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有儿女类似的家庭剧「媲美家有儿女的新春神剧看完再也不吐槽婆婆带娃」
最近,一部小短剧火了——《大妈的世界》。
豆瓣评分 8.3,编辑部好几个妈妈看完后化身“自来水”。
剧里大妈们的生活实在太精彩,编辑部的菁菁用一句话总结:你大妈永远是你大妈,不服不行。完全打破了大家对奶奶外婆们的刻板印象。
你担心大妈会被保健品推销员小李骗钱?人家大妈是为了有人干活,假装被小李骗,算下来,比请钟点工便宜多了。
大妈也爱追剧磕 CP!
但是咱追剧还得苦苦等更新,大妈们可是 360° 全景沉浸式磕,就这一双阅尽千帆的慧眼,什么小动作能瞒得过她们?
不得不说的还有带娃。
很多人嫌弃长辈带娃只知道吃穿,但是《大妈的世界》告诉你:奶奶外婆在望(孙)子成龙方面,可比现在很多爸妈上心多了。
为了孙子孙女考上好大学,人家会去状元故居参观。
收藏状元用过的草稿纸。
在状元泡澡的浴缸里面投币祈福。
当然也别以为奶奶外婆们只会搞这些虚的,实干方面大妈也是分毫不差!
最近我们就采访了身边的妈妈们,现在的老人们在带娃方面方案都一套一套的,甚至还嫌咱们这些爹妈拖后腿呢!
他们可能不懂啥叫“鸡娃”,但是往往秉承着一种朴素的信念:
我孙子孙女可不能被不争气的爹妈耽误了!
而且老一辈的行动力你不服不行,他们是说干就干啊!
女儿的英语打卡群,不久前被外婆接管了。
每周老师会发一张纸,让孩子们每天录小视频跟读,发进群里打卡。但最近的佛系心态导致我经常划水,基本上一周能打个一两天吧。
这事儿被我妈发现了,因为闺女哭诉没收到每月“打卡奖励”(你不想打卡,偷懒 happy 的时候干啥去了)。老太太马上指示“拉我进群”!
必须说,我妈这代人英语肯定是不会的,但丝毫不妨碍她每天第一个完成打卡。就算闺女偷懒耍滑,外婆也有办法。
更绝的是,我妈和婆婆半年换一次班,换班她都不忘把婆婆发展成下一个风雨无阻打卡人。Yoyo 外婆和 Yoyo 奶奶已经成了我们班级群的一道风景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俩的影响,群里不久就涌现了 evan 奶奶和 oscar 奶奶等等……奶奶团打卡速度和质量之高,让一群中年爹妈自惭形秽。
而且奶奶们还在群里交流怎么帮助孩子更好的打卡:有一期食物绘本,我妈愣是把绘本里的食物都准备了一遍,带着我娃边做菜边打卡,一时在打卡群里风头无两……就问你服不服?
经常有邻居想请我家奶奶到家里坐坐,因为她是小区有名的“幼升小专家”。
我家奶奶的名言是:儿子上了清华,孙子起码上个 985。
她这句话不是瞎说说。
从儿子上幼儿园,奶奶就研究各种学前教育理论,什么逻辑狗啊,何秋光,网课啊,都是奶奶陪着学。闲了还在小区教育群里分享思维、外语、识字启蒙方法,头头是道,积累了一批“粉丝”。
娃大班,奶奶就研究幼小衔接;上学后,奶奶陪着做作业。老太太还说,陪着做作业不是目的,目的是给孩子培养好学习习惯。养孩子得把眼光放长远,好习惯受益终生~
真~~不服不行,她手机里关注的教育公众号比我还多呢!
可能有妈妈会觉得,老人鸡娃这事,门槛有点高啊。这又是英语又是幼小衔接,没点文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哪里搞得来?
但是千万别小看隔辈人带娃的决心,学历不是问题,花样也比你想象中多。
从没觉得婆婆是个爱教孩子的人,她没读过什么书,很多年一心扑在老家海鲜摊位上。能来带孩子,都是做了很大牺牲。
不过去年开始,我和老公下班回家经常能发现儿子 get 新技能:
“妈妈,错,大错,错上加错,打一个字,是什么?”
我懵懵的答不上来,儿子就得意了,“是爽啊!”
还有各种顺口溜、绕口令、儿歌,什么《摘豆豆》《数枣》《偷油》,我发现以前不善言辞的儿子表演欲望越来越强。
有一天在婆婆手机上看到抖音关注列表,才发现老太太关注的都是什么少儿口才、益智启蒙。她说觉得娃有点内向,又不知道怎么办,就在网上搜来学学。
我心里有点感动,虽然老人没有太多文化,但为孩子的心是热络络的。
今年孩子快上小学了,奶奶的关注列表更新成幼小衔接了。昨天回家,娃都开始背乘法口诀。要感谢奶奶,我和老公才能在一天搬砖之后,偷一会儿懒啊。
有小朋友来家里玩,带了魔方和魔尺。
爷爷看了觉得这个东西开发智力,开心的给娃也买了俩。但孙女不会玩,只能眼巴巴看着小伙伴哐哐哐一通操作。
爷爷忍不了,趁晚上睡觉开始研究。研究不出来,就上网搜。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爷爷就把手机架沙发上,坐个小板凳对着视频拧拧转转,白天再手把手教给孩子。
据奶奶说,爷爷可是把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都学习了一遍!“这一辈子让他干点事儿都没这么上心过!”
