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孟晚舟被日本逼迫无人救助还被自己人挖坑

时间:2022-11-21 20:31:42阅读:2475
2021年9月25日晚,在经历了艰难的1028天后,孟晚舟终于在深圳平安落地。她的左脚脚踝,因为将近三年佩戴电子脚镣,已经磨出了茧,留下了疤。虽然脚镣足以摧毁一个人全部的体面,但是孟晚舟却用自己的从容、大气,让…

2021年9月25日晚,在经历了艰难的1028天后,孟晚舟终于在深圳平安落地。

她的左脚脚踝,因为将近三年佩戴电子脚镣,已经磨出了茧,留下了疤。

虽然脚镣足以摧毁一个人全部的体面,但是孟晚舟却用自己的从容、大气,让这个不体面的道具,变成了无足轻重的装饰。

2019年,任正非曾经公开回应:

“虽然很想念女儿,但我已经做好了今生不再相见的准备。

我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我绝对不会放弃大家的利益,去获得孟晚舟的自由。

我坚信我们的祖国,坚信我们的智慧,坚信孟晚舟肯定会回家!”

所有关注孟晚舟事件的人们,都像任正非一样,坚信孟晚舟肯定会回家。

看她走下舷梯的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湿了眼眶。

这一切,在一百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

一百年前的商人是什么样?电视剧《大染坊》给了一个特别好的答案。

《大染坊》里的人物,都能对应到真实的人物原型。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即使命运开挂如男主角陈寿亭,仍然难以保全自己。

“国家太弱,个人太强,会吃亏的。”

这句话,是早年间日本商人藤井对陈寿亭下的论断。

很不幸,十几年后果然应验了。

陈寿亭的背后,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任由他个人再强大,无奈山河破碎,他也难以独善其身。

这是陈寿亭的经历,也是那个时代的实业家们,真实的经历。

陈寿亭说自己属虎,按时间推算,肯定是1890年生人。他14岁冻晕在周家的大门口,正是1904年。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这时的剧中人物,还都留着清末的大辫子。

这一年2月8日,日俄战争爆发,而战场却在中国东北,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竟然宣布,日本和俄国都是“友邦”,所以清政府局外中立。

于是,日本和俄国,一个老牌帝国,一个新兴帝国,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始了一年多的“权力游戏”。

一个小岛国,想要挑战巨无霸的老牌帝国,原本是没有胜算的。但是日本蓄谋已久,又先发制人,背后又有英国美国的支持。

而且日本的陆军师从德国,海军师从英国,海陆高级军官都学习了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思想,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都非常强。

更何况,这是一场赌上了日本国运的“举国之战”,输了就会亡国。但是对俄国来说,输了只是丢了东三省,也丢了国际形象,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日本竟然真的上演了一出“蛇吞象”。

日俄战争的19个月里,日俄两军在东北建炮台、挖战壕、修车道、拆民房、砍树毁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仅清廷的官方统计,东北人民死于战火约2万人,财产损失6900万两白银。

▲ 日军在满洲的疯狂报复:处决亲俄的清朝官员。法国《小日报》副刊,1905年4月23日。

战后谈判阶段,清政府曾经声明,谈判中涉及中国的条款,凡未经与中国商定者,一概不认。

话很硬气,结果连谈判桌都没能上,日俄直接无视了清政府,东三省成了日本的战利品。

日俄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极其屈的历史。

战争历时19个月,在这一年半里,在远离东北的山东周村,陈寿亭从一个几乎要冻死路边的小叫花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半个掌柜。

这时的他,还没有遇到后来的合伙人卢家驹,没有人给他念报纸讲时事,他还不知道这场战争对当时的中国会有怎样的影响。

1905年,日本获胜时,中国只有8000人在日留学,到了1907年就激增至17860人。

实际上,从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向日本派遣公费留学生,到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40年里,无数公费和自费的中国学生赶赴日本留学。只是在日本战胜俄国后,留学生数量开始激增。

这些留学生,有些成为了革命先驱,有些为了利益沦为汉奸。也有一些人,投身商业,这其中,就有后来假扮日本人的丁文东。

日本人成功控制了东三省,吸引了大批日本国内的商人前去经商。这里面,就有与陈寿亭交锋十多年的藤井。

日俄战争,深刻影响了之后三十年的国内外局势,也深刻影响了陈寿亭那个时代的实业家们。

1904年,还发生了一件事,3月1日,清廷发布上谕,加赏张謇三品衔,作为商部的头等顾问官。

张謇,人称“状元实业家”。1894年中状元,拥戴光绪帝,是帝党一派的佼佼者,深得翁同龢的赏识。

翁同龢是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三朝元老,曾经是光绪帝最亲近最信任的长辈,却在年近70的时候,被光绪帝以“误国”为由,勒令罢官回老家。

