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文艺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部台湾文艺片带你观光绿岛」

时间:2022-11-20 17:00:58阅读:3975
台湾电影《念念》适合周末的下午。影片讲述绿岛上经营面店的一家四口,育美(梁洛施),育男(柯宇纶),爸爸和妈妈(李心洁)。育美爱好画画,育男喜欢剪纸,母亲希望孩子们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她想好好栽培兄妹二…

台湾电影《念念》适合周末的下午。

影片讲述绿岛上经营面店的一家四口,育美(梁洛施),育男(柯宇纶),爸爸和妈妈(李心洁)。

育美爱好画画,育男喜欢剪纸,母亲希望孩子们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她想好好栽培兄妹二人,可父亲却不理解,甚至觉得母亲瞧不起自己,夫妻因此争吵不休。

母亲和面店的老主顾,一个有才华的中年作家暗生情愫。

一天,怀有身孕的母亲带着女儿育美离开了绿岛,她打算去台湾开启新生活,在颠簸的船上,育美并不像母亲那么期待,想回家,母亲安慰,以后可以做很多事....

可母女二人刚到台湾没多久,新生活还未开启,母亲便因为难产而死。父亲不愿意原谅母女二人的出走,育美只好一个人生活。

很多年过去,育美长大,靠着卖画为生。缺少家庭温暖的育美和处在低谷的拳手阿翔(张孝全)未婚先孕。

育美多年来一直责怪母亲当年不该带自己出来,而如今她可能又要重复母亲的命运。育美迷茫地站在人生的路口。

阿翔的父亲是一名海员,在他很小的时候遇到船难,没有陪伴他长大。所以,阿翔内心一直责怪父亲。

育男长大后成为一名导游,礼貌温和的个性被周围人喜欢,可他却没有什么交际,每天只是一人吃饭,跑步。他因工作时常带团回绿岛,每每回去,他都回想起当年,母亲只带走妹妹而放弃自己,这变成他的心结。

电影通过回想,幻想,娓娓道来每一个人物的故事与心结,表达一种无法释怀,唯有念念不忘。

电影用海浪的翻滚,撞击,来释放情绪。

贯穿始终的一段情景,兄妹二人在海边,手捧着小鱼放生。妈妈和兄妹二人对话,她说,小鱼会回到海里,天使会带小鱼回家。

阿翔在海边垂钓,脑海中臆想出遇到父亲的情景,父亲每钓到小鱼便放生,他从小练拳,整个世界只有练拳,每天想的就是能把学的招式打给父亲看,可是却再也没有机会。

剧中,一个个压抑的心结,化为脑海中的念念,只能靠自己的信念,慢慢的释放,慢慢的化解。

借用电影中的读白,“岛有多大,骑脚踏车三个小时就绕完了,但阿男阿妹从没绕完过一次,因为他们总是忍不住,会在途中停下来。没有颜料也没有画笔,他们却画出了最美丽的图画。”

也许这就是电影想告诉我们的,人生也许无法一气呵成,中途被迫停下,但如果换个角度看,那些都是“风景”;生活时常没有“颜料”和“画笔”,但我们一定能画出最美的图画。

这部影片,虽然故事有些压抑,但看完心情却莫名地舒缓了下来,这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除此,本片的主演梁洛施片中表演可圈可点,多说一句,她的另一部《伊莎贝拉》也是同样的主题,表现也同样优秀,两部片子都能准确把握,这和她出身有一定关系。

故事和主演的气质背景契合,而影片中的图画均出自另一位主演,母亲(李心洁)之手。

影片着实在各个方面都做足了契合。

另外,电影的拍摄地是台湾绿岛,因为植被充沛而得名,也俗称火焰岛。第一次听到“绿岛”是因为那首邓丽君的《绿岛小夜曲》。查了一些绿岛的资料,岛屿一周二十公里,目前四千人在岛上生活,多半是经营民宿和餐饮。

影片中有大量绿岛的风光,没有去过绿岛的小伙伴,可以把影片当成别样的风光片来欣赏,也是不错选择。

台湾的文艺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部台湾文艺片带你观光绿岛」

你心中最好看的台湾文艺片是哪部?为什么?

