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上高阶职场开播这不比悬浮的职场剧好看啊
今天我看到个消息,说是一个在上海做后期的男孩子,买彩票中了1000万,离职了。
本身中大奖,就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我还天真地以为这种事,会收获绝大多数人统一战线的羡慕场景,毕竟现在的世道大家也清楚。
可后续网友讨论时候那轻蔑的口气很有意思。竟然有人在调侃说1000万也不多啊,买房子生个孩子这钱就花得差不多了。(我的思维表粗浅哈,我自己的刻板印象是可以随意拿千万话事的人,大概率是不太会在生活群里浪费时间的)
(图源:雷斯林)
且不说1000万砸到一个普通人头上算不算多吧,我比较好奇的是某些网友对钱的期待阈值也未免太高了点。
来回寻思了一把,大概是一方面,房价高不可攀这事对普罗大众造成了过重的心理压力。卷到可以影响房价的教育资源亦是如此。
另一方面,我们日常除了自身辐射的社交圈之外,能获取收入信息的渠道过于单一了。
以至于,现在高薪标准都已经抬到了90后月薪8万才算完。
那投射到我的业务范围内,对于大众影响比较大的,大约就是这些年前仆后继打着职场剧幌子从头到尾不上班光顾着谈恋爱的影视作品了。
哪怕是绞尽脑汁做了职场内容填充,通常出现的人物也很空洞。
出现在职场里最多的两类人,要么是大boss,要么是肯干or缺心眼的小白受气包。除此之外,都是空白。
职场女性,要么是提着爱马仕扬起下巴走路,食物链顶端的女强人,她们行事所向披靡,没有什么事情是她们搞不定的。
即便是偶尔工作上受挫了,那一定是对家使了下作手段。比如《欢乐颂》安迪跟魏渭谈恋爱那会儿,被人泼脏水。流言蜚语让她在公司坐如针毡了一集。
更多的情况,是女强人在受气的时候,会在第一时间反击讨回本来(有的时候靠嘴炮)。爽文情节虽会被吐槽,但这多过瘾啊。
男强人就更脸谱化了——— (跟演员关系不大,主要是角色本身设定的问题)
通常剧情里出现的职场男性,要么是有钱有闲的大佬。
最毛躁的,就是豪车司机西装笔挺,动不动就指点江山;
好点儿的,就是舅舅那挂的了。时而阴恨,时而风度偏偏,这些特质往往是因为生活部分的剧情远大于职场。
要么是点头哈腰的“山脚”,而且这些山脚动不动就能创业成功也是主角光环开得够大。
可你们发现没,我们的职场剧里几乎没有中层。哪怕有,也是为了项目奖金/升职摆同事一道/打压竞争对手的毒辣恶人,只能算是为了存托主角厉害哭的工具人而已。
中层意味着,他的重要性是可以承上启下,得能屈能伸,在被利益牵扯人情裹挟当中需要做权衡。年龄大多是30来岁,要么进阶,要么被淘汰。这个年纪更意味着,随之而来的还有房贷、孩子、家庭等等一系列的枝叉。现实又残酷。
那种建立在一次次瓶颈之上,不断实现突破,上到新一个台阶的角色真找不着。
这种经历挫败挣扎盘旋突出重围的姿态肯定不好看,但这不就是比我强的人的秘密吗?
因为现有资源太匮乏,我个人又过于好奇,所以最近在看一个刚播的综艺叫《跃上高阶职场》,主场设置在广告行业。
12个人竞争3个中层的岗位,业内顶尖的广告公司要组建一支S team,用来填补中坚力量。他们需要的人得有拔尖的业务能力,更好的抗压性以及领导力。
12位候选人,年龄集中在30岁上下,多数人有一定工作经验。
他们之中,多数人还是在广告行业历练过的。但也有从品牌方跳到乙方为了填补自身空白的候选人。在这群人里工作经验最短的2年,最长的12年。
他们真是开始竞争岗位的第一阶段,是三人一组跟着一个老板进行7天的考察,考察完毕就会开始淘汰人,所以容错率很低。
在这之前,面试以及自我介绍,是逃不掉的。
这个部分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老大难。这12位里,不少人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
挑几个容易出错的坑,往后面试也避着点。
第一,没用的活儿,少整。
有个卷发的女生,非常热情,面对“同期”很能聊。
可该正经介绍了,姐们儿既不聊过往,也不聊擅长,上台就秀一支舞。你很难想象她已经有6年工作经历了,兴许她是想让老板看到自己在专业之外,还很有活力,可以熬大夜肝得动。
但很明显,整这一出给老板的初印象是——什么鬼?
加上后面,大家散聊那段她又显得用力过猛,专业欠奉江湖义气却重。所以在一开始,老板的印象里,起评分就比别人会低一点。
这种叫做吃力不讨好,还不如中规中矩好好说话。要知道一般情况下让人印象深刻,大多都会记得最好的那个啊(紧扣主题,且有趣,你要知道自己是干什么来的!)
