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从三个国家的进步分析中国电影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哪些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东南亚之后,泰国在东南亚地区内属于电影事业起步较早的国家,电影能够在泰国发展与泰国王室、外国资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初电影的用途是用记录泰国王室的一些重大活动。
1927年曼谷电影公司拍摄的第一部无声故事片《双重运气》,被视为拉开了泰国本土电影发展的帷幕。
回顾泰国电影发展史,泰国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黄金时代”到“大萧条”,再到奠定当今东南亚电影霸主地位的“新浪潮”运动的曲折发展的道路。
21世纪以后,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地域风情且题材类型丰富多元化的泰国电影,成为了亚洲电影版图中具有代表性的且不可小觑的新力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泰国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受到重创,但此逆境也为泰国本土电影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泰国本土电影在逆境中逐渐复苏。
泰国电影人开始将关注点由电影的数量转移到电影的质量上。
继1999年本土影片《鬼妻》大获成功,并摘取了当年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等奖项之后,《人妖打排球》、《素丽瑶泰》也刷新了泰国电影票房的记录,受到了泰国观众的广泛关注。
2001年开始,泰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且本地影片年产量逐年递增,2002年至2003年期间突破了40部,直至2009年,泰国电影产量已恢复到49部,此后一直维持保持在60部左右的上产规模。
其中不少泰国本土电影亮相于各个重要的国际电影节活动中并屡次摘取奖项,如摘取2002年西雅图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奖和维也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影片《走佬唱情歌》。
改编自网络文学的《一封阿杰给泰纳的信》的儿童题材影片《小情人》,获得了200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的最佳导演奖;影片《能找回前世的汶密叔叔》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等。
在电影类型方面,以爱情、恐怖和喜剧类型为主的电影仍是泰国电影的主流。恐怖电影如《鬼夫》、《泳队惊魂》、《鬼寺凶灵2》等影片均刷新了泰国电影票房。
但不可忽视的泰国青春类型的爱情电影广泛受到亚洲各国青少年观众的追捧,如《初恋这件小事》、《亲爱的伽利略》等影片输入到中国之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一致好评。
此外,近几年来泰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中,不少本土电影票房大获成功,如影片《暹罗王后》全国票房破5亿泰铢;《三面娜迦2》国票房破4亿泰铢;《友情以上》在泰国热映,全国总票房已破1亿泰铢。
泰国电影总体上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泰国本土电影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电影制作公司、电影放映商及电影发行商三方的努力。
据了解,泰国本土电影当前已拥有较为成熟的一系列电影制作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中心均设立有现代类型的电影院,每年保证发行一定数量且质量较高的影片。
此外,21世纪以后泰国电影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显著提高,电影艺术价值的提高,所摄制电影中富含的创新性可与全球的电影相提媲美。
在运用现代电影技巧的基础上融入颇具本土民族特色文化内容的影片,使越来越多的观众热衷观看泰国电影。
泰国恐怖电影发展与好莱坞电影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在完全由泰国本土电影公司自己拍摄影片之前,好莱坞电影早就已经进入泰国市场,“1922年由美国好莱坞导演亨利·麦克雷拍摄了第一部由泰国人担任主角的故事片《苏婉姑娘》”。
20世纪30年代一批好莱坞电影输入泰国,当时的泰国电影人逐渐效仿好莱坞电影,在影片中加入恐怖元素。
此外,21世纪以来的泰国电影与好莱坞及其代表的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泰国电影长期以来既深受好莱坞大片的影响和冲击,又对欧美电影市场存在一定需求与依赖。
据了解2004年~2016年泰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统计分析,“泰国电影市场比例中,好莱坞电影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如排名靠前100名的影片中,72部电影均为好莱坞影片,如《美国队长3》、《速度与激情6》、《雷神2》、《复仇者联盟2》等,泰国电影仅有28部能够挤入排名榜中。
此外,好莱坞电影明星保罗·沃克的遗作《速度与激情7》(2015)创造了好莱坞电影在泰国的最高票房纪录。
2019年泰国上映的电影中,仅好莱坞科幻作品《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总票房就达到了6.17亿泰铢。
虽说迅速崛起的泰国本土电影在泰国国内市场占有一定比重,但好莱坞电影在泰国发展由来已久。
