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电视剧是在苏州哪里拍的「电视剧都挺好苏家男团带你走进苏州城」
最近,2019开年的良心大剧《都挺好》热播刷屏,这部人物刻画丰富立体、贴近现实的精良剧作,尤其是作天作地的苏家男团,还有外冷内热的小妹苏明玉的故事发展,无不牵动着追剧观众的心…
而从片头曲的苏州评弹,到第一集就出现的东方之门,苏州古城俯瞰全貌,典雅古朴的小桥流水…市井与人文、古典与现代相交融的苏州元素,经鉴定,《都挺好》是一部苏州形象宣传片没错了!
还不清楚春天去哪玩的,这下有方向了吧?当然是跟着《都挺好》实地打卡,感受地道苏式生活!
烟花三月
怎能错过人间天堂——苏州,这片江南风华?
1
金鸡湖区:现代风尚打卡地,5A级景区关键还免费
剧中苏明玉接大哥苏明哲回家,苏州的地标建筑——东方之门,目睹了这两兄妹十年后的重逢。
东方之门仅是金鸡湖其中一景…绕金鸡湖一圈慢慢逛,一众城市景观随风入眼…
来到这里,一定不能错过的打卡地便是中国大陆首家诚品书店!诚品不只是书店,还有文艺小资的餐厅、咖啡厅,画廊、实验剧场、艺文空间等,一座诚品书店,正逐渐成为苏州人文精神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来苏州诚品书店,诚品生活,诚品自我。
从诚品出来,沿着金鸡湖往南走,远眺桃花岛,隔岸欣赏东方之门,逛着逛着就到了百年李公堤——金鸡湖不得不提的另外一景。
百年前的金鸡湖,波涛险恶,成为渔民心中大患。为此,当时的吴县掌门人特地筑堤五里,栽杨柳数千株,以此避风遮浪,金鸡湖被一条长堤治得服服帖帖,再不能兴风作浪。
百年后,李公堤从镇压金鸡湖的“门神”变成了有浪漫餐厅、酒吧还有小火车驰骋的现代休闲娱乐风情街区。
暮霭沉沉的傍晚
来李公堤点一杯咖啡
赏夕阳落入金鸡湖
感受自在生活
别有一番风情
2
古城区:最市井的生活,最自在的人文
黑白苏州
苏明玉带老爹回老宅取东西,镜头给到的特写——同德里,便位于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在苏州古城区随便拐入一条小巷,最地道的苏式生活便展现在眼前。
男主石天冬的餐馆,取景地在古城区大名鼎鼎的平江路!斑驳的古墙边,柳树垂丝绦,流水与石板路并行,一座座文艺店铺沿河驻扎,细细逛一遭,能邂逅不少原汁原味的苏州元素!
“食荤者”取景地:平江路大儒巷的翰尔园
《都挺好》中的片头曲——苏州评弹,在平江路能找到;痴迷于人文艺术,还可以去金谷里昆曲馆赏一支昆曲,跟老师学昆曲;静下心来,在缘杨裁缝铺,在老师的指引下,亲手制作一枚中国风十足的盘扣...
如果不想去人头攒动的热门景点,偏偏想不走寻常路,发现一座城市最原汁原味的一面,那苏州的“城市旅行”不可错过。
沿着有2500年历史的阊门,往西北走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七里山塘;或在定慧寺看一看有四五百年高龄的银杏树,再走到罗汉院的双塔、程小青故居、圣约翰教堂…走街串巷,邂逅一路人文古迹。
阊门城墙
北码头
望星桥北堍
沿途邂逅的,是老奶奶倚在粉墙黛瓦的墙边晒太阳,是一口口说不清年岁的井口陪伴苏州人走过四季,是修鞋匠带着旧时光的温度提醒现代人:东西坏了不要轻易换,先修修看…
那些我们认为曾经很久远的时光,在苏州的一街一巷,都能找到。
3
太湖:湖光山色,疗愈身心
最近,曾被康熙爷赞不绝口的碧螺春渐次上市,《都挺好》中的男女主也恰好应景去采茶...烟波浩渺的太湖,山水相间,古朴村落遗世独立,这个春天不来太湖逛逛,跟着男女主一起采茶,体验制茶,随着太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验原生态的生活,更待何时!
