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演康熙把罗晋刘恺威陈道明放一起看差距一目了然

时间:2022-11-21 05:26:01阅读:2521
提到康熙皇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个在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的皇帝,他在电视剧里的出场频率很高,把不同版本的康熙放一起来看,差距一目了然。1.罗晋电视剧《天下长河》正在热播中,这是一部历史传奇剧,汇聚了众多…
  • 罗晋,1981年11月30日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中国内地男演员,2006年毕业于北京电…

提到康熙皇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个在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的皇帝,他在电视剧里的出场频率很高,把不同版本的康熙放一起来看,差距一目了然。

1.罗晋

电视剧《天下长河》正在热播中,这是一部历史传奇剧,汇聚了众多实力派演员,包括黄志忠、奚美娟、尹昉等等。该剧主要讲述康熙年间,水灾泛滥,陈潢与靳辅一起搭档,共同治河的故事。

剧里一开头,就是康熙十五年,众所周知,他八岁登基,此时不过二十多岁,正值青年。40岁的罗晋,尽管保养得不错,但是他看着不像是少年,稍微有点违和感。

比起扮相,罗晋的声音更令人出戏,虽然他的台词功底还是不错的,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但是音色上面有点偏现代化。电视剧播出后,很多观众说这个问题,感觉他气息较弱,底气不足。

当然,罗晋不是没有出彩的地方,他扮演的康熙,情绪到位,表情灵动,转换自然。

2.李楠

相比之下,另一个演员,也是大龄扮演年轻的康熙,却没有受到吐槽。

他就是李楠,在《康熙王朝》中,36岁的他出演少年康熙,谈吐不俗,颇有帝王的威严和风范。

一方面,是李楠演技自然,他演出了少年康熙的意气风发。另一方面,也和他的长相有关,娃娃脸显小,所以看不出真实年龄。《康熙王朝》播出后,李楠扮演的少年康熙,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3.刘恺威

除了历史剧,还有一些偶像剧,喜欢用康熙皇帝当男主。比如《寂寞空庭春欲晚》,该剧主要讲述刘恺威扮演的康熙皇帝,与良妃卫琳琅的虐心爱恋。

这里面,刘恺威的演技,忽高忽低,有时候表现不错,有时候又用力过猛。

该剧全员芭比粉口红,滤镜很厚重,整体看下来,刘恺威演的就像是古代的一个霸道总裁,说话做事都偏现代风格,并不像在演康熙。

4.秦俊杰

在《龙珠传奇》里面,26岁的秦俊杰,演少年康熙,剧里的他,潇洒随性,挺有少年感的。

另外,该剧对康熙擒鳌拜的事情,作了诸多描述,秦俊杰扮演的康熙,有勇有谋,他在里面的气势很强,很有九五之尊的味道。

不过,秦俊杰的康熙也是有缺点的,就是他眼神比较凶狠,大家都知道,康熙是一位仁慈的皇帝,秦俊杰演的康熙,目光太犀利了。

另外,这是一部古装偶像剧,核心还是男女主的恋爱戏份。谈恋爱就算了,这里的剧情特别离谱,男主是康熙,女主是前朝公主,男二也是前朝的,女主有个怪病,只有皇上的眼泪才能治好,太玛丽苏了。

更匪夷所思的是,为了男女主恋爱,把康熙塑造得特别专一痴情,他为了女主一蹶不振,孝庄太皇太后,说他一个子嗣都没有,可历史上的康熙,孩子挺多的。除此之外,该剧还有很多歪曲历史的地方,所以这版康熙,就像是小说中美化过度的男主,并不符合真正历史上的康熙。

5.刘松仁

虽然《步步惊心》是一部穿越剧,但是在人物性格方面,描写得很细致。剧里面,刘松仁扮演的康熙,他说话随和,平易近人,让人感觉和蔼可亲。演出了康熙的仁慈,但是当有人犯错,他便会勃然大怒,树立起天子的威严。

其实,刘松仁扮演的康熙,主要是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描绘他。举个例子来说,当太子犯下大错,皇帝要废除太子之位时,他心痛落泪,诠释了一个无可奈何的父亲形象。