大部分好莱坞电影在每年泰国电影票房中独占鳌头,不少泰国观众已然接受好莱坞电影所呈现的理念和独特的电影艺术表达形式,作为其独特的娱乐消遣方式。
中国电影自身的局限性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而电影作品包含着中国人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解读、审美习惯等内容。
虽然中泰友谊源远流长,但在语言习惯、价值观念、民俗文化以及审美等方面仍存在差异性。当泰国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产生观念碰撞与文化冲突时,容易影响泰国观众对中国影片的认可与了解。
此外,近几年中国电影故事题材有所创新,如以讲述平凡的普通人与国家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中国历史题材,传递中华民族精神的《八佰》、《金刚川》;与病魔不屈不挠斗争,展示乐观、正能量的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在中国电影市场获得了口碑、票房双收益。
但大部分影片中仍存在缺乏创新精神、故事情节老套,电影的人文底蕴和思想内涵缺失严重,导致中国电影在泰国传播时,不同文化层次的泰国观众很难准确理解电影表达的思想内涵。
且大部分中国电影尚未完全配有泰文字幕,即使通过泰国演员配音。泰国演员在不了解中国电影背后文化内涵的背景下很难完美诠释电影角色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无法通过电影引起泰国观众的情感共鸣及文化认同感。
其次,目前了解到填写调查问卷的61.07%的泰国观众认为中国电影在泰国传播的最有效方式为互联网传播,中国电影节或中泰影视交流活动的宣传力度仅有18.46%、9.06%。
这说明中国电影通过官方电影节、影视交流活动在泰国的影响力有限,营销能力辐射面较狭窄。而身处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在泰国的发行模式仍比较单一,多为中泰双方民间层次的自主性的商业渠道,尚未形成系统且完善的泰国网络营销格局。
不少泰国观众表示中国电影在泰国的传播力度仍有待提高,部分优秀的中国电影没办法在泰国影院上映时,需要在所有发行渠道上相应调整策略,尤其是互联网渠道。
中国电影现状分析
分析中国电影现状现阶段,我国电影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
中式大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国际市场有了新的开拓,商业价值也趋于提高。但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电影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影片的海外竞争力仍然偏弱,与中国贸易大国和文化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为此我们简要归纳了近年来中式大片的成功经验:
从创作上看,中式大片已经摸索出一条主旋律片、艺术片和商业片三型互渗的电影美学道路,特别是在主旋律应当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取得了共识。
从在观众中的社会效果看,中式大片已初步形成在通俗故事中蕴藉民族主流或核心价值理念的美学传统。
从资金投入方式看,中式大片已经探索出了中国独资、中外合资、民间融资、大陆香港合拍等多重电影投资渠道,并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投资环境,这对于我国电影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是重要的进步。
从电影管理机制看,我国电影管理部门已经在电影指导、审查及监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这对于国产大片的持续发展是必要的。
国产影片的发展成绩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不足,需要认真关注和反思。
第一,影片主题过于直露。不少中式大片往往把表达主旨或主题过于直露地剥露出来,损害了电影美学的完整性,令观众失望。
第二,影片通俗故事后面往往缺乏美学传统蕴藉的支撑。中国电影美学的一种传统在于,在通俗故事描绘中投寄深厚的兴味蕴藉,让观众在观赏的愉悦中品味人生至理至情。然而现阶段的国产电影的“俗艳”下面缺乏足够的兴味蕴藉。致使观众难以投入足够的理解力和共鸣感。
第三,对海外受众心理和外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兴趣不高。不少影片传达的核心价值理念主要囿于国内需要,而在国际普遍性方面存在欠缺,所以难以进一步向国外推广。
第四,不少电影剧本缺乏质量,导致影片缺乏深厚的蕴藉。
第五,推广模式尚不成熟,推广的专业化水平产低。
其实,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对头,国产影片创作水平的进步及其文化软实力提升,应大有希望。为此,我们尝试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第一,强化影片主题的美学化处理,加强中国电影美学传统的传承和开发。
第二,加强电影制作技术与文化品位的探索。组织电影制作技术班子,集中研究3D技术等高科技在电影中的综合运用。
第三, 调集我国电影剧本创作的最强阵容予以攻关, 吸纳优秀作家参加剧本创作,为我国电影产业持续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剧本。全力改善电影剧本创作这一目前我国电影发展的“短板”,这是是我国电影软实力迅速提升的关键。
第四,加大中国电影对外推广和传播的政府扶植力度。
第五,积极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了解把握各民族文化心理,将“文化折扣”变为文化优势。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从而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生命力。
