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连续剧「5000元拍一集的土味短剧到底是靠什么抢走了电视剧的流量」
文·冯祎
“影视剧开始进入降本增效时代了。”近日,三大网络长视频平台之一的腾讯视频,针对自制剧和定制剧相关的十多个工种,推出了指导价格体系。其中,导演、编剧单集报价最高约30万,一线演员最高片酬约为2500万,顶级大剧宣传费用约300万。超过这个上限的,基本意味着项目不可能通过平台的评估。这也是中国影视行业第一次由平台明确提出的指导价格体系。
如今的影视剧业,早已跨越了用成本划分爆款和无人问津、高口碑和烂剧的阶段,反而是被购买大IP、聘用流量明星、轻情节重后期等问题造成的溢价所裹挟。前不久,中国云合数据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剧榜单,早前爆款预订的《镜·双城》《与君初相识》等剧,讨论度似乎还不如一部只用了10天拍摄、几十万成本的短剧《长公主在上》。该剧仅27集,每集2分钟,播放量超过3.2亿,大结局时登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超过1.4亿。
在经历了野蛮生长的2020年和数量井喷的2021年后,这些被称为“电子咸菜”的网络短剧,正在开始以“亿”计算播放量,并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盘踞着我们的碎片化时间,以及抢占传统电视剧市场。
五千元拍一集,短剧成演艺圈最低门槛在江苏无锡太湖之滨,有一片兴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仿古建筑群。这里曾是中央电视台为拍摄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而兴建的外景地之一。在其中一座北宋风格的庭院内,便是紫宸和她的团队的临时“办公室”。
他们正在其间拍摄一部杂糅了穿越、古风、言情的短剧,从台词脚本到演员走位,从道具布置到摄影打光,乍看之下似乎和传统电视剧无异。直到紫宸说出一句:“我们已经拍摄一个星期了,还有一个星期就杀青了”。短短两个星期的拍摄周期,在传统剧里,男女主角恐怕还没开始告白呢。
紫宸说,该剧以小场景为主,除男女主角外,有台词的配角不超过10个,群众演员更是寥寥无几。有时,一个工作人员要身兼场务、灯光、化妆助理和群演多职。别看拍摄周期只有两周,但该剧筹备期足有三个月之久。“抛开演员颜值与演技不谈,前期策划和编剧是一部剧能不能成为爆款的关键。”
编剧陈先生表示,虽然这次改编的是一部网络文学作品,但并不比创作一个全新剧本容易。短剧要求节奏紧凑,往往看前两集就能判断一部短剧的成败,“在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用户有时只会给你3秒的时间,这3秒吸引不了用户,人家就划走了。”陈先生也写过现代题材的短剧,与古装剧相比,现代剧还要实时更新社会热点,最忙时,一周要同时写3个剧本。
紫宸透露,一般短剧的拍摄周期短则一两周,长则三四周,也不乏边拍边播的剧集。目前单集成本在5000元至2万元之间,包含全体演职人员、道具设备、场地租金等费用。“超过2万元的绝对算得上大制作了,要么是花在了后期上,要么是请了三线明星或网红来演。”紫宸说,即便如此,短剧与传统电视剧相比,成本也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是进演艺圈的最低门槛。
随着短视频的火爆,搞笑、生活vlog、情感、美妆服饰这四大主流内容存量激增,不少团队开始培养固定演员,设计脚本、剧情来吸引用户。但这类视频大多一集一个故事,目的是为了便于植入广告。慢慢地,一种单集时长在1分钟至12分钟,情节连贯、剧情紧凑、重爽点、不拖沓的短剧出现在了大众面前。网友们给它起了个生动的别名:电子咸菜,意指适合在吃饭时间看的下饭剧。
2021年是业界公认的“短剧大年”,不仅快手、抖音、B站这样的短视频平台,连“爱优腾”这样的长视频平台,以及各大影视公司、传媒公司、演员们也开始把目光投向短剧。电子咸菜,俨然成了网络生态圈里的新贵。
《进击的皇后》剧照。
2021年8月,芒果TV自制短剧《进击的皇后》第二季上线,每集12分钟,共18集。3个月前,这部剧刚刚播出第一季,就以超过两亿次的播放量,成为2021年“大芒计划”上半年的短网剧冠军。第二季延续了“高甜 沙雕”的风格,上线5天后便冲破1亿次播放量,成功打破第一季上线9天破亿的纪录,13天后突破2亿。
