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拍一部电影(如何用手机拍一部电影电子书)
每年夏天的此刻,西宁就会突然簇拥着一批国内最年轻的电影势力,这不一年一度的FIRST青年电影展又来了~
FIRST电影节为挖掘推广青年电影人的影像创作,自2020年开始,开设了五分钟超短片单元。今年的超短片也吸引了小助理的注意,本届的638部投稿短片中,其中有5部非常亮眼的使用 vivo X80 系列拍摄的手机短片。在完成电影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呈现。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电影都有多精彩吧!也许看完你也可以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电影来自平凡生活
● 聚焦与平凡的个体与群像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又来源于生活。
这五部短片用镜头对准我们生活的当下,让每位观众都能在观影的过程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的共鸣。
因为疫情隔离见不到父母的学生:
深夜网约车司机与醉汉的故事,包括那句特别有梗的:吐车上二百。
还有《游者多未惧》中对武汉疫情下平凡人群像的描摹,以涌动的生命力释放着朴实且普世的情感表达~
关于亲情的对话的先锋短片。
还有高考学生的敏感和自我思考~
人生这个充满哲学性的问题很难有人能够准确回答,但深入人心的情感总是来源于生活最本质的东西~
这五位导演把镜头对准高中学生、老人,街头青年……当导演们用手机深入这些人群之中,用纪录式的手法呈现出来,证实了那句:于平凡中见真情,于简单中现真理。
用手机拍出专业电影镜头感
手机小巧方便携带的体积,让拍摄者拥有更多的灵活性,更多新奇的视角可以被捕捉下来。
一起来看看,此次的短片中都有哪些拍摄技巧我们可以学习与运用的~● 旋转镜头
最佳剧情短片《拼车》伊克拉木新作《吐车上二百》中有大段的旋转镜头:
可以用来展示周围的环境和车内的空间,扩大视野:
因为这讲述了一个网约车和醉汉的故事,所以这样的处理还能增强乘客喝醉晕眩的主观感受~
另外这样可以制造悬疑感让观众期待下一秒发生什么。
● 超广角镜头《吐车上二百》,大部分的拍摄是在狭小的车内,所以导演运用了不少超广角镜头,当然这样的拍摄得益于vivo X80 Pro 的多焦段拍摄能力:
这样相对于标准镜头与长焦镜头在相同画幅下视角更广。还能够为画面增添纵深感,让画面也更有张力。
超广角镜头下独特的视觉风格,呈现的影像不是我们肉眼能够观察到的画面,加上车内梦幻的灯光是不是有种脱离现实的感觉~
● 动作剪辑点组接
《吐车上二百》里导演还运用了不同的镜头和角度去拍摄同一段动作:比如这个开车出发的过程,把关车门,系安全带,启动油门,看后视镜剪辑拼接在一起行云流水: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感,还让画面更好看了!
● 手持跟拍
《高速公路》中为了表现小演员做决定翻越围墙跑去见父亲一面时的犹豫和徘徊。
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手持手机有规律的晃动,表现了人物内心的迟疑~
而且这样摇晃的画面会自带呼吸感,极具艺术性~
其中还用不少晃动的跟镜头来呈现小演员奔跑的过程,这样的晃动会让画面更有真实性与运动性,观众在观看时也更有代入感~
● 让人沉浸式的视角
如何让你的视频更有代入感?这个时候一定少不了一些特殊的视角~
比如这里隔着网拍摄人物打球的动作,会让观众有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好像我们就身处于影片中:
这里司机照顾喝醉的乘客也是用了同样的方式,利用车子的一部分做前景,让观众有一种身处前排副驾的视角:
另外框架构图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比如这里隔着玻璃我们观察着片中人物的行动,既表现出一种窥视感、还让这个画面的故事感增强。
而有时,框式构图会让观众视线焦点为框里的主体人物。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左侧柜门上孩子与父亲的合照中的温馨,与右边镜子中反射出孩子的落寞表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 长镜头当我们想给观众展现某个事件真实的时间和空间的发展过程的时候,可以使用长镜头来表现。长镜头能够还原真实情况和现场气氛,保证了事件的真实性。
