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的连续剧「三部电视连续剧讲述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创作有了新突破」
暑假期间,在家连续观看了三部电视连续剧 ,都在央视播出,分别是:《伟大的转折》 、《长征大会师》、《淬火成钢》,主题都是讲述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期间经历的曲折和艰险,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毛泽东等领导下最后取得胜利。
关于红军长征的影视剧,这些年来,拍摄得不少,不过,大多都是选取其中一个片段,来展现和刻画,有些敏感人物轻易不去触碰。
这三部电视剧,我是第一次观看,有很多感触,所以就有了写几句的冲动。
《伟大的转折》主要是讲述红军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所经历的惨烈的战斗,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智慧,带领中央红军成功实现战略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有些细节,是第一次看到,能征善战的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连续取胜之下,产生了骄傲的思想,在一地宿营时轻敌,没有听从参谋的建议,在一个极容易被包围的山坳里驻扎,结果,夜间被敌人偷袭,伤亡不小,因此受到中央的严厉批评。
《长征大会师》、《淬火成钢》,两部剧的剧情个别地方有相似之处,分三个部分展开剧情,一个是中央红军,一个是张国焘领导下的红四方面军,还有就是刘志丹、徐海东等在陕北创建革命根据地,支援红军后勤物资,与敌人斗争的故事,北上途中的激烈战斗的场面很多。
电视剧《淬火成钢》聚焦点在于,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当时的甘肃会宁会师之后,人马多了有七八万人,但是,在西北那里地广人稀,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红军仍然面临很多困境,敌军的堵截追击,后勤补给的困难,等等。随时有打仗的可能,胡宗南等国民党的部队紧紧跟随,处境十分危急。
这时候,张国焘已经逐渐不再固执己见,开始慢慢服从中央的领导,军事指挥权也不再紧紧抓住不放,能听取其他将领的军事建议,虽然有时候还是带有自私偏见的观点,不过,还是能接受大多数的共同决议。
山城堡之战,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领导好指挥下,红军三大主力同心协力,一举消灭胡宗南的一个师加一个旅,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取得了会师之后的大胜利,同时,也结束了红军长征的历史。
《淬火成钢》增加了红二方面军贺龙进军甘肃的有关内容,还有红四军陈昌浩带队攻打泯州受挫等片段。 需要指出的是,张国焘拒不服从中央的指挥,放弃北上,一意孤行要南下,后来,南下遭遇失败,不得不再度北上,但是心理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行动积极性不高。途中,还一直想改变行军路线。
过去的影视剧,表现这些方面的内容很少,而这三部剧却通过很多场景来充分表现,对张的心理活动,具体行动,发牢骚等消极行为,给以典型的刻画。 同时,也展现了他身边的朱德、徐向前、刘伯承等与之进行智慧的积极的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号称红军长征铁流后卫的红五军团长董振堂所领导部队,与敌人奋力搏杀,他的英雄形象也有一定的展现,这在过去是少有的。
三部电视剧除了主要人物毛泽东、周恩来之外,对王稼祥、张闻天等当时的中央领导给予了生动刻画,同样也是少见的,新鲜的。
大概正因为如此,才吸引了我乃至广大观众的眼球吧?