不得不说,刘松仁的演技非常自然,将康熙的喜怒哀乐,都演绎到位。该剧播出后,很多观众被他扮演的康熙吸引。

6.汤镇业

宫锁心玉》也是一部穿越剧,当年可谓是火遍大江南北。抛开玛丽苏的剧情不谈,汤镇业扮演的康熙皇帝,还挺令人印象深刻的。

剧中的康熙,深谋远虑,多疑多思,九子夺嫡时期,一众阿哥明争暗斗,康熙对此心知肚明。

他早就想好了,要把皇位传位于老四,又担心这么做,会令他成为众矢之的,便假装冷落他,故意宠爱老八和老十四,让他们互相算计,从而令老四有机可乘。包括年羹尧和隆科多,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这版康熙戏份不多,但是智商演技都在线。

7.刘钧

要说哪部剧的康熙,最一言难尽,那肯定非《梦回》莫属了,这是一部清穿剧,《步步惊心》原团队打造的,差距真是太大了。女主穿越过来,当时是九子夺嫡时期,剧中,刘钧扮演康熙皇帝。

其实,刘钧在其他剧里表现不错,他曾在《康熙王朝》里扮演的顺治皇帝,深入人心。

但是演康熙,他并不适合,与离谱的剧情有很大关系。里面有一段剧情,是太子与皇帝的一个妃子偷偷在一起了,两人毫不避讳,还跑到康熙面前,承认他们的关系,求康熙成全。面对这么大的一顶绿帽子,皇帝表情也太淡定了。

感觉这剧就是各种“黑”康熙,康熙去世,是因为受了女二的刺激,被她气死的。严重歪曲历史,该剧播出后,全员被吐槽,刘钧扮演的康熙皇帝也不例外。

8.张国立

想当年,《康熙微服私访记》也是红极一时,顾名思义,就是讲述的康熙微服出巡,惩治贪官,帮助百姓的故事。

张国立演得挺有特点的,他塑造的康熙,表演上收放自如,很有张力。平时语气随和,惩治贪官时霸气侧漏。

张国立的这版康熙,从容不迫,很有气势,虽然有时候动作浮夸了一些,但是瑕不掩瑜,整体还是很不错。

9.陈道明

作为一部历史剧,《康熙王朝》是经得起推理的。陈道明扮演的康熙皇帝,被无数观众奉为经典。

其实,《康熙王朝》的跨度很大,陈道明需要塑造几个阶段的康熙,无论是中年还是老年时期,他都表现得很出色。

据说,陈道明为了演好康熙,加入了许多即兴表演,为角色增添了亮点。可以看得出来,他是有在认真研读揣摩角色,共情能力强。

比如剧里,康熙怒斥群臣的戏份,堪称“名场面”,他的声音掷地有声,此起彼伏,语气里有不满、坚定和警示等等。

从气质到演技,陈道明扮演的康熙,都挑不出毛病,他演出了这个皇帝的责任感,雷厉风行,勤政爱民,做事果断。他的这版康熙,广受好评。

10.焦晃

实际上,陈道明扮演的康熙,只是经典之一,还有一个经典,就是焦晃在《雍正王朝》里演的康熙。

这版康熙,主要是讲他的老年生活。焦晃的台词功底特别好,情绪饱满。而且他演出了康熙的沉稳大气,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

《雍正王朝》播出后,焦晃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赞赏,还有人称他演活了康熙。由此可见,焦晃演的康熙,真是绝了。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焦晃版的康熙,各有特色,难分伯仲。总之,同样是塑造康熙,不同演员,不同剧本,演绎出来的效果差别挺大的。

同样是演康熙把罗晋刘恺威陈道明放一起看差距一目了然

同是演“康熙”,把陈道明和焦晃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1999年,一部《雍正王朝》的出现,彻底将《还珠格格》拉下了收视神坛。

2001年,《康熙王朝》席卷荧屏,再度成为大众追剧的爆款。

两部有着紧密关联的 历史 剧,同样都出自二月河的手笔。好评如潮背后,总有观众喜欢拿两部剧进行对比,特别是对演过两部剧的演员进行比较。

对比尤为激烈的,便是“康熙”的扮演者,陈道明和焦晃。

两个人的演技谁更胜一筹,广大电视观众莫衷一是。有人说陈道明版的康熙霸气有余;也有的说焦晃的康熙霸气不足。

这两个版本的康熙,到底谁演得更棒一些?