翁同龢的遭遇,让张謇认清了官场险恶,于是他回到了老家江苏南通,决心“实业救国”。

张謇发出了“父教育、母实业”的深沉呐喊,认定了教育和实业才是救国之道。他上不依赖政府,下不依赖社会,全凭自己的良心去做事。

张謇创业的年代,帝国主义正疯狂掠夺中国的原材料,并在当地办厂,高价售卖,牟取暴利。张謇深感痛心疾首。

他放弃了在当时看来最高贵的当官这条路,反而选择从商,奔赴全国各地考察,最后决定先从纺织业入手,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

大生,取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天地间最大的事,就是国计民生。这个名字,寄托了张謇以商报国的全部情怀。

1899年,大生纱厂开业,张謇逐渐展露出他经营和管理的天分,设计了一套非常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纱厂很快就实现了盈利。

从1899年到1926年,张謇先后创办了34个企业,20多个盐垦公司,形成了中国第一个以棉纺织业为核心,包括棉纺、榨油、面粉、冶金、发电、运输、金融、牧垦、制盐、造纸、皂烛、玻璃、酿造、堆栈等众多行业的全产业链。

张謇还创办了370多所学校,从幼稚园、聋哑学校、师范、水产、商船,甚至到保姆讲习所、伶工学社、贫民学校……

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产业链,使南通发展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无愧“南通之父”的美誉。

张謇是读书人的偶像,也是实业家们的楷模。读书的时候全国第一,经商做实业又做成首富,要是放到现在,那就是天天上头版新闻的人。

更不用说,张謇本人始终生活俭朴,绝无骄奢淫逸,还十分热衷公益慈善,开拓了体育场、公园、幼儿园、养老院等设施建设。60岁生日,还用贺礼修建了一所养老院,至今还在使用中。

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被命名为“张謇号”,就是为了弘扬张謇实干兴邦的理念。

1926年8月24日,张謇去世,出殡之日,南通万人空巷,民众自发前来送葬。他的儿子张孝若为父作传,请胡适写序,胡适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独立开辟了数种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1912年到1919年,是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这个时期全国新建厂房六百多家,新增资产达到了一亿三千多万元,其中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张謇以纺织业发家,就是赶上了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从1912年到1921年,他的大生纱厂利润率平均高达44.44%,10年盈利累计1161万9千两,成功带动了全国纺织业的发展。其中就有青岛的大华染厂。

卢家驹的父亲卢老爷子捡了个漏,拿下了现成的大华染厂。卢老爷子很有见识,送卢家驹留学德国,专门学习印染,也是因为看好纺织业的前景。

与张謇几乎同时起步的,还有著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氏家族。

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初八,公元1902年3月17日,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创办的保兴面粉厂正式开机,荣家从钱庄开始迈向实业。

30年的时间,他们从一家面粉厂开到了12家面粉厂和9家纱厂,被誉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成为当时中国资本最大的实业家之一。

荣家恪守荣毅仁的爷爷荣熙泰临终遗训: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

荣氏家族最辉煌的时候,曾经占据了当时中国“吃”“穿”两大市场的半壁江山。荣家历经战乱,又见证盛世,富过四代,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面粉和纺织,吃和穿,就是1937年之前,中国民族工业里非常重要的两大产业。《大染坊》主要围绕纺织业,也提到了面粉业。其中出场的苗瀚东,就是济南的“面粉大王”。

苗瀚东的原型,是山东第一个海外留学归来的民族资本家,苗海南。这一点,在剧情里也有提到,账房老吴说起陈寿亭和苗瀚东的神奇缘分,卢家驹曾经感慨过一句,苗先生是山东最让人敬佩的工业家,也是留学的前辈。

剧中的苗瀚东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每次出场都气场十足,是山东商人的楷模。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陈寿亭需要,苗瀚东总是无条件支持他。他与陈寿亭的交情,跨越身份阶层,纯粹又感人。