快手推出的情景短剧《婆婆也是妈》,播放总量高达20亿。对比此前由肖战、杨紫主演的都市偶像剧《余生,请多指教》24亿的播放量,迪丽热巴、任嘉伦主演的《与君初相识》10亿播放量,这部只有几十万成本打造的短剧也丝毫没输。
去年底时,快手方面曾透露,该平台有2500部短剧点击破亿,仅2021年短剧整体播放量就已经超过了7700亿,短剧日活跃用户近2.4亿。显而易见,平台头部短剧的播放量不逊于任何一部热播电视剧。
连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备案系统也已在原有的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三大类之外,新增了第四种—“网络微短剧”。单集时长在10分钟内的剧集均归于此类。
除了一连串的数字,短剧的火爆更集中体现在两个微观里:
一是短剧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虽然甜宠、穿越、校园类仍是主流,但搞笑、都市、职场、家庭、科幻、悬疑等内容也开始增加。“大女主”的《少夫人又美又飒》、短剧版“回家的诱惑”《前妻离婚无效》、古风奇幻的《七生七世彼岸花》、男频悬疑的《麻衣祖师》、宅斗的《深墙锁梦》……甚至还有聚焦老年人群体的《大妈的世界》,每集5分钟,无论是保健品推销、阴阳合同,还是追星、嗑CP,都是当下热点。
二是短剧中开始出现明星的身影了。
“我叫陈震宇,我没有钱,但是有梦想。所以一直幻想着,用别人的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段悬念迭起的旁白,把观众拉入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困局。这是因《亲爱的热爱的》而跻身一线男星行列的李现,在2021年8月底上线的首部软科幻悬疑微短剧《剩下的11个》里的开场白,每集6分钟,共6集。对于正当红的小生来说,选择短剧,这一步走得不可谓不冒险,好在超过1000万次的平均单集播放量,以及豆瓣上连篇的四五星评论,似乎证明李现赌对了。
在短剧《剩下的11个》中出演的男星李现。
字节旗下的番茄小说联合抖音、唐人影视、塔读文学出品的微短剧《星动的瞬间》,主演为乐华娱乐NEXT成员黄新淳和刘津言;华谊创星、新圣堂与抖音合作的短剧《别怕,恋爱吧!》采用全明星阵容,费启鸣、何泓姗、白举纲主演;因《如此可爱的我们》里学霸陈最一角走红的李明源,去年演了《公子何时休》《闻香识公子》两部短剧,两部剧的女主演杜雨宸也不是“小透明”,曾参演过《香蜜沉沉烬如霜》《锦绣南歌》等多部热播剧;抖音推出的《做梦吧!晶晶》,由金靖主演,配角更是“星光灿烂”,李佳琦、陈赫、张云龙、汪东城、熊梓淇……风口来了,谁都想成为被吹起来的猪。
创作者和观众的双向奔赴“让我上去手撕渣男渣女,给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不管她是你的什么人,在我面前打女人,就是犯了我的禁忌。”
这些带有明显“网络文学”风格的台词来自一部名为《这个男主有点冷》的短剧,虽然本质仍脱离不了“霸道总裁爱上我”的陈词滥调,但凭借着30秒一个高潮,2分钟一个反转,依然创造了10亿播放量。不少网友感叹,一边追剧追得上头,一边自嘲“土狗竟是我自己”。
这部剧每集2分钟,共32集,不过是传统电视剧一集半的长度。也就是说,你煮包泡面的工夫,男女主角已经完成了相遇、遇袭、淋雨、互生好感的全过程了。
东阳仟亿影视一位参与该剧制作的工作人员坦言,这部剧的原著小说名气不大,文笔也一般,而且充斥着各种套路和狗血情节。他们制作这部剧只用了9天,花费100万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精准放大了用户的爽点,比如百看不厌的男女主角间反复试探、手撕前任、绑架、豪门宴、英雄救美等等情节。“别忘了,2011年播放的《回家的诱惑》也是当年的收视冠军”。
其实早在2013年,优酷播出的《万万没想到》就成为了第一部现象级迷你剧,在网剧还未与传统电视剧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的彼时,它为优酷贡献了20亿的总播放量。此后,短剧进入了漫长的空窗期,直到抖音等短视频兴起后,才卷土重来。和多年前的《万万没想到》相比,如今的短剧更依赖短视频平台,时长更短、节奏更快,也更突出强情节、多反转和高密度输出。