同样是话痨,刘权就懂分寸的多。自我介绍他只说了两件事:一个是他拿过的奖,另一个就是“渣男”。
他用自己是渣男,来形容自己三进三出BBDO的过往。
简单干脆,又有记忆点。
第二,有些苦水不倒也罢。
有一个挺文静漂亮的女孩子叫依秋。
她的自我介绍:自己的成长地点 做过的项目名(崔健线上演唱会)和观看人数 隆重地说了一遍自己被开的过程 结尾许愿。
参与的项目,不细说具体负责的部分。这种就是典型说了跟没说差不多。
第三,重点偏离,自嗨要不得。
自我介绍就是要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能力,得到的成绩,亮出去!能结合到机智表达最好,没有也无功无过。最怕的是自嗨。
顶着毛炸头的妙妙是社恐,于是自我介绍只能放video。一个2分钟的短片里,聊发型聊了1分半钟。而她自身业务部分的优势几乎没有。
能看得出来,这个女孩子私底下应该是个有幽默感的人,可这玩意儿有个问题,很容易跑偏。肯定有部分人可以看下去,并且觉得可爱。但同时,有部分决策者也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有几个候选人让人很舒服,基本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好好说话。
李思凡是被BBDO老板找来参加节目的,她本身的介绍内容只说了一句“我文案还算厉害吧”。
捎带手码了一下自己参与的项目,就已经可以让从未接触过的人觉得她底气十足了。
她本来就是BBDO想挖很久的人。她之前是奥美的,跟刘恋一个单位。我很喜欢思凡身上那种对待机会被卑不亢的态度。
还有一个叫周莹的女孩子。
大学学的广告,工作5年之后又想转过头来做广告人。按理说,她应该没有作品对吧?但她聪明的点,是能特别自然地把自身的经历跟广告联系起来。能把这些经历作为自身的优势展现出来,让人觉得头脑灵活口条特好。
包括后期自由聊天,她也目标明确,直接坐到大老板对面聊,一点不怯场。就让人有那种,能力强者换条赛道,他还是强者的感觉。
有的人表现得思路清晰,坐在谁身边,跟谁聊什么,目的性非常明确。而有的则迟迟无法动身。
别急着撇清,有相当部分人是卡在这种状态。
连去找人聊聊,都得靠老板推动。主动说话的竟然还是那个臭脸又不好惹的马总。
依秋看起来就特别为难,仿佛她是被硬塞进这个节目的一样。
在这之后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大家各抒己见就一个选择题聊聊看法。这个设置也是为了让候选者多说一点,个人的洞察跟思维能力就很容易体现出来。
李思凡最后一个发言,她一个选项都没选,说自己写了一个。脸很臭的马总都给她极力捧场。
要知道马总可是一个个性很鲜明的老板。
马姐,性子急,嘴毒。闲聊选队的时候,别的leader都有人围着聊天,马姐这连只苍蝇都没有。
更多人选了温文尔雅,看起来更愿意分享经验的老梁。
所以只要是竞争,谁都有压力。哪怕做了老板,也会被拿来做比较的,也没那么好过哈哈哈哈哈哈哈。
另外这一把观察团还挺妙的。
一位是带薪学习的新人老板——科技类up主何同学。明明是个社恐,却因为成为了团队里的组织者,拼了命要让气氛活跃起来,变成了捧场王。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职场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下属各个都觉得自己棒棒der,可事实上,老板只是习惯于捧场,就会出现错误的信息传递。职场里的老好人,也同理可得。
职场里翻飞着捎带手跨界创了业的杨天真,她既当过打工人,也自己管理公司,在节目里的基本是一个潜台词翻译机的功能。
杨天真非常有条理,而且话术精准。可以让人在最快时间内准确无误地get到她的意思。
然后就是徐志胜,他去年才研究生毕业,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也是在去年,他上《脱口秀大会》拿了第4。
李诞夸徐志胜,说没有一个人能拍马屁拍得像徐志胜那么自然。《高阶职场》里才发现徐志胜名不虚传。
徐志胜随口一说,那么正式的西装(三件套齐全)是消灭人的个性嘛。身着西装的陈铭,就让他展开说说。
小徐瞬间能既不自己打脸,又让陈铭有面儿。不管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来自别人的夸奖我们总是很受用。
每一集观察团要根据候选人的进度来判断进程,押对,也给足别人面子。
实打实的情商天花板,杨天真夸他非常适合很多艰难沟通。几乎每一句接茬,都是一个情商小课堂。
比较残忍的对比是王勉在拿到脱口秀大王之后,也参加过一些综艺,却时常沦为陪衬,气压低靡。志胜确实更如鱼得水一些。
都很怕被拿去做比较,但职场就是伴着比较存在的。
往往最被信任的员工,是有一个显著特点的。
比如李思凡,她并没有表现得很张扬。当在每一个节点的表现,都会让你觉得恰如其分。她的表述,有重点不拖沓。
主要方向的是文案。她给的简历ppt,合作案例整整齐齐,要点明晰。
分组之后拿到brief,她张罗着让组员各自说一下自己的长处,方便分配任务。
在短短不到5分钟的阐述里,就已经给到同伴强有力的安全感,强到组员主动让她做主创,由她来分工。
她擅长的部分我们就姑且不提了,重点看一看她讲述没那么强的业务时,说的是:剪片子我手慢,但我可以建立起来。你就会觉得:嗯~我很放心。
事实上,12位候选人往根儿里说都是竞争关系,明争暗斗小较劲自然不会少,冲突只是还没到时间出现而已。
当leader又是风险跟优势并存,如果项目完成得好,自然会成为极大功劳者,当然与之相匹配的是对等的压力。
而在竞争关系里,这又是个非常难得的表现机会,把机会拱手让给对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到目前为止最好看的是他们这组遇到阻碍。面对“我没有具体目标客户,我就要卖得好”的掉脸子客户时候的盘算。
他们几乎诠释了整个心理活动:从无言以对,到愤愤吐槽,到被领导开解,再到存心报复要很不客气地给客户上一课,用词还非常犀利。
临着提案被老板拦截下来,做调整修改。最后两个方案都被客户初步接纳。
难吗?