逃离城市喧嚣,明月湾古村是最温情的疗愈港湾。古村口的参天古树,昭示着明月湾的千年历史;漫步在深入太湖的古码头上,想象西施在此赏月的古旧时光;跟着石板路的指引,观摩礼耕堂、礼和堂、吴家祠堂等众多人文古迹…
这里没有古老集镇上繁华的街巷,也没有城市里文人雅士的亭台楼阁;她静静隐匿在山水间,依然保有江南水乡古老的村墟篱落…原生态的景致,恰恰成了现代人寻寻觅觅的心灵港湾…
4
一辆车,串联起一座城的古代与今天
全国首家美食巴士——苏州好行美食巴士,从最时尚现代的金鸡湖畔出发,带游客一边体验地道苏式美食,一边穿越回2500年历史的古城区,经过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相门古城墙等众多古城精华打卡地,再回到它的出发点——金鸡湖畔,90分钟内感受这座古今交融的“双面绣”之城的风采!
《都挺好》全网爆火,取景地原来在这!江浙沪人周末就能去玩!
要说最近最火的男团,非“苏家三父子”莫属。爸爸苏大强,贪得无厌惹人烦,大哥苏明哲,光说不做管的宽,二哥苏明成,妈宝打人投资赔!
《都挺好》 里的这三个男人,简直承包了大家全天的怒气值, 分分钟想冲进屏幕里“替天行道” 。
游小君气呼呼追剧的同时也不忘老本行,看了没几集就发现,这剧是在苏州拍的呀,连取景地都帮大家找出来了!
苏家老宅——同德里
苏州城里总有那么些老街巷,已过盛年,却满腹想念,剧中苏家老宅所在地 同德里 便是这样一条街道。
同德里东隔五卅路,西通同益里,与草桥弄相望。 这一带向来是苏州城的心脏地带 。春秋时期,它是吴国子城的宫殿所在地。而到了民国,“青帮”大佬杜月笙则在此建房出租,称同德里,含有“共沐德泽”之意。
到同德里才知,苏州城除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还有民国遗韵。
一道精致的石门隔绝了五卅路的喧哗,路过半掩着大门的人家,透过门缝依稀可见室内的老式家具。午后的阳光洒在青石板上,偶有行人从巷中路过,又消失在幽深的小弄堂里,时间仿佛自此停滞。
食荤者——平江路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
这条常出现在苏州各大必去景点榜首的平江路,也是男二号石天冬开的网红私房菜馆“食荤者”所在地。
你只知道它叫平江路,却不知道过去的这里叫平江城 。纵横交错的老街,好似苏州城内的桃花源,外面的时代更替,平江路依然是旧时模样。
跟着800年前的《平江图》,去走走“水陆并行”的棋盘格子,你会发现, 江南的流水不仅滋养了一方才子,更氤氲了许多风月往事 ,文人墨客的生活比诗文里描写的还精彩。
这是一个你熟悉而又陌生的苏州,文人们诗意栖居之外的生活。
电视剧之外,“食荤者”原是平江路上的翰尔园茶社,典型的苏式小院落,常有评弹老师在此唱小曲。
明月湾古村
最新剧情里,石老板和明玉这张正经人的照片就是在苏州明月湾的码头上拍的哦。
明月湾古村是太湖西山岛上最大的古村落 ,地形宛如一钩明月,相传早在春秋时已形成村落,因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在此赏月而得名。
明月湾既没有古老集镇上繁华的街巷,也没有古城里文人雅士的亭台楼阁,但它土生土长,娴静、淳朴, 深藏在湖山深处,有着最具江南水乡韵味的宁静优雅 。
金鸡湖
自古以来,苏州就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江南的富庶延续至今,于是孕育了摩登现代的新城区。 苏州新城区的中心当属金鸡湖一带 ,剧中也多次出现。
从太湖之滨到金鸡湖畔,从时代广场到东方之门,小到一砖一瓦的堆立,大到城市地标的崛起,从未有一座城市能如苏州一般将古与今、中与外融合得那么美好,你自然不能错过它现代 时尚 的风华!