像短剧《这个少侠有点冷》,一集2分钟,共25集。一小时就演完了传统仙侠剧五六十集才讲完的故事,且穿越、失忆、升级打怪、克服心魔,一个要素也不少。
2021年8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该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这些人中又有8.88亿是短视频用户,占到了网民整体的87.8%。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用户在短视频上日均要花费2小时之久。此外,短剧在一天中播放量最高的三个时段分别是6点至8点、11点至13点和19点至21点,对应的恰好是上下班通勤和午餐时间。
而艾瑞咨询也有数据显示,38%的用户偏好1到3分钟的短视频,其次是30秒至1分钟和3分钟至5分钟的,近四成00后倾向于倍速观看网络视频。这些变化,让投资者比用户更早意识到,倍速时代真的来了。
最早,短视频平台上兴起的“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庖丁解牛般把大部头作品以短平快的方式进行二次加工和传播,验证了“长变短”的可行性。而如今的短剧,相较前者,更突出了原创性,且更符合观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刷剧的心理需求。
对创作者而言,传统影视剧要经过无数次打磨,无论是剧本选定、拍摄立项,还是演员选角、拍摄剪辑、后期制作,动辄需要数月,甚至一年的付出。有时为了上星播出,还要承担被“雪藏”多年的风险。网络剧虽然不比上星剧,但随着内卷越来越严重,制作水准也在逐年提高。而短剧更接地气,投资少,试错空间大,比起传统电视剧和网剧,更适合多人创作和共同生产。
如此看来,短剧可称之为当代创作者和观众的双向奔赴。
卖剧不如培养网红?御儿、一只璐、王格格、杨咩咩……这些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在短剧界,她们就是最当红的“四旦双冰”。连她们的粉丝量也不输当红明星,俨然把短剧圈“一姐”之争摆到了台面上。
短剧,正在以始料未及的速度炮制“明星”。而这与短剧变现,互为因果。
不久前,央视财经的《正点财经》栏目曾做过一期针对短剧行业的深度调查,指出了短剧盈利模式不成熟的问题。
私人订制、流量分账、插播广告是目前短剧三大主要盈利模式。
如快手和开心麻花合作的《今日菜单之真想在一起》,剧情中融入了蒙牛的广告,整个故事发展与这个品牌联系紧密,这部剧可看作是蒙牛的私人订制剧,但这类剧需要更高质量的剧本支撑,而短剧团队良莠不齐,很难保证高质高量的私人订制剧;
前段时间热播的短剧《我最亲爱的柳予安》中,螺蛳粉被调侃为“第三主演”,产品本身对剧情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只在各个场景中作为道具出现,插播广告也属此类,但相较于短剧,广告商更倾向于信息流广告或是KOL(意见领袖)投放。
极映影业的创始人孙广洋在2020年转入了短剧赛道,他出品的短剧《给你我的独家宠爱》,成本约为120万,分账金额突破了300万。但如何分账一直是有争论的话题,目前除爱奇艺外,其他平台均未出台明确的分账规则;
“爱优腾”与抖音快手的商业模式并不一样,前者依然是把内容当作商品,而后者则是把内容当作渠道。IP方都在瞄准后链路变现,头部达人则是希望通过短剧这种方式再涨粉,进而实现承接商单、直播带货等商业变现。
由此可见,这三大主要盈利模式似乎都不能成为养活短剧的筹码。
2021年底,抖音就悄悄开始测试短剧的付费功能,这种付费模式与“爱优腾”的会员制和超前点映类似,分为按集数付费和全剧解锁两种,最低1元起。但事实却是,播放量达到上千万的视频,付费人数仅有几千人,像短剧《超级保安》,免费集数平均点赞量为30000,而付费剧集数点赞仅2500,可见用户还未养成付费追剧的习惯。
对此,快手短剧运营负责人于轲表示,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剧情“捧”演员,在这些演员成为网红后,拍广告、接通告、做直播,都可以产生衍生收益。“早已经不用证明网红的变现能力不比明星弱了。”