现实中的苗海南,出生在陈六子冻晕在周家门口的那一年,1904年。苗海南1924年考入了南通纺织学院,正是张謇创办的学校。

1928年,苗海南从南通毕业,考入了英国曼彻斯特纺织学院,求学期间考察了英国各大纺织中心,并在纺织机械厂实习。

1929年到1933年,日本开始了对中国大规模的经济掠夺。这一点,从剧中也能看出来。尤其“九一八事变”之后,藤井对待陈寿亭转变很大,不仅态度更加傲慢,而且藤井一直在扩张开厂。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现实中,苗海南和他的哥哥苗星垣、苗杏村等50人,为了与日本抗衡,全力以赴地筹办纺织厂、面粉厂,甚至拟定了“大西北计划”,准备从西安到兰州每个重要城市都设面粉厂和纺纱厂。

苗海南在济南办学校、做公益,处处以前辈张謇为楷模。

济南到现在还有一处地名“成丰桥”,就是为了纪念苗海南家族创立的成丰面粉厂。

(已经弃用的厂房,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的模样)

剧中藤井逼迫陈寿亭与其合作,共同经营染厂。这一幕,曾经真实地发生在苗海东身上。

1938年,济南沦陷后,日军占领了苗家的济南成通纱厂,强迫苗海南与其合资经营。苗海南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仍然极力反对,最终被日军驱逐出厂。

1939年,苗海南来到南京,筹资兴建了普丰面粉厂。经营了不到五年,1944年,又被日军强行征用。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苗海南才收回了普丰。

(剧中的苗瀚东)

抗战胜利后,他回到济南,以70万法币,从日商手中收回原本属于他自己的成通纱厂。可是日商留给他的,并不是一座完好无损的工厂,交付之前,纱厂已是迭遭破坏。

济南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进驻济南,全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时刻践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苗海南亲眼目睹,深受震撼。

他当即做了一个决定,从上海运回价值200万美元的物资设备,响应号召,开机生产。成通纱厂,成为济南解放后最早投产的纱厂。

(苗海南参加学习)

不仅如此,建国之初,苗海南一次认购国家胜利折实公债15万份;

1951年6月,他还购买了两架战斗机和10门大炮,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苗海南是当时国内企业界捐献第一人,带动了全省以及全国工商界的捐献热潮。

1954年1月,他再次认购了80亿公债,用以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

剧中苗瀚东的原型,就是这样一位赤诚爱国,铁骨铮铮的硬汉。

陈寿亭,全剧的灵魂人物。他的一生,正是那个时代实业家们的缩影。

围绕陈寿亭展开的故事,有三条明线,三条暗线。

明线是周村、青岛、济南,暗线就是东北、天津、上海。

还有四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904年,1915年,1931年,1937年。

这样的明线暗线,包括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是大有深意的。

1904年,小六子冻晕在周家大门。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小六子变成了陈寿亭,他的命运,也从这一年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

1904年,除了前面提到的历史背景,还发生了一件事,山东巡抚周馥上奏,拟请在山东内地自开商埠,用以制约海上来的洋商。

自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的屈辱,全部都是来自海上。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强制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列强从沿海口岸登陆,圈地自治。

在青岛,德国人甚至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强制当地使用。

(德国人在青岛发行的货币)

周馥上奏之后,清政府很快批准,山东开济南、周村、潍坊三处商埠,民族资本从此有了自己的舞台,开始了与殖民资本的抗争。

陈寿亭,和当时的鲁商一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警醒和奋起。而周村,作为第一批自开商埠,正是鲁商的发祥地。

上海、青岛、天津,在当时被称作“上青天”,是当时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也是当时中国纺织行业最强的城市。

到新中国建国之前,“上青天”三个城市的棉纺织设备就占到了全国70%左右。

在清末和整个民国时期,纺织业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门类,也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当时的民族资本家,无一例外,几乎都进入了纺织行业。

陈寿亭用了十年的时间,把通和染坊经营成了整个周村最大的染坊,而且名声传到了张店,被卢老爷子看中,认定了他是最佳合伙人,也就有了后面的故事。

1915年,陈寿亭和卢家驹初到青岛,一时难以打开局面。陈寿亭给布店的账房和伙计好处,让他们卖力推销飞虎牌,又截胡了孙明祖的大客商,这才稍微打开局面。

然而真正让飞虎牌一下打响的,是学生游行。

1914年,日俄战争后的第十年,日本又一次发动了在中国本土的战争。战争从10月31日开始,到11月7日结束,最终日英联军打赢了德国。

(1914年日德战争之后日军入城仪式)