山塘街
剧中取景点不得不再拿出来单独说的当属山塘街。
这里是最典型的苏州地标水巷,有 “姑苏第一名街” 之称。也是曹雪芹笔下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如今满楼红袖已逝,朱栏层楼仍在。
相比游人如织的东段山塘,更推荐大家 西段山塘 ,这里才 最贴近老苏州的市井生活 。
姑苏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走过街铺,老裁缝店里仍有着坚守这份手艺的匠人,这里有街坊口口相传的百年“门堂子”,绝版的苏州点心,不妨选一家老店坐下,和老苏州一起慢慢吃一次早茶。
一部《都挺好》让苏州火了!一起来看看苏州的美景和美食吧
很多人还沉浸在它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中,但是我更关心的是它的拍摄地—— 苏州。
这个“老生常谈”的城市,原来还有这么多没被发掘的惊喜。
苏家老宅 五卅路同德里
一部《都挺好》不仅火了苏大强,还火了苏家老宅。
苏家老宅位于苏州的 同德里 ,这里是一处民国时期的建筑群。
在很多人眼里, 苏州就是园林,杭州就是西湖, 却很少有人知道苏州的这一静谧之处。
电视剧里,苏家老宅是明家兄妹长大的地方,也是拥有他们很多 回忆 的地方。
这里没有苏州特有的“粉墙黛瓦”,反而都是青砖建筑,古色古香,充满了韵味。
旧旧的弄堂,高大的梧桐树,黑色的木门斑驳 ,它不知道见证了多少人代人的故事。
这里据说是30年代上海闻人杜月笙在此建房出租, 同德里,是寄予了“共沐德泽”之意。
来到这里,逛逛小巷,感受一下慢生活的节奏,巷子里种的花,养的鸟都是生活的气息。
它不算是一个景点,只不过是一个可以让你懂得生活的地方罢了。
石天冬的食荤者平江路翰尔园
电视剧里除了苏家老宅,大家最关心的应该就是石天冬的餐厅— “食荤者”了。
这家餐厅位于苏州的 平江路 上。
它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叫做 “翰尔园” 的茶馆,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个餐厅。
人均消费呢,比电视里要便宜点,人均100多,但是在这里你只能吃素! 没错这是一个素食餐厅, 跟电视剧里的“食荤者”刚刚相反。
不过火爆程度可不亚于“食荤者”,据说这里得 提前预约 好几天才能排上号。 (好像现在被整改了...)
而这么文雅的餐厅它的选址肯定也不差啊,如果说去苏州一定要去哪里的话, 估计很多人都会推荐“平江路”。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 历史 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 平江路 历史 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
这里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
曲水人家的洒扫忙碌, 吴侬软语的家长里短才是苏州文化中最绵长久远的记忆。
而炊烟、书香一并混杂在记忆中, 讲述着苏州当年的风华。
明玉石天冬采茶地贡山岛
还记得第一次看明玉和石天冬在这里采茶的时候,就在想这个 浪漫至极的地方究竟是哪里。
绿色的茶园,隔着屏幕就能闻到茶香。 四面环湖,一股原始质朴的气息迎面扑来,简直太适合休憩了。
这里其实就是被誉为“野奢岛”的— 贡山岛。
这个隐藏在苏州太湖里的一座上千年 历史 的神秘野岛!
低调到你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名字,如果不是因为声明在外的 贡茶, 或许你之前都不会知道它的存在。
这里的茶叫做贡茶,据说在古代是只有皇家才能喝的茶, 300亩茶园,目前一茶难求!