《游者多未惧》拍摄一群大爷大妈去游泳,“一镜到底”除了真实还会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正因为手机的轻便,让普通人拍长镜头也能很轻,而专业笨重的相机就需要借助其他的辅助器材。
vivo X80 Pro 的微云台结合多重防抖模式能给手机拍摄者提供防抖的同时,画面和画质也能满意呈现~
电影必不可缺的夜戏
夜景一直被认为是手机摄影的短板,但《吐车上二百》《伶仃》都呈现了精彩的夜晚画面,到底是怎么拍的呢?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城市夜晚灯光较少的场景:
还是室内缺少光源的情况下,画面的清晰度、画质都很完美~
这次的 vivo X80 系列的4K极夜视频功能极大的满足了夜色画面质感的稳定呈现~比如这个画面中,人物的头发在暗黑的情况下也非常有质感。
夜间拍摄完全不用怕~
特别是《吐车上二百》整部作品都是在光线低暗的夜间完成的,这样的光线条件绝对谈不上理想,对于手机而言,有着很大的挑战,但最后 vivo X80 Pro拍出的效果真的让小助理感觉很惊艳。
其中在《高速公路》有一场夜间情绪戏,我们透过夜色都能清楚地看到小男孩眼角的泪花:
从实际效果来看,拍摄画面比想象中明亮的多,清晰到可以看到小男孩的神情变化,很难想象这是一部用手机拍摄的作品。
除此之外,那些夜间特有的色彩都能被一一地还原出来,一瞬间便把这些场景的夜色浓郁氛围展现了出来。
有了这样的夜景呈现为创作者提供更加自由、多元的创作作空间.
这次vivo X80 系列强大的夜景效果提升,很好的解决了手机拍夜景缺乏质感、色彩不突出等短板问题,使得在拍摄夜间和暗光环境时能够很好的保正画面的真实质感和色彩呈现~
用手机拍出电影感
手机拍电影最重要的就是电影感,这次的五位创作者用手机拍出大银幕电影这与vivo X80 Pro 的蔡司光学镜头,蔡司自然色彩以及蔡司镜头包是分不开的。
● 还原生活的真实色彩
好的故事当然需要优秀的画面来呈现,这场游泳戏,日出逆光的情况下也能拍出真实又好看的颜色:
这样的色彩和画面质感呈现对于手机电影有点困难,但在 vivo 与蔡司的合作下,终于可以实现了!
蔡司影像能让这些画面色彩准确自然、还原力强,整个场景非常具有质感。
完完全全复刻了电影的味道~
●还原专业镜头的质感用手机拍电影,除了画质,影调也是让画面看上去具有的电影感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短片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场主角戏时,都运用了专业电影才有的景深镜头:
这样做一是体现画面的电影感,二是降低背后场景对人物的干扰,让画面看起来更干净~
拍出这样的电影虚化效果,这里也得益于 vivo X80 Pro 手机搭载的蔡司Cinematic 电影虚化功能,让拍摄更有经典电影内味儿~
有了蔡司镜头功能的加持,拍摄的普通画面也更容易有的电影感!
手机电影创作的未来●口袋里的专业设备
以前的手机电影创作有很多局限性,即使拍摄也需要很多外接镜头或者仪器~
但是这次在这5部短片在能看到 vivo X80 系列在画质、微云台防抖等突飞猛进。
手机不仅仅再是作为记录日常生活片段的工具,还变成了专业创作者也会使用的移动设备~
透过 vivo X80 系列强大的影像拍摄功能,为视频创作带来更大的拍摄便携性与空间多变性,也为拍摄者赋予更自由的创作可能。
●手机影像从记录到专业创作表达
手机移动影像的进步,让无数普通用户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纪录和表达自己的生活。
这次的5部手机短片有多种维度的表达方式。
这次 vivo X80 系列将视频拍摄功能提升到了“专业”级别,依托不俗的硬件以及出色的视频拍摄能力,让你不但可以拍,还能拍的更好,在降低了拍摄门槛的同时,让你可以更简单的创作表达~
尾声在小助理看来,用手机拍摄电影,虽然这不可能改变电影制作方式,但确实能极大的减少拍摄成本,还可以为更多有才华有想法的新人导演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机会。
如果你想用手机拍电影,就快去试试吧,也许下一部大片导演就是你!
