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执行者,领导者(如何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时间:2022-08-12 02:48:47阅读:3231
管理上通常把人分成三种角色:执行者、管理者、领导者。但并不是说每个人只能是其中的一种角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同时具备了这三种角色。这三个角色都同样重要,只是在我们的不同阶段,这三个角色各自所占的权重和在…

管理上通常把人分成三种角色:执行者、管理者、领导者。但并不是说每个人只能是其中的一种角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同时具备了这三种角色。这三个角色都同样重要,只是在我们的不同阶段,这三个角色各自所占的权重和在我们身上的具体体现有所不同而已。

执行者:

执行者就像是单兵,根据现有的计划和安排,具体去实施落地一件事情。

并不是说执行最简单,所谓的简单也只是相对的。解一道小学的数学题和解一道世界级的数学谜题,同样是执行,但难度却天差地别。而且有很多不那么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他们身上同样能看到缺乏执行力。这也是导致他们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重要原因。

要想培养一个好的执行力,最需要做的就是:赶紧开始,不要给自己任何的理由和借口。

很多时候其实你只要敢于逼自己去做,就会发现之前害怕的那些困难和挫折都是纸老虎,并不是气势迫人的拦路虎。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养成习惯,遇到事情做好计划之后就赶紧开始,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掉就找领导帮忙,不要死要面子硬撑。领导怕的不是你找他帮你解决问题,怕的是你前面不说,最后给他丢了个王炸。

管理者:

管理者就像是教练。

在所处的团队中,训练和指挥队员,领导和协调队员。一般也要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通过一次次的磨合,慢慢建立信任。然后带领团队打赢一次次小的赛事,利用赞扬和奖赏,感染队员,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

管理者同样需要很强的执行力,这样才能及时地推动事情的进展。寄希望于分配好工作,给一些表扬和鼓励,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自己做完完全是异想天开。

管理者同样也需要很强的领导力,这样才能让你的队员愿意跟着你冲锋陷阵。现在的年轻人毒鸡汤已经喝到吐,画饼是没有用的。你需要真实地让他们理解,你有在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你是想让他们变得更好,想让他们有更高的成就。但不能是说空话,而是有在具体去实现这些承诺。

领导者:

领导者就像是元帅,或者像政委。

他们更多的是思考一些长远的战略规划,然后部署下去。同时又有很强的个人魅力,可以把各种顶尖人才的人心凝聚在自己身边。

想要成为这种人,需要你的认知不断地提升。直到超越你身边的其他人,而且是远远领先于其他人。阶层之间的差距归根到底就是认知的差距。就像凭运气挣来的钱,一般也都会凭本事亏出去。如果你的认知达不到那个高度,哪怕凭借一时的运气融入了那个阶层,认知跟不上来的话,早晚还是会被踢出局。

所以想要成为领导者,就要不断地坚持学习,坚持更深入地思考,去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自己的认知带着自己,不断地向上攀爬。

这三种角色并不是泾渭分明完全独立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是执行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在你要做的事情上,你是执行者。在你所在的团队里,你可以是管理者,哪怕目前只是管理好自己。在你身边的同事,哪怕是朋友中,你也可以是领导者,帮助和引领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易行难。

想把这三个角色你的任何一个做好都不容易,更何况是把这三个角色都做好。但我们可以从以下简单的先开始,比如执行一个好的健身计划、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领导自己向着小目标出发。

加油!致努力想要变得更优秀的我们!

作为死刑的执行者是一个怎样的体验?

我的同学当年为了钱,执行过很多次死刑,每执行一次,他就要喝一顿酒,因为心理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我和同学聊过这个话题,他对我说,他不想回忆这些的,每次执行完后,他都会强迫自己去忘掉,但是却很难忘掉,每次闭上眼睛,脑海中总是会浮现这些画面,所以同学早早的就得上了神经衰弱,因为这段经历,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承受的。

以前,死刑的执行者是有补贴的,包括一起的法警,法医等,只要是去现场了,都会有相应的补贴还有心理疏导,其中真正的执行者,也就是扣动扳机的那个人,补贴是最多的,而且补贴数额在当时还不少,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去赚这份钱,经常是没有人去,最后不得不命令人去执行。

但是同学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家里一堆老弱病残,父亲和岳父都是重病在床,妻子身体也不好,只能待在家里没有出去工作,孩子也正在上学,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没办法,虽然去做死刑的执行人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补贴也确实很可观,家里也确实需要用钱,于是同学就主动要求去做行刑者。

死刑的执行过程是这样的,法警会去看守所去将犯人带出来,先验明正身,证明确实是犯人本人,然后就会押解上车,开往执行的地点,在那个时代,死刑基本上都是枪决,所以执行地点一般都是在荒郊野外。

在车上,一般都是有两个法警负责看管犯人,一是怕有不法分子会抢夺囚犯,这在过去那个年代也确实发生过,二是怕犯人由于激动或者害怕,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比如跳车之类的,当然了,犯人是被绑着的,很难自如行动。

到达了执行的地点,犯人被押下车,这个时候还要进行一次验明正身,确定确实是要被执行的犯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执行错误的问题,也算是上一道保险,毕竟执行的是死刑,万一弄错了对象,问题就大了。

验明正身完毕后,就是等待,等待执行时间和命令,时辰到了,执行命令发出,一左一右两个法警,会分别按住犯人的左右肩,这样是为了防止犯人挣扎逃脱,也是为了增强命中率,然后执行人,也就是同学,就开始瞄准准备射击,射击的距离是非常近的,距离也就是一米左右,所以绝对不存在会打不中的可能。

射击的目标一般是头部或者心脏的部位,朋友说最开始都是打头的,但是打头,场面实在是太过于吓人了,因为枪的冲击力特别大,从脑袋打过去,并不是穿过去,而是几乎将脑袋都打没了,这个场面,即便是法警或者法医,看见都非常难以接受,很多刚入职不久的法警,都会在现场呕吐,尤其是在清运遗体的时候,确实会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后来才改成射击心脏部位,虽然是好了些,但是场面也不怎么好看,可以说是开一个大洞,依然会让人背负很大的压力。

枪决结束后,法医上去验证,看看犯人是不是确实死亡,宣告死亡之后,就直接拉到殡仪馆,最后将骨灰交给家人,这样整个程序就结束了。朋友说不直接把遗体交给家人,实际上是对他们家人的一种保护,因为谁也接受不了家人变成那种状态,所以干脆直接转交骨灰,这样大家都好。

其实大家都知道死刑的执行者会背负很大的压力,所以每次执行前和执行后,都会有心理辅导,还有一些假期,就是为了让执行者调整自己的状态,尽量去忘记那段可怕的事情,但是事实上这种事是很难忘掉的,很多死刑的执行者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就会想起那个画面,经常会在噩梦中惊醒,毕竟,说的严重些,即便是罪犯,但是执行者的手中也是沾上了血的。

所以朋友每次执行完后,都回去喝一顿酒,麻醉自己,尽量让自己不要想起来。后来朋友家的经济条件好了很多,朋友就再也没去做这一行,用他的话说,他实在是受不了了,这个活儿真的不是人干的,所以,现在推广注射死刑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既能够维持正义,又能够保护正义的执行者,给他们减少些压力。

最后朋友还说了一句,但凡是见过枪毙场面的人,都会由衷的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活着真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好好的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