1、《海角七号

2009年,一部名为《海角七号》的影片席卷了台湾电影界,其总票房达到了5.3亿新台币,它也被誉为台湾电影业的一剂春药。影片通过一场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而举办的沙滩演唱会展开,在当地人坚持下,暖场嘉宾由一支临时组建的当地乐团担任,故事也在主唱阿嘉和演唱会监督友子之间展开。影片的成功,在于它足够真实,贴近生活,引起当时台湾人的共鸣。

2、《夜奔

“夜奔”两字,取自京剧《林冲夜奔》,这就像是影片中的少东与林冲雪夜分别,即使生离也是死别。这部影片围绕着三个人暧昧展开,这里面的夫妻,少东和英儿,他们爱着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少东知道,他的内心永远留有两个位子,一个给英儿,一个给林冲,不过一个位子是妻子,另一个位子是爱人!

3、《最遥远的距离

几年前,一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火遍大江南北,当时的人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来上这么一句,似有淡淡的哀愁。这部影片,就是那关于那个最遥远的距离。小汤在努力的寻找丢失的爱情,小云在努力的找录音的主人,阿才则在努力寻找昔日的情人。三个人,好像毫无瓜葛,但却紧紧连在一起。他们在经历一段叫做追寻的旅途。影片的最后,小云在海边的左边,另一个身影慢慢走进画面的右端,就这样,小云与小汤,在同一个海滩。他们是否相遇了?这是导演给我们的留白。这一段距离,也就构成了最遥远的距离。

4、《蓝色大门

青春是什么?近年来有很多关于青春的影片,关于青春的定义,有着很多不同的诠释。在这部影片中的青春,就是在那蓝色大门下,你骑着单车,而我跟在你身后去追随。在这部影片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初恋时的影子。无论是张士豪还是孟克柔还是林月珍,这都是你我青春的影子。那扇蓝色大门,就是寓意着成长的大门。

5、《恋恋风尘

“查无此人,唯有风尘”,侯孝贤的片子似乎都与时光有关。影片就像是一幅老照片,在昏黄的背景下,一段关于时光的恋情在此展开。白昼与黑夜的交替,带走了时光,也带走了阿远与阿云的爱情。青梅竹马的爱,终究抵不过时间的洪流。阿远和阿云就像是两辆列车,在一个岔路口,驶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台湾的文艺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部台湾文艺片带你观光绿岛」

徐峥是如何晋升为新一代“娱乐圈”大佬的?

徐峥在接受某主持人采访时,他说自己曾到网上翻贴,看到有人提问“中国有哪些实力派男演员”,翻遍了一千多条评论,结果也没翻到自己,心头一阵落寞。成为一名好演员,是“文艺青年”时期徐峥的理想。

一、徐峥进入演艺圈的时间很早,而且早期的演艺之路顺风顺水

上海少年宫为儿童剧组挑演员,这部剧一共就四个角色:教书先生、长工、老地主、小地主。颇有地主老财气质的小徐峥被选上饰演“小地主”,从此他便有了演员梦。

徐峥饰演“小地主”,中学被选进上海市少年宫戏剧班,在同龄人放学回家赶作业的时候,徐峥便揣着作业往大剧院跑,赶着跟奚美娟这样的“国家一级演员”搭戏。

演出结束后,另一位“国家一级演员”何政军还得踩着自行车送他回家去。高中毕业后报考大学,徐峥的运气才结束。他原本想要去北京求学,结果那年中央戏剧学院在上海只招收“新疆班”的学生,想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却倒在初试阶段。

最终徐峥没能跑去北京,反倒是以专业前十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然而到了大二,他就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遭遇到了人生危机——秃顶。

徐峥谈光头

这件事对于他打击很深,直到现在,徐峥还是会想起这件事,在《星空演讲》中他说:

“你们知道20岁脱发和45岁脱发的区别吗?

如果你45岁秃顶,那你仍然是一位优雅的男士,你秃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但如果你20岁就秃头,你就是一个鬼鬼祟祟的小人,你做所有的治疗都是一个笑话。”

是的,那时徐峥就是所有人眼中的笑话。

徐峥《星空演讲》

他四处求医,亲朋好友问偏方,试过生姜擦头,把头皮搓到发麻通红,只要坐在他周围就都是生姜味。

每次他擦生姜水都要被大家围观,还有些人在走廊敲脸盆大喊“快来看啊,徐峥又开始治头发啦”,把他搞得无地自容。

可尽管如此,徐峥的“地中海”式发型依旧没能改善,于是他觉悟了。

大二那年的圣诞节,徐峥走进学校旁边的小理发店,花了五毛钱剃了个光头,被迫立志要成为一名“不靠颜值的实力派演员”。

二、徐峥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他才意识到秃头其实对演员来说,是如此微不足道

“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找你演戏,不管你是不是秃顶。”

无奈之下,他来到上海话剧中心当一名话剧演员,并参演很多等话剧作品。

四年后,徐峥凭借主演的话剧《股票的颜色》获得白玉兰奖,这是一个话剧演员在国内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也就是在得奖这年,他自导自演了《拥挤》和《母语》两部实验话剧,并且在上海戏剧节上,他一个人在台上表演了四十分钟动弹不得的状态。

观众不是看懵了就是睡着了,记者也前来询问什么意思。

徐峥滔滔不绝讲述一大堆自己的见解,却发现记者双眼逐渐呆滞,满脸写满疑惑。

徐峥在《十三邀》谈及当年排的两个实验话剧对自己的影响,这对于当时刚获得“白玉兰奖”的徐峥造成了巨大冲击,既然别人都看不懂,那自己捣鼓来捣鼓去又有何意义?