第六,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国电影的外推模式,努力提高推广操作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合理的营销策略和发行渠道。
第七,加强国际电影合拍协作。
第八,大力办好国内和国际电影节
电影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大众喜爱,而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电影,也在走过蜿蜒曲折的发展道路后厚积薄发。中国电影业目前面临多种困难,从大的环境看是电影的崛起,从电影业内看,是改革的滞后。中国电影不仅是一项文化产物,也是我国历史传统和世俗文明的延续和传递。可以说,中国电影的新气象是众多创作者在现实生活题材领域内创新和探索的结果。
现实状况
说当下的中国电影已进入百花齐放的时期,有点勉强。与西方电影业比起来,我国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是设备、技术上的差距,此外,我国缺少拍娱乐片的经验,资金问题就更不用说了。单就艺术水平来说,中国并不比西方差,中国电影近年来在世界一些著名的电影节上频频获奖。
在2010年,我国的电影市场生产了400多部影片,只有约1/4能登上电影院大银幕。更多的银幕则被仅有的几部大片和贺岁片占领,这就是银幕垄断。这种垄断是资本投放的结果,资本和商业大片互相追逐。而老百姓眼里所谓“好看”的片子屈指可数。
5年前投资一亿元就是大片,2010年已经涨到3亿元——投入成本大大提高。资本的唯一理性就是投资有票房保证的商业大片,投资当下最显赫的电影人。
例如《让子弹飞》上映以来总票房突破5亿元,姜文在剧中那句“站着挣钱”意味深长!资本推高了电影票房成本(有的贺岁片实行限价,实际上有的高达80元,甚至上百元),也控制了80%的银幕。这种赢家通吃,老百姓乖乖埋单的状况能持续多久呢?
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老百姓看电影,就是看里面的人和事。方寸之间,两个小时左右的光阴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人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逐一展现。如今,电影题材越来越有局限性。农村题材的片子越来越少,而一些之前拍农村题材电影的导演现在也不拍了,甚至丢掉了自己的长处,盲目追求时髦,以至于拍出来的电影令观众失望,真是令人担忧。
小而雅的文艺片受众群体也在逐渐递减。而有的影片淡化情节,淡化思想,故事片没有故事片的情节,整部片子放完观众还没弄明白到底是想阐释什么主题思想,令观众一头雾水。
如今,越是看不懂的影片越被说成是大片、好片。整个社会比较浮躁,在一个物质化了的世界里,那些中产阶层开始讲究阶层氛围,什么“好吃”吃什么,什么“好看”看什么,靠资本运作的中国导演开始迎合这种取向,豪车、豪宅、美女等开始充斥银幕,宣扬帝王般的尊贵生活,而在影片中即便是有穷苦的家庭背景的人也都是涂脂抹粉,艳光四射,根本不考虑电影本身的背景。
市场上出现的所谓赚钱的商业片只顾赚钱,武打片、警匪片等没有实质内容,而大打激情床戏作为卖点忽悠观众。看完电影,如浮华烟云,羡慕嫉妒恨都有了,观影快感荡然无存。
那些小成本小制作的影片在经历种种困难之后,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叙事方式在国际电影节上屡有斩获,在国内却很难进入人们的视野。正如贾樟柯所说:“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的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在过去的10年当中,他特立独行,用他的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像贾樟柯一样执着的导演还有很多,他们的身体力行促使我们去思考当下的生活,重新审视我们的心态。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国电影是如何在当今国际影坛造成巨大影响的?许多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大大的红灯笼、京剧、中国功夫等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民俗风情。像电影《梅兰芳》中,京剧这个中国的国粹在影片中以线索和背景出现, 京腔京韵的中国气息在影片中异常出彩。并不是只有看不懂才能成为艺术,真正的艺术是能够打动人的,也为人们留下一些思考和难忘的内容。中国电影背负着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使命,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欣赏能力也增强了。中国电影百花齐放,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要与时俱进。在时间的长河里,电影已变化了多种媒介方式和艺术形式,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每个时代都会有它的鲜明特质。
创造票房神话在中国不是难事;难的是,未来观众能看到什么样的好电影!只有在文化意识形态上进行准确定位, 中国电影才能在全球化的浪尖上站住脚。
谁能告诉我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有4个阶段。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扩展资料
中国第一部电影介绍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影——中国电影发展史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