1955年,陈道明出生于一个天津知识分子家庭。

陈道明的父亲,毕业于燕京大学,是一名翻译官。

陈道明出生这一年,19岁的焦晃,带着对戏剧的狂热,叩启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大门。

焦晃同样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焦树藩,跟陈道明的父亲陈磊光,是燕京大学校友。

巧合的是,焦树藩和陈磊光从事的,都是与外语有关的工作。

焦晃毕业之后,主要是演话剧,在电影里演过反派,一直是寂寂无名的状态。

陈道明15岁时,开始了他的跑龙套生涯。这一跑,就是七八年时间。

1978年,陈道明在天津人艺跑龙套时,焦晃因为演话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认识了演员李媛媛。

两人因戏生情,但却有着25岁的年龄差。因为家人反对,焦晃最终错过了李媛媛。

之后,李媛媛在演钱钟书改编的电视剧《围城》时,成为了陈道明的好朋友。

这就是 娱乐 圈,很大又很小。焦晃和陈道明两位没有合作过的艺人,以另外一种方式,勾勒出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时候,他们俩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接到演康熙的戏,更没想到因为演康熙,有那么多观众热衷拿他们做对比。

1989年,因为参演《末代皇帝》,陈道明闯入大众视野。

一年之后,他的演艺事业更进一步,参演《围城》拿奖拿到手软。

裹上了成功的光环,陈道明开始有点飘。

此时,焦晃依然沉浸在话剧舞台上,认认真真钻研着每一个角色。

因为在《围城》里出色的表演,陈道明带着虔诚,见到了原作者钱钟书。

在钱钟书家,陈道明感受着满屋的书香,情志得到了空前的升华。

他甩掉了小人得志的外壳,扔掉满身的铜臭,这一沉淀下来,就是9年的时间。

1999年,陈道明凭借影片《我的1919》,成为金鸡奖最佳男主。

也是在这一年,焦晃凭借《雍正王朝》里的康熙一角,获得金鹰奖优秀男配角和飞天奖优秀男演员两项大奖。

然而,焦晃在接到这部戏时是拒绝的:“剃光头,说现代话的清宫戏,我不愿意演。”

可当他看了剧本之后,主动跑到了剧组,并表示《雍正王朝》肯定会取得成功。

焦晃预言成功,剧火了,他也被广大电视观众熟知。

因为这部剧大热,观众称焦晃版的康熙无可超越。

可这句话刚说不到两年,赞焦晃演技的观众,便被啪啪打脸了。

2001年,一部《康熙王朝》席卷而来,其收视率迅速超越《雍正王朝》,连当年正在热播的《大宅门》,也只能望其项背。

自此之后,观众对两版康熙的对比,就没有停止过。

少有人知,在《康熙王朝》的选角上,焦晃与陈道明就有过一番角逐。

1992年,正在拍电视剧《武则天》的刘大印,无意间看到了二月河的长篇小说《康熙大帝》。

擅长运作古装剧的刘大印眼前一亮,当即拍板买断了小说的拍摄版权。

谁都没想到,《康熙大帝》还没拍,导演胡玫就带着剧本找上焦晃。

《雍正王朝》开播,打开电视的刘大印,眼看着这部剧将原著中精华用尽,不禁百感交集,请到军旅作家朱苏进重新打造剧本。

两人闷在办公室,拿着剧本各种打磨,足足推演十天,才有了后来的《康熙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开拍以后,刘大印成为了郑经的扮演者。

剧本敲定以后,选角的问题又来了。

焦晃在《雍正王朝》里有不俗的表现,投资方比较中意康熙由他来演。但深入了解剧本的刘大印却认为,这个版本的康熙并不适合焦晃,因为该剧主要讲述的是,康熙由青年到中年的曲折人生。彼时的焦晃已经60多岁,根本就不适合这个角色。

由于意见不一致,刘大印与投资方发生矛盾,双方甚至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为此刘大印宁愿背负数百万的违约金,也要坚持选更适合的演员。

他先是找到了姜文,没想到却被拒绝了。姜文觉得,《雍正王朝》拍摄在先,已经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所以不敢轻易尝试。