“一只璐”因主演《这个男主有点冷》,快手粉丝涨粉700万;独立制作人、演员“御儿”出演了十余部短剧,坐拥1800万粉丝,她每次直播带货的成交额均在百万以上;杨咩咩、鹿单东两人先后在《秦爷的小哑巴》《重生小甜妻》里合作,观众“嗑上头”的同时,也让两人合体商演的价格直逼一线明星。
快手达人“逆袭丁姐”、北京知行易达MCN负责人丁俊云表示,现在短剧创作团队吸收了越来越多的专业演员,和她一同出演《逆袭丁姐》系列短剧的陈秋平、张丁化均是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每天都要收到二十多份想试镜的简历。”
对于三线明星而言,演短剧或许也能达到反哺的作用。主演《念念无明》的胡丹丹已经出道11年了,和胡军、郭晓冬、李宗翰这些实力派演员合作过,也在《闺蜜嫁到》《青春须早为》中演过戏份颇重的女二号,甚至还凭借《赘婿》里的“花魁”聂云竹一角,登上过热搜,但依然在娱乐圈查无此人。而《念念无明》的爆红,让她顺利拿到了长剧《明媒善娶》《二十四味暖浮生》和《月里青山淡如画》女二号的资源。
让短剧内卷来得再猛烈一些吧前段时间,关于古装剧造型缩水的热搜颇为有趣,大意是说现在古装剧的妆发服饰越来越现代化,女主角常常披头散发,最多加个发冠便草草了事。反观短剧,至少在盘发上就甩了传统剧几条街。
前段时间热播的《长公主在上》,不仅服化道极具美感,打光、镜头、音乐也隐含了古风意境,上线一个月播放量便破3亿。而它背后的制作者,正是著名的古风摄影师知竹。
《长公主在上》剧照。
反观另一爆款《这个男主有点冷》,所谓豪华实景土得掉渣,总裁开的不是豪车而是面包车,别墅里的群演脚上还戴着鞋套,“私人会所”门口滚动着钟点房特惠的消息。
云合数据显示,除抖音、快手外,去年全网共上线短剧398部,同比增长了34%。其中367部来自爱芒腾优四大平台,短剧正在向精品化迈进,其中《大妈的世界》《不过是分手》《大唐小吃货》《给你我的独家宠爱》等都实现了播放量、口碑双赢。
而快手、抖音的短剧,依然多以粗暴、土味、低俗的情节盘踞着观众的碎片化时间。与高播放量形成对比的,是参差不齐的豆瓣评分与口碑。《重生小甜妻》《双面影后不好惹》《秦爷的小哑巴》……光听名字就嗅到了早期网络文学的味道。且大量短剧同质化严重,脱离不了霸道总裁和玛丽苏的内核,爽感与雷感并存。观众一边不否认它们“土且上头”,可这些人是否愿意在他人面前承认自己的观看行为,却是另一回事。而小到一部剧大到一个行业的火热,都是从自来水式的口口传播开始的。
毕竟传统电视剧也开始“缩水”了。今年年初播出的《开端》,凭借“无限流”、“卡农”、“司锅姨”等话题多次登上热搜,但全剧仅仅15集,三周就播完了。前两年播出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就已经开始走短小精悍的路线了。
短剧的内卷来得越早,这种形式存在得便会越长。
其实早在2019年,长短视频头部们就开始在短剧赛道发力了,前有快手短剧“星芒计划”、抖音的“短剧新番计划”,后有芒果TV推出“大芒计划”、微视出台“火星计划”。连视频大佬“爱优腾”也坐不住了,优酷发布了“短剧短综招募令”,上线了横屏剧和竖屏剧;腾讯视频启动了扶持短视频的“火星计划2.0”、“微剧场”,以及“下饭短剧”、“火锅剧”栏目;爱奇艺则上线了“竖屏控剧场”,并设计了分账规则。
一部优质短剧,首先要有好故事。相比长剧,短剧的资金投入显然不能支撑购买大IP,因此,2021年非IP短剧的占比高达69.5%,短剧仍需要精良的原创剧本。受时长所限,起承转合、铺垫递进在短剧中几乎是失声的,剧本充斥着大量“明台词”,这也导致“爽点来得快去得也快”。
根据快手此前发布的《2021快手短剧数据报告》显示,该平台短剧作者62000余人,10万 的作者10000余人,100万 作者1700余人,500万粉丝作者约220人,专业机构1000余家。这其中,或许有能撬动短剧内卷的人。
就像短剧的拍摄也经历了从手机、单反,到专业摄像机的过程,这个行业在经历了初露峥嵘的2019年、野蛮生长的2020年、井喷之势的2021年,2022年,它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变化?可以想见的是,从第一部国产网剧诞生,到精品网剧频出,我们等待了近10年。短剧,似乎并不会让我们再等如此之久。
成本低演员都是网红的土味短剧,为啥这么盛行了?
