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人必看的十部土木工程类影视剧「工程人必看的十部土木工程类影视剧」
01 电影《万里归途》
电影根据2011年利比亚撤侨事件改编。2011年利比亚发生暴乱后,机场、港口、通信关闭,中国在利比亚的很多企业遭到了不法分子的抢劫。在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我国政府第二天就启动国家一级响应,全力组织利比亚撤侨工作,仅用12天时间接回三万多侨民及2100外国人民。
成功接回的同胞中有很大部分是中建、中交等建筑工程企业员工,他们背井离乡,用中国的技术和人才帮助当地提高基建实力,为中国树立了良好形象。在危急时刻,祖国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千难万阻,也要平安接回家。
(图:《万里归途》官方微博)
影片激发了很多人的家国情怀,根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10月23日,《万里归途》票房突破14亿,累计观影人次位列2022年度票房榜第五名。
02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男主陈孝正由赵又廷饰演, 女主郑微由杨子姗饰演,一个是建筑专业,一个是土木工程专业,要前程还是爱情,青春终将逝去,爱情只有一次,事业难道可以重来?
在一份珍贵的情愫和事业机遇的二选一面前,或许很多人都无法两全,致青春,更是敬人生,敬遗憾。
(图:豆瓣)
03 电视剧《理想之城》
男主又是赵又廷,不过在这部电视剧里的男主是一个老道精明又善良的工程界精英形象。
在行业变迁、工程公司转型面前,置身漩涡之中的男主人公夏明和女主人公苏筱(孙俪 饰)的感情关系也随他们的人生观、职业观变化而转变,所有的心血,都凝聚在他们共同奔赴的理想之城里。
(图:豆瓣)
04 电影《我要我们在一起》
这部2021年上映的电影被认为是大型土木工程劝退现场,工程人还能不能好好谈个恋爱了?
电影根据豆瓣“神贴”《与我十年长跑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改编而成,艺术源于生活,经历过人生坎坷,方知剧情都比不上世俗生活的狗血,电影里,男主坚持、女主纯粹,为爱而战,就像生活中的每一个你我。
(图:豆瓣)
05 电视剧《做工的人》
《做工的人》改编自同名散文集,谁说工人们就没有发财梦,他们卖仙丹、投资娃娃机、养鳄鱼、开寺庙,有了想法,就一起开干,他们对财富有着满腔的热情,尽管梦想一个个破灭,生活仍然一地鸡毛,他们还是希望能开辟一条通往人生巅峰的通道,就这么坚持下去,期待梦想实现的一天。
(图:豆瓣)
06 电视剧《民工》
《民工》将视角聚焦到工地工人的家庭生活,为了儿子有好的未来,父亲勤恳工作供孩子读书,但事与愿违,儿子高考三次,三次落榜,在父亲的期望、学业的失败和外面世界的诱惑面前,他将如何进行自己仅有一次的人生试验,将承受生活的苦果还是命运的奖励,大家自己去看吧。
(图:豆瓣)
07 电视剧《生存之民工》
《生存之民工》是一部考古片,过去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被搬上了荧幕,展现了这一群体的艰辛生活。现在工地拖欠工资的问题几已绝迹,这得力于政府、社会各方对这一不公现象的关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推动行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进步。
(图:豆瓣)
08 电影《盗梦空间》
根据网友“知了叫”的考古,发现《盗梦空间》有深深的建筑情节。男主取名Dom Cobb(Cobb是“梦”的意思)是对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致敬,男主的梦境就是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
男主作为一个“筑梦者”,在英文的Architect直译就是建筑师的意思。而男主的岳父就是一名建筑学教授,并把自己的得意弟子推荐给了男主。
(图:豆瓣)
男主后来组建的筑梦团队堪称一个小型设计团队:盗梦者(总建筑师)、前哨者(建筑经理人)、筑梦师(主创建筑师)、药剂师(结构工程师)、伪造者(装饰设计师)。电影还讨论了拓扑空间、分形空间等经典建筑学空间问题。
09 电影《筑梦情缘》
故事发生在民国。国家遭遇劫难,家族经历灾祸,但心中的梦想却不会破灭。男女主人公(霍建华、杨幂主演)在国破家亡的逆境中坚持理想,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建筑设计理念并成功运用到现代建筑和建造领域中,让民族文化得到世界认可,实现国人期待的强国梦。
(图:豆瓣)
10 电影《埃菲尔铁塔 Eiffel》
为举行1889年世界博览会、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的当时世界最高建筑埃菲尔铁塔如何建成?这部电影给出了答案。
(图:豆瓣)
法国著名建筑大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及其团队手绘的设计图纸就有5000多张、进行多次防雷击测试、防强风测试,终于让300多米高的埃菲尔铁塔屹立于世界。
【高分】推荐几部关于涉及建筑工程类的电影和电视剧
电视:胡兵演的——缘来一家人
《建筑有情天》 方中信
《廉正行动2004》
《廉正行动2007》
《奋斗》 陆毅
电影:
众多名建筑师出场的纪录片——《柏林巴比伦》
My.Architect.A.Sons.Journey.《我的建筑师》
《我脑中橡皮檫》 男主角是个建筑师
《建筑大师盖瑞速写》Sketches Of Frank Gehry
年代:2005产地:美国
导演:西德尼·波拉克
主演:丹尼斯·霍珀 西德尼·波拉克 朱利安·施纳贝尔 ...