兜兜转转,刘大印才找到了陈道明。

不少观众认为,单以演技而论,焦晃要更胜一筹,因为他是话剧演员出身。

对演员的演技,圈里有着不成文的标准:演话剧的强于演电影的;演电影的强于演电视剧的。

理由是,演话剧不同于拍剧拍影视剧,所有的场景只能一次过,没有中间喊停的余地,考验的是演员的演技。

焦晃被称为话剧界的“南焦北于”,在圈子里颇有声望。

陈道明演过电影,也演过电视剧,但演话剧却没有焦晃专业,所以就演技而言,他不及焦晃。

但这个观点,并不具有说服力。

话剧舞台的表现力,要强于拍电影和电视剧。让话剧演员,去演电视剧,很容易出现“浮夸”的痕迹,张凯丽、宋丹丹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一个演员是否演过话剧,来定位他的演技高低有失偏颇。虽然焦晃版的康熙四平八稳,但不足以证明陈道明的演技输人一筹。

陈道明演技过人,他临场发挥的实力,同样无人能敌。他演的康熙,才是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没有与演员提前沟通的情形下,陈道明甩手就给了演大阿哥的高田昊一记耳光。

一个父亲对儿子恨其不争的愤怒,被他演得淋漓尽致。若不是入戏太深,把自己当成了康熙,怎会有如此炸裂的表现?

怒斥索额图的那段戏,陈道明同样没有沟通,演员薛中锐猝不及防,被泼了一脸茶水。

事后,陈道明表达了歉意,高田昊和薛中锐都一笑而过,是演员之间的默契,也是对陈道明演技的肯定。

而同样是生气的戏,焦晃却沉稳有余,霸气不足。追缴国库欠款那一段戏,焦晃演的康熙,面对大臣不愠不怒,反而有委曲求全的感觉,直让人看得焦急。

有网友说:焦晃说台词,嘴里像含着糖,一说得不太清楚,二没有力气。话说回来,焦老师演得毕竟是晚年的康熙,表演显得老态些有情可原。但 历史 上的康熙,60岁还能引弓射箭,根本就不是焦晃所演得那个样子。

同比之下,陈道明在剧末“千叟宴”上的那场表演,才真令人拍手叫绝。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没点气势如何打动观众?

就算陈道明在表演上用力过猛,表演略显浮夸,但对比有气无力,你更喜欢哪个?

台词的事忍了,但他对阿哥们的态度,更像是一个父亲,而不是一个皇帝。《雍正王朝》阿哥们敢于跟康熙顶嘴,《康熙王朝》中便没有这一幕。皇帝该有的威严没能发挥出来,不怒自威的说法,未免过于牵强。

如果不是演技的问题,就只能怪剧本和编剧了。

可剧本不是理由,剧本是为观众服务的。观众的评分很能说明问题。一起来看看这两部剧在豆瓣的评分:《雍正王朝》9.3分,《康熙王朝》9.2分,后者略输,但打分的人数也是个亮点。

前者是6.8万人的评分,后者是13.5万。两者分数难分伯仲的情形下,后者评分的人数,大概是前者的两倍。用数据说话,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在角色投入方面,两个人都下过不少功夫。

焦晃在上舞台前,会先给自己设置几个问题:

对于怎样演好康熙,他拿捏有度,该怎么走,如何站位,怎么坐下来,他都付出了大量案头工作。所以,康熙才会被他演得特别有立体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焦晃曾说,演戏不是演,是把角色与生活串联, 情感 是演不出来的,如果演绎就是装腔作势。

所以,焦晃演的康熙,更像他自己。

陈道明在拿到《康熙王朝》时,同样也非常投入。

当年,陈道明在片场背台词像着魔一样,拍的时候会准备好几套方案。一场大斥群臣的戏,将近七分钟的脱稿发挥,陈道明一遍就过。若不是准备充分,绝不会拍得这么顺。

《康熙王朝》成就了陈道明,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有人说,陈道明演谁都像康熙,诟病他难以出戏。

焦晃演过康熙,也演过乾隆,仔细对比一下,他演出来的这两个角色,又有什么大的区别?不过都是那个味道罢了。

不少人觉得陈道明演谁都像康熙,反而是对他的肯定。大家看《红楼梦》,有谁能代替陈晓旭的林黛玉?看《乡村爱情》,有谁能代替得了于月仙的谢大脚?