如果放在几年前,可能很少会有人想到,未来的一天网友们竟然能在某短视频app上追起短剧。曾经风靡一时的霸道总裁文,如今化成影视搬上了手机。虽然剧情讲的都是豪门深闺、渣男怨女的狗血故事,可大家愣是看得津津有味,一部名叫《一胎二宝》的短剧,竟然拥有了千万粉丝,究竟为何土味短剧会如此盛行?
快餐时代让大部分的人很难静下心来看一本好书、一部好剧或者好电影,大家更愿意去看段子、短新闻、短视频,这类东西基本产量大,主题明确,供选择的类型多,大家在上下班途中、休息期间拿来打发时间再好不过。
而短剧是段子、新闻和视频于一体的产物,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短剧视频基本都是几分钟一集,十多分钟就能看完整部。再加之这些短剧糅合了狗血、虐恋、玄幻、复仇、霸总等等元素,他们主打就是土味短剧,可偏偏让人很上瘾。
目前我们看到的短剧基本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段子式的短剧,这一类出圈最广的就是“朱一旦”。在“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以朱一旦为视角,讲述了他作为一个老板遇见和处理过的事情,虽很多剧情都很无厘头,却用最诙谐的方式反讽了一些社会现象。今年年初“口罩”那则视频,被网友转发了上百万,足以体现观众们的喜欢了。
第二类就是类似于《一胎二宝》的土味连续短剧,这类剧的套路居多,基本就是什么狗血拍什么,观众爽点在哪就拍什么。比如《狂妻拽翻天》、《穿越到明朝当皇后》、《陆总与他的小娇妻》等等,这些名字一看就是曾经我们看过的玛丽苏小说文的味道。以前看小说都爱带入娱乐圈各大神颜的脸,如今短视频竟然将这些人全部影视化了,原本小说的粉丝基数就大,现在可不追翻天。
这类短剧相比起我们看到的电视剧来讲,劣势就是成本低,无论是服化道还是布景都很廉价,演员基本都一些无名之辈,主角可能还是个没有什么知名度的网红。可它们的优势就是,他们能够涉及的题材很多都是电视剧不敢碰、不屑碰的。那些狗血的桥段要是放到大银幕上,那么播前就会被拦腰砍,要么播后就会被观众骂,可放到短剧市场反而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再加之最近两年短剧兴起,这些剧表面看上去挺穷,可实际上背后却有多位编剧。据悉《一胎二宝》背后高达30位编剧,有了专业人士的加盟,get观众的爽点还不容易吗。
第三类就是今年才兴起的连续短剧,以女主为视角带入。与男主的偶遇、相认相识、吃醋相爱等等一条龙,如今有网友在平台看到这些剧的时都会直接调侃,“你要卖什么直接说吧?”“敏感肌能用吗?”,尽管调侃不断,可网友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看小短剧?小短剧会对传统影视剧产哪些影响?