来这里就算喝不到茶,哪怕就看看这里的山水,配上一曲古筝,也是心满意足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古人对苏州和杭州的美称。
喜欢它不仅因为它是 历史 悠久的千年古城,还因为它是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苏州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 江南水乡, 又有碧波浩渺秀丽多姿的 太湖; 苏州是多变的,它既是冠绝天下的 精致园林, 又是粉墙黛瓦的 传统民居。
比起吴中第一名山 虎丘, 我似乎更加偏爱夜半钟声到客船的 寒山寺。
若你疲了,倦了,乏了,就来苏州吧,在青石路上走一走,让吴侬软语暖一暖你的心。
1.这里的园林很绝
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咫尺之内早乾坤,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中国的四大园林,苏州就占了两个,一个是 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一个是以假山为奇的留园。
喜欢园林是因为这里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 山石、古木、绿竹、花卉, 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让你身在其中却不知在何处, 处处皆不同的风景。
再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 夏日蕉廊,冬日梅影雪月,春日繁花丽日,秋日红蓼芦塘, 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
除了拙政园和留园,苏州一共有大大小小的园林 60 多处。
浪沧亭 的亭立山岭,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山上古木森郁,青翠欲滴。
网师园 的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深蕴的文化内涵和典雅的园林气息,让人怀念。
狮子林 的寺峰古柏,飞瀑层楼,暗香疏影楼是楼非楼,楼上走廊可达假山的布局让人惊艳。
2.这里的古镇很像画
碧玉周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
苏州昆山市的周庄因水成街,因水成路,水滋润着周庄,水丰富着周庄, 水是周庄的灵魂。
“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
如果不是这古朴秀雅的明清民居,这一片流水也算平常,如果不是这一片流水的生机无限, 那青瓦白墙原也显素淡。
富土同里
苏州城和同里镇,坐车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
可是,繁华的城市和通幽的小镇, 却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 很多时候, 距离,不是用路程来丈量,而是用心去经历。
这个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 ,“小桥,流水,人家”般诗情画意的江南古镇值得你背上背包来此漂泊。
风情甪直
这里被誉为五湖之汀的神州水乡第一镇,拥有2500年的文明 历史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甪直的农村妇女,她们历来以 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 古朴的生活气息一定能打动你。
如果这些还不够你“浪费”时间的话,你还可以去 千灯古镇 感受“江南一绝”的明清石板街。
也可以去 木渎古镇 发发呆,看清晨的烟雾缭绕。
或者去 铜罗古镇 寻那千古的酒香。
在苏州的古镇里,你只会怨恨阳光升起或落下太快,不忍着夜色来的太过匆忙, 只愿沉醉不归。
3.这里的 美食 很诱人
来苏州,除了赏园林,转老街,乘游船, 自然还要品一下地道的苏帮菜。 苏州人喜欢听曲、品茶、吃苏帮菜...
苏州 美食 种类繁多,糕点、水产、茶、苏帮菜、面食、小吃等等琳琅满目, 游客苏州不怕没有吃的,就怕不会吃。
苏州的面食
一提到面很多人会先想到北方,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苏州的面也是 一绝。
苏面的面汤都是精华。 一般用棒骨、鳝骨、鸡鸭等吊制而成,吊汤师傅天不亮就会来店里吊汤,而且中间不能加水,一锅汤要用到底。
在苏州吃面分为很多种类,老人说的 “硬面” 便是面不要煮太久,早些捞进碗里,后捞的是 “烂面”。
“宽汤” 是多点汤, “紧汤” 便是少要汤, “无汤” 就是拌面。
苏州的糕点
一提起起苏州就必须要说苏州的糕点,不仅味道好, 造型更是精致到不行。
苏式糕点,就如同江南女子一般,精致美丽,富有韵味。
就单纯的去看其糕点的制作方法以及糕点的外观,就会让人心生恋意,倘若细细品味, 将会让品尝者的味蕾的到绽放。
苏州的本帮菜
来苏州当然要尝一尝地道的本帮菜啊, 苏菜可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以“南甜”著名。
清溜河虾仁 茶香清醇,虾仁鲜滑,令人回味无穷。
松鼠鳜鱼 经道光皇帝御笔赐名而得,乃江南最为著名松鹤楼的佳肴上品。
苏州人做的菜,是把生活的百味融入了其中,是把人生的态度做进了菜里,是把 情感 的变化浸入了每个食材的细胞中。
4.这里是苏州啊
什么才是生活?
是花不完的钱还是喝不完的酒,这应该是每个人都思考过的问题。
看《都挺好》的时候,羡慕姚晨有钱, 但是更羡慕她的生活。
累的时候可以驱车去附近的古镇放松心情,工作完之后可以在宁静的夜色中 觅得一家小店,酌一杯小酒,发一会小呆,洗去一身的疲惫...
就连小小的弄堂里都充满了烟火气...
原来书本上的苏州,是景色绝佳之地,是文艺之城, 但是缺少了 情感 。
直到你亲自去苏州体验过,你才能明白什么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如果可以,我只愿在粉墙瓦黛间这么一直的走, 街边小摊的吆喝声,偶尔探出墙头的青柳枝,还有转角处的小桥流水人家。
哪怕这里偶尔会阴雨绵绵,也是别有风味。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