很快,我家女儿就成了小区里最会转魔方魔尺的小朋友。
以上这些还是学科教育、益智启蒙的范畴,但你要是以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只会这个,那就单纯了。在文艺启蒙领域,他们也是相当霸气的存在!
我先上个图吧。
这是我们家爷爷在指导闺女的芭蕾舞。
我们报芭蕾舞班,就想让娃运动运动,这样回家能早睡觉。因为期望低,日常练习也不太上心。结果,爷爷去送娃上课,看培训班选演出名单,孩子落选了,就急了。
“回家从来不练,哪行啊?你们这当爹妈的,太不负责任了!”看着我和老公还是不咋上心的怂样,爷爷决定自己上。
连广场舞都没跳过的爷爷,说干就干。每天陪娃上课,隔着教室玻璃窗把老师动作要领录下来,还问老师要各种舞蹈视频。
晚上回家就对着平板电脑带娃操练起来。
你就说这优雅的手指动作,哪里像没基础,起码是广场舞 8 级啊!
3 个月后,我娃就入选了可以上台演出的队伍,爷爷功不可没。
我妈少年时练过书法,我小时候字写的特别烂(当然现在也烂),我妈一看我作业就叹气,但也仅止于叹气。
现在到我女儿,当外婆的就变了。
她不但捡起了 50 年前的书法基础,还怕孩子没兴趣,特意研究了象形文字,找类似象形字的小篆来练:
先讲古代人在乌龟壳上写字的故事,再把文字和实物给孩子一一对应。
娃觉得有趣,听得认真,也愿意跟外婆一起练。
从夏天到冬天,俩人从画乌龟,到能写出大、小、人、禾之类简单的字,竟然就这么慢慢走入了正轨。
这里不得不说,外婆不光教孙女,自己练字也一天没断过。她说:“得为孩子做个榜样,不能半途而废。”
我有点酸了,要是当年对我有这 1/3 的投入,我的字也不至于写成这样。到底谁是亲生的?
看长辈们在娃的教育上尽心尽力,还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有点感动。
他们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儿女轻松点,让孩子成长得更好一点。
如果家有这样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能真的不用去培训班了……有爱又硬核的家庭教育,多贵的培训班也比不上!
大陆有哪些不错的家庭片?
推荐一部电影三部电视剧,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大陆关于优质家庭片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去拍大女主、大男主、奇幻、爱情片去了。希望制作方们,能多出几部温情的家庭片。
1、《孙子从美国来》电影
老杨头是陕西华县一名独居的皮影戏老艺人,离家多年的儿子突然领回了洋媳妇及洋孙子布鲁克斯,因为儿子儿媳工作问题孙子不得不托付给老杨头暂为照。观念老旧的老杨洋与天真活波的洋孙子因东西方文化差异和语言不通发生冲突,但一点一滴又非常感人。
2、《我爱我家》
个人认为国内最经典的一部家庭情景作品。故事以90年代北京一个六口之家以及他们的邻里、亲朋各色人等构成的社会横断面,反映了社会上的各种类型的人物性格,展示了一幅改革大潮中大千世界绚丽斑斓的生活画卷。这部片子至今回来,仍旧精彩耐人寻味。
3、《家有儿女》
8090后童年记忆,讲述二十一世纪大环境下,一个重组家庭中一对夫妇和他们三个孩子的心及长辈、邻里之间的逗乐故事。
4、《父母爱情》
山影经典夫妇爱情年代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为特殊的社会环境让出身贫寒的海军军官江德福和小时候养尊处优解放后却被打成出身不好的资本家小姐安杰相识。两人克服了生活、观念等问题相知、相爱、相守的50年爱情生活。剧情温馨感人却又非常现实,剧中有很多精彩的人物设定。几乎每年都要回看。
推荐一部你认为适合放假一家人看的影视剧?
推荐古天乐版《寻秦记》,这部电视剧虽然老,但实在是太好看了,自己看了5遍了。
放假期间,时间相对宽裕,家人们在一起看的电视剧个人认为惊悚、暴力的影视剧首先不适合。
所以,思前想后,推荐比较明快、轻松、欢乐的影视作品,所以认为这部电视剧非常合适。
一、TVB出品,必属精品,香港的早期TVB作品质量都不错,这部作品总体以历史穿越题材改变,情节紧凑,看起来毫无沉闷感,特别是前半段部分(项少龙未到秦国)非常搞笑。
二、由于是历史题材,所以,多多少少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在观看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历史知识。
三、作品脑洞特别大,看到最后才会知道主角项少龙的儿子竟然是项羽,属于开放性结局,引人着迷。
四、每个人物的刻画都非常饱满,总会有一个人物让你特别喜欢,无论是机智爽朗的项少龙、阴险狡猾的嫪毐、单纯善良的公主、刁蛮任性的乌廷芳等等,这些角色表演的都很鲜活,真心值得一看。
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属于香港TVB作品,无论是情节、音乐、角色表演、剧本都非常不错,并且没有特别血腥、暴力、黄色镜头,所以说,家人一起观看,首推这部电视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