怎样用手机拍电影
1、首先要有良好的电影寓意,有创意,有独特视角,能引起观众共鸣等。
2、手机选择。用手机拍摄大片,毕竟手机比不上专业的摄影机,所以,选择手机要功能全,尤其是对于像素要求是很高的。拍摄的画质要足够清晰,画面足够稳定。同时可以配备拍摄所需要的器材。
3、辅助器材。仅仅用手机拍摄是完不成的,需要一些辅助器材,譬如:三脚架、手持稳定器、镜头等。这些都是需要配备齐全,才能够很好的结合手机拍出大片的既视感。拍摄电影需要很多专业的器材才能实现。
4、打光。拍摄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好光线,毕竟手机不是专门的拍摄的电影的器材,有太多的局限性,这时候就需要专业调光,需要打好光线来进行拍摄。可以用手电筒,或者专门的光照设备。
5、录音设备。拍摄电影需要台词、背景音乐等,有些东西可以后期经行处理,但是原声发音就是拍摄时完成的。手机有局限性,不可能拍出杂音等。所以拍摄的时候环境尤其重要,同时也需要一些录音器材的辅助来完成。
6、后期制作。再好的题材,影像也是需要经过后期的处理才能变得完美。尤其是大片既视感,需要加特效,声音处理,背景转换等这些都是需要后期完成的。所以,手机拍大片后期制作也是很重要的。
离开滤镜和后期,如何用手机拍出电影质感的影像?
在老一辈看来,“电影感”其实是一种“胶片感”,有一点点做旧的痕迹,有一点点颗粒感;
可实际上,它是通过道具、镜头语言、声场、构图等元素营造出来的一种有故事性的氛围感。
所谓电影感,特征是“画面更生动,暗部更深,白场更明亮,细节不丢失”;
手机拍摄,是可行的,比如在苹果的新春系列短片(陈可辛《三分钟》、贾樟柯《一个桶》)。
而质感,原指雕塑、绘画等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的物质真实感,在摄影里则是成片的细节层次上面的表现。
例如皮肤的柔嫩或粗糙、牛仔的硬朗,首饰的光泽、玻璃的透明、钢铁的坚毅硬重冰冷、丝绸的丝滑飘逸等等。
但电影质感的核心在于:真实的故事感+人工灯光+和谐的色调等。
·真实的故事感
电影感还存在于剧情、运镜、后期、手法、BGM等等,这就和“人”有关,正所谓电影中一窥人生百态;
「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所以器材不重要,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脑袋,一花一树,一人一景,一动一静,都是你镜头中的故事。
“照片是有魔法的,它是一份未来待拆的礼物哦!”
毕竟好的影像作品,是能够让观者领略到作者的心态和情感的,带来共鸣。
·人工灯光其次,光也是摄影的核心要点,质感乃至整个画面的形成都是由无数个点、线、面来构成的,这些点线面就是光。
电影感有大部分是由于灯光,精心布置的人工灯光,会带来比较强烈的影调层次,展现一种现实生活难以看到的戏剧性画面之感。
就以“电影感"人像为例,需用照片去讲故事,注重场景和情绪的融合,即多思考场景下应表达怎样情绪状态。
尤其是“破夜前行”“打破光的规则”等夜晚拍摄的照片会给人一种神秘、魔幻或浪漫的感觉。
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杜琪峰的《PTU》,就有种强烈的光影节奏。
随后,我理解的色调和谐即是照片颜色风格成熟,用人话说就是看了舒服;
在调色之前,就要确定照片的风格,采取的色调是哪些,譬如日系小清新那种作品,普遍的特质是鲜艳明亮,这就要求你提高亮度和阴影度。
具体调色思路:整体调性偏暗,暖色便橙,冷色偏蓝;其他色彩低饱和,统一整体画面协调;加颗粒、暗角、轻微褪色,打造胶皮感。
这也称赋予“电影色”,也就是你独特的风格偏色,比如《重庆森林》偏青蓝、《怦然心动》偏洋红,具体看内容题材或情绪内涵。
总之,恰当的调色往往能配合画面提升作品的情绪表达,以及增强作品画面的质感。
最后,画面比例、色调、打光,都是为故事感服务的,替情节打工。
拍好片的关键仍是多拍,多看,多思;揣摩经典影片的构图,运镜和光线,试着模仿和临摹。
可好的照片贵在既真实自然,又经过必要的、高水平的加工,后期的剪辑增色,也不可少哦!
评论
- 评论加载中...