有关于红军长征的电视剧吗
1、《长征大会师》
《长征大会师》是由万盛华执导,佟瑞欣、刘劲、王伍福、朱宏嘉、陈锐、范雨林、沈保平、魏伊、孙艺宁、李博、潘雨辰等主演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 。
该剧为纪念红军胜利会师八十周年的献礼剧,讲述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从合到分,从分到合,艰难北上,最后胜利会师的故事 ,该剧于2016年11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2、《绝命后卫师》
《绝命后卫师》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的战争剧,该剧由董亚春导演、钱林森编剧,张桐、郭广平、夏志远、王美英等主演。
该剧以二十世纪30年代红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红三十四师的壮烈事迹为素材而创作,表现了红军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1934年在红军长征期间,红三十四师作为红军的后卫部队,担任着在长征路上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
为了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一支全由闽西客家子弟组成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与数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
在掩护主力红军突破湘江的惨烈战斗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6000余人全军覆没,他们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气壮山河的的惨烈篇章。
3、《杀出绝地》
《杀出绝地》是由孙文学执导,王亚楠、郭金、杜雨露、盖丽丽、张岩主演的建国六十周年献礼剧。
该剧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革命战争为背景,叙述了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夕,红军的特遣支队来到神秘的赤水河地区开展敌后工作的故事。
4、《长征》
《长征》由王朝柱编剧,金韬、唐国强共同执导的24集红色革命类电视剧,该剧由唐国强、刘劲、陈道明等主演。
该剧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逆境中战略转移,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生动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挽狂澜于既倒的雄才大略,弘扬了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彝海结盟》
《彝海结盟》由王伟民执导,刘之冰、游大庆、谈莉娜 、侯祥玲、潘雨辰、郑玉、肖荣生、谭洋等演员主演的抗战历史剧。
该剧讲述了1935年红军主力部队挺进凉山彝区后,先遣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彝族头人果基小叶丹与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在小叶丹的护送帮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区的故事。
《长征》影评
史诗剧《长征》是第一部全景式深入表现人类军事史上奇迹的电视剧。它不仅是“国产影视作品中第一部全景式、全方位反映红军长征全过程、展现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电视力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艺术地再现了长征精神”,一种久违的高昂的力度,一种克服万难的气魄,其本身蕴含的革命主义、浪漫主义情怀对许多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建党80周年之际,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创作出一部有历史使命的作品,含有深刻的意义。《长征》是“第一部全景式、全方位反映红军长征全过程的电视剧力作”。剧中对于军民之间,红军领导人与领导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团结友爱,都有许多生动的描写,十分感人。对湘江之战、攻占娄山关、抢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攻打腊子口、一、四方面军会合等大场景的拍摄,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人物在具体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真实情感,使该片的艺术追求有了特定的美学价值。
本剧着力于人物的塑造。它不仅写出了不同层次的各类典型人物,更为重要的是,该片中领袖人物形象的品格,与同类题材相比有了新的突破,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那种大智大勇、非同凡响的气魄,从历史事件的思维升华到对人生、对宇宙富有哲理的感悟。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扮演周恩来的刘劲、扮演朱德的王伍福,他们那形似和神似兼备的表演,都给观众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公平地说,陈道明扮演的蒋介石也是成功的。
拍摄《长征》一剧的艺术家深切地感受到了长征的更为深层次的内涵,真正懂得了新中国确实来之不易,所以他们更加崇拜伟大的长征精神。他们坚信:电视剧《长征》会激励广大干部和青年不畏艰险、不怕挫折,奋力拼搏,去实现党在新世纪的伟大战略目标。同时,他们还相信,亿万观众看过《长征》以后,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发扬。
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在电视剧《长征》中,有着许许多多生动的展现。比如,毛泽东与胡班长的叔叔,毛泽东替群众收稻谷,于都河畔跳下水中自告奋勇帮助红军搭浮桥的百姓,不胜枚举。这是当年情景的真实写照,以至于六十多年过去了,几代人过去了,当地的百姓今天依然记着那深情、感人肺腑、表达无限的军民鱼水深情的一幕。
百姓的这一份真情,源自于对红军的认识,源自于红军是老百姓自己军队的认识。百姓的这一份真情,也来自于对共产党人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无私真情的敬佩。就像胡班长的叔叔在照顾毛泽东时真情地说:“只有你们在,我们才有好日子啊。”共产党人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人民的无私真情,在这里跃然而出。这种大公无私的真情,不能不让人感动,不能不让人敬佩,不能不让百姓油然而生对红军、对共产党的真挚感情。百姓对红军、对共产党人的真情,红军为百姓、共产党人为人民的无私真情,交融在《长征》的剧情中。如果要问,什么是党和人民之间牢不可破的鱼水真情,《长征》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
长征,人类的最伟大的奇迹之一,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走完了长征,红军靠的是什么?是长征精神,这也是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最精粹的精神。牢记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一代新人对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所经历的斗争有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理解。希望通过这部《长征》,不仅让今天的观众认识到长征的意义,更要用长征精神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