更令徐峥怀疑自己的,是当时娱乐圈已经奔赴娱乐化大浪潮,“话剧演员”的收入远不如“电视剧演员”。

比他小两级的师妹李冰冰,在出演热播电视剧《少年包青天》后,接个通告的收益是他好多倍。而当话剧演员的徐峥底薪仅1000,演一场话剧,再多拿200。

徐峥离开上海,去北京影视圈发展了,不幸的是,徐峥演了两部剧,都没什么声响,直到《春光灿烂猪八戒》的导演兼制片人范小天找上门来。

《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陶虹与徐峥

《春光灿烂猪八戒》是徐峥影视事业的转折点,原因是这部电视剧将他推向了成功之路,并让他多了一个身份——影视投资人。

根据《钱经》杂志报道,该剧拍摄时,由于前期投资人并不看好这部无厘头的作品,承诺的投资迟迟不肯兑付。没有钱,导致剧组没法拍戏,导演对外发话:“谁给拉来投资,谁就演主角。”

徐峥看了剧本之后,觉得“猪八戒”这个角色非常合适他,而且这部剧的投资不多,即便收视率惨淡,收回成本的压力也不大。

于是,他拿着自己之前演话剧的全部积蓄找到导演,把存折拍在桌子上,“我要演猪八戒,这是我所有的积蓄,够不够?”后来《春光灿烂猪八戒》登陆各大卫视,创下收视记录。

制片人范小天揭秘“猪八戒”换血内幕

作为主演的徐峥一炮而红,不仅收获了一份爱情,还分到比片酬多一倍的红利,连身价都翻了好多倍。徐峥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新人男演员后,也顺着大浪潮,接下了《李卫当官》、《穿越时空的爱恋》等的电视剧。当《李卫当官2》遭遇资金难题时,徐峥再次慷慨解囊,并作为主演和副导演过足了戏瘾。

三、再次改变徐峥的贵人,是同样在演员之路走得坎坷的“草根演员”王宝强

在徐峥凭借《春光灿烂猪八戒》走红时,王宝强才离开少林寺,前往北京做群演。因为长相不如意,宝强根本接不到戏。

为了理想,他不得不低声下气跑剧组,为了生计,他时不时要去工地上打工。熬了两年,他才从1000多名群演脱颖而出,被导演李杨挑中,出演一部小成本文艺片《盲井》。

然而这部电影的诞生也是历尽坎坷。

有一回,剧组在一个小煤矿工作完上来后两小时,煤洞就塌方了,吓得大家都不敢下去再拍;中途剧组资金断裂,好多人走了,只有部分工作人员坚持下来,其中就有王宝强。

更悲剧的是这部电影拍完后,连院线都没上就被禁掉。幸好苍天有眼,《盲井》获得了柏林与法国电影节金马奖的好评,给了不少重磅奖项。

不满20岁的王宝强同学,也因为出彩的配角,拿下了金马奖最佳新人,陈凯歌、贾樟柯和冯小刚等大导演都抢着找他拍片。

最后是冯小刚捷足先登,合作拍了部《天下无贼》,饰演民工“傻根”的王宝强就此在电影圈走红,比徐峥这种奋斗多年的老江湖还要吃香。

徐峥在《十三邀》再次提及王宝强

王宝强的走红对徐峥的刺激很大,直到现在他还跟媒体聊这事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徐峥与老婆陶虹共用的工作邮箱里看到了一个叫《疯狂的石头》的剧本,原本是邀请陶虹客串剧中男三号“道哥”的女朋友,徐峥直接截胡,自荐参演。并对导演宁浩说:“本子这么好,不给钱我也来。”拍摄这部戏时,徐峥与导演宁浩、黄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疯狂的石头》上映后,以小博大成功,导演宁浩一夜成名。徐峥凭借在影片中饰演黑商“冯董”一角,拿下“百花奖男配”,也再度被电影圈想起。