类型:传记 / 纪录片
《游戏时间》Playtime
导演:雅克.塔蒂Jacques Tati
《<建筑师》Der Architekt
导演: Ina Weisse
主演: 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桑德拉·惠勒 苏菲·罗艺斯 更多>>
类型: 剧情
工业题材的影视剧,你看过哪些?
导读 :我们细心留意一下,会发现工业题材的影视剧中好看的还真不少!
影视剧是一种专为在电视或互联网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包括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等现代艺术诸元素的形式(百度百科内容)。影视剧是一种艺术形式,被认为是“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工业题材,是一个重要但容易被人忽视的题材,当我们充分关注商业大片时,只要我们细心留意,身边已经有不少非常好看的工业题材影视剧作品。
说到工业题材,得先说一下工业,工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至关重要,工业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工业革命让机器代替了人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工业对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一五和二五期间大力建设国家的工业体系,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知道工业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工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完全在人们生活中体现出来,所以很难让人切身感受到它的重要性。这也让工业题材的创作不被人们所关注,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感觉:这东西好像压根没在生活中看到过。正因为如此,扎根在工业领域的我们,应该多关注工业题材的艺术形式,多看看工业题材的优秀影视剧作品,这样就可以做到“知己看己,百说不殆”(意思是:你张口就能说出领域内的东西,才会被人们看成专业人士)。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从几个不同专题来讲,本次咱们一起来了解工业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简称影视剧),之后咱们继续了解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和音乐话剧的创作等。
一、新世纪前的工业题材电视剧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艺术家们拍摄了很多工业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据统计数量多达60多部,而这一时期拍摄的电影大约为640部左右。如此高的比例并不奇怪,电影和电视剧等都是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艺术创作,这一时期我国的主旋律就是大力发展工业以恢复和发展经济,描写这一趋势的艺术创作自然会得到社会和人们的喜爱。如果把国人非常喜欢的韩剧放在那时播放,估计要歇菜,韩剧流行很大程度上是现代国人对于浪漫爱情的诉求。
在当时,作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人在人民群众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女孩都以嫁给工人和军人为荣。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工业题材电影,如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就讲述解放战争时期铁路工人克服困难按时完成桥梁建设的事迹;经典的黑白电影《六号门》、《青年鲁班》、《火红的年代》、《钢铁巨人》、《创业》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上进行大胆创新,拍摄了很多不错的影片,《街上流行红裙子》改变了人们的穿衣色调,使女人穿红裙子成为一种潮流。体现工程师大胆改革创新的《二十年后再相会》,描述工人工作和爱情的《快乐单身汉》和《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另外,《夕阳照》、《逆光》、《我们的八十年代》等诸多电影都从工人角度描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爱情等方方面面。
二、新时期的工业题材影视剧
随着电影工业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电影拥有更丰富的展现形式,近几年工业题材影视剧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1. 工程科技的纪录片
看过《国家地理》的朋友一定会很震撼,其实最近几年中国一些纪录片的手法和风格也独树一帜,出产了很多令人拍手称赞的纪录片。这里不得不说到国内近年来拍摄的工业题材的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和《大国重器》,当然也有国外拍摄的《终极工厂》和《伟大的工程巡礼》,这几部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分都非常高(都在9分左右,现在很多大片尽管票房高,但评分却不到6分不到7分)。
《超级工程》在2012年和2016年分别推出第一和第二季,其拍摄与文案风格类似于《舌尖上的中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朋友可以联想这片应该是怎样的场景。《超级工程》第一季讲述了中国的五个世界级别的工程项目(如果不热播会很对不起“超级”二字啊):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中国风能工程、LNG液化天然气船,第二季中则不以具体工程为重点,反而从“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四大基建工程入手介绍了中国的工程科技。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鲜为人知、震撼无比的镜头,整个过程科技感十足,我们惊讶地发现我国很多科技已经是世界先进水平。最关键的是,这些纪录片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为人们普及了工程科技知识和提升了工程师的形象,许多镜头都体现了工程师的严谨、工匠精神、大胆创新、坚持不懈。那么,觉得工程师是一群呆头呆脑、只关心工程的女生们,会不会从此觉得工程师都好帅啊?说句冷笑话,也许你觉得工程师最帅的时刻,是他指着前面的大楼/跨海大桥说:这些都我设计的。