这一次,民国政府和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就像十年前的清政府一样,宣布中立,甚至还为日德专门划了一块“交战区”和“中立区”。

德国并不满意这样的安排,认为袁世凯把德国辖区划为中立,本身就是在支持日英联军,要求撤销区域划定。

日本无视了德国的抗议,9月6日直接出兵进驻山东莱州城西,三天后接管了莱州,随后又占领了平度。另一批日军同时占领了胶线。

日军对占领区的所作所为,就像十年前日俄战争时,在东北一样,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破坏四方停车场)

日军根本无视袁世凯的民国政府,明目张胆地占领了中立区和胶济铁路,结束了德国在青岛17年的占领。

1915年1月7日和16日,民国政府两次照会日本,要求日军撤离,日本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严重侵害了中国主权,还企图把中国的路矿精华一网打尽,彻底绞杀中国新兴工商业。

“二十一条”见报之后,全国各界群情激奋,希望政府“中止谈判,宣示条件,筹备武备”,誓雪国耻。

各地的青年学生尤为悲愤,有的要求入伍,有点断指写血书,甚至有学生愤而自杀。北京各校的学生,每天都要大声朗诵一遍日本人给袁世凯政府下的最后通牒,以示不忘国耻。

青岛作为整个事件的核心,青岛人民和青岛的学生更是悲愤交加。这就是剧中学生们游行的背景。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陈寿亭为学生们提供免费的茶水馒头,最重要的是,提供了打横幅用的布,正面是“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反面就是“飞虎牌不掉色”这样的广告。

这种赤裸裸的硬广,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会被很多营销高手不屑,但是在当时,确实效果非常好,堪比前不久的鸿星尔克。

袁世凯签下“二十一条”,无异于自掘坟墓,最终在全国人民都一片骂声之中,忧病而亡。

“二十一条”期间,全国上下的反日运动,也成为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中间,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点。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三天丢了两个省,大批东北难民逃亡到青岛。这其中,就有沈远宜和金彪。

沈远宜是东北守将霍长鹤的女朋友,东北沦陷,军队撤退,事发突然,即使是级别高如霍长鹤,也没有机会守护自己的爱人,更不用说守护全城人民。

所以剧中安排这样身份的一对恋人,也是有深意的。

“九一八”之后,日本人在青岛日益嚣张,藤井也成了被日本天皇授勋的“皇商”,为了逼迫陈寿亭卖出工厂,藤井甚至派人往卢家驹家里扔手榴弹。

无奈之下,陈寿亭只好从青岛来到济南。

这样的遭遇,几乎与苗海南被迫从济南转战南京一模一样。

宏巨染厂开业,沈远宜邀请了军政两界要员,还贴身陪同陈寿亭应酬了整场,给他撑足了面子。二人后来还结拜兄妹,情深义重。

逃难的金彪,从青岛跟到济南,忠心耿耿,也成了陈寿亭最信任的人,后来为陈寿亭办了一件大事。

在济南的经营,虽有曲折,却无大碍。陈寿亭斗赢了远在上海的六合染厂,又兼并了天津的开埠染厂,一步步发展壮大。

最让人大呼解气的,还是他斗赢无良律师訾文海的全过程。先是吓退了老对手藤井,又让丁文东假扮日本贵族,夺下了头标。各种连环计,让人看得十分过瘾。

陈寿亭与藤井的最后一战,那番对话让人看得尤为心酸。

藤井说,“你这样的抵抗有意义吗?你们军队都一枪不放,你这是干什么呢?”

陈寿亭的背后,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任由他个人再强大,无奈山河破碎,他也难以独善其身。

陈寿亭那一代商人最后的辉煌,定格在了1937年。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诡称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发动进攻。

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8月13日,抗战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淞沪会战打响了。历时3个月,最终在11月12日,以日军伤亡4万余人,中国军队死伤30万人,日本获胜、上海沦陷,会战结束。

1937年12月23日,日军从齐河和济阳以东渡过黄河,包抄济南。

韩复榘自称山东的土皇上,所有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以为他能坚守山东。

没想到,韩复榘一枪不放,撤出了济南。走之前放火烧了省政府各机关、高等法院、火车站,实行“焦土抗战”。

(韩复榘最终因“叛国罪”被枪决,挨了7枪,每一枪都打在胸口上)