难啊。但还好有人把抽象的难,落到具体事物上。
好像也能闯闯看?
文章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疑问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跃上高阶职场》远比职场剧更精彩,导演拍这档节目的目的是什么?
《跃上高阶职场》迎来了最新的一期,而在这一期中的候选人们都是“25+”的职场人,他们既不是刚步社会的毕业生,可以享受到来自公司的造福,也不是那种在职场上摸爬滚打数10年的公司老手,他们在往上爬的时候显得更加的艰难。而这一期节目的播出,也让现实生活中的职场人感同身受。
这档职场综艺节目完整的体现出了在职场中的打工人所面临的不同的情况,这档职场综艺节目也以年轻人为主要的关注点,展现出了不一样的职场经历。而最新的一期是以广告公司为主要的切口,选取了12位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候选人,直接戳到了现实生活中职场人的痛点以及提醒了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的职场就和节目中大致相同,在实际的职场生涯中从来不缺乏戏剧性的场景,但也不会一味的开启爽剧模式。而在这一过程中都是要靠自己去摸索打怪升级,然后最终修炼成功。而在这档节目中有一个叫八月的小姐姐,她从来不加班,但是她所做出的工作成果又让众人们感到非常佩服,在她成为领导者之后并迅速的了解了每个成员所擅长的领域,并且合理的将他们分到自己的工作领域,让成员们都感到敬佩。在职场生涯中如果要成功,就一定要有秘籍,作为新的年轻人一定要做到”反内卷“以及在职场生涯中要永远保持着真诚和勇敢,也不要惧怕领导听了真话会不高兴。
在这一档节目播出之后,节目中的相关内容也引起了网友们在网上的探讨与思考。无论是在职场中立足自身,还是不断的提升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任何的万能答题模式。腾讯卫视给观众带来的职场综艺节目,也是让现实生活中的职场人一定要用客观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在发现某一件事情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解决问题并且反思自己。在这一代年轻人,他们在职场上的精神状态与社会氛围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一档节目也是让观众们进一步寻找自己的人生答案。
《跃上高阶职场》豆瓣开分7.5,这样的评分对一档综艺节目来说是高是低?
《跃上高阶职场》这档综艺尽管只是一档节目,很多内容都是通过剧本的方式演绎出来的,但是节目中的内容却远比职场要精彩很多,而且很多情节都是节目效果难以体现出来的。所以这档综艺评分7.5对这部节目来说算得上是比较恰当的了,不能算高也没有过低,而能够取得这样的评分也足以证明这档综艺节目的用心以及职场中所展现出来的情节非常符合现实的人生。
在这档综艺节目中也有被淘汰的环节,只要表现的不佳都会被职场领导约谈,而且当他们听到犀利的批评时也会产生如坐针毡的感觉。就连观看节目的观众也会绷紧神经听领导们的训话,仿佛身临其中,被约谈的正是观众自己。这样的场面让很多人都回想起了在职场中被领导谈话的记忆,而且25岁以上的年纪与职场新人不同,他们并没有太高的发展,也没有可以容错的机会。所以在职场上混迹的时候处在进退两难的位置,让人非常难受。
这样的职场环境让很多处于轻熟灵的人群都面临着这样一种职场上的尴尬,在看综艺的时候仿佛就是“世另我”的感觉和体验,让人觉得非常真实,能够拥有这样的评分也足以证明大家对这档综艺的认可。而且在职场之中很多参加综艺的人要么被领导淘汰,要么就直接晋级,这样的情节发展非常的刺激,而且也很有参考价值。
在看这部综艺节目的时候,小编甚至觉得比看一些职场奋斗剧要真实很多,而且更加刺激,仿佛玩的就是职场,玩的就是人生。而这档综艺节目也将职场的千姿百太全方面的展现了出来,给了很多职场小白一些找工作的经验,而且在参加工作的时候也能够避免踩雷。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