《大国重器》是记录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的大型纪录片,片中展示了中国多个企业的先进装备和高尖端技术,显示中国制造业正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逐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与《超级工程》一样,镜头中出现了很多工人和工程师的身影,这些场景都是实地取景,更让人们感觉真实。有所不同的是,《大国重器》的很多采访镜头是从工人和工程师的角度来真实纪录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塑造深刻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读过新中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们国家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因此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听到很多浓厚的北方口音,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国外工业纪录片的典型代表是《终极工厂》,这是国家地理的一个系列,应该说:国家地理制作,国家免检产品。这个系列的纪录片不像《超级工厂》和《大国重器》那样焦点集中,其所涉及的工业范围很广,从军用到民用、从奢侈品到日常用品、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其中很多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品牌和企业,哈雷摩托、宝马、奔驰、法拉利、保时捷、阿帕奇直升机、卡特彼勒重卡、宜家家居、可口可乐等。纪录片真实纪录了世界顶尖工厂的生产制造过程,我们还可以真切感受到很多知名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终级工厂》带给人们一种工程科技的严谨,快节奏的方式又不会带来压抑感,整体文案和拍摄角度非常不错,值得大家一看,很多人都通宵看完《终级工厂》,有种看了就停不下来的感觉。
更早的一部纪录片《伟大的工程巡礼》,也出自“免检产品”国家地理之手,从工程角度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很多知名的工程项目(多达一百多个,即使你一看就停不下来也得好几个通宵才能看完),这里也提到了中国的多个工程项目,包括上海的超级塔、中国桥梁、中国的终极港口、水立方等。这里也可以和《超级工程》作一个对比,无论从拍摄技巧、文案风格等都是大家讨论的重点,但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可以看看中国的工人/工程师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人/工程师在工作中的对比,是不是中国的工人/工程师是最帅的呢?
当然,像我国拍摄的《最后的铸造厂》、《国货的前世今生》、《国微》等都是工业题材中非常不错的纪录片,其中《国微》是中国的首部采用3D拍摄的工业题材的电影。
2. 描写人物为主的影视剧
前面的几部纪录巨片都耗资巨大,且拍摄周期很长。以人物故事为主的影视剧相比较耗资更小一些,其产量也更多。这类题材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也很容易被人们所喜欢。这里有名人和普通人两条主线,像铁人王进喜、吴运铎等就是名人主线;更多的则是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故事为题材的影视剧。
《吴运铎》这部影片就是以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兵工事业开拓者之一吴运铎的事迹为主线的影片;电视剧《煮海》则呈现了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的事迹;《铁人王进喜》是一部真实表达铁人王进喜工作、生活的故事影片,展现了新中国建设过程中为我国石油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铁人精神。
普通人为主线的影视剧则充分展现了普通工人和工程师工作、生活和梦想,近年来有不少优秀作品,《师傅》被称为装备工业领域的《亮剑》版,《钢的琴》以90年代钢厂工人陈桂林下岗之后的生活起伏为主线,刻画了主人公与钢琴之间发生的各种故事。一个讲述深圳工厂老板故事的影片《打工老板》值得我们深思,影片深刻突出早期外贸加工业与企业转型发展的矛盾,这个电影别名叫《中国. 制造》。改革开放初期拍摄的《血,总是热的》是一部让人非常称赞的电影,改革成为该片的主题,既契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也真实表达了当时工人们内心的矛盾冲突(严格来说这部作品是早期的作品)。
另外,还有一个国外非常怀旧的经典影片,这里必须拿出来点赞一下。《摩登时代》是电影大师卓别林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卓别林在最后咖啡馆里哼了一首小曲:nonsense song,中文叫“胡唱之歌”),尽管是1936年的无声电影,豆瓣评分却高达9.1分(近7万人评价,想想这阵势,不好好介绍介绍都不行啊)。影片以上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作为背景,讲述失业工人与流浪女的苦命爱情故事(现实中卓别林的的确确和女主角宝莲高黛有美好的爱情故事),淋漓尽致刻画了工人与机器之间、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人类幸福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卓别林的经典作品,你看完这部影片之后甚至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才是电影艺术啊,跟这比起来,现代很多电影简直就是一堆垃圾。当然,不讨论电影艺术是否有倒退,尽管电影技术和手法越发先进,但却缺少了一种刻画社会真实的特质。现在部分商业大片经常被人诟病,原因就是缺少真实的社会与生活元素,一些演员并没有丰富的社会与生活阅历,自然无法在影片中流露这种真实的情感。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