12月26日,日军又从泺口渡河,炮轰济南,整夜炮声不断。

12月27日,韩复榘余部孙桐萱奉令南撤。旧军阀马良等人,迎接日军入城,济南沦陷。

在剧中,陈寿亭听到韩复榘弃城逃跑,气得吐血倒地。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民族工业,如昙花一现,彻底凋谢了。

1921年,当张謇在南通缔造商业帝国的时候,当苗海南准备进军纺织业的时候,当陈寿亭在青岛把大华染厂经营得红红火火的时候,他们都曾经畅想过未来。

陈寿亭曾说,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能把大华染厂,开得像青岛城那么大。

可惜,他生不逢时。

如果他能看到一百年后的太平盛世,看到百年后,中国工业家们依然信奉“实业救国”,看到在国家的庇护下,孟晚舟平安回归,他一定会像屏幕前的你我一样,留下激动的泪水。

(谨以此篇长文,敬献祖国的生日。)

一百年前的孟晚舟被日本逼迫无人救助还被自己人挖坑

孟晚舟归国,对华为乃至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新华社9月25日消息,被加拿大政府非法羁押1000多天的孟晚舟女士,终于在9月24日乘坐中国包机离开了加拿大,即将于今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孟晚舟归国了,这对华为乃至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至少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道理。

一、任何势力、任何国家对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任何无理打压和粗暴干涉最终都是无济于事的

    众所周知,孟晚舟事件就是一起政治事件,美国为了打压华为,不顾公平正义,无所不用其极,竟然指使加拿大非法将孟晚舟羁押达三年之久。如今,孟晚舟被释放终于可以回家团聚了。这就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世界潮流浩浩汤汤,任何阻止潮流的跳梁小丑这将会如同螳臂当车,最终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二、中国真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孟晚舟在即将回到祖国之际,发表了简短的致辞,她说:“我想感谢我的祖国,还有我祖国的人民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走到今天最大的支柱。”是的,祖国和人民是她的强大的支柱,也是她的强大的后盾。有了祖国和人民这样强大的后盾与支柱,任何外在力量也别想任意欺负任何一个中国公民。

    要知道,中国再也不是100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落后的旧中国了。中国人民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日起就站起来了,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中国人民又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了。自从十八大以来,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了。如今,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快车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因此,任何想阻挠、遏制中国的创新和发展,都将是徒劳无益的,都是痴心妄想,永远也不会得逞。

三、正义是永远不会缺席的

    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正义有可能会迟到,但正义是永远也不会缺席的。自从孟晚舟被无理羁押之后,强烈要求“释放孟晚舟”的呼声从未隔断过,中国人民的呼吁与谴责从未停止过。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追求正义的人们也坚决支持中国的正义之声,也积极开展声援活动。这再一次证明,邪恶是人民公敌,在强大的正义之声面前,最终是不堪一击的。

   

这同时也说明,世界多边发展、多极化态势是任何人、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阻止不了的。

一百年前的孟晚舟被日本逼迫无人救助还被自己人挖坑

华为不会牺牲人民的利益,换取女儿孟晚舟的自由!对此你怎么看?

这就是中国伟大的企业家任正非博大的胸怀,任正非在得知女儿孟晚舟被无理扣押后,显得异常镇定,不愧为成大事之人。能成大事之人就要做到"山崩于前不变色,海啸于后不变声"。如中国如有一百个像任正非此类的企业家,那美国必亡矣!

任正非掷地有声说出华为不会牺牲人民的利益,换取孟晚舟的自由这一番不禁令人动容,任正非当兵出性,是一条真正有血性的汉子,任正非一个华为就迫使美国联合整个西方世界如临大敌地对付和抵制华为公司,单凭这一点我认为华为值了、任正非值了、孟晚舟值了,任正非和孟晚舟在中国企业家史上描写了灿烂的一页!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得任正非和孟晚舟这两人,是他两人的努力,才使中国高 科技 在世界享有一席之地,并可主宰整个5G世界。中国人真了不起,任正非为中国 科技 扬眉吐气,使中国在全世界展现了一个漂亮的转身,也使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因为现在孟晚舟被引渡到美国的概率非常高,如果被引渡到美国将面临什么样的惩罚呢?