换言之,陈晓旭演谁都有林黛玉的影子,于月仙演谁都像谢大脚并不奇怪,是因为他们角色塑造太成功了。观众难以摆脱原生角色,演员也很无奈。

其实,这是一个不讨好的话题,无论偏向哪一方,都不合适。

人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所谓的“文”字,应该也包括文艺中的表演。

谁能说陈道明的演技绝对比焦晃强?反之亦然。

就好比,把《雍正皇帝》和《康熙大帝》这两部小说,交给不同的人,问哪一部更好看,得到的答案也注定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演康熙把罗晋刘恺威陈道明放一起看差距一目了然

把《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放在一起看,两剧的差距,出来了

提到中国的 历史 剧,有两部剧是绕不开的,那就是1999年的《雍正王朝》和2001年的《康熙王朝》。

两部剧就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外表很相似,内核却有着天壤之别。

先说1999年播出的《雍正王朝》吧,本剧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雍正大帝》,是二月河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当年胡玫导演拍完这部剧之后,因为题材大胆,借古讽今,央视很多领导不敢上线这部剧,最后台长拍板,本剧才最终与观众见面。

结果1999年一上线,它的收视率就达到了16.7%,成为年度经典。

2年后,二月河的另一部作品《康熙大帝》也搬上了电视荧屏,《康熙王朝》比《雍正王朝》更加火爆,在送审时,广电总局评价本片在“思想性、艺术性和政治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本剧一播出,收视率超过了《雍正王朝》,成为 历史 剧的一座高峰。

相比于《雍正王朝》的曲高和寡,这部剧兼顾了 历史 和 娱乐 ,既有烽火狼烟的战场戏,又有深闱莫测的宫廷戏,从老叟到妇孺,全都为它着迷。

即使在“正剧荒漠”的台湾,《康熙王朝》也很受欢迎,当年另一部经典剧《大宅门》在台湾创下了1.7的收视纪录,但很快《康熙王朝》以2.8的成绩完成了超越,剧中那首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也成为韩磊的成名曲。

这些年,大家一直在争论这两部剧究竟孰高孰低,皮哥一直在关注两部剧的豆瓣评分。

《康熙王朝》之前的评分是9.1分,今年涨到了9.2分。

后劲儿更足的《雍正王朝》之前的评分是8.9分,今年也涨到了9.2分。

用“绝代双骄”来形容这两部剧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在原著作者二月河看来,两部剧却不是一个档次的。

有人让二月河给这两部剧打分。

二月河参与了《雍正王朝》的剧本创作,他给这部剧打了80分。

可是提到《康熙王朝》,他只给了四个字的评价:无话可说。

这部剧二月河没有参与剧本创作,他对于剧本的不满也是溢于言表。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都改编自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这三部曲分别是《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

许多人不明白,为啥在中国上家喻户晓的“康乾盛世”被二月河形容为“落霞”,这是因为清朝末年,西方国家已经靠着蒸汽机的发明,进入了工业时代,而古老的中国还像北京的贝勒爷一样,在夕阳下过着提笼遛鸟的闲散生活,康乾盛世给后人留下了封建帝国最后的落霞余晖,却无法拯救已经崩坏的封建制度。

所以二月河的创作底色是悲凉的,他是明褒暗贬,用盛世下的腐朽撕开清王朝的虚荣假面。

而《雍正王朝》的思想内涵是和二月河的小说一脉相承的,导演胡玫就指出这部剧讲的是“当家难”,揭示的是“国与家的矛盾”。

雍正皇帝在位13年,一生勤俭理政,58岁就积劳成疾去世了,用他的一生来诠释这个深刻的主题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雍正王朝》虽然聚集了唐国强和焦晃两大“帝王专业户”,但他们二人的主角光环却并不强,因为二月河在编剧时着力营造一种身为帝王的无力感,他们的个人魅力被无限削弱,甚至和普通人一样,沦陷在泥潭里无法脱身,身边人是忠是奸难以分辨。

我们看看他们遇到的事儿:

地方贪腐导致国库被掏空,拥有百官行述这件大杀器却不得不烧毁,重亲情而引发九子夺嫡事件,还有科举舞弊,摊丁入亩,重组军机等事件,处处盘根错节,件件环环相扣,和无脑打怪升级的电视剧完全不同。

我们再看看他们身边的人儿:

年羹尧飞扬跋扈,隆科多临时反水,还有酷吏田文镜,江湖气十足的李卫,以及让雍正敬而远之的邬先生。这些人你很难用好人和坏人来评价。

看这部剧就像阅读一本艰深晦涩的职场厚黑学,你无论代入哪个角色,都会产生一种“人在朝廷,身不由己”的无力感。

而 历史 上雍正皇帝也没那么多风流韵事,本剧里的 情感 戏也乏善可陈,这使得它的受众比较窄,多集中在有一定 社会 阅历的中年人身上。

《雍正王朝》是一部严肃的 历史 正剧,和《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同属于一个价值序列的,这样的剧本质上是一批有情怀有担当的文人借着电视剧的外壳向公众碾压式地输出 历史 观和价值观,思想性有余,而 娱乐 性不足。

而《康熙王朝》则走了另一个极端,提到这部剧,大部分人第一个就想到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大帝,这部剧完全就是他的个人秀。

除了陈道明自身演技出色外,这部剧的特点就是无限拔高帝王的作用,将 历史 打碎重组,给观众呈现出一个“龙傲天”版的康熙大帝,全剧所有角色都是为康熙一个人服务,背后的价值观就是简单的“存天理灭人欲”。

从台词上看,很多台词颇为大胆,比如“朕早已看穿了一切”,比如“你强暴了朕”,比如“来世再与朕为敌吧”,比如“朕的心都要碎了”。

处处透露出一种超出当时年代的气质。

从 历史 史实来看,也有很多 历史 错误,比如康熙并没有把女儿出嫁到蒙古, 历史 上也没有慈孝仁皇后,这些在剧中都给杜撰出来了,甚至还出现了自称谥号这样的低级失误。

从人物塑造来看,康熙就是典型的爽文主角,他时时开启着上帝视角。

苏麻喇姑、皇后、容妃、慧妃、宝日冬梅等女性,都是一见康熙误终身。

索额图、明珠这样的巨贪被康熙一眼识破,康熙给个眼神,他们就痛哭流涕对主子掏心掏肺。

从故事情节看,本剧虽然也截取了康熙执政61年的多个精彩段落,但这些内容被简化成了打怪升级的套路,鳌拜、朱三太子、吴三桂、噶尔丹等人就是一个个小BOSS,看这部剧就像看一个过关的 游戏 ,陪着主角从新手村一路通关。

康熙只要每遇到一个难题,立马会有奇兵天降继而化险为夷,比如得病遇到了送来草药的苏麻喇姑,擒鳌拜遇到了索尼,治班布尔遇到了耿直的吴六一,对抗索额图有愣头青李光地,平定吴三桂有朱国治……

从严肃 历史 的角度看,《康熙王朝》有些儿戏,但是别忘了,电视剧本身就是一门大众艺术,它面向的观众是普通群众,更多人是把电视剧当做一种消遣,极少数人会通过看电视剧学习 历史 ,在20年前,这种简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刚需。

举个类似的例子,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一本文学性和思想性很强的神话小说,里面有很多情节充满了政治隐喻,暗含了佛教和道教之争,一度被列为禁书。

可86版的《西游记》却将这部巨著简单化处理,拍成了打怪升级的爽文,虽然思想内涵被极大削弱,但却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回忆。

试想,电视剧《西游记》如果按照原著来拍,把孙悟空拍成毛脸雷公嘴,猪八戒、沙和尚吃人这些事儿都真实还原的话,它的影响力肯定远不如现在。

《康熙王朝》也是类似的道理,它简化处理后牺牲了深刻性,却赢得了受众的广度,我想许多人还记得当年这部剧播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吧。

《康熙王朝》本质上是一部披着 历史 剧外衣的大男主偶像剧,和后来的《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是一个序列的。

因此,《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电视剧,它们同根同源,但侧重点不同,受众不同,讲述 历史 的方式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两剧放到一起看,差距明显,却是两种风格,两种精彩,喜欢的观众自然各有不同,我们没有必要一较高低。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