堪的镜头和凌乱无比的剪辑中,达到了徐克电影Cult味道的一个高峰,书写出了一段快意的复仇之路。
TOP 4 《卧虎藏龙》
TOP 3 《 醉拳2 》
TOP 2 《少林寺》
《少林寺》是一部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影片一反旧 式武打片中那种纯表演的花架与镜头技巧的卖弄,通过李连杰和他的一班武术队员们朴素真实的功夫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功夫。《少林寺》的轰动,使光头和尚觉远的形象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记得这部电影,当年火遍大江南北!
TOP 1 《新龙门客栈》
你认为那部武侠电影能够称为经典呢
你好,我认为有以下几部可以称为是经典:
一,《射雕英雄传》。永恒的武侠经典。80年代拍这样的片子很少见。这应该是大咖最多的港剧了吧?在当时的无线五虎里主演黄日华、苗侨伟,配角是吴孟达、秦沛、曾江、谢贤,连走狗都是周星驰、吴镇宇、欧阳振华。导演是杜琪峰,制片人是王晶的父亲王天林,武术指导程小东,助理导演鞠觉亮,甚至三部电影的主题曲作词人都是黄沾。这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一半。我可以问哪部电影?我最喜欢翁美玲扮演的黄蓉。它几乎是活的。感觉像是小说里走出来的黄蓉。难怪也是金庸最满意的黄蓉。
二,《上海滩》。1983年看了两部剪辑过的电影版,然后回来看了1980年的原集版。果不其然,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看剧版是更好的打开方式《上海滩》。没有高超的特效技术和化妆师的时代,一部剧的成就完全取决于演员的精湛演技和剧情的紧凑性。每一个表情的细节都是那么到位,整部电影哪怕只有一个配乐,也足够了。经典中的经典,让人年年翻拍形式,却无法超越。最后,我不得不承认,发哥的哥哥许文强很难超越,还有冯敬尧。他们是现实中人物的真实状态,也是正邪不分,非黑即白。
三,《大时代》。经典,不愧是经典。港剧心中的No.1。最后断断续续看了,一部戏剧冲突性很强的剧,一部能带动观众情绪的剧。这部剧最厉害的是丁蟹这个神奇人物的塑造。高潮和最精彩的部分是指控丁蟹的审判和方氏三姐妹相继被害。后期剧情开始有点自我放纵,各种不合理。经过39集的羞辱,最后的复仇只有十分钟。但总是值得高分的。
实际上经典的影片还有很多,从未被超越。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