目前孟晚舟案件中国没有相关案例可以参考,2013年的法国阿尔斯通案件可以参考,阿尔斯通在印度尼西亚的塔拉罕发电站项目中,被美国污蔑行贿,因此阿尔斯通CEO皮耶鲁奇,在美国被捕。

在此期间皮耶鲁奇一共被监禁长达5年的时间,直至2018年才出狱,那么皮耶鲁奇经历司法审判了吗?没有。

没有经历司法审判为何能够监禁皮耶鲁奇5年多时间呢?因为根据《爱国者法案》,美国拥有单边裁定的权力,也就是说监禁你这事,不需要你同意。如果皮耶鲁奇不认罪,他极有可能面临终身监禁。


多么熟悉的手段,连皮耶鲁齐在接受采访也说: “我们发现这是一样的,困住竞争对手或者从技术上控制竞争对手,我真心希望华为不会像阿尔斯通一样。”


一桩旧案

让皮耶鲁齐锒铛入狱

2013年4月14日,皮耶鲁齐乘坐的飞机刚落地纽约机场,他随即被押送到了联邦调查局的某个审讯室里。

美国司法部认为,2003年他所在的公司阿尔斯通和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涉嫌商业贿赂,而他本人被指控涉嫌向一名印尼议员行贿。

当时为了能成功拿下这个项目,阿尔斯通找来中间人,走了一波灰色操作,而皮耶鲁齐并不了解内幕,只是遵照公司的指令签字同意了。

一进审讯室,美国检察官明明白白地“招安”:“我们想起诉的是阿尔斯通的最高领导层,尤其是CEO柏珂龙,如果你配合,我们会对你宽大处理。”

但是,阿尔斯通是法国企业,皮耶鲁齐是法国人,参与商业项目的是法国和日本企业,在印尼竞标投资,结果,美国司法部跳出来抓人?

因为,美国有一部可以横行宇宙的 《反海外腐败法》

原本,这部法律只是防止美国的公司通过行贿手段拿下海外合同。但是1998年,美国司法部通过了一个修正案,说此法同样适用于外国公司,只要该罪行和美国有一丝一缕的联系,美国司法部即可将他投入监狱,还能要求这些公司向美国财政部交巨额罚款。

这“一丝一缕”,甚至可以是行贿过程中使用的联络邮箱是美国公司开发的。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20年里,光是罚款收入,美国政府就创收了几百亿美元。这还没完,如果一家巨头企业被美国司法部缠上,美国企业就趁机落井下石,以极低的价格将其收购,从此独霸市场。

换句话说,美国司法系统和跨国巨头狼狈为奸,以《反海外腐败法》为打手,联手打垮他国企业,这就是本书所说的“美国陷阱”。

遭老东家抛弃

选择认罪

经过两次庭审,皮耶鲁齐被判125年监禁!

祸不单行,在利益面前,皮耶鲁齐成为公司的弃子。公司竟然主动向美国司法部提交了几万件物证,其中居然有3000件都跟他有关。

看清现实后,皮耶鲁齐不想落个终身监禁,他决定认罪。


签了认罪协议,皮耶鲁齐就在等着重获自由。但他的希望很快变成一连串失望:保释请求一次次被驳回,金额不断被抬高,条件越来越苛刻,庭审的日子一拖再拖。

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拖延庭审时间呢?直到第二年4月,一条爆炸性新闻传来,炸晕了皮耶鲁齐。

2014年4月24日,阿尔斯通宣布,以130亿美元的价格,把整块能源业务卖给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并在72小时内达成交易,这将成为美国通用电气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

惊天并购

阿尔斯通高企与美国政企的合谋

阿尔斯通是法国能源电力行业的核心企业,负责法国境内四分之三的电力生产设备,这对法国来说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法国的经济部长蒙特伯格意识到严重性,马上联系了德国的电气巨头西门子提出竞争方案。

通用电气的应对异常迅速,立刻修改收购方案,将收购改为合作,通用电气与阿尔斯通成立合资公司,股权对半分。此外,还有一个巨大的礼包:一旦并购完成,通用电气会全盘接收美国司法部对阿尔斯通的罚款。

要知道,这笔尚未确定的罚金有可能是两三个亿,也有可能超过十亿。西门子做不到,只能选择退出。

事情发展到这步,还有一层内因,就是柏珂龙等一众高管。他们都面临被美国政府逮捕的威胁,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牺牲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通用电气收购阿尔斯通,已成定局。