后来,徐峥接拍了《爱情呼叫转移》,这是他首次在电影独挑大梁,跟范冰冰、瞿颖、伊能静、宁静、黄圣依等一大票当红女星搭戏。

该电影有两个编剧,一个叫刘仪伟,一个叫束焕。束焕就是后来写《泰囧》的编剧。在拍《爱情呼叫转移》时,徐峥多次临场改剧本,还给导演张建亚出各种主意,例如运镜、音效等等。

杨庆导演要自拍自导小成本戏剧电影某店,徐峥为了支持他,不仅自降片酬,还一年没接戏。杨庆导演对徐峥很是感激,两人也成为知己好友。徐峥与王宝强史诗性会面,两人合作拍了《人在囧途》。

《人在囧途》曝料:叶伟民吃干饭,徐峥是真导演

《人在囧途》的班底是香港的叶伟民和文隽,他们想讨好内地的平民观众,但又搞不明白内地的笑点。有圈内人探班,看到的都是徐峥在片场给王宝强、黄小蕾等演员说戏。

电影《人在囧途》上映后,以小博大成功,电影火了后,徐峥有了自导自演的想法,于是想拍个续集《人在囧城》,并找来了去年认识的杨庆导演。可剧本大纲都弄完,版权方面却出了问题。

双方一度僵持不下,直到某董事长李明横插一脚,许诺会搞定版权问题。然而搞了好几个月,都毫无进展,导演杨庆耗不过去,提议换个故事到泰国拍。

但故事一改,李明又不愿意再提供支持了。杨庆实在是无奈,把自己所找到的资料打包发给徐峥,并为电影起了一个名字叫《泰囧》,便功成身退。

随后徐峥又找来在《爱情呼叫转移》结识的两位编剧,束焕与刘仪伟帮忙。

束焕帮徐峥搞来《泰囧》的剧本,刘仪伟则帮他牵线找来王长田,并通过谈判得到几千万的投资。《泰囧》上映后取得佳绩,第一次拍电影的徐峥一时间风光满面。

然而这么点钱,对徐峥来说在意吗?

真正让他在意的,是《泰囧》净赚好几个亿,他身兼导演、主演、编剧、监制等职位,只拿到4000万分红。《泰囧》成功后,向徐峥抛出橄榄枝的人太多了,其中最大牌自然是得到董老板赏识。

后来,董老板带着徐峥与宁浩认购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三大股东。不久后,公司的高层陆续退出,公司也更名为某欢喜。

随后徐峥照《泰囧》的模式再复制一个《港囧》出来,但这次他学聪明了,第一的投资方必须是自己的,占47.5%的利润。

更绝的是,在电影上映前,他又将这个利润以保底价卖给欢喜。

这波操作叫什么?叫“左手倒右手”。

当然可不止这么简单,拿到保底价后再添几千万,填上先前董老板带他认购那家上市公司的钱。而这当《港囧》大卖之后,某欢喜的股价就会暴涨,徐峥的股权又变成了钱。

《港囧》火了之后,徐峥与宁浩开始编织以他们为核心的圈子,目标都是瞄向圈内的新人导演,只是用的方法不同。

徐峥喜欢跟新人导演合作。无论是《疯狂的石头》的宁浩、《摩登时代》的邵晓黎、杜鹏,《催眠大师》的陈正道,《超时空同居》的苏伦,《幕后玩家》的任鹏远,还是当年《命运呼叫转移》的刘仪伟,全都是还没成名的新人导演。

宁浩的方法简单粗暴,把他们聚到一起,于是有了某电影计划。该计划启动的时候,首期就签下十三位新导演,制定了共计48部电影的片单。而首位签约该计划的导演,便是文牧野导演。

宁浩的这个电影计划,还无意间促成徐峥演员生涯的完美。一部名叫《我不是药神》的电影上线,又是一大火。

该电影的导演是文牧野,监制是宁浩与徐峥,第一投资方是宁浩的某计划,第二投资方是宁浩与徐峥有股份的某欢喜,剩下的还有徐峥的某乐道,以及一家某山。

徐峥获得“金马影帝”

一心想做个好演员的徐峥,凭借《我不是药神》获得一樽“金马影帝”,以及被广大群众的“封神”赞誉。

仅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徐峥通过与董老板合作,完成了资本的积累,再通过与宁浩的革命友谊,完成演员生涯的高光时刻。金钱、口碑、荣誉......尽收囊中。

更重要的是,徐峥还成功编织起了以自己为核心的资本、导演、编剧、演员网络,开拓着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已然成为新一代“娱乐圈大佬”之一。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