我之前也做过短剧短视频这方面的研究,个人认为越来越多的人看短剧,倒不是短剧相比于长剧,在故事文本、视听语言上有什么突破或者特色,而是人们的观影习惯在改变。根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8.2%的网络视频用户不按原速观看视频节目,特别是00后群体,有近四成选择倍速的观看方式。男性用户使用倍速观看主要是为了提高观看效率,女性用户更多是因为剧情拖沓或有桥段不喜欢。
短剧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当代网络视频用户的观影需求。虽然短剧在发展之初,很多人都觉得制作粗糙、很土味,无论是从选角演员的演技,还是拍摄团队的技术水平,都还是处在草创初期,甚至在短剧产业成型之初、野蛮生长的阶段,许多短剧靠一些标题党、软色情、擦边球来博取关注。
但随着近几年短剧产业逐渐成熟,短视频平台对于短剧审核机制的完善,这种低质量的短剧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了,短剧的内容和制作都在不断升级,从剧本到演员再到后期制作,都在走向专业团队运作化,从抖音最近的几部爆款短剧来看,给观众的观感已经和网剧网络大电影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这些爆款短剧相较于传统影视作品,主要的竞争力还是靠剧本快节奏的叙事来满足大众日常碎片化时间的消耗需求、还有就是在选题上更为自由,更大的创作空间使得许多常规影视作品里很难呈现的桥段剧情,在短剧中反而可以得到充分的呈现。
至于短剧对于传统影视剧的影响,肯定是有的。短剧市场目前还属于蓝海阶段,可以预见的是等到短剧三大优势真正被挖掘完毕的时候,短剧将成为影视行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
短剧的第一大优势是时长少,创意被高度集中,同时能够及时获得用户反馈,调整创作方向。以7亿播放爆红网络的短剧《恶女的告白》为例,这种短剧建立在像抖音这种长期跟C端用户打交道的短视频平台生态之上,短剧内容直面用户,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就能及时在视频播放的评论区得到用户反馈,在反馈中不断调整内容创作和剧情走向,这样每一集的内容都能够精准切准用户的情绪嗨点上。而且像这种短剧没有过于冗长的剧本体量,使得大量创意不会被分散稀释,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呈现,轰炸观众的感官情绪,以密集的剧情反转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吸引观众。
第二大优势是短剧天生适合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池,网红效应+专业制作会形成一个更为特殊的影视生态。从抖音目前的热门短剧来看,《柳龙庭传》已经不是普通群众的自导自演自嗨了,专业网大制作班底,仙侠玄幻的外壳之下,主创沿用的是这两年影视剧里比较红火的师徒恋cp;《恶女的告白》承袭了主创姜十七一贯的“酷女孩”人设,并通过精彩的故事将人格化形象进一步放大,从无厘头的搞笑风格,走向感人的结局,最终推向了这么一部纪念青春的爱恋故事。
这些热门短剧值得一提的地方在于男女主演都是抖音平台自身所成长而来的网红,《柳龙庭传》的男主古蛇samael在平台近900万粉丝,而《恶女的告白》的女主姜十七则是2000万粉丝的网红,在短剧开播期粉丝增长也达到了200多万。网红和短剧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补,平台网红给短剧带来初始流量和粉丝黏性,而短剧又为网红带来优质的内容产出和更加稳定的人设,这是非常奇特新颖的一次结合。
第三大优势是很多短剧现在采用的都是分账模式。这种新兴的分账模式多用于网大和短剧,好处在于拍摄短剧的影视公司有很大的自主权,平台前期是不怎么参与进短剧剧本创作、选角、拍摄的过程的,这无疑给足了主创团队想象力和空间。
同时,像短剧这样的分账剧,收益多以平台用户的阅读观看量有关,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驱使着创作者会想尽办法去讨好观众,让观众吐槽的烂片自然无法生存,而受到观众喜欢的短剧,则会赚取丰厚的收益。
以抖音短剧的梯度化扶持分账方式为例,针对新番的计划分账:集均有效播放量超过500万之后,即可以千次播放5元进行分账,单部最高冲击100万现金收益。针对爆款短剧和短剧老创作者的分账:短剧准入之后,获得30%的制作成费保底,集均有效播放量超过500万之后,每增加100万播放量,额外获得制作费14%的分账,单部短剧最多可获得制作成本300%的收益。
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主创团队必然会对自己作品的受众习性、作品质量和观众接受度,有自己的思考。
最后,我还是非常看好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更符合观众观影习惯、更满足观众碎片化时间观影需要的短剧,依托短视频等平台流量资源优势所产出的内容果实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