2014年6月21日,阿尔斯通与通用电气签署收购协议

巧的是,通用电气和阿尔斯通刚刚谈妥,美国法官就通过了皮耶鲁齐的保释请求。皮耶鲁齐明白了,美国司法部一直关着他,就是怕他妨碍这次收购计划。

美国对华为的布局

看懂了上面的阿尔斯通事件,你就能明白了华为事件。其设计步聚如出一辙:

1、以引渡为由,指使加拿大逮捕孟晚舟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原由是: 以美国的引渡要求为理由拘捕孟晚舟。

2、引渡到美国,然后用美国法律定罪

我们不讨论法律问题了,如果孟晚舟引渡到美国,则遭到美国司法部的定罪,其套路和法国的阿尔斯通事件一样,两个选择:

3、实际上美国的实际目标——华为总裁及公司

一旦中了圈套,则耗尽华为资源,达到了扼杀5G技术市场的目的,实现了美国对中国高 科技 公司的政治追杀。


总之,孟晚舟引渡到美国,对华为公司是不利的,但是,无论华为公司还是中方,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唯有坚持和亮剑,才能打赢这场不见硝烟战争。

孟晚舟不是皮耶鲁齐,华为不是阿尔斯通,中国更不是法国

不仅如此,任正非还在华为内部会议上说过: 我已做好此生再也见不到女儿(孟晚舟)的准备了

孟晚舟的脚上可是戴了500多天的电子镣铐,而且还要戴很久很久?!

此次引渡案,拖延三五年很正常,甚至有可能拖延10年左右!

难道任正非一点都不心疼大女儿吗?

难道任正非只在乎华为,不在乎家人吗?

难道任正非已经放弃了营救孟晚舟吗?

……

任正非多次说过,亏欠家人,要多陪伴家人!

孟晚舟是任正非的大女儿,是1972年出生的,她见证过父亲任正非负债200万元的人生低谷,也看到过任正非创办华为的艰辛!

任正非是1987年创办的华为,那个时候的孟晚舟才15岁,任正非哪有时间陪伴孟晚舟成长?

但孟晚舟并不怨恨任正非,1993年,21岁的孟晚舟刚毕业就进入了华为,从最基层的行政工作干起;1998年,孟晚舟才转为财务工作!

直到2011年4月,孟晚舟赢得了华为人的全面认可,成为了新一届华为董事会成员,出任常务董事、首席财务管!

2018年3月,孟晚舟终于迎来了华为生涯的又一次全面认可;经过华为持股员工代表会投票选举,出任华为副董事长!

然而,谁也没预料到,竟然会有一场泼天大祸在等着她!

一场乌云袭向了她的人生,美国向她伸出了“魔爪”…

对于顶尖企业家来说,四十多岁不算大;孟晚舟还可以施展抱负,前途一片大好!

可是, 美国搞不定任正非,就盯上了任正非的大女儿孟晚舟!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皇家骑警在孟晚舟入境后实施逮捕!

2020年5月27日,加拿大法院裁定,孟晚舟符合美加双边引渡的“双重犯罪”标准!

任正非能怎么办?

难道要他亲口对女儿说“对不起女儿,我不能拿人民的利益换取你的自由”?

难道要让任正非去求特朗普放人吗?

难道要让任正非说服20万华为人出让华为人核心利益吗?

难道要让任正非当着14亿国人痛哭流涕吗?

任正非是军人出身,是铁血硬汉,他深知美国的“丑恶嘴脸”!

靠父亲“下跪”换来的自由,也不是孟晚舟想要的!

未战先退,不是任正非的作风!

就连孟晚舟都是笑脸面对全世界,一直都在与美加司法力量博弈,任正非当然要拼命战斗,一定要将女儿救回来!

任正非、孟晚舟都是咱们的大英雄,咱们一定要力挺他们!

从你我做起,支持华为产品,力挺任正非、孟晚舟!

……

以上仅为浩子哥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喜欢的可以关注浩子哥,谢谢!

这两天忙完之后,时间真是闹得太大了。

作为中国企业的一个骄傲,现在被美国这么暴揍确实是让我们很痛心。

但没有办法,美国就是这么霸道,怎么办?现在确实是中国还是华为都是非常难的。

支持华为支持这个中国 科技 。虽然现在非常难,但还是要坚持。那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买华为手机进行支持,他希望大家还是多支持支持国产手机吧。

任正非及华为将是中华崛起复兴中,最为闪亮的那颗星,也将永远成为中国 科技 史上的